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金档(温暖中国人心灵的40部电视剧1979-2009)
内容
试读章节

第1回 敌营潜伏开新风 “赤橙黄绿”总是春

(1)30年前,电视剧重生

1979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中央政府把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访美,中国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中。随后,第1批公派留学生打起行囊远赴欧美。中国文艺彻底摆脱了极左思潮的纠缠和干扰,进入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新时期。当年10月召开的第4次全国文代会,在中国式“文艺复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邓小平在给大会的祝词中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这一年,在首都机场候机厅,画家袁运生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画面上破天荒地出现了3个傣族女子的青春裸体。这幅大胆而新颖的画作引得很多人蜂拥而至,一睹为快。这次石破天惊的艺术事件,正是当时文艺界冲破藩篱回归艺术的真实写照,文学、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舞蹈,一起释放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这一年,权威刊物《诗刊》先后刊出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标志着朦胧诗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到1980年,全国许多刊物争相刊登这些青年诗人的作品,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这一年,一部柔若无骨、优美如画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诞生,彻底刷新了《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创造的“硬朗派”舞蹈美学。《丝路花雨》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

这一年,中国电影实现了真正的转折,进入了百舸争流的新航道。电影总产量达到了65部,观众创记录地达到了293亿零1000万人次,这一数字迄今为止仍未打破。以《从奴隶到将军》为代表的电影仍然在正面书写革命史,而表现亲情和爱情的《小花》和《归心似箭》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娱乐身心的喜剧片《瞧这一家子》和武打片《神秘的大佛》也破壁而出。

这一年,久已封闭的国门打开,国人张望着外面的世界。日本电影《追捕》、《望乡》,英国电影《简爱》,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一大批外国电影乘着时代的春风进入了观众的视野,人们记住了那些外国面孔说出来的大段中文台词。

与此同时,复苏中的国产电视剧无法填满电视频道的大片空白时间,引进剧蜂拥而人,电视成为一个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远望千里的窗口。1979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南斯拉夫电视剧《深入敌后》,由此进入了电视译制片的黄金年代。《大西洋底来的人》在成年人中掀起了科学热,而《铁臂阿童木》把科学的种子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展现了眼花缭乱的柔术,美国惊险剧《加里森敢死队》令国人大开眼界。

一个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悄然而至。《加里森敢死队》热播,许多青少年迷上了剧中的飞刀术,社会上溜门撬锁现象也增加了不少。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加里森敢死队》中途停播。这件事给当时的电视工作者带来这样的启示:观众对惊险战斗剧的热爱是无法遏止的,但完全没有导向的迎合和纵容也是不可取的,究竟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是自己着手拍摄类似剧作,确立国产惊险剧的品牌。央视紧急上马了中国第1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说的是地下工作者江波在敌人阵营中卧底18年立下奇功的故事。

受命拍摄这部电视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导演王扶林。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王扶林是个耀眼的名字。他是中国第1代电视艺术家,1955年,日本商品展览会首次在中国开办,他被委派参加了电视节目的转播工作。1958年,他导演了电视报道剧《党救了他》,此后他执导了电视剧及综合文艺晚会90余部(集)。经典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红楼梦》以及《三国演义》均出自他手。可以说,中国电视剧最初的行业标准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创立的,中国电视剧繁荣的源头就是他们因陋就简的奋斗。他一人主导了四大名著翻拍工程的两部,他经历了中国电视剧产业从小米加步枪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全过程。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即后来的中央电视台)开播。一个月后,中国第1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1959年10月,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部较长的电视剧《新的一代》,王扶林是两位导演之一。王扶林回忆说,“当年的电视剧都是直播的,我自己大概就拍了20部左右,黑白的,没有录像,那个时候文艺是为政治服务,比如说今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隋,晚上我就用文艺形式播出,等于是把新闻形象化了一点,谈不上艺术创作的风格、个性,人物塑造谈不上,只是把这个事稍微立体化地传播出去了。”

