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式谋略--历史中的胜者逻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在同样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时,有的人能够青云直上事业有成,有的人却皓首穷生碌碌无为?为什么,有的人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一生潦倒,有的人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却飞黄腾达?为什么,有的人,高楼大厦腋马肥裘却瞬时间灰飞烟灭一掊黄土埋枯冢,为什么,有的人,朝时贫贱夕登大宝刀锋里黄袍加身数代江山姓一家?

——最系统的谋略教科书为你一一讲述,《中国式谋略》让你成为中国式谋略高手。

内容推荐

真正的高手,不仅能摸到一副好牌,更重要的是能打赢一副烂牌!

中国人不可不读的谋略故事,中国人不可不读的谋略常识。

最系统的谋略教科书为你一一讲述:为什么,在同样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时,有的人能够青云直上事业有成,有的人却皓首穷生碌碌无为?为什么,有的人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一生潦倒,有的人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却飞黄腾达?……《中国式谋略》让你成为中国式谋略高手。

目录

第一章 智慧的博弈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改变命运

 智慧变革世界

 智慧胜于勇敢

 智慧源于学习

 智慧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 谋略的角力

 谋略生于竞争

 点:谋略的含义

 线:阴谋和阳谋

 面:谋略的三个层面

 三维立方体:谋略的立体范式

 时间:谋略的四维存在

 谋略的对立影像:逻辑与本能

 谋略的至高境界:不谋之谋

第三章 操控的较量

 控制现象

 控制的可能性空间

 心珲“黑箱”

 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

第四章 操控的七种武器(上)

 七种武器之首:亲缘操控

 七种武器之二:感情操控

 七种武器之三:收买手段

 七种武器之四:说服洗脑

第五章 操控的七种武器(下)

 七种武器之五:威慑手段

 七种武器之六:惩戒操控

 七种武器之七:消灭操控

第六章 团队的博弈

 团队与系统

 团队的较量

 帮、派、系的博弈

 帮派的帮派:阶级斗争

 国家的帮派:联盟之争

第七章 用间的竞争

 知己知彼

 信息优势

 用间之法

 情报甄选

第八章 竞争六略

 邀名之法

 识人之法

 用师之法

 事上之法

 驭下之法

 结交之法

第九章 博弈九术

 阴阳之术——正确处理“表”和“里”

 虚实之术——正确处理“有”和“无”

 迂直之术——正确处理“迂”和“直”

 长短之术——正确处理“强”和“弱”

 奇正之术——正确处理“奇”和“正”

 进退之术——正确处理“得”和“失”

 韬晦之术——正确处理“显”和“隐”

 借力之术——正确处理“人”和“己”

 任势之术——正确处理“形”和“势”

试读章节

历史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艺术品。在那些或绚丽或厚重的历史中,既有人和人的精诚合作,也有人与人的惨烈竞争。不懂合作不行,不懂竞争也不行。不懂合作的人很可能会孤独一生落落寡欢一事无成;不懂竞争的人很可能会卷入竞争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要想在如海人潮中崭露锋芒,高歌猛进,就必须遵循社会博弈的基本规律,将竞争与合作完美结合起来。历史上那些有为的帝王将相、著名的奇才高士,他们总是能够手握阴阳,吞吐天下:一手持阴,是为竞争;一手持阳,即为合作。阴、阳循环无端,斗、让意随心转。举手投足之间,就足以改变人生、改变世界。历史博弈的这种玄妙的境界,就是人们常说的智慧。

1.智慧决定成败

战国时期,有两个名动江湖的优秀学生——师兄叫庞涓,师弟是孙膑——两人共同拜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师从鬼谷子学兵法和谋略。一次,鬼谷子先生为了考验学生们的学习进度,给他们出了这样一道考试题:鬼谷子坐在屋里,看谁有办法让他从屋子里走出来。方法和时间均不限,能让他走出房子者就算赢。

大师就是大师,连考题都与众不同。在所有弟子中,庞涓是大师兄,段位最高,性格也最强悍。可是,师兄庞涓和众学弟想尽了各种办法,用水冲、用火烧、用烟熏,但鬼谷子定力极深,一概不予理会,稳稳坐在屋里不出来。显然,对功力高深的鬼谷子来讲,要挟和胁迫的办法根本就无济于事。强悍的庞涓在老师鬼谷子面前一筹莫展败下阵来。

