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狄更斯/走近世界文豪
内容
编辑推荐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孟晓媛、刘继东编著的《狄更斯》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介绍作家狄更斯的成长经历和生平故事,闻名世界的代表作以及各创作阶段的历史时代背景,充分展示这位伟大作家勤奋、艰辛的文学创作过程。

内容推荐

孟晓媛、刘继东编著的《狄更斯》介绍的是19世纪法国的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主要介绍狄更斯的一生和他的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小杜丽》。

目录

前言

生平

 青少年时期[1812-1832]

 “博兹”诞生[1833-1841]

 旅居国外[1841-1847]

 创作巅峰时期[1848-1861]

 晚年生活[1862-1870]

创作生涯

 早期创作[1836-1841]

 国外旅行期[1841-1847]

 后期创作[1848-1861]

 晚年创作[1862-1870]

主要作品介绍及评析

 《大卫·科波菲尔》

 《双城记》

 《小杜丽》

 狄更斯写作艺术特色评析

结束语

附录

 生平与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812年2月7日,随着一声婴啼,查尔斯·狄更斯来到人世间。狄更斯出生在朴次茅斯市郊,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是随从与女仆所生的儿子,当过仆役长和管家。约翰尽管有点浮夸,仍不失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友好随和、无忧无虑、为人慷慨,生性活泼,更嗜杯中之物。约翰曾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小职员,但缺乏经济头脑,经常入不敷出。查尔斯母亲的门第相较丈夫要高得多,亲戚中有几个是文职官员。她是一个温顺、善良、正直的女人,不过头脑不太灵活,对丈夫束手无策,当脾气温和的丈夫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时,作为妻子的她面对生活中的这些棘手问题一筹莫展。

狄更斯快五个月大时,他们全家搬到波特西的霍克街,在那里一直住到1814年,然后又迁往伦敦。细心的考据家们后来查到了狄更斯出生的确切地点,它现在是兰德波特区迈尔恩德高坡商业路387号。不过,不到两岁的狄更斯就已经有了异乎寻常的观察能力,因为成年后他还记得他们住在霍克街时的那个院子,记得自己跟着姐姐阑珊学步,保姆在厨房里透过窗户看着他们的情景。他还清晰地记得,有人带他去看士兵操练,还记得他们离开朴次茅斯时,地面上白雪皑皑。

狄更斯九岁之前家里比较富裕,有过美好的童年。父亲是他最好的伙伴,母亲教他读书写字。那时虽然家庭很拮据,但狄更斯特别爱看书,当别人在玩耍时,他却在拼命地看书,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阅读《兰登传》、《雄利格林·皮克尔》、《亨弗林·克林克》、《汤姆·琼斯》、《威克菲牧师传》、《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鲁滨孙漂流记》和《天方夜谭》等等。这些就是他当时的主要学习内容,也是他生活中的一丝慰藉。他把自己看作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想象自己处于他们的境地。这为狄更斯之后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823年,狄更斯全家人又一次搬家,这次搬家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小转折点。他们住在一个叫卡姆登的镇里,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相比以前一落千丈,狄更斯不得不中途退学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他照顾弟弟妹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所受到的教育来源于伦敦的贫民窟里,他记得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后来这些地方和部分居民成了他笔下几个故事中的背景和人物。他的父亲因负债入狱,后来他母亲带全家迁至马夏西监狱居住。这段时间狄更斯在黑皮鞋油作坊当童工,雇主见他包装熟练,就把他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这在他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在黑鞋油作坊里度过的六个月,是一段伤心和耻辱的日子,同时也使他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

1824年4月,狄更斯的祖母去世。狄更斯的父亲继承到二百五十镑左右的遗产,他的叔叔又帮父亲付清了债务,父亲被释放出来。1824年年底,父亲得到了海军军需处所发的年金,并且靠着妻舅的力量,一家人又回到了卡姆登镇,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三年。查尔斯·狄更斯则回到学校,成了汉普斯特德路韦林顿寄宿学校的走读生,在那儿他学习了英文、舞蹈、拉丁文、数学。他的成绩很好,几次得到奖励,最后成了优等生。在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得很愉快,获得了广博的知识,提高了文学素养。

P002-003

序言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笔名博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大批小资产者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特别注意描写挣扎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和揭露了当时英国复杂混乱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大多数是近百万字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书信、散文、杂诗,并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两种期刊,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1836-1841),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博兹札记》(1836)、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37年开始在报上连载)、《雾都孤儿》(1838,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贝》(1839)、《老古玩店》(1840-1841)。这一时期,狄更斯在揭露社会矛盾方面逐步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越来越深刻。但狄更斯的基调仍是乐观主义的,反面人物大多被漫画化,而社会矛盾总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内部得到解决。

国外旅行期(1841-1847),狄更斯在风华正茂、充满活力的年纪里先后游历、旅居了美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美国札记》(1842)、长篇小说《马丁·朱述尔维特》(1844)和《圣诞故事集》,在《圣诞故事集》中包括《圣诞欢歌》(1843)、《钟声》(1844)、《炉边蟋蟀》(1845)等。这几部作品更为鲜明地表现了狄更斯调和社会矛盾的幻想和感伤失望的情绪。

