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附光盘从自然型父母到智慧型家长)/家长教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了孩子你就成了父母,但是,你知道怎样做一名智慧型家长吗?家庭是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请你扪心自问,你为孩子营造的这个环境达标吗?你知道怎样的爱才是真爱吗?如果你的答案很含糊,请翻开这本书,开始你的“智慧家长学习之旅”,为孩子的幸福和成功做出1%的改变!

内容推荐

本书解决的是家庭教育的的理念问题。作者郑委先生拥有多年的家长教育经验,他坚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与数万家长的密切接触中,在对万千家庭的辅导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1-5-8”家庭教育模型,作者将在本书中运用这个模型帮你解决以下问题: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成长模式才是幸福的?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需要你的哪些帮助?

这些问题都是忙碌的你来不及仔细思考的,但这些又都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为孩子幸福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培养孩子的三个根本问题

 培养孩子的目的

传统意义上的目的

幸福坐标

不幸福的孩子们

 培养孩子的目标

好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好孩子的标准

 培养孩子的方法

四种常用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

“不教而杀谓之虐”

第2章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有“病”谁“吃药”

镜头一:当着全枝师生的面撒尿的孩子

镜头二:到底谁能帮助我

镜头三:我不想当女孩

镜头四:总是偷东西的女孩

 宏观上家长教育的缺失

中国家长教育现状

父母≠家长

家长教育≠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微观上中国家长不成熟

家长“内三无”和“外三无”状态

家庭教育的有趣现状

“三自运动”——自醒、自救和自修

第3章 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一个坐标

谁是你家中最重要的人

夫妻关系美满稳定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最爱

转变观念: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

 五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如伺做男孩女孩

第二个台阶一如何做男人女人

第三个台阶一如伺做丈夫妻子

第四个台阶——如何做爸爸妈妈

第五个台阶——如何做爷爷奶奶

 八个关键点

八个关键点之一——0~3岁的“习惯养成”

八个关键点之二——5~8岁的“幼小衔接”

八个关键点之三——青春期教育“疏导青春”

八个关键点之四——情感的教育“恋爱择偶”

八个关键点之五——结婚头五年的“幼稚婚姻”

八个关键点之六——结婚5~15年的“成长婚姻”

八个关键点之七——中年婚姻的“多事之秋”

八个关键点之八——爷爷奶奶的“隔代教养”

附录 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帮家长从“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长”转变

 打破家长“内三无”和“外三无”的尴尬状态

 建立“三一工程”和“三有目标”的组织结构

 需要大量本地化的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

 专业人士不仅仅是培训出来的

 启动《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幸福志愿者招募活动》

后记 只管修行,不问前程

试读章节

·传统意义上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孩子价值观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展家长大讲堂或者家长培训课时,都会问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家长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更多的家长在我们的追问下,说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就如我们在前面的测验表格中列出来的那样。

无论你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每个人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培养孩子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在这些目的的背后,我们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就是一个所有家长都认同的目的,也是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不清楚这个“终极目的”是什么,至今为止,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培训过程中,只有一个广东惠州的家长很坚定地说出了这个“终极目的”:“我培养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她幸福!”是啊,培养孩子的目的如此之简单:

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绝大部分家长为什么回答不出来呢?家长朋友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吗?多年的家长教育工作经验,让我接触了大量的家庭和孩子,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真正幸福的家庭不多,真正幸福的孩子不多。而且,我发现不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福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先不去抱怨社会的功利和教育体制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它们,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下,也有很多家长培养出了全面发展的真正幸福的孩子,也有很多家庭陶醉在幸福之中。

我们想要幸福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只有你建立了正确的追求幸福的价值观,你才能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追求幸福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会引领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

那什么是幸福呢?

有人说满足就是幸福,有人说有钱花就是幸福,有人说子孙满堂就是幸福,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有人说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幸福,还有人说幸福没有标准,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就是幸福。有一个爸爸私下和我说:“郑老师,我告诉你什么是幸福,我特别想上厕所,但是我找不到厕所,着急得不得了,忍受到最后一刻我看到前面不远就有一个厕所,这种感觉就是幸福。”我听完哈哈大笑,对他说:“你的这种感受叫做快乐,不叫做幸福。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你想想你从厕所出来的时候,这种快乐还存在吗?而幸福是一种长久的感觉,它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

我相信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什么是幸福”就是一个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无论哲学家、数学家还是文学家,无论天主教徒、佛教徒还是道教徒,无论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还是各行各业每一个人,大家都在诠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在此,我独辟蹊径,从理工科的角度来诠释幸福,我称之为“幸福坐标”。希望家长们能通过对幸福坐标的思考而有所感悟,避免孩子不幸福,帮助孩子建立“真正幸福”的价值观。

