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踏上阅读之路/章红时光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打开一扇阅读的大门,踏上一生爱的旅程。这本关于阅读的随笔,系作者为《少年文艺》“阅读”栏目撰写的书评结集。作者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遴选出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作品,既有对书籍的客观介绍,又结合自身体验生发开来,所选作品可读性与思想性、艺术性兼具。

内容推荐

只有阅读,是我从来没有厌倦过的。

阅读的过程,既是一次聆听,又是一场交谈,还是暗夜之中的一段自言自语。

书与读它的人之间,也是存在一条神秘的通道的,就算同一个人对同一本书,这条通道也未必时时敞开。

在找到这条通道之前,你是一个蒙昧的生命。你读书,却没有感应到那条通道的存在,那么这些书就是独立于你的生命体之外的,与你毫无瓜葛。而一旦找到那条通道,这本书就进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你的情感与头脑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无止境的阅读中,通道一点点呈现。最开始,可能只是内心隐秘的一动,无人察觉,连你自己也说不清那是什么:慢慢的,它呈现出一点曲径通幽的面目;再往后,它更开阔了,它与你对人生的领悟是互动的,每多领悟到一点,就是精神上成长了一次。

就是这样,开始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阅读之路,和人生一样漫长。

目录

泰戈尔与一位少女的成长/001

生命质朴的滋味与原初的色彩/008

汉娜的手提箱/020

我的爱,我的自由/037

在大地上漫游的快乐生活/046

女孩子的幸福之路/064

你是天上无尘的花朵/075

童话的魅惑/087

可以与鸟兽虫鱼对话的人/099

童心的哭泣/110

心灵深处的魔幻之旅/118

在风暴抑或火焰中出没的人生/132

三姊妹/142

从前的乡村从前的人/161

谭恩美的欢乐与悲哀/171

墨裔美籍少年的成长纪事/183

夏洛的网/189

爱一个人,就给他时间/198

被一客炸猪排蛋饭温暖的人生/205

黎明蓝帆船/215

给孩子一个快乐人生/226

雪国里的初恋/232

一个孩子在这世界上要承受多少东西/238

阅读如呼吸(后记)/248

试读章节

我相信所有的颜色里,没有比深蓝色更深、更关的颜色了……因为蓝是海和天空的颜色,是最深、最具幻想性的颜色。

只要一去花店,蓝色的绣球花、桔梗和龙胆便会在花丛中夺走我的目光;只要是一去服装店,我立刻就会在那么多色彩绚丽的衣服里,选择平凡的深蓝色连衣裙。

这的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想,也许说不定,是我的身体里有一块吸引蓝色的吸铁石吧?

安房直子说,只要属于蓝色体系的故事,她就会写得特别轻松顺手,她认为“这也许是‘蓝’的神秘之力帮助了我”。蓝是一种深邃安静的颜色,这样一种颜色恰好吻合了安房直子的童话独有的气质:单纯,忧伤,温情脉脉中还有几分慧黠与神秘。

虽然最喜欢蓝色,但安房直子的童话其实呈现了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但凡生命的原色,比如红色的野玫瑰、雪夜中亮着的橘黄色的灯、一大片油菜花田或桔梗花田、孔雀羽毛的绿金色、在森林里歇息的一群白鸟、浅绿色的落叶松的林子、鲑肉色的朝霞,甚至一团躺在夜路上的鲜红的毛线球……只要是纯正的生命的原色,她都喜爱、痴迷不已,一一地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日暮时分的客人》,像一则关于颜色的教科书,教会了我们重新认识与感知颜色。初冬的黄昏,村里卖纽扣、针线的小店来了一位稀客——一只黑猫,为了应付严冬的来临,他决定给自己的黑斗篷配上衬里。黑猫说这个衬里最好是红色的。在这只颇有个性的黑猫眼中,红色可真是一种不简单的颜色哩。

虽说整个说起来,红色是一种暖色,但那种温暖,却又是各种各样的。太阳的温暖、火炉的温暖,还有夜里窗口亮着的灯光的温暖……这全都不一样。还有,即使是火炉的温暖,又有劈柴火炉、煤气火炉和石油火炉之分,我最喜欢的是劈柴火炉的感觉。就是劈柴火炉一边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一边燃烧时的那种感觉……