后期创作(1848-1861),这一时期是狄更斯创作的巅峰时期,主要代表作有《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和《远大前程》(1861)等。由于英、法大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阔,艺术风格也与以前有所改变。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

晚期创作(1862-1870),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长篇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其中《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是狄更斯得了轻度中风之后才开始着手写的,未及完稿他就去世了,这是一部戏剧性很强的侦探小说,结构严谨,充满悬念。这一时期,狄更斯由于辛勤的写作而损伤了健康,与妻子的不和使他的心情十分沮丧,同时他又感到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深重,写作心情十分沉重、悲伤、绝望。

狄更斯的小说是其时代的产物,真正地散发、汇集着他所处时代的全部精神。维多利亚时代,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矛盾也愈加突出。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多侧面而且复杂的,包括浪漫的与现实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这个时代小说广泛流行,繁荣发展,诞生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著名小说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哥斯凯尔夫人与特罗洛普等人。这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方面重新倡导18世纪的现实主义,一方面又肩负起批判社会、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尽管他们的创作角度与风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关心广大百姓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为不人道的社会机构、堕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盛行及大面积的贫困与不公深感愤慨。他们的作品中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唤醒了公众对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在19世纪末还出现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小说家乔治·埃略特与一个不仅揭露批判社会丑恶现象,还大胆向维多利亚传统道德观发起攻击的文学家哈代。狄更斯并不模仿任何人。他广泛地、不断地在社会上交际,积极参加慈善事业的公众集会等。他的演说非常奏效,先是幽默诙谐,然后是述诸观点,直截了当。狄更斯对其时代的影响是深刻而广阔的,使人精神抖擞,富有教益,健康而具有感化作用。

……

狄更斯的主要构思大都是别出心裁的,他总是怀着道义上的目的,倾向于获得实际效果。如果把狄更斯的作品作为人性的画面而全面加以考虑的话,他的全部作品的道义倾向是明显的而富有张力的。这种人性并不是对邪恶和罪恶的事物谋求获得浪漫色彩的同情,而只是对当今的苦难及最终的后果的厌恶和惊骇,它对人性中一切本质上好的东西寄以真正的、由衷的同情。一般来说,他的全部作品都是沿着这个脉络完成的。

作为狄更斯作品的概括总结,可以说与任何其他现代作品中可以见到的画面与记录相比较,狄更斯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现代英国中等阶级和下等阶级的忠实画面和记录。虽然这些作品叙述了统治阶级的污秽邋遢、可憎可怕的行径,并且丝毫不加掩饰地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但作者处理得非常巧妙,人们可以从头至尾阅读他的作品而丝毫不会对其真正的、绝非矫揉造作的精致优美产生反感。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着重描写生存在贫穷和悲惨境遇中仍然善良朴素人们的高风亮节,间或插以欢乐及滑稽幽默的形象,以获得读者对生存在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狄更斯向我们讲述的全部“生活”知识是经过如此精心锤炼和加工,并不会使任何一个读者成为无情的愤世嫉俗者,也不会成为心计多端的“世故人”。  狄更斯的小说同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喜欢采用戏剧化的传奇情节,奥立弗的身世之谜,德洛克夫人的隐私底细、匹普的庇护人真相、梅尼特医生被囚的实情等,为作品形成了强烈的悬念,很多小说有犯罪谋杀和探案成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作品强烈的感情倾注上。狄更斯是位情感性的小说家,他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驰骋情感力量,使小说具有催人泪下的悲怆、感伤情调,天使般的小耐儿的死,让无数读者痛哭流涕。狄更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尚未受到根本的摇撼,他既毫不粉饰地揭露现实,又相信人和社会的进步,相信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在道德上受到时代的虚伪观念的限制。但是狄更斯的作品代表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精神,内含丰富多彩的小说技法,这不仅代表着英国维多利亚盛世小说的最高成就,也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一流地位,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记

狄更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广大民众的忠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在普通中下层读者中拥有很多的知音。他是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位改良主义者。他不赞成革命,他认为革命的手段太残忍,又认为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也不赞成暴力和暴政,他认为那只是一种生灵涂炭的统治方式。他主张用改良的手段,幻想以道德感化的力量,特别是小人物的真挚温情去改善社会,使恶人良心发现,痛改前非。他提倡博爱和真诚,反对虚假和怨恨。狄更斯将大众文学和高雅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大大提高了大众文学的品位,同时也大大拓展了高雅文学的读者群体。他把真实的现实生活作为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的美与魅力,使小说成为了真正大众化的文学。

狄更斯的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在20世纪之初就被介绍到了中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对中国的现代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狄更斯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狄更斯/走近世界文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晓媛//刘继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9284
开本 16开
页数 1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4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48
CIP核字 2014038394
中图分类号 K835.615.6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7
156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