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金时代(妙趣横生的绿色经济)
内容
编辑推荐

当“碳权交易”的话题“发烧”不断,大家开始重视企业除了赢利之外的其他贡献,最终社会责任被纳入经营企业的战略考虑当中,产品除了功能越来越好之外,是否能满足各国的法令规定、是否符合绿色的标准,开始被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所检视。

孙海燕与孙杨的这本书把这样的现象作了很多有趣的记录与讨论,从书中您会发现,原来周遭有那么多的人、事、物,已经和绿色有了巧妙的链接,您会领会,原来环保不是赔本生意,环保也能兼顾企业获利。

内容推荐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全球异常气候现象的频繁发生,都使得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公众所热切关注的话题。它改变的不仅仅是能源模式,公众的认知,还会带来无限的商机。绿色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规则的变化,正把全球商业导向一个新世界。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环保的书,也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企业社会责任的书。在绿色即将成为未来生存基本法则的明天,将对环境的考量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中,已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如果你只是坐在篱笆上观望,那么就可能面临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但是,如果你比别人更早地看到未来的趋势,并做出明智的选择。那么,这又将是一次绝佳的发展机会。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现在的路行得通吗?明天的孩子/003

 两大危机背后的隐秘关联/012

 后哥本哈根时代/017

第二章 绿色经济与谁相干由碳而生的市场/027

 谁为碳操心——有人欢喜有人忧/032

 生态社会:乌托邦?/036

第三章 当“生态革命”取代“工业革命”“变卖为租”引发的联想/043

 换一种身份/051

 小人国的故事——迷你化背后的低成本/059

 正在变短的供应链/067

 行走在未来/074

 游戏规则的抢先制定者/080

 “裸装”盛行时/089

 变聪明的世界——数字化新时期/095

 每个人都是造物主/102

第四章 绿公司秘籍材料革命/111

 技术依然至上/117

 为环境埋单,是成本还是投资?/123

 供应链上的绿色合力/132

 别无选择的转型/141

 蚂蚁绊大象/150

 做绿色生意的生意/156

 全民总动员/165

第五章 硅谷的会钱变绿吗?未来20年,钱往哪里流?/171

 激进的绿投先锋/177

第六章 另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什么戈尔要拍《难以忽视的真相》?/183

 从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188

 与你的敌人合作/194

 由一个细胞引发的管理思想/200

第七章 看得见的手为什么丹麦成为第一个可再生能源国?/207

 新西兰:“100%纯净”的国家品牌/211

 南澳洲的雄心:走向国际的绿色技术产业/218

 新兴的中国光伏谷/223

第八章 为什么城市的人想回归田园生活?绿色转型“双城记”:哥本哈根+

 马尔默/231

 新加坡:花园城市启示录/238

 鹿特丹:从与水抗争到临水而居/243

 生态小城:未来理想生活的试验田/247

 库里蒂巴市长的远见/252

第九章 樱桃树的故事另外一种设计模式:从摇篮到摇篮/259

 绿色设计会变得主流吗?/265

 民主创造,草根制作/270

 老祖宗的房子风水更好吗?/276

第十章 你会是绿色消费者吗?有机=更贵?/287

 为什么要住碳中和酒店?/291

 你的偶像绿色吗?/296

后记一/302

后记二/305

参考资料列表/307

试读章节

请你暂时停下手头的事情,打开你的衣柜,看看是不是有一半以上的夏装一次都没穿了。为什么?不是小了也不是破了,只是你觉得这些衣服已经过时了。你再打开抽屉,是不是你的第一只和第二只手机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坏了?没有,还好好的。只是怎么看上去那么难看,居然连摄像头都没有。这样的设备怎么能符合自己的身份?

每次搬家的时候都发现东西越来越多,可是平时真正用得上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你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你的手机现在功能齐备,可是真正会使用的功能又有几项?也许只是打电话、发短信、看邮件而已。但是,过几个月肯定还要换一款最新的,只因为别人都换了,不换就落伍了。而那些本还好好的手机就这样废弃了,没有被制造商回收,也没有被置换到二手市场,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抽屉里。家里的电脑一样,相机也是一样,“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电子产品的更新又快,极易造成浪费,我们每一天都在这种极端“奢靡”的状态中度过,自己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租来的生活

可是,你是否也发现生活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不知从何时起,身边开始多了这样的朋友,他们完全有能力买房,却喜欢在地铁沿线租房子住。出行只乘地铁或公交车,偶尔还会骑骑自行车。他们崇尚简约的装修,反对实木地板。屋里的家具最好都是二手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因为繁忙的他们随时准备拎包走人,去往下一个城市下一个住处。

这些喜欢“租生活”的乐活族以此为荣,结婚也要租婚纱,坚决不买,为什么要买?浪费,是他们最不能容忍的词。只穿一次就扔掉,太不环保了。更有甚者,居然连包也租。参加公司的晚宴需要一个爱马仕的手袋,400元租一天,一年也就用这么一两次,犯得着花几万元买一个吗?

