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最好的自己(经典插图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在100个29岁的人中,有66个将活到65岁。但在这66人中,只有一个能成为大富翁;有四个将相当富有;有五个在65岁时还在靠工作谋生;其余56个的吃饭问题还将靠家庭、养老金、社区或社会福利来解决。从现在起,10年、20年或30年之后,你会成为这100人中的哪一种呢?罗伯特·科利尔通过对古代哲学、心理学、神学的研究,向你提供了成为少数人的内在秘密。

内容推荐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阿列克斯·卡瑞尔博士曾经说:“不知道如何消除忧虑的商人,他的寿命将不会长久。”其实,忧虑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为可怕,人们往往因担心出现负面效果而让自己处于急迫的心态中,从而使自己在语言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变形走样,出现人际危机,并导致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而卡耐基在该书中,通过对人性的研究,运用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并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克服“忧虑”、从成功而幸福的人生之路。

目录

把握信念的魔力

相信自己也有魔力

让智慧引导你前行

捉住直觉的小精灵

在内心播种生命之树

一个独具魔力的人生法则

信念的巨大力量

鼓舞起精神的火焰

神奇的能量增长法则

让人生充满期待

让理想更具体

发现身边的机会

获得幸福的两条戒律

支配人生的三大定律

愿望是成功的基石

让一切都能如愿以偿

用好你的愿力

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唤醒你的创造力

找到走向成功的推手

要敢于想象

要深信自己

要坚信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要知道付出即是收获

让自己生活在每一天

胸中有大爱

试读章节

词语就是存在于内心世界的一种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影像。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初期,词语是用来表示各种事物或形象的。比如,马这个词,就能让我们在脑海里浮现那种四足的动物。

但要是没有马呢?如果一个人希望创造一匹马出来,但他没有关于马的知识,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必须首先在心里构造一个马的大致形象,最好能在内心世界勾画出它的每个细节,包括身体各个部分。这样就有了组成马这个词的每一点心理影像。

这就是创世纪时的情形,最初,“词语”仅仅是一个心理概念,只是上帝头脑中计划好的图像。之后,词语才被增加了具体的形状和内容,它才随之有了骨肉,变成了一个适于居住的世界。然后,它才孕育出了深海的游鱼,高空的翔鹰,田野里的走兽,直到最后,产生人类。

众所周知,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进程。那些早期的生命受到了洪水、地震、干旱、冰川寒冷、火山爆发等各种危险的威胁,但每种新的危险只是一种刺激,激发生命发现新的资源,创造出新的东西。

因为某些需要,创造了恐龙;又因为某些需要,创造了蝴蝶。在方方面面,我们都看到了创造力的智慧。为了躲避海洋的危害,一些生命找到了陆地,适应了空气。那些留在海洋中的生物,进化出了鳃;而那些在陆地搁浅的生物,则进化出了肺。为了应对一些特定的危险,一些动物长出了外壳。除此之外,它还为免受冰川寒冷之苦而生长皮毛;在温暖的气候中生长毛发;为了应对寒热交替长出了羽毛……

如果将这些创造力抹杀,或者使其停滞不前,那么人类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因为洪水、大火、饥荒或干旱而消亡了。事实上,这些不过是赋予创造力的新的机会,使它们显示其威力。正因如此,创造力只有依赖于困难和障碍的激发,才能显示出智慧和能量。

生命是充满活力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永远向前发展。在自然界中,裹足不前、原地踏步就是一宗不可原谅的罪。大家都知道的巨型龙,体型长达100英尺;霸王龙,力量与火车机车相当;还有翼龙或飞龙,它们都在进化中消亡了。它们的终结,正是应了这句俗语:无用的就消亡。因为,当其他的生命都在奋进时,它们却在原地踏步。

还有埃及、波斯、希腊、罗马,这些伟大的帝国,都灭亡在裹足不前上。而中国建造了保护自己的万里长城,从而生生不息。在整个自然界中,裹足不前就意味着灭亡。

P203-204

序言

世上的大多数伟人和成功人士,早期处境都十分不利,后来才扭转局面,踏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这是为什么呢?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古雅典著名的雄辩家狄摩西尼,至今美名传扬。但是,谁又能够想到,他曾是个结巴?他的第一次演讲,曾遭到台下听众的嘲笑恺撒大帝缔造了神圣罗马帝国,但他曾是癫痫患者;拿破仑也出生卑微,家里一贫如洗,他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才有机会接受正规军事培训的。他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拥有天生的军事才干,在他所在的军校班级,一共有65人,而他的成绩一直排在第46位。他身材矮小、家境贫寒,曾一度为此而非常自卑,甚至在写给朋友的信中多次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美国领导人中也不乏这类人。富兰克林、林肯以及杰克逊,他们都出身贫寒,没有机会接受太多的教育,在其他方面,他们也毫无优势。