P1-3

书评(媒体评论)

我是在2005年关于《历史的天空》的报道中发现李星文的,他的文章很敏锐,视角也很独特,才华横溢。我感觉他好像不满足于当一个记者搞新闻新报,他对笔下的事件和人物似乎总有更深一层的关注,可能会对新闻素材进行二次也是深度的开发。,果然,几年后他写了一本《黄金档》,对30年来中国电视剧进行了一次细微的检阅和分析,说他填补了一项空白不是妄语,因为我们一直期待有人送给我们一本研究电视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电视剧同文学关系的专著,他做到了。

——徐贵祥(著名作家)

正如书名《黄金档》,李星文关注的是曾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的那些主流电视剧。表面看来,这只是又一次“怀旧”而已,但要想真正唤起大众的“集体记忆”只靠些剧情分析、艺术鉴定绝对不行,那些早已是公论、定论——必须有料,让人有重返当年的体验快感,窃以为《黄金档》就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写到的每一部剧,都是从台前到幕后,从大环境到小细节,前世今生,面面俱到,不但展示作者的文笔功力,更尽显发烧友的博闻强记,关于经典剧的各种趣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黄金档》最好看之处,在于除了美学价值、八卦快感,还有从大时代的角度审视经典剧的社会意义,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的多元视角文本,极具收藏价值。

——魏君子(港片专家)

有温度,有感觉,有记忆,有意义,李星文是电视剧领域名副其实的“百晓生”。《黄金档》的最大意义,是梳理、重现了读者和观众的一段段集体回忆,这些回忆美好而深刻,既是个体经验的鸳梦重温,也是这几十年来波澜壮阔历史的视像化缩影。一沙一世界,一剧一人生,一书一纪念。电视剧其实是公民社会最基础、最温暖的视像载体,是最能撼动社会敏感神经的艺术食粮。每一个公民都能从电视剧里接收到最家长里短、最和蔼亲切的信号,体昧美好与丑陋,幸福跟苦楚。看完李星文先生的《黄金档》。你能感觉到华语电视剧跟每个公民之间距离缩短的过程,这个过程真实、生动、美妙,细部纤毫毕现。

——谭飞(影评人)

这是一部记录当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大史记”,同样也是一部观点辛辣的大点评。字里行间都是浸染着作者的热血与情怀的,这不仅仅是源于他对电视领域的爱,更是源于他在报业初始至今一贯对读者的尊重。我觉得这书带给当今文艺界以醒思的机会,也带给了大众超越了时代的感动。

——宋子丈(影评人)

后记

说起来,这本30余万字的小书写了3年。

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不断看片,不断累加自己的近视程度。我既是院线新片和经典电影的追随者,也是电视剧的深度痴迷者。我从来都对“电视剧没文化”的说法不屑一顾,相反,我认为过去30年的电视剧记录了中国人的众生相和心灵史。

2007年,我在工作和看片之余,萌生了把记忆深处的电视剧写下来的念头。网上文章,信马由缰,剧目选择从我最熟悉的四大名著剧开始,内容则是反复观看的发烧心得、道听途说的幕后秘事,并尽可能地拉开架势给它们一个电视史上的定位。从神话人物孙悟空,到话本英雄武二郎,从千古大侠郭靖,到情场浪子方言,一系列博文在搜狐网上发出之后,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看。他们一样曾为这些荧屏形象心旌摇动,一样为多年后的深度共鸣而心花怒放。读着激情燃烧的跟帖,我的心情像夏天喝了冰啤一样痛快,就一篇接一篇地写了下去。

2008年,在一片莺歌燕舞的鼓励中,我决定把这些断片残章汇总成书。当兴趣突然变成工程,这件事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首先要真正把30年电视剧风云贯穿起来,视野就不能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一隅。这就需要重新清理剧目,该补看的补看,该复习的复习,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写下真切的体会。其次,既然要白纸黑字地成书,就不能仅仅顾及趣味和过瘾,而是得言之有据。道听途说的秘闻得求证,能转化为信史的写上去,难证真伪的就删去。关于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关于一部作品功劳的认定,都需要格物致知和认真查证。其中甘苦一言难尽。

