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教与六朝诗学
内容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本书论旨及研究意义

 三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节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及玄佛关系

  一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

  二 六朝佛教与玄学的关系

 第二节 六朝诗学简论

  一 中国文论背景下的“诗学”概念选用

  二 六朝诗学主体和创作实践概述

  三 六朝诗学理论的特征

第二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主体

 第一节 佛教与六朝士族文人思维方式

  一 思维方式走向开放和包容

  二 思维方式趋于辩证和折衷

  三 思维方式凸显直观和超越

 第二节 佛教与六朝诗人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一 佛教与王羲之的改信佛、尚简淡

  二 佛教与陶渊明的求超然、主淡泊

  三 佛教与谢灵运的探性灵、尚清丽

  四 佛教与颜延之的趋内敛、求华美

  五 佛教与江淹的巧退隐、尚奇异

  六 佛教与萧衍的尚勤修、好香艳

 第三节 佛教与六朝诗论家诗学观及研究方法

  一 佛教般若学思想的触动:陆机的《文赋》

  二 佛教思想的滋养:刘勰的《文心雕龙》

  三 佛性论思想的悄然渗透:钟嵘的“直寻”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佛教意象与六朝诗歌意象

 第一节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关系略论

  一 宗教与审美:意象形成发展的两条途径和两种含义

  二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的特征比较

  三 从意象的层次看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之关系

 第二节 佛教“镜”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空:六朝佛教镜意象的核心意蕴

  二 六朝时佛教镜意象与其他镜意象的意蕴内涵比较

三 六朝佛教镜意象意蕴内涵对诗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佛教“莲花”意象及其在六朝诗赋中的意义嬗变

一 圣洁、灵异:佛教莲花意象意蕴

二 魏晋诗赋莲花意象“灵异”性的凸显

三 南朝诗歌莲花意象的意义嬗变及佛教的影响

 第四节 佛教“水”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生死流转:六朝佛教水意象的核心意蕴

二 六朝佛教水意象意蕴的独特性

三 六朝佛教水意象意蕴对诗学的影响

 第五节 佛教“月”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人生空幻:六朝佛教月意象的核心意蕴

二 佛教月意象意蕴对六朝诗歌月意象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教范畴与六朝诗学

 第一节 佛教“空”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佛教“空”范畴的基本内涵

二 佛道融通:美学“空”范畴的诞生

三 佛教“空”范畴与六朝诗学

 第二节 佛教“色”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佛教“色”范畴的基本内涵

二 丽清并举:色空观对六朝美学的影响

三 佛教“色”范畴与六朝诗学

 第三节 佛教“神”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 佛教“神”范畴的基本内涵

二 佛教“神”范畴对六朝美学的影响

三 佛教“神”范畴与六朝诗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范畴

 第一节 佛教与六朝诗学“韵”范畴

一 佛教对美学“韵”范畴的影响

二 佛教对六朝诗学“韵”范畴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与六朝诗学“律”范畴

一 佛教与魏晋诗学声律问题

二 佛经传译诵读与南朝诗歌声律美的理论

三 佛教与南朝诗学格律论

 第三节 佛教与六朝诗学“味”范畴

一 中国本土文化之“味”范畴

二 佛教“味”范畴

三 佛教与六朝诗学“味”范畴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本书对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意义

 二 本书对于中国当代诗学建构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从四仑方面分析论证了佛教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原因、影响方式和影响途径,描述出佛教影响六朝诗学的过程和表现,揭示出了其影响结果。首先,阐述了佛教对六朝诗学主体的影响过程,考察了佛教对士族文人思维方式、诗人人生观和审美观、诗论家诗学观念和诗论方法的影响,揭示了佛教对诗学主体思想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描述出佛教思想渗向六朝诗学的轨迹;其次,以“镜”、“花”、“水”、“月”等典型意象研究为切入点,以佛教和六朝诗学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运用了文艺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揭示出佛教对诗歌创作实践和文本的影响和渗透;再次,研究了“色”、“空”、“神”等佛教重要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以点带面,论证了佛傲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佛教思想对“韵”、“律”、“味”等六朝诗学范畴的影响和催生作用。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当前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选题,对佛教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关系做系统分析和集中阐述,力图解决如下问题:佛教是怎样影响六朝诗学的?影响的结果如何?佛教的流行与六朝诗学的繁荣之间有何关系?这种影响又是怎样发展延伸的?在具体论述中,运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着重研究六朝佛教对作为诗学之“人”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影响,六朝佛教对作为诗学之“文”的镜、花、水、月意象的影响,六朝佛教对诗学之“论”的重要范畴的影响等问题,力图描述出佛教影响下的六朝诗学某些突出特征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史,揭示六朝诗学乃至中国诗学的文化特征、审美特征以及诗学格局形成的原因和规律,论证六朝诗学的发展和繁荣与佛教之间的关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教与六朝诗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艳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80372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7.3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