原来,有的红色是夏天正晌午的火辣辣的太阳的颜色,有盛夏的晃眼和痛苦;有的红色会让人联想起像野玫瑰、梅花那样的小花,散发亲切、香甜的味道;有的红色是红葡萄酒的颜色,让人有醉酒之后的晕眩、昏醉……

不管是哪一种颜色,都静静地睡着,一旦把他们拿下来展开,就全都会唱起各自的歌,飘出各自的味道。

这,就是有趣而挑剔的黑猫教给店老板的一件美丽的事情。

也许,我们对生命的感知渠道,有许多原本也在静静地沉睡。安房直子的童话,会唤醒我们的嗅觉、味觉、触觉……让我们保持敏锐与热情,成为既开放又内省的生命,从生命的原味与原色中,细细体味生命的滋味。

安房直子的童话,总是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的确,消失与死亡是她的童话中经常涉及到的主题。日本这个民族,对于死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他们的文化中,死是永恒的一种方式,带有凄美的诗意。所以,对于死亡,他们似乎少了一点惧怕;思考死亡,以及死对于活着的意义,一直是他们乐于去干的一件事情。记得最初读到的安房直子的童话,是《白色鹦鹉的森林》和《狐狸的窗户》,当时心神大大地一震:清朗美丽的童话世界,居然也可以散发出那么伤感凄美的气息!两篇童话都是写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亲人的怀念,写得非常忧伤,但又不知从何处弥漫出暖意。

《狐狸的窗户》中,猎人在蓝色桔梗花田中遇到小狐狸,狐狸帮他将手指染蓝,再教他将蓝色的手指搭成菱形的窗户。

我一边走着,还一边用双手搭起了窗户。这回窗户里下起了雨,朦胧中我看见了我一直深情眷恋的庭院。家里点着灯,传来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我的声音,还有一个,是我那死去妹妹的声音……我放下手,

我太悲哀了。那庭院早就没有了,被火烧掉了。不过我想不要紧,我拥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我要永远珍爱这手指!

然而一回到家,猎人就习惯性地洗手,把蓝色洗掉了。他试图再去寻找小狐狸,但再也找不到了。他就这样失去了与亲人相遇的通道——那染蓝的手指搭成的菱形窗户。这样一个结局也许是在暗示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变得粗疏了,而且,现实也不会容许一个人长久地沉浸在回忆中。

《白色鹦鹉的森林》里把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安置成了一个有形的东西——白色鹦鹉。爸爸、妈妈、印度人……都为了某一个已经死去的亲爱的人,秘密地养着自己的鹦鹉,然后让它们充当使者,把思念带给另一个国度的亲人。小女孩水绘在无意中来到了死去的人的国度,发现了这个秘密。P013-017

后记

阅读如呼吸(后记)

最开始的阅读经验来自小学二年级。很不幸,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孩子可能阅读到的东西除了语文课本以外是相当有限的,我囫囵吞枣地读了那个时代仅有的几本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万山红遍》、《虹南作战史》……有一次我妈妈弄到了一本《青春之歌》,满屋子乱藏,因为那是“毒草”,里面还有“爱情”,总之是不适宜被一个小女孩看到的。焉知我中小说之“毒”已深,既知这屋里有一本不曾看过的小说,如何肯轻易放过。我妈屡次转移“阵地”,屡次被我翻找出来,最后她也就无奈地妥协了(本身她就不是一个严格的母亲)。

现在想来,那时读书倒也有趣可笑,把好多半懂不懂的句子连蒙带猜地吞下肚,多少患了一点消化不良。记得“蹂躏”这个笔画复杂的词就是从《烈火金刚》中学的:日本鬼子蹂躏中国妇女。小时候我常跟弟弟打架,我弟弟年纪比我小,力气却比我大,有一回他摁住我的胳膊,让我一动都动不了。我非常气愤地想到:这就是“蹂躏”!陡然生出了许多反抗的力气,反败为胜,让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那个年代的夜晚没有电视陪伴,一家人总是早早就上床睡觉。每天在临睡着之前,我总是哀哀地求着:

“妈妈,讲一个故事吧,讲一个故事吧。”

听着听着故事,有时候我就悄悄背过身去,把脸埋起来,让谁也看不到。我妈妈太了解我了,她不用问也不用看,知道我在偷偷哭。

那么幼小的年龄,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被故事打动而进发出强烈的情感是可羞的。那好像是只能让自己一个人面对的情感,即使在母亲、姊妹面前也羞于流露。

偏偏,它又不可抑制。

我妈妈后来变得很为难,不是没有耐心,而实在是肚子里的故事被掏空了。

小孩子的头脑跟他们的肚皮一样容易感到饥饿,对此我是有切身体验的。可惜那个物质贫乏的年头,书本亦是奇缺。整个童年,就“半饥半饱”地过去了。

然后就飞快地到了青春期。

和许多人一样,我的青春期是一场灾难。有一次,梦见自己又重新坐在那所重点中学的教室里,教室半边明亮半边暗淡,因为有一支日光灯管坏了,我正好坐在那暗淡的一边。老师提问了,让我背诵一篇很长的古文。我期期艾艾地背着,极力探头想看清前面同学举着的书本上的字句,可光线是如此昏暗,什么也看不见……终于一个字也背不下去了,尴尬万分地僵立在座位上,觉得有无数道目光投向我,令我无地自容。这时,我注意到她——我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坐在明亮的一边,从容笃定地注视着书本。我充满怨怼地想,为什么她就那么幸运地拥有明亮的光线?

当我醒过来的时候,有一点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丈夫和女儿在两侧酣睡,发出一大一小两种鼾声。这使我感到,青春期对我真是遥远的往事了。也不知梦中的自己怎么会那么不堪的,其实当时的情形,虽然心里不快乐,但看上去并不那么糟糕。因为是个挺要强的人,一直以来都是紧紧张张长大的,一味地要好啊,上进啊,断不会容忍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背不出书。

一直有种主流的价值观在前面导引着,虽然年纪小,不明就里,但本能地知道偏离正道的可怕。也亏了自己有那种半生不熟的能力,跌跌撞撞地紧赶慢赶,还算没有被拉下。

所有的时间都被用来演算习题,看正经书,背英语单词和政治答案——说到政治,总会让我想起一件说笑话不是笑话、却确实挺可笑的事:

政治测验试卷上有一道判断题:人类社会注定将走上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让人选“是”或者“非”。

老师在讲台上,用鄙夷至极的口吻说:

“这样一道题,班上居然还有一位同学答错了,选了‘非’!”

那位倒霉的同学被喊起来,那会儿她大概也豁出去了,她说她是这么想:人类社会既然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物质总是要消亡的,所以人类社会……

话被老师的一声呵斥打断:

“×××,你在给我讲科幻啊?坐下!”

那时候自然还不能明白,在这种完全不能容忍异见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人,心智上遭遇到的束缚,会使他们像株盆景,即便有机会自由生长,也终身都带有被捆绑的痕迹。

整个青春期的阅读(指游离于教科书的阅读),莫名其妙地带有一点罪恶的色彩。当别人都在埋头苦读的时候,你却在读一本小说,不光父母老师,连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个罪人——糟蹋了时间,辜负了父母,可能还要自毁前程!

一部小说(或者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可能像沉溺已久的人挣扎浮出水面后呼吸到的一口氧气。青春期的阅读,对于我,就是这样稀少而珍贵。

所以,当我知道村上春树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起,家里便订了一册《世界文学》,一册《世界文学全集》,他一册接一册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学时代,真有说不出的羡慕。当我想到,人最初的环境和机遇,常常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我就忍不住要沮丧。

所幸青春期固有的印记还是鲜明地烙在我身上了:如果今天的我还能残存一点与现实对抗的诗意的忧郁,那正是青春期给予我的馈赠。

后来,考进了南京大学化学系。

整件事情,像一场被迫参加的长跑比赛。腿早就软了,肺部因为缺氧仿佛要爆炸了,终点还是遥遥无期。十八岁的我每天都在想:我的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去吗?永远没有机会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没有机会去尝试自己的梦想。进大学的新鲜喜悦几乎还没有来得及体会,我先就感到了绝望。