等我把这些工作做完,这本书的28个章节大致成型,已经是2008年末。经一些朋友牵线搭桥,跟一些出版社和书商进行了初步接洽,立刻感知到非名人作者的卑微。反馈意见中99%的话被我当作了耳边风,但有一句话我听进去了:资料和评论部分已足够精彩,如果能增加一些面对面的一手材料,这本书会更好。

2009年,我有幸参与了大型文化纪事片《百花》的创作,进一步接触到那些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听他们讲述创作经典时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除了完成剧组的规定动作,我还专门请教了多年来积压心底的问题,《黄金档》的写作方向更加清晰。到2009年年底,经过翻新和补叙,这本书最终定型。

要感谢的人很多,我还是捋着时间顺序一一道来:感谢搜狐博客编辑卢芳的推荐,使我的“30年电视怀古”能够占据搜狐娱乐的显要位置,被众多的网友一眼看见;感谢《百花》总导演王淳华在创作中给予我的倚重和关爱,感谢《百花》同仁杨爱华、卢晓南、刘涛、许琛的专业提点和无私帮助;感谢李亚平向出版社热情推荐和全程关注;感谢傅跃龙老师的精心审阅和编辑;感谢张颐武老师百忙之中妙笔作序;感谢刘烨、孙俪、段奕宏、王珞丹的溢美评点;感谢徐贵祥老师、谭飞、魏君子、宋子文落笔推荐……还有很多人对这本书亦有贡献,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说一句,这本书我是下了功夫的,谢谢收看。

