《认同生产及其矛盾--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叙事与文化现象》(作者陈舒劼)聚焦于当代文学叙事中的认同生产及其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变动,从“符号生产与认同消费”、“空间、乡土与地域”、“文本内部冲突的阐释”、“意义生产与价值建构”四个角度进入对当下文学现象和文化事件的细读与意识形态剖析,在对文化场域中文学叙述的结构剖析中,重现当代人文价值建构的演变轨迹。
图书 | 认同生产及其矛盾--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叙事与文化现象/海峡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认同生产及其矛盾--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叙事与文化现象》(作者陈舒劼)聚焦于当代文学叙事中的认同生产及其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变动,从“符号生产与认同消费”、“空间、乡土与地域”、“文本内部冲突的阐释”、“意义生产与价值建构”四个角度进入对当下文学现象和文化事件的细读与意识形态剖析,在对文化场域中文学叙述的结构剖析中,重现当代人文价值建构的演变轨迹。 目录 第一章 认同重构及其犹疑:以文学地理学与乡土文学为例001 第一节 空间理论兴起与文学地理学重构001 第二节 地域书写及其超越016——林那北小说的空间叙述与价值关怀 第三节 九十年代以来乡土文学的书写经验031 第四节 暂定的支点:韩少功的乡土世界与其价值重构039 第五节 乡土世界的寓言与悖论052——以阎连科为中心 第二章 认同叙述中的自我冲突069 第一节 复魅的迷局:当代文学信仰叙事中的认同困境069 第二节 “知识分子”叙述典范的建构与拆解:《青春之歌》三部曲的内在悖论083 第三节 言语的能量与限度:以东西的小说为中心095 第四节 矛盾的权衡与象征的失落: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文化分析109 第三章 认同叙述的价值歧途119 第一节 广度与限度:空间视角下当代文学的女性性别认同叙述119 第二节 尴尬的诉求:当代生态文学中的神秘叙事。133 第三节 《牛鬼蛇神》:信仰的迷魅与身份的幻象146 第四节 文化庆典背面的象征资本交易:学术场域内“周年纪念”现象的分析158 第五节 《风雅颂》:“二元对立”与“极限叙事”164 第四章 认同消费与符号游戏175 第一节 数字鸿沟、身份差异与符号消费:网络技术社会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公共话语175 第二节 重复:从风格塑造到符码游戏191 第三节 儒学热: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203 第四节 媚雅:小资的身份幻觉及其认同生产215 第五章 认同建构与意义生产:网络空间与产业视角227 第一节 网络空间中的文化认同与意义生产227 第二节 民族、社群与个体:网络文化认同的三个维度234 第三节 网络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认同路径247 第四节 五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的深度关联253 第五节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261 参考文献27l 后记28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认同生产及其矛盾--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叙事与文化现象/海峡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舒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0579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2013224908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5 |
宽 | 14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