有一次,到别人宿舍通知个事儿,发现她们桌上摆了本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忍不住就看起来。总觉得它是随时会被人拿走的,连我自己都知道,我的眼珠子从左边扫到右边,又从右边扫到左边,那速度有多么快。

没想到别人也注意到了。一个女生说:“你看书的样子很贪婪。”

我的脸霎时红了,就像被人家说“你吃饭的样子很贪婪”一样。

就我而言,读书是非常容易跟吃联系在一起。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吃饭就是吃饭,在饭桌上绝不允许干别的,更不允许下饭桌。我妈妈在Z-十岁出头的时候生了我,我童年的时候她身上还有一点孩子气(也许这是天生的,她至今也还有点孩子气),所以我们家不是一个规矩严格的家庭。我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看书。直到现在,我自己成了一位母亲,仍然喜欢边进食边看书:这样做,仿佛将这两件事情的乐趣都延长加倍了,嘴里咀嚼着美味的食物,眼里看着“美味”的文字,两种快感在大脑中合二为一,那种愉悦既是似曾相识的,又是别样新鲜的。

想想看,整个中学时代,那心思最彷徨善感、头脑最如饥似渴的年月,我都是“饿”着的,这一下一不留神,就显出“贪婪”来了。

到底,这种“贪婪”逼着我,下决心转了系,是心心念念的中文系。

到中文系,过上了那种日日可以看小说看闲书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当时宿舍六个女孩,根据各人看书的嗜好分为“港台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先锋派”等等,一个酷爱看哲学书籍的女生荣膺“穿裙子的尼采”之光荣称号;我呢,是“名著派”——大概因为我在宽仅九十公分的单人床上,架了一块木板,上面搁的全是托尔斯泰、卢梭、狄更斯之类。

到四年级上学期,我们这个宿舍的女孩子全都回归寂寞——或者根本没有交过男朋友,或者有男朋友的这会儿也吹灯拔蜡了,大家突然多出了大把的时间。四年中文系读下来,不觉有些技痒,便愿打愿挨地订了个“室规”:周末谁也不许出去,每个人必须交出一篇文章。

很肉麻地把这写文章的事叫做“杜鹃啼血”,坐在拥挤的寝室里,像中学生写不出作文一样咬笔杆,写几行瞥瞥人家,像互相偷看作业的小女生,不时询问一下:“你‘啼’出来没有?”

文章写好后,大家共用两个笔名,一个是“贝禾”,是“稿费”两字的偏旁再左右交换一下;一个是“火鸟”,是“烤鸭”的偏旁——预备拿了稿费去吃烤鸭。然后委派两位最漂亮的女生拿到报社去投稿。

文章倒也陆续登出来了,尤以“港台派”的命中率最高,比其他人高得多,渐渐地大家觉得如此“吃大户”不是很好意思,毕业在即,这个以“共产”为目的的写作班子宣告解散。

那是最愉悦、最轻松的一段读书生活。不仅看,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攻击:一般是“港台派”遭遇到的攻击最为猛烈,但坚守得也最为顽固,自然她有她的道理:每次借回岑凯伦呀、姬小苔呀,大家都抢着看,看完就骂,她也骂;骂完了,下次再借,再抢着看。她是亦舒的崇拜者,每与“先锋派”论战,便搬出亦舒的话来:“活得不耐烦了,清高到不可攀地步,于大众有什么益处?”

至今对中文系心存感激,觉得那是天下最好的系科。

比起学生时代上课、读书、睡觉、聊天,到点儿了就拿起饭盆去食堂打饭的日子,工作的经历是一种更接近人生真面目的生活。

像冲锋一样打卡,处理成堆的稿件,拆信组稿接电话看校样……一切都已熟极而流。办公的地点在一个四星级宾馆的十五楼,中央空调总是打得特别足,夏天觉得寒冷,冬天觉得燥热。

日子平稳、优越,没有变化。你听不到时光流逝的声音。

但时光不光在流逝,还格外迅速。因为是办杂志,当时序还是春天的时候,我已经在编夏天的稿子,在夏天则感到秋天的凉意,在秋天呢,冬天的雪已经下下来了——永远比别人早了三个月,周而复始地早了三个月。

