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先生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同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清华法学》副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获得司法部、劳动人事部、司法部“英雄模范”称号、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同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
本书为其研究法学的随笔集。
图书 | 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卫平先生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同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清华法学》副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任《现代法学》主编,并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获得司法部、劳动人事部、司法部“英雄模范”称号、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评聘为教授,同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 本书为其研究法学的随笔集。 内容推荐 有朋友看到本书的书名——《法学·蓝调》觉得有点意思,但又不无忧虑,会不会让人误认为“法学烂掉”或“法学滥调”呢?我说,也许不会,细看就知道了…… 目录 视角 法学家是什么? 学者·花瓶·化妆师 “法官”与“人民” “陌生人社会”与审判方式 “追求”的意义 东门外的“十字路口” 最贵的东东 视线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军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标志 边看、边听、边想——澳洲法院访问散记 “法眼”看奥运 大国崛起之道——日本的崛起与法治 “小改”的意义 印象 视窗 哲学家波普尔与举证责任 “一个人的颁奖委员会” 作为证据的“奥运” 别样的言说——有感于“德衡证据法论坛” 发展的“瓶颈” 沿承诺起飞 视点 无源之水——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 贫困化的思考 老师,您讲的根本没用! 为什么不努力 学什么最好 时间·天赋·汗水 学习民事诉讼法应注意的十一大关系——谈谈如何学习民事诉讼法 给考博同学的一封信 法科教育三十年叙事 让思维飞翔 盲从与残忍的心理解读——《社会心理学的邀请》、《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读后感。 视评 “钓鱼案”与司法中立 体育造假事件的追问 周杰撞车事件与事实认定和处理的 法律技术 诉讼费用:我们如何面对 如何不让真相再“躲猫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学蓝调(张卫平法学随笔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卫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038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2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