目录

第1回 敌营潜伏开新风

 “赤橙黄绿”总是春/1

 (1)30年前,电视剧重生/1

 (2)《敌营十八年》:观众能吃粗粮/4

 (3)《赤橙黄绿青蓝紫》:顽主先遣队/9

第2回 长江后浪推前浪

 《武市公》还是老的靓/13

 (1)最真的“武松”从哪里来/15

 (2)光彩熠熠的“潘金莲”/17

 (3)幕后故事和经典画面/19

 (4)虚惊一场的“停播”插曲/21

第3回 《霍元甲》神拳迷踪

 梁小龙铁腿抢戏/23

 (1)广东台:功不可没的引进者/23

 (2)撑起《霍元甲》的台柱子/26

 (3)经典桥段不可忘/30

第4回 一戏一格西游记

 六载春秋铸经典/35

 (1)忠于原著,一戏一格/36

 (2)会聚戏曲、影视、话剧精英/40

 (3)杨洁导演细说当年事/45

 (4)“师父”、“徒弟”都有话说/50

 (5)《西游记》好歌人人爱/55

第5回 《排球女将》笑容甜美

 “小鹿纯子”人生凄苦/61

 (1)“幻影旋风”劲吹中国/62

 (2)主演遭逢“晴空霹雳”/67

 (3)黄金搭档“重磅扣球”/70

 (4)同类影视“流星赶月”/71

第6回 《血疑》逆流感动中国

 日剧在华高开低走/74

 (1)《血疑》意外蹿红/74

 (2)以情动人,真爱无敌/76

 (3)引进、配音的幕后故事/80

 (4)日剧地位被韩剧取代/83

第7回 《上海滩》头说惶恐

 润发情路叹零丁/86

 (1)《上海滩》从香港红到内地/87

 (2)戏里戏外的离奇遇合/90

 (3)《新上海滩》盛名难副/92

 (4)是《上海滩》还是《香港码头》?/95

第8回 武市市至尊老《射雕》

 佳人薄命翁美玲/97

 (1)依稀往梦似曾见/99

 (2)五大主创功力深/101

 (3)红颜薄命翁美玲/103

 (4)绿叶的绝世风采/106

 (5)拍不完的金庸剧/109

第9回 《四世同堂》燃九城

 一曲高歌恨满胸/112

 (1)老舍首功/113

 (2)“汉奸”最绝/116

 (3)主创者说/119

 (4)好歌传世/121

第10回 十年一觉《红耧梦》

 几多天涯沦落人/124

 (1)争议《红楼梦》/125

 (2)3个文学青年/129

 (3)3对恩爱夫妻和3个凋零生命/134

 (4)几个女强人和奇女子/138

 (5)她们的平淡生活/139

 (6)红楼音乐无可超越/141

第11回 满城争说心中《渴望》

 导演选角连蒙带诓/146

 (1)满城争说心中《渴望》/148

 (2)从启蒙到迎合的转身/150

 (3)导演是个“大忽悠”/154

第12回 《围城》大腕一个连

 敢叫电视换新天/159

 (1)30年无人问,一朝上荧屏/161

 (2)剧中人符合观众想象/164

 (3)实力雄厚的配角阵容/168

 (4)小说转电视剧有得有失/171

第13回 无边调侃萧萧下

 《编辑部故事》滚滚来/175

 (1)文本招笑的秘密/177

 (2)超强的创作班底/180

 (3)六大主演的前世今生/184

第14回 北京人贷款闯纽约

 《过把瘾》带热午夜场/189

 (1)失落的“美国梦”/191

 (2)不老的《过把瘾》/195

 (3)最早的偶像派/198

 (4)强悍的笔杆子/201

第15回 情景喜剧开天地

 《我爱我家》全无敌/203

 (1)十月怀胎,一朝分娩/204

 (2)无敌的“付明老人”/210

 (3)每个家庭成员都经典/213

 (3)辉煌灿烂满天星/218

 (4)为什么不能超越《我爱我家》/221

第16回 导演精文戏精武戏拙

 《三国》收视高争议大/225

 (1)三国文化是一张大网/226

 (2)六大导演各有所长/230

 (3)曹操和诸葛亮最传神/234

 (4)批评声浪被时间冲走/239

第17回 冯小刚摆开《一地鸡毛》

 陈道明收起一身傲骨/242

 (1)忘不了的一幕一幕/243

 (2)人物形象热热乎乎/247

 (3)文人下海好梦一日游/251

 (4)作者细解“鸡毛”的真意/253

第18回 电视剧跑到清朝反腐败

 刘罗锅全靠脑筋急转弯/257

 (1)三大法宝:笑话、反腐、脑筋急转弯/258

 (1)现代高人加工传统相声/261

 (3)张国立、王刚的人生转机/264

第19回 秦子雄舍妻不舍军装

 军旅戏飘红《和平年代》/270

 (1)军人多少爱,多少泪/271

 (2)演员几人沉,几人浮/277

 (3)军戏阳刚气,忧患情/281

第20回 古典四名著完美收官

 央视《水浒传》文武双全/284

 (1)最成熟的名著电视剧/285

 (2)众家好汉似虎狼/289

 (3)张纪中的“兵工厂”/293

第21回 小燕子选角一波三折

 戏说风挑起专家怒火/297

 (1)一部戏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299

 (2)一部戏撼动了时代的审美情趣/303

 (3)一部戏引发的口水大战/305

 (4)一部戏背后的合作奇缘/307

第22回 《雍正王朝》大翻案

 官人商人学权谋/311

 (1)权谋教科书/313

 (2)演员今何在/320

 (3)习惯性美化/324

 (4)疯狂出品人/326

 (5)基石二月河/328

第23回 《永不暝目》言情加破案

 黄金组合海岩赵宝刚/332

 (1)“肖童”一死惊天下/334

 (2)三大主演不可替代/337

 (3)海岩言情剧的四次高峰/340

第24回  贫嘴张大民何来幸福生活

 一把辛酸泪牵动万家忧乐/345

 (1)小说到电视剧改变了什么/347

 (2)影视两版的角色对比/350

 (3)平民电视剧的春天/355

第25回  内地金庸剧春去春又回

 大侠张纪中无怨又无悔/359

 (1)早期骂声一片/361