“只是我的生活是租来的,我从来没学会如何去买。所以我也不值得拥有更多的东西,因为没有一件是真正属于我的。”英国歌坛才女蒂朵浅吟低唱着,一首《租来的人生》(Life for Rent)让无数人动容。生活不属于我们自己,一切都是租来的。那种对漂泊人生的感慨一句一句唱到心坎里。只是,蒂朵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几年之后,“租生活”居然演变成了一种风靡全世界的新生活方式,变成了一种新新人类极力追求的时尚。“租生活”完全变成了一个褒义词。

觉得不可思议?想想看,这样没什么不好,各取所需,杜绝浪费。于己省钱,于社会有利。何乐而不为呢?当这个社会的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时候,你怎么还好意思老在家里放着一大堆从来不用的东西呢?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让人们放弃对时尚、对美的追求,相反,因为东西是租的而不是买的,倒是可以随时更换成最时尚的款式,享受最新鲜的服务。

什么都不属于我,我却拥有一切

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这个情景。你有一部手机,但是它并不属于你,而是属于制造商或零售商。你只是从它们那里租过来,每个月支付一定的租金。手机是空白的,需要哪些服务,就向运营商预订,想看视频短片或是听音乐,用什么安装什么,并为每项服务支付一定的费用。在使用期限内,当手机坏了或者想更换新款的时候,就把手机还给制造商,换取一部新的手机。淘汰的手机回到制造商的回收体系中,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重新投放到二手市场上。所以以后你在商店里看到的并不是顾客在挑选商品,而很可能是在预订服务,并且大多数人可能已经在网上完成预订了。

在这种新的模式下,消费者依然可以享受到最时尚、最前沿的产品,唯一的区别就是消费者不再“拥有”它。一方面是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拥有一件东西却不使用,一方面是用什么取什么,不喜欢了还可以免费更换新的。究竟哪一个更划算呢?

那么,这种体系与原来的有哪些区别呢?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那就是从过去的“买——用——扔”变成了“租——用——还”,一个单线的浪费型生产体系就转变成了循环的节约型生产体系。

对制造商而言,这个过程是一次完全的战略变化。因为当所有的产品都不卖给消费者而是租给他们的时候,所有权是归制造商所有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它们就必须要生产经久耐用的产品,而且在设计的最初就要考虑产品将来回收的可能性。那么生产的重心就会从原来的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变到更注重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效能。这样就从根源上杜绝了浪费。而当有一天制造商完全遵循这种体系而运转的时候,他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

道理很简单,我们看得到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制造商和代理商的利润也变得越来越少,大家争先恐后地生产新品,花大量的钱在广告宣传上,而实际的利润却少得可怜。可是当你从出售产品转变成出售服务时,利润空间也许瞬间就放大了。这就是为什么IBM公司宁愿舍弃自己的看家业务——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而去投身咨询服务的最大原因。

相比“买卖”这个一次性的交易行为,“租”是一个长期的契约,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获取顾客的忠诚度。每当一个新产品推出的时候,为了获取大众的青睐,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卖方”总是会为一个人们来不及体验的概念花大血本做广告。但如果换成“租”的话,人们会更在乎体验的真实感受,这将引导服务提供商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提高服务的水平上面。

所以,之前提到的由制造商来提供产品租给消费者而不是卖给消费者的模式,并不是天方夜谭。实际上,有很多公司,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新兴创业公司,已经在尝试这种模式了。比如,索尼公司在欧洲生产的PSP游戏机就已经开始启用一种回收体系,如果你有一台用坏了的PSP,可以直接打电话给索尼公司,公司会上门送你一个看上去更新的机器而收回原有的。它这样做并不亏,因为谁都知道,索尼公司是为了让消费者能持续不断地购买它的游戏,这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同样,富士施乐公司也开始将自己的一部分复印机产品“租”给他的客户。

P43-47

序言

这几年来,“绿色”旋风席卷了全世界,从国家机关到私人企业,从国家领导人至庶民百姓,没有人不把环保放在嘴边,这种现象,固然是我们的社会公民对于地球生态的长远未来更为重视,更重要的是,绿色环保实际上已是人类文明能否持续下去的关键。

当“碳权交易”的话题“发烧”不断,大家开始重视企业除了赢利之外的其他贡献,最终社会责任被纳入经营企业的战略考虑当中,产品除了功能越来越好之外,是否能满足各国的法令规定、是否符合绿色的标准,开始被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所检视。