所以,就不光感到时光流逝,简直是催人呢。

我觉得无力。

觉得自己的生活苍白失血。

在最难过、甚至觉得熬不下去的时候,我会去挑一摞书回来。像一些女人用购物来发泄坏心情一样,购书是我发泄的渠道。

家里,一面长达五米的墙全部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却仍挡不住一日日增多的书的洪水。我不害怕,它们漫延过来,像春潮一样温暖我的心房。

这样买来的许多书至今还立在架子上,没有来得及读它们。可它们存在在那儿就是莫大的安慰,让我想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说青春年华正好的时候,阅读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活动,而当中年的安逸生活逐渐侵蚀肉体和心灵的时候,阅读,恰恰是雪中送炭了。它让我从习惯的生活中逃走,倾听另外的、更能代表生命本质的声音。

从来不讳言,我喜欢好读的东西。

这样的阅读趣味,经常会让我怀疑自己的肤浅和懒惰。读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位男生,他每次闯入文科借书处,就像一台大型收割机,把架子上一整排书齐刷刷地“收割”了。采用这种“吞噬”一般的读书方式,是因为他立志写作。而在写作开始之前,他认为有必要读尽天下可读之书。

这在我是做不到的。有很多书,我知道它们是多么有名,多么应该读,可是我总是迅速地越过它们,选择了其他的更容易吸引我视线的书。

“每个人应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这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黑塞讲的,这种说法让我笃定了许多。

有的人一定要明窗净几才能阅读。把桌子抹干净,倒上香酩一杯,自己也整整齐齐的,端坐在桌前,读书。就差燃上一炷香了。焚香净手,真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这种阅读的意趣,我一直很欣赏。

有一种人喜欢躺在床上读书——我就是。我的人生理想从十二岁以后就没有动摇过:永远有时间躺在床上看小说。平躺,人的身体处于一种最怠惰、最缺乏行动力的时候,心灵却为飞翔腾出了一个最宽敞的空间。对我来说,阅读与睡眠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精神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当我阅读时,我头脑中的一部分被关闭了,进入睡眠状态,那是白日里喧嚣嘈杂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仿佛有另外一双耳朵在倾听,另外一双眼睛在注视,内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被放大了,内心的风景在黑夜的阅读中慢慢浮现出轮廓,越来越清晰……就是这样,我既睡着,又醒来;我希望它睡的那一部分沉睡,我希望它醒的那一部分清醒。有无数个夜晚,再也看不动一行字了,我是任手上的书无力地垂落,倒头便酣然进入梦乡。

夏天雷雨刚过的时候是最适于读书的,饱含湿气的空气透明清新,躺在草席上,干草的气息清晰可闻,一书在手,思想变得和身体一样轻盈优美。

冬天的夜晚,足不出户的日子,阅读就如一场可以无限延伸的旅行。外面狂风拍击着窗棂,室内有炉火、暖被,有书有茶,那种光景,基本可以用上“幸福”二字了。

阅读的过程,既是一次聆听,又是一场交谈,还是暗夜之中的一段自言自语。

语言包含了光、气味、质感,结构像一场舞蹈,而故事则泛着涟漪或者汹涌着波涛。

只有阅读,是我从来没有厌倦过的。

书与读它的人之间,也是存在着一条神秘的通道的,就算同一个人对同一本书,这条通道也未必时时敞开。

在找到这条通道之前,你是一个蒙昧的生命。你读书,却没有感应到那条通道的存在,那么这些书就是独立于你的生命体之外的,与你毫无瓜葛。而一旦找到那条通道,这本书就进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你的情感与头脑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无止境的阅读中,通道一点点呈现。最开始,可能只是内心隐秘的一动,无人察觉,连你自己也说不清那是什么;慢慢的,它呈现出一点曲径通幽的面目;再往后,它更开阔了,它与你对人生的领悟是互动的,每多领悟到一点,就是精神上成长了一次。

就是这样,开始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阅读之路,和人生一样漫长。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人应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德]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踏上阅读之路/章红时光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50208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