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岭南古典园林文化的随笔集。 本书文辞密丽,气象典雅。让我们跟随作者行走于苍茫的百越大地,走进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私家园林,去寻找岭南人独特的精神个性。古代岭南人对于园林独特的审美视角与开拓精神,至今仍感染着我们,令我们悄然动容。

内容推荐

园林,是人和自然强烈互动之产物,代表造园者思想,以及人与土地、与自然融合变迁之历史。本书跳脱传统园林描述方式,切进人文的感动,依照岭南园林产生、发展、繁荣过程,循序介绍了余荫山房,可园,清晖园,梁园,明秀园,谢鲁山庄等岭南著名古典园林数十处,并就园林文化、建筑之美、人文风情、历史民俗及造园者家族背景等,一一细说,期使读者得以管窥岭南古园林之浩大盛况,并进而成为畅游岭南各园林旧迹、回溯岭南古文化史之导引。

目录

【卷一】月浸栏杆天似水

 庭院

 亭

 榭

 月亮门

 美人靠

 春台

 蕉窗

 青砖·粉墙

【卷二】暖香吹月,一帘花影

 轩

 回廊

 石桥  

 草堂

 涌浯·画舫

 挂落·花罩

 乱石铺地

【卷三】山园春草又芳菲

 井栏

 灰塑

 木雕

 庭院花草

 水色

 咫尺山林

【卷四】粤庭蕉窗听秋雨

 野花含雨一溪明——潮阳西园

 十分春水,百叶荷花——澄海西塘

 芭蕉卷地碧无际——揭阳彭园

 一夜春雨,十里杏花——莼园

 柳影三亩,藕花半塘——清晖园

 百家村外,九曲江流——宝墨园

 花香风里听笙歌——佛山梁园

【卷五】叠石皴烟,明波蘸树

 茉莉鬟风——开平立园

 香荔千年梦故乡——东莞可园

 十里莺花,半溪杨柳——药洲

 水冶山秾——海山仙馆

 几度花船灯市——小画舫斋

试读章节

读岭南园林,斑驳而且苍凉,繁华阅尽,给人缥缈之感。烟柳拂岸,人物幽远。很多古园林,那些沧桑阁楼,旧式家具,不甚明亮的厅堂,斑驳的廊柱,没落颓废,总让人感到旧宅中,老爷正襟危坐,双手拄杖,胡子花白。但园芭蕉却是新绿可人,很少有人会面对一株窗前芭蕉无动于衷,她不婉约,不灵巧,没有一丝贵气,却在叶间透着明朗清洁,落落大方,勃勃有生机。  

写岭南园林的窗,一定是与芭蕉有关。前朝旧式的深深庭院里,处处可见花叶掩映的古树。岭南的植物太多,却没有哪种植物像芭蕉,可以与窗成为千古绝配。蕉窗,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的灵动与意境之美。芭蕉的绿色,拒绝树叶的细碎,是大片大片的生动。从根部,一节一节舒展向上,直梢头,再溢进如云的叶片里,成就千古绝色。  

我的窗前,有阳台,阳台下有芭蕉数丛。我的窗,是名副其实的蕉窗了。春阳里绿波荡漾,蕉叶一片一片,疏疏朗朗,每株五六叶,苍翠色,照在太阳光里。那一刻天地为之动容。晚上呢,月色成为背景,南方的女神飘然降临,透过窗台望去,满世界都是新的。

岭南的炎热气候,使得造园者尤其关注外墙的隔热设计。其关键在于窗户。传统建筑窗洞不大,上设窗楣,可遮阳,窗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可翻,为气窗,用以通风换气,下部平推窗页,可依风向导入自然风。另有百叶窗,此为岭南重要的传统设计,有遮阳,防晒,隔热,导风,观景之功能。  

岭南园林之窗,可谓琳琅满目,风格繁多。采光,通风,取景,陈设不同,园林之窗的设计也不同。其中满洲窗,彩玻窗,蚝壳窗等,为岭南古典园林里常见款式。  

满洲窗。这是岭南旧宅与古典园林中,最为常见的窗式。这是令人费解之谜。满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南国建筑,为什么会有东北的满洲窗?满洲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清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围攻广州城,达九个月。广州沦陷。屠城。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  

至1652年,广州成为两王天下。并于广州城中,辟地80亩,建平南王府(其府址,在今广州市区,西起迎宾馆,东至吉祥路)。有满洲风格的宏伟府殿九间。其余大小官员府第,俗称旗下屋者,皆仿之。满洲窗,即由此来。  