轮到年轻的孙膑上场了。只见他跑进屋子,乖乖跪在老师面前说:“先生,我智识有限,没办法把老师请出来,但我有办法让老师从屋子外面进来。”鬼谷子满腹狐疑地看看一脸诚恳的孙膑,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说:“真的吗?你没办法让我出去,却有办法让我进来?”孙膑郑重地起誓道:“我保证有办法让老师从外面进来。不信的话,先生您可以试一试。”鬼谷子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将信将疑地站起身来,信步走出屋外,说:“好了,我现在倒要看看,你有什么高招让我回屋去?”孙膑见老师已经走出来,连忙跪下磕头,说:“对不起先生,我欺骗了您。我没办法让您回屋,但我已经把您从屋子里请出来了。”到此时,庞涓和众学弟方才恍然大悟。鬼谷子哈哈大笑说:“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考试结果,孙膑得到了满分。

上面是一则简单的小故事,其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小故事中却蕴涵着大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智慧决定成败。

在这个故事中,庞涓同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达成目的,而孙膑同学轻巧地施展计谋就达成了的愿望。这个事例说明,在很多时候,一味凭借力量不一定能够办好所有的事。而求助智慧、诉诸计谋则可能心想事成、顺风顺水。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对于这些人和事,人们只有仔细思考才能作出正确决断。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人们的判断和谋划常常与和现实相去甚远。有很多时候,力气费了颇多,心血付出不少,却终究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究其原因,则是人们不具备圆通的智慧,无法把握事物背后的真正玄机。然而,历史上也有不少人,他们总是能开动脑筋,善于想出种种妙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人,正如孙膑一样,可以通过通盘的计算,巧妙的筹划,精准的预测,把握整个事态的走向。这样的人,就是智慧的人;智慧的人,才能够笑傲人生疆场。

披阅历史,纵览千秋,发现人世就像一局牌。在牌局中,你来我往,交相博弈。要想打赢这局牌,就绝离不开智慧。无数历史证明了,一时一事的成败、一生一世的荣辱、生生世世的兴衰,都与人的智慧息息相关。智慧往往能够化繁重为轻巧,谋略常常能够拨千斤为四两。通过高妙的运筹,精妙的计算,巧妙的谋划,就可能取得力虽不及但终得圆满的结局。  2.智慧改变命逗

晚清时期,我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出身湖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靠读书做官,靠军功发达,靠文章传世。正如梁启超所说,可谓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并非天生就聪颖过人。他幼时读书,曾因背书不畅被塾师骂为“蠢货”。中举之后,又曾会试落榜。但曾国藩苦读不辍,智慧渐增,慢慢灵窍开悟,表现出发达气象。道光十六年,曾国藩进京会试落第,在回乡途中,看见一部精刻版《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但书商开价白银一百两,曾国藩倾其所有也买不起。无奈之下,曾国藩一咬牙,把自己随身的皮袍棉衣典当出去,才凑够银两买下这套书。回家之后,他父亲得知此事,不仅没有责怪他,反倒鼓励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惮极力为你弥缝,你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曾国藩听后表示:“嗣后每日点十页,简短就是不孝。”从此,曾国藩养成了每天点读史书十页的习惯,并终其一生未曾间断。通过反复读史,曾国藩把人世兴衰看得比别人都明白,这为其今后在政坛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曾国藩应朝廷之召,亲自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起初,各种事务纷至沓来,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令曾国藩大伤脑筋。而且,当时官场混乱不堪,曾国藩又不愿同流合污,因此四处碰壁,屡屡受诟。曾国藩家人去世后,他回乡守孝。因为事业不顺,曾国藩在家里心绪不宁,脾气暴躁,甚至引发严重失眠。他的朋友欧兆熊给他开了个药方,“岐黄可以医身病,黄老可以医心病”,暗示其可以从黄老之道中参悟真智。一言之下,曾国藩顿时有所领悟。之后,他反复批阅《道德经》,终于大彻大悟。他由伸而屈、由进而退、由刚而柔,最终完成了灵魂上的一次大转变。一年之后,曾国藩复出。他的处世风格渐趋阴柔,其个人修养渐入静道,以不动制动,以不变应变,整个事业也慢慢迎来了新的高潮。短短几年之后,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名震寰宇,被晚清政府视为支撑危局的顶梁之栋。

回顾曾国藩一生,他从一个农家子弟一路走来,最后成为晚清第一重臣、影响国运的关键人物,可以说,他靠的并非他物,而正是他圆融广大的智慧。正是这种人生智慧,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从红尘中茫茫一粒草芥,成长为声播海内、名垂千古的一代雄杰。由此看来,智慧对人们的影响何其重要!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式谋略--历史中的胜者逻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宁博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75619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