斯图尔特创办了大名鼎鼎的沃纳梅克超市。可谁能想到,他刚到纽约时,口袋里只有1.5美元,并且没有落脚之处,一切只有靠自己创造。

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在火车上卖报纸;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刚开始的月薪只有4美元;洛克菲勒曾一度干着周薪6美元的工作;大名鼎鼎的波斯国王瑞拉·可汗,年轻时只是波斯百万士兵中的一员;土耳其国王穆斯塔法·克摩尔也曾是军队中一个默默无闻的下士;一战后德国首任总统艾伯特曾是一名马鞍制造工人。

桑多是他那个时代体格和精神最强健的人,可是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安妮特·凯勒曼幼时患有脚疾,走路有点跛,但后来却成为跳水女皇,并被誉为全世界体型最完美的女性之一。瘦弱的乔治·乔伊特经常被其他小孩欺负,每天都鼻青脸肿地回家。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决心通过锻炼对那个欺负他的男孩还以颜色。没想到,两年后,他便轻松地将那个男孩击败了。10年后,他成为全世界最强壮的人。

 那些处于逆境的人们,为什么最终能够胜过那些条件优越的人?为什么一些受到良好教育和系统训练、拥有大笔财富,也有众人帮扶的人,最终却被时代抛弃,反而无法与那些“无名之辈”竞争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些自小有着优越条件的人,他们的思想中会形成一种观念:拥有物质财富就意味着成功。他们把财富、朋友、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以及自己的天分作为资本,一旦失去这些资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就会感到茫然无措。

如果一个人没有特殊的天赋,没有万贯家财,那么他就必须在这些东西之外寻求成功。这样的人会摆脱物质财富的局限,转而寻找精神世界的力量。他们只要开动大脑,不断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名誉、财富、权力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只要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最后总能实现梦想。

现在你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劣势中总埋藏着优越的种子,失败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教益,使我们走向成功。无数成功人士都曾山穷水尽,但他们将那个时期作为人生的转折点。在那一刻,他们放弃对物质的幻想,向自身的精神力量寻求帮助;在那一刻,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块绊脚石,都被他们当做通向成功的台阶。

在宇宙中,“自我”是一种伟大的身份,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自然界是万物的身体,精神力量是万物的灵魂,自然与精神力量浑然一体。人就是精神力量的化身,有能力成就一切,获得一切。

无论你年龄多大、出身高贵或贫贱,都不会阻碍你发掘自己的精神力量。如果能认识并利用内在的力量,艰苦奋斗,那么就能克服任何不利条件,走出逆境。如果你只是单纯依靠物质财富或朋友,那么就会跟曾经的异教徒一样,一败涂地。

物质财富和朋友固然是人生的珍宝,如果失去他们,就会失去一切。但是,你的内心还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指引你前进,让你得到一切美好的东西。本书就是要让你认识到这种精神力量,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尽管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

杜克大学的莱茵教授在《触摸思想》一书中指出,过去的科学总是强调:人类是绝对物质性的。比如,科学家发现腺体的分泌控制了一个人的性格;大脑结构的日渐发育才导致了儿童思想的逐步成熟;人类的能力都是由大脑中一块特定的部位产生的,一旦该部位受到损伤,相应的能力就会丧失。总之,曾经我们都相信,是我们的肉体决定着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每一项行为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但是,莱茵教授的实验证明:知识并不一定通过外在的感官来获得,同时,思想的力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思维可以不通过物质手段来影响客观事物,这或许是莱茵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最伟大发现。

思想的力量最初表现为祈祷。但是,祈祷的效果往往被认为是超自然的能力。莱茵教授指出,这其实是思想的力量,它能影响事物,任何一位正常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

《触摸思想》中这样说:。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我们发现,思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作用于事物,并且控制我们的能力,决定我们的客观行为。”

如果希望有效利用这种力量,那么你就得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只有你强烈地期望掌握这种能力,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为之奋斗,最终成功地拥有这种能力。

莱茵教授的实验还说明,当一个人的兴趣被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时,他的精神的力量就很小,甚至根本不能对外在目标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并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这个目标上,才会最终实现这个目标。

这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确实存在一种超越客观物质的力量,那就是精神的力量。如果我们对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愿望,那么这种力量就会得到感应,这样,也就没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了。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靠从天而降的运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原始的宗教就告诉我们,我们拥有天赋的主权。只有真正意识到并有效利用这种主权,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

罗伯特·科利尔

书评(媒体评论)

我刚读完该书,我迫切希望推荐给所有对意识与心灵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当我阅读此书时,我发现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法则让我无法拒绝。我相信这些精神法则同样会带给你一个全新世界!

——戴尔·韦恩(当代激励大师、《你的误区》作者)

管时过半个多世纪,但此书仍然大受欢迎。罗伯特·科利尔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及其运行法则颇具独到见解,并给予了最恰当的阐释。此书解答了很多我苦苦思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能变得更好?我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我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任何与我有一样困惑的人,都应该读读此书。

——阿兰·卡尔(都柏林大学心理学教授、《积极心理学》作者)

此书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他提出的这些法则能帮助读者简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反复阅读此书,它将为你敞开一片更为宽阔的心灵空间!

——苏珊·塞格特罗姆(肯塔基大学心理教授、《打破墨菲法则》作者)书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最好的自己(经典插图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罗伯特·科利尔
译者 谢华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19136
开本 其他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2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183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