满族祖居东北,其地阴寒,冰雪无常。为使室内通风采光,在未有玻璃之前,皆以纸片蒙窗。因风大,窗纸常有破碎。故,在窗格上,多加横竖木条做纸骨,使窗纸不易破碎。这些木条中,又置窗心,多为不规则图案,成冰裂纹状,即成满洲窗了。  

满洲窗的丰富图案,新颖奇特,冰裂纹之精美,令人惊叹。广州西关富户,纷纷仿效。此后,满洲窗又有发展,结合岭南建筑特点,融入屏门,栅栏,花墙等设计中。木框架,多采用酸枝木。窗心的设计,更趋精致。番禺的余荫山房花厅,前后分隔,用书画真迹,作窗心,使得满洲窗,更具观赏性。窗心之外,为窗衬。即围绕画心的部分。多用花草图案,如海棠图,盘竹纹样等。 

P20-21

序言

扬州城南,有何园,亦名寄啸山庄。晚清名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一家,就住在何园的片石山房。清代笔记作家钱泳,在他的文字中,对片石山房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履园丛话》(卷20)

当时,我家东山墙,与这座太湖石山紧紧相连。我每天晨读,都坐于此“甚奇峭”的小石山上。那时我读中学。十六岁,如一枚涩涩的青果。槐花如雪,无处不在的荡漾。很淡很淡的梦。方春夏之交,翳荟之趣,如坐幽谷。那是一段清风明朗的日子。山后是高墙,院内植广玉兰数株。山石上有老桂一棵,枝叶蔓生。仲秋,碎花盈地,满园清奇,有十里香风。

何园是江南园林代表之作。当初,我住在园林里,现在,园林在我梦中。来岭南后,住心圩江畔,窗前,芭蕉数棵。窗前谁种芭蕉树?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芭蕉听雨,是一件惊魂之事。秋雨夜半,魂灵坦露。夜深人静,记忆深处,那些曾经的往事,就像一根根雨丝被蕉叶弹起,成为穿透时空的回响,萦绕在你枕上。芭蕉看雨,又是一件清雅之事。在岭南残存的那些古园里,我看到雨滴与芭蕉之间的缠绵与决然,芭蕉叶握住雨珠,想留住点什么,牵扯着,可那些晶莹的雨珠,毅然离去。雨珠是芭蕉的泪。所以,雨打芭蕉,动听,却揪人心。

但是,雨打芭蕉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很久以前,我爱上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这是南国音乐的经典曲目。乐谱初见于《弦歌必读》,丘鹤俦编著。关于此曲由来,众说纷纭,至今未形成统一意见。有说何柳堂所作,有说何博众所作,亦有人认为从《八板头》衍化而来。不管怎样,此曲流畅明快,旋律优美,给人以轻快与喜悦之情,犹闻雨打芭蕉,声之淅沥,如见蕉叶婆娑,舞之蹈之,极富南国情味。

芭蕉是岭南古典园林中的主要植物。园中多配广东音乐,一边游园,一边听《雨打芭蕉》,春心荡漾,为之一快。园中一石之奇,一壑之幽,皆多谲诡悖傲。但有了芭蕉,情状则大不相同。芭蕉是后花园中的小姐。一种流丽,轻捷的姿容,淡荡清婉。有她们,整个园子就活了。趣,谐,韵,远,致,逸,意,妍,轻,活。浩浩天地间就有了风光的柔情与迷离。

岭南古典园林,各具妙心,各出手眼。园主们或经商,或从政,世间沉浮,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莳花种竹,躬历山川,意弛草木。于是采薇,听泉,鸣琴,搏弈,烹茗,玩砚,赏鼎,搜碑,寻石,造园。园林寄寓着他们对于生活最透彻的感悟。岭南园林之美,灵秀,窈渺,峻拔,奇掘,清虚,空灵,简远。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山玲珑而多态,水涟漪而多姿,花生动而多致,最能反映出园主的性灵。叠石,理水,莳木,渗透着造园者苦心一片。故岭南所造古典园林,多雅构,蔚然观止——

广东有四大古典园林: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

广西有四大古典园林:武鸣明秀园,桂林雁山公园,靖江王府,玉林谢鲁山庄。

……

山川藏灵,风雅道尽。园林之胜,得之目,寓诸心。形于笔墨者,无非谴兴。蕉窗之下,孤灯独坐,遥想自己漂泊岭南,诸多芳园精舍,新茗佳泉,皆杖履所至,悉为纪述,编次凡七卷。盖因酒酣耳热,笔致潦草,故无暇求其精也。自赏自适,率尔无意之作,或可快人眼目,聊以换些酒钱。如此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千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400030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