·幸福坐标

我们每一人只能生活在现在和将来,过去的事情是无法回头的,因此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有两个条件,其一,你的当下,也就是现在的生活;其二,你的以后,也就是将来的生活。

P4-6

序言

袁贵仁先生当选新一届教育部部长,这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我像所有教育行业从业者一样,期待并坚信在袁部长的任期内,中国教育事业应该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直从事家长教育的专家。我期待袁部长更加重视教书育人的根基——家长教育。家长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受教者是家长,它是指家长在专业机构的引导和教育下成为合格的家长,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是家长,受教者是孩子,因此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在此,提出我的拙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说文解字》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本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质如此简单、如此朴实,想教育好孩子做好两件事情足矣:其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施教者们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此为“上行下效”;其二,帮助孩子树立基本道德观并教其如何做人,此为“使其向善”。家长教育是树根,家庭教育是树干,学校教育是树枝,社会教育是树叶,四者构成了孩子教育的施教者,但家长这个施教者好像并不轻松也并不合格。

家庭问题目前已成为大部分家庭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夫妻沟通不畅、离婚率逐年提高、3~6岁的孩子就开始不听话,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青春期孩子逆反叛逆,中考高考压力重重,大学生就业难,未婚同居现象见惯不怪,独生子女闪婚闪离,婆媳关系极度紧张,隔代教育矛盾重重……面对这么多家庭问题,中国家长真的很难,他们陷入了“内三无”和“外三无”的尴尬境地!家长“内三无”状态:大部分家长遇到家庭问题时,往往陷入没有知识、没有方法、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在内三无状态下受煎熬的家长就会想到求学、求人、求救,但是,他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外三无”状态:没有地方可去、没有系统可学、没有专业人士可问。

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做好家长教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期待新的教育部长能够更加关注家长教育,只有关爱家长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希望教育部能够建立家长教育的专家体系、理论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让家长彻底告别“内三无”和“外三无”的状态,让家长有地方可去、有人可问、有系统可学,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知识、有方法,解决问题有效果。

家长素质提高了孩子素质就能提高,孩子素质提高了整个国民素质就能提高,如此,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便指日可待!

郑委

后记

只管修行,不问前程

同事们总和我说:“郑老师,你不应该总在别人面前展现我们好的一面,也应该把我们的困难和苦恼给大家摆摆,这样能减轻你的压力,别人也会更愿意帮助我们。”想想他们说得有道理,我现在的压力、困惑和苦恼很少来自家庭,更多是来自工作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我从事了一件大家都说“很有意义、很伟大”的事业,为什么大家会这样评价呢?一来,“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方法对大部分家庭有效,家长们学习并实践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使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二来,我们采取了公益的方式,所以参与进来并受益的家长和家庭对我们的评价非常高;三来,几年来我们团结了一大群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的人,形成了一个洋溢着爱与幸福的“磁场”,每个新伙伴加入进来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开心,并会被这个磁场吸引,因为这里没有猜忌和不信任,这在当下信任危机严重的社会中,犹如一眼清泉滋润着大家的心田。

但同时,我和我的团队也有很多的困惑和苦恼:

·当今社会“做好事比做坏事还要难”

一次,我和一位曾经在NGO组织工作的朋友吃饭,他说:“在中国,做好事会让人不理解,你第一次给他做公益服务的时候,他会想你有什么目的?第二次,他会想你下次一定要收他钱了。如果第三次你没收钱,他会想可能是遇到传销了!”我听后哈哈大笑。这位朋友说得太经典了,这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困惑。

多年前我们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也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但是深入这个行业后我发现,家庭问题很普遍也很严重,家长普遍不爱学习,他们愿意给孩子付费学习,却不愿给自己付学费;我自己如果不是做这个项目也不会幸福……基于这几点,我努力做着这个项目,几年下来,我的人生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爱上了这个项目,我的价值观从渴望“成功”转变为渴望“幸福”,我发现幸福离我们很近——能够帮助他人就是最大的幸福。因此我们的项目对普通家长完全公益,在培养专业人士、解决家庭问题和建设俱乐部等方面适当收费。

这样的收费策略势必让我们走上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是在逆“社会潮流”而上。想想如果我们也在报告会上卖产品、处处讲课收费,那现在我们不也赚得盆满钵满了吗?但我们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因为教育事业的成功要靠“良心+口碑”,良心和口碑更多是来自于心心相印与口口相传,那就必须做出效果,必须扎扎实实地去做,靠时间去沉淀。

