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华认为史学研究不只是明了某些具体史事,而是要揭示历史现象内部的关联,发现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本质。他的意思是,史学是社会科学,任务是研讨中国社会发展史,从而寻觅中国社会的本质,是改造社会的学问。
傅先生出于主张的不同,对强调考据的实证史学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它将史学做成一种“纯粹”的、“自由”的科学,令史学“做了资产阶级的学者拿来作为消闲的玩意,为统治阶级作维持本阶级利益的工具——对其他阶级的麻醉剂”。从他的文章,我们看到义理派对实证派的挑战。
图书 | 傅安华史学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傅安华认为史学研究不只是明了某些具体史事,而是要揭示历史现象内部的关联,发现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本质。他的意思是,史学是社会科学,任务是研讨中国社会发展史,从而寻觅中国社会的本质,是改造社会的学问。 傅先生出于主张的不同,对强调考据的实证史学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它将史学做成一种“纯粹”的、“自由”的科学,令史学“做了资产阶级的学者拿来作为消闲的玩意,为统治阶级作维持本阶级利益的工具——对其他阶级的麻醉剂”。从他的文章,我们看到义理派对实证派的挑战。 内容推荐 傅安华先生的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主张宏观史学,对历史哲学和历史方法论刻意追求,从而留给后学丰富的史学史、学术史研究素材;二是对社会史、对历史细部(具体史事)的深入研究,对今日的研讨仍有学术参考价值,有一些篇章是后人绕不过的成果。他认为史学研究不只是为了明了某些具体史事,史学是社会科学,任务是研讨中国社会发展史,从而寻觅中国社会的本质,是改造社会的学问。他的治学精神,随着论文集的问世,会成为激励后学从事史学研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序言 东汉社会之史的考察 三国时代政府的兵——读《三国志》札记 魏晋时人口大移动中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读史札记 魏晋时代的坞壁 北朝兵制研究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单位问题——评《中国中古时期的田赋制度》(刘道元著,新生命书局出版) 唐代官僚地主的商人化 唐玄宗以前的户口逃亡 唐代安史之乱的发动与扩大 唐代农村的交换与借贷 唐代的商税 唐代中叶以后的货币问题 唐代盐法考略 唐代都市中的邸店与牙人——读唐史随笔之一 唐代的雇佣劳动——读唐史随笔之四 唐代社会生活一斑 关于奴隶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 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商榷 发动新史学建设运动 新史学的任务与非常时期 译作 唐代绢帛之货币的用途[日]加藤繁著 唐玄宗一朝江淮上供米与地税的关系[日]滨口重国著 交子发达考[日]日野开三郎著 宋代官办后的益州交子制度[日]加藤繁著 宋代榷酤考[日]武田金作著 附录 傅安华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傅安华史学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安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1117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25 |
整理 | 安冰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