 (2)中期稳住阵脚/365

 (3)后期关注度下降/368

 (4)在争议中创造商业奇迹/371

第26回 激情点燃历史的天空

 亮剑杀出军人精气神/374

 (1)“激情岁月”里燃烧的婚姻悲喜/375

 (2)《历史的天空》打破历史禁忌/379

 (3)酥软的时代需要《亮剑》精神/384

 (4)3部戏之终极PK/388

第27回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最无法无天的往事/391

 (1)爱情,神经刀/393

 (2)悲剧,有定律/395

 (3)八卦,请对号/397

 (4)幕后,很动荡/399

 (5)薄发,靠厚积/401

第28回 《武林外传》穿古装说新词

 《士兵突击》有信仰无所畏/405

 (1)《武林外传》再掀情景喜剧热/407

 (2)《士兵突击》再树精神风向标/414

外一章2009年8部剧/420

 (1)《团长》在腐朽和神奇之间震荡徘徊/420

 (2)《潜伏》说的是当今官场的潜规则/425

 (3)《人间正道是沧桑》:亦真亦幻革命史/428

 (4)《我的兄弟叫顺溜》:外力撕裂性情/431

 (5)《鸽子哨》:半是怀旧情结,半是醒世恒言/433

 (6)《故梦》:灵魂的疼痛只能慢慢打开筋节/437

 (7)《大秦帝国》:不灭的思想光焰和生命热源/439

 (8)《美丽的事》:以荒诞派起飞,以苦情戏降落/443

后记/446

序言

为“中国梦”写传奇——《黄金档》序

张颐武

中国电视剧已经和我们一起走过了人生的长路。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电视生活其实就是他们精神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伴随着电视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中国的繁荣和崛起的历史在这三十多年里展开,电视其实塑造了我们的“中国梦”。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使我们了解当电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我们所经历的震荡,以及电视对我们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这是作家叶之蓁写于1980年的著名短篇小说《我们的建国巷》。作者从“现代性”的立场探索了“电视”对于我们生活的巨大改变:

“其实,那本是件好事。我得了500块钱的技术革新奖,买了一台十二英寸国产电视机。我万万没想到,这台亮闪闪的,又能唱歌又‘放电影’的,充分体现着现代文明的木匣子,竟会像阿拉伯神话中那只装着魔鬼的胆瓶一样,给我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当时,在我们建国巷,电视机的确还是件稀罕物。那天晚上,巷里凡是在家的成员几乎都来了,把我家里里外外塞了个水泄不通。我虽不抽烟,为了图个痛快,买了半条过滤嘴香烟来招待大家。”

这和我个人的经验正相符合。就是从这里起步的电视,从一开始就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由分说地将我们植入了一个通过家庭中的小小屏幕来“观看”世界,从而使得我们自己发生了连我们自己也未必能够察觉,却足以改变我们全部生活的冲击。电视剧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大众文化成长的历史见证。电视剧渗入每一个家庭,占据着电视收视率的最高份额和最为巨大的影响力。它是如此具体而微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的形态和潮流的走向。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电视生活就是从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观看诸如《霍元甲》《敌营十八年》这样的电视剧开始的。电视剧用每天观看的延绵的“故事”拴住我们,让我们分享其中的痛苦和欢乐,让我们沉醉其间。电视剧历来是电视文化的支柱,也是让人盯住屏幕,凝神观看的最为重要的东西。电视剧用无穷无尽的故事书写着人生的斑斓多彩的传奇,而当代中国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走向“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电视剧所呈现的世界是“中国梦”塑造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电视剧在我们家庭的中心位置上,将一个不同于我们的生活的“生活”带进了我们的家庭,我们在凝神观看的同时,会受到冲击和启发,受到电视剧对于世界的想象和认知的深刻影响。在八十年代,我们有机会对于所有电视节目都“凝神观看”,但到了今天,电视节目无限丰富,电视频道的选择性在中国的环境之下,最低限度也有几十个台。但我们对于电视的看法却已经有所改变,我们往往没有机会再凝神观看。只有电视剧还会让我们进入其世界。从《敌营十八年》《红楼梦》《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今天的《士兵突击》《潜伏》和《蜗居》,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逐渐成长和发展,逐步展开的“中国梦”的历史。这些电视剧就是一个中国人重新展开个人的梦想,让自己的“公民身份”和“消费者身份”都得到新的平台的历程,也是我们最为朴素,却也最为有力的人民记忆的展现。