·支撑这个项目的经济压力很大

项目从启动到现在,一直困扰我们的是“现在要不要赚钱”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早就具备了“赚大钱”的能力,但我们却不能“赚大钱”。因为朝着“钱”去做教育事业那是商业而不是“教育”,而朝着“教育”去做好教育那个是教育事业,“钱”自然会随之而来。我们想把家长教育做好、做强、做大,让更多人受益,只有广大家庭真正受益,他们才会消费。

我们的合作方针是“找好人”,找志同道合的人,只有好人才能做好教育,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好教育的。因为担心在互联网时代坏了口碑,我们拒绝了很多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人,拒绝了很多我们应该赚到的钱。我们希望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培养更多专业人士,建立更多的智慧家长俱乐部。等“三一工程”实现了“三有目标”之后,我们会为家庭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产品,那时这个项目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孩子、家长、合作伙伴包括我们自己都会笑逐颜开。

我们要做的是在项目成功之前,做好良心和口碑,不该赚的钱不赚,不该合作的人不合作,建立一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成功的业务模式,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了。

·“公益+商业”带给我们很多苦恼

我们这个项目的公益性完全体现在志愿者活动上,志愿者活动分为四个部分:由专家给家长进行的8~16次“大型志愿者讲座”;由我们培养出来的本地化讲师为家长提供的10~20次“志愿者讲堂”;由地区和俱乐部组织的旨在提高孩子素质的“志愿者活动”;由我们培养出来的本地化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答疑解惑,形成“志愿者沙龙”。这些服务产生的场地费或者其他费用,由参与的家长AA制负担。

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在全国的志愿者太多,我们必须开发管理系统以便有效管理,这就出现了卡、读卡器、软件开发和网络维护的成本,因此,我们向每位家长收取了20元的制卡成本费和网络管理维护成本费。

我们的公益是针对家长的志愿者服务而言的。因此,很多人不理解:“说是公益的,指导师培训怎么还要收费?”“他们以后一定会让我们家长掏钱!”这些不理解造成了我们团队的压力和困惑。

我们希望走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只是希望对来这里学习的家长完全公益。

·我面临个人定位的压力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人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也有人问我:“你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还有人问我:“你到底想不想赚钱?”这些问话其实给我带来很大压力,我夫人一次一次劝我不要从事这个项目了:“我们没有经济压力,没有生存压力,幸福过日子多好!”我常常和夫人讲:“我有理想,我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个人的定位是想以后把这个项目完全做成公益事业,成立一个基金或一个NGO组织,帮助更多的人学会生活。

那么公益事业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呢?一切公益的资金,都来源于商业,国家公益事业的资金也来自企业捐助和纳税。我们要做的公益事业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有识之士和家长们的捐助;另外在我们事业稳定后,会把赢利业务全部授权给企业单位、地区指导中心和俱乐部等合作伙伴,所得的一部分收入也作为公益基金。

我不是想经营一个企业,我更想做的是经营一个“公益事业”。这是我的理想和定位。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质疑、不屑和其他困难,这些都是正常的。我只能对自己说:“只有埋头,才能抬头。”

刚开始我为这件事情感到很苦恼,但现在我释怀了,因为这就是“修行”,修行不就是先学习,再不断内化,然后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吗?不就是每天自省,每天顿悟,每天进步吗?

现在我每天都告诫自己:“只管修行,不问前程!”

郑委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只有高素质的父母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我们现在很多父母并不是素质不高,而是不懂得怎样正确地教导孩子,怎样与孩子沟通。郑委老师的理论在我们幼儿园被广泛采用,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助更多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子策略和方法。

——国务院幼儿园园长 陈文平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觉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说明白己还有进步的空间。郑委老师的“家长教育系列”图书,正是把教育对象从孩子变为家长,教家长如何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基础上教育出好孩子,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用的指导意义,在此向每-位家长推荐。

——北京景山学校副校长王慧波

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郑委老师“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深深打动了我。北京市东城区市民学习基地在郑委老师及其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的智慧家长俱乐部,帮助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

——北京五中副校长 王瑞敏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常常不知道,我到底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对于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心里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郑委老师的诠释让我有了教育的方向。

——北京家长 魏扬

参加了郑委老师的讲座,我们懂得了放手,学会闭嘴思考再行动,也学到了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一个月下来,孩子取得的变化是巨大的,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西安家长 宋彬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附光盘从自然型父母到智慧型家长)/家长教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70380
开本 24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8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