孙海燕与孙杨的《绿金时代》把这样的现象作了很多有趣的记录与讨论,从书中您会发现,原来周遭有那么多的人、事、物,已经和绿色有了巧妙的链接,您会领会,原来环保不是赔本生意,环保也能兼顾企业获利。

书中提到了丹麦哥本哈根这个即将达到“碳中和”的城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与城市,自行车已经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合二为一。我身为自行车文化的推动者,1989年在中国台湾成立了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不断以民间力量协助政府建设友善的自行车骑乘环境,以提升自行车骑乘风气,提高骑乘安全性,持续推动台湾成为一个自行车岛。

2009年,我也在江苏成立了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希望在内地推动自行车骑乘文化,用热情与使命感感动更多有远见的城市,来成为自行车骑行友好示范的城市,使中国成为一个自行车的大国,不但舒缓交通紧张也降低碳排放量,更对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有帮助,这也正是人民、政府、企业三赢的最佳范例。

2009年5月,我与28位台湾车友,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到上海,历时20天、骑乘1 668公里,经过了三省、三市、一河一江、京杭大运河和十三座古城,好像从五朝古都,经过时光隧道,骑到现代商业都市。其间,除了深度领略锦绣河川的壮美和历史名城的沧桑之外,也深深体验到自行车是最绿色环保的旅游工具。我们没有排放任何废气,用人力徜徉在绿色大地上,两旁如茵的麦田、如诗如画的杨柳、迎面轻拂的春风、苏北大运河旁的成荫树林,都是很美的景致;两岸车友借此机会交流,大家共同的话题就是骑车经验、自然美景、各地美食特产、节能减碳、健康乐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际关系和情谊。这是非常棒的体验。

《绿金时代》的出版,提供一个企业或社会迈向绿色大道、打造绿色战略的最佳蓝图,特为序推荐。

后记

我在清晨看到孙杨写的后记时,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我想也许只有我们两个人才真正懂得写这本书时所遭遇的人生无常以及所获得的感悟。谢谢孙杨。

2009年年中的时候,我去哥本哈根参加了一次针对年底的c0P15所召开的商业领袖峰会。戈尔,像一名虔诚的传教士一样,他的现场演讲的确触动了我的心。多年来在北欧的所见所闻,也令我真切地体会到还有另外一种更和谐的发展道路。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作了许多国家的合竞争力的报道,很强的感受就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除了关注本身所创造的商业价值之外,也关注自然与社会,如果损害了后者的“福利”,总有一天,这样的商业模式无法得以持续。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他们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个星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环境问题,反思以往的工业模式,将脑力与资源放到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上面,比如新能源、清洁技术。

我们开始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趋势不仅发生在国外,而且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而需要一个现实版本的行动。那么,国外的观念与实践,对于我们的政府、商界、学者、NG0、消费者,将会产生借鉴的作用。甚至在一些领域,我们国内本身的实践也有着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过去30年,因为引入市场经济观念,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那么,未来,是什么样的观念能够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变得可持续?于是,我们很快就规划出了这本书的雏形,并且很幸运地碰上了赞同我们想法的编辑王留全。

也许冥冥中真有一种力量让我坚持下来,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无论如何,我都要把这本书写出来,这对我意义重大。在刚刚开始这本书写作的时候,2009年夏天最热的那一天,成为我一生永远的悲痛——我想把这本书送给我在天堂的父亲。

感谢与我一路相互扶持走过来的坚强的妈妈和弟弟。感谢Magnus,谢谢你给予我的爱与支持。悠悠,谢谢你的笑容,你让我感到生命持续的力量与责任。

孙海燕

2010年5月9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当下,发展也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人类社会就如同进入一个死胡同,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各种“主义”都失去特色,任何“微调”都不再灵光。这本书没有说教和煽情,只是平和地讲述身边的绿色故事。换个角度,改变态度,生活就可以是智慧的,生态的,正义的,惬意的,有更多选择的,当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以少胜多,以小搏大,以无生有,以逸待劳,绿色经济智慧俯拾皆是

——云南大众流域管理中心主任,戈德曼环境奖获得者 于晓刚

今后的人类需要把“绿色社会”作为目标,然而“绿色社会”应该拥有一幅怎么样的蓝图,仍然难以想象。本书通过介绍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先进事例,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个目标如何共存的问题,给读者以实际的想象空间

——日本东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取缔役社长,原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 津上俊哉

本书作者用一种有启示性,并且简单的方法,巧妙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错综复杂的挑战。本书触及了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角度,从碳交易市场到生态社会的“乌托邦”,为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了一种焕然一新的出路

——“小丑鱼”创始人 戴安娜·沃德·尼土

在蒸蒸日上的全球经济中,和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里,可持续发展是为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定义的的一个战略性推动力

——陶氏化学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健康安全副总裁 尼尔·霍金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金时代(妙趣横生的绿色经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海燕//孙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1227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61.3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