我们和电视剧一起走过了这三十年,这是何等重要,又何等关键的三十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电视剧的陪伴,我们会如何走来。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中国电视剧和中国的人民一起把自己的梦一点点地变成现实。由此看来,电视剧不仅仅在讲述已经想象到的故事,可以编出来的虚构,它其实也正是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展开,想象和虚构可能比真实发生的一切更真实,更具有力量。在我们为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艰辛劳作,不断克服挑战来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电视剧始终在我们旁边陪伴着我们,它给我们消遣,让我们开心或伤感。它被我们要求和希望的同时,给我们寄托和梦想。有些人害怕娱乐,但只要是无害的娱乐,其实会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更有力量。我们会在晚上沉醉在电视剧的世界之中,看中国人在奋斗中打造出一个灿烂的“新新中国”。

李星文的这部《黄金档》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历史的传奇,也是一个“中国梦”的传奇。李星文的文笔潇洒自如,写法从容不迫,讲述格外生动有趣,他以三十年来一个个电视剧台前幕后故事的叙述,重新梳理了我们的“记忆”,呈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电视剧的大量直击式历史“现场”细节,让许多今天的超级大腕的前世今生都栩栩如生地得到了描写。往往几笔就刻画出当时电视剧产生的社会氛围,精神要求和创作过程中的种种奇闻异事。本来这些东西有可能就被湮没在急速变动的历史的深处,难觅其踪,但李星文用他的刻苦和才气,为我们娓娓道来,重新“打捞”出历史的种种隐秘故事,让我们身临其境,再次重新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一同重温我们一路走来所享受的乐趣、所追求和希望的美好的一切。

这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电视剧的最好的传奇,其实也是我们三十年来在含辛茹苦的奋斗中所期望的娱乐和消遣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的“中国梦”的一个传奇。我们读这部书,在体会中国电视剧的成长的同时,也体会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中国梦”的成长。

是为序。

内容推荐

李星文的这部《黄金档》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历史的传奇,也是一个“中国梦”的传奇。李星文的文笔潇洒自如,写法从容不迫,讲述格外生动有趣,他以三十年来一个个电视剧台前幕后故事的叙述,重新梳理了我们的“记忆”,呈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电视剧的大量直击式历史“现场”细节,让许多今天的超级大腕的前世今生都栩栩如生地得到了描写。李星文用他的刻苦和才气,为我们娓娓道来,重新“打捞”出历史的种种隐秘故事,让我们身临其境,再次重新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一同重温我们一路走来所享受的乐趣、所追求和希望的美好的一切。

编辑推荐

60年代生人的青春影子,70年代生人的怀旧文本,80年代生人的阅世宝典。

这部主要围绕30年来40部经典华语电视剧进行分析评论的图书,为我们勾勒出了华语电视剧的进化史。书中写到的每一部剧,都是从台前到幕后,从大环境到小细节,前世今生,面面俱到,不但展示作者的文笔功力,更尽显发烧友的博闻强记,关于经典剧的各种趣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金档(温暖中国人心灵的40部电视剧1979-200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星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9062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