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谋(成大事必先研究的相臣权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而是以古鉴今,以历史来反映现实,以历史来剖解人性,以历史来阐述权谋的书。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最深层而本质的道理。

阅读这本谋略通俗读物,帮助我们成就大事。

内容推荐

相臣的首要岗位职能,就在平衡。汉相陈平曾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也就是说,宰相能够平衡上下内外、朝廷民间的各种关系,使整个体制内的各个岗位、各个阶层能够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臣的最大颜色属性,就是灰色。灰色,是一种调和色,它和任何色彩都能够搭配,是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成功的相臣也是如此,他能跟最大多数的人交际、交流,他能利用绝大多数的资源,他能适应绝大多数的环境,他能消化和包容绝大多数的事物。

目录

第一章 姬旦:八百年周天下的真正奠基者

 1.知其雄,守其雌/003

 2.不避嫌疑,勇于任事/007

 3.雄心和野心的区别/013

 4.放下权力,放下负担/018

第二章 管仲:春秋第一相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027

 2.欲谋事,先谋身/032

 3.细节决定成败/036

 4.仰望星空,脚踩大地/041

 5.因祸为福,转败为功/047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053

第三章 李斯:仕途成功的典范

 1. “官仓老鼠”的哲学/063

 2.机会是“耗”出来的/070

 3.授士以金,不如授士以事/076

 4.小机会也是机会,没机会创造机会/081

 5.低调,低调,再低调/090

 6.两点之间,并非直线最近/094

 7.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102

 8.月盈则亏,物极必反/107

第四章 萧何:扶刘兴汉第一功

 1.识时务者为俊杰/115

 2.识俊杰者为相臣/121

 3.功人与功狗的区别/125

 4.为相有三忌/134

 5.幕后没有掌声的寂寞/138

 6.专业精通者为将,综合素质高者为相/142

 7.无为即有为/151

第五章 陈平:用之于术而失之于道

 1.假如上天给你一次吃软饭的机会/157

 2.德与才哪个更重要/162

 3.通阴谋之天下鬼才/169

 4.晓权变之精明政客/174

 5.以退为进,不争是争/180

第六章 诸葛亮:万古云霄一羽毛

 1.智者审于量主/187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194

 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

 4.“以身作则”与“事必躬亲”/206

 5.“抱残守缺”和“以攻为守”/215

第七章 张居正:游走于黑白之间

 1.相权与皇权的博弈/221

 2.感谢折磨你的人/227

 3.权力斗争是一场零和游戏/232

 4.以天下为己任/241

试读章节

周公姬旦和军师姜尚同为武王的左辅右弼,姜尚偏重于军事,而姬旦则更侧重于政治。那个时候还没有“相”,只有“宰”。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而姬旦担任的,就是太宰一职。

姬旦被武王封国于鲁,可他并没有离开中央,继续辅佐武王处理国事。殷商是灭亡了,可是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姜尚。姜尚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相反人如果不值得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这种种族清洗的政策居然会是聪明绝顶以至于“封神”的姜太公提出来的,真让人大跌眼镜。这说明他打天下是把好手,坐天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正所谓“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土”也是需要“王臣”去经营打理的,把人杀了,你统治谁去?更何况杀人是最易引发反抗的,本来周朝的统治基础还未稳固,各种矛盾尚未缓和,这一开杀戒就把矛盾激化了。这样的笨主意,英明的周武王当然不接受。

周武王又问召公,召公说:“那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行吗?”武王还是摇摇头说:“不行。”这时候姬旦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他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这项方针推行开来,对周朝收服人心、稳固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相者,不能站在民族恩怨、个人情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而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为君王提出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在这方面,姜太公不过是个不懂政治的武夫,召公只是个脑无创见、胸无格局的应声虫。

由于夙夜思治,武王病倒了,姬旦虔诚地向祖先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姬发得了重病,如果是因为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姬发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

这样的话在今天某些人听来也许很搞笑,不过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他的真诚无私。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天命鬼神是毫不犹豫地相信的。姬旦这样做一来是对自己的哥哥周武王尊敬甚至崇拜;二来兄弟之间的感情确实很深。他认为天下初定,国家可以没有自己,但不能没有武王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

祈祷以后,武王还是病故了。临终前,他愿意把王位传给这位有德有才的弟弟——姬旦,并且说这事无需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姬旦的表态是涕泣不止,不肯接受。

我们来看,类似的故事在三国时代的蜀国也同样发生过。刘备白帝城托孤,就曾经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刘备这番话其实是对诸葛亮的试探,也是逼他表态的一种心理策略,后面对刘禅说的“汝与丞相从事,以父事之”同样如此。诸葛亮果然大惊。汗流浃背地匍匐在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样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刘备和诸葛亮打的就是兴复汉室的旗号,指责曹操也常用“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语。可见这种正统观、忠贞观是他们至高无上的“神主牌”,丢弃了它,也就丢弃了一切,蜀汉政权将成为被抽去了骨头的一盘烂肉,别说诸葛亮了,神仙都难救。因此,被逼到墙角的诸葛亮明知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只好硬着头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而周武王姬发在临终时对弟弟姬旦的“让位”之语,与其说是一种试探,不如说是一种商量。他的“让位”和刘备的“让位”不同,刘备是绝不可能把位置让给外姓旁人的,在帝国制度已经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早已深人人心的三国时代,民主禅让的制度是不可能实行的。刘备也知道,即便让,标榜自己是“君子之儒”的诸葛亮也不可能接受。

但姬旦与诸葛亮不同,他也是文王亲子、王室血脉。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外姓最后夺取政权,只有两种手段,一是革命;二是篡权。革命需要流血,篡权必受挞伐。可如果篡权者本身不是外姓的话,受到的挞伐和阻力那要小很多。像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被自己的弟弟篡了位,明成祖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帜把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赶下了台,在当时和后世都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为什么?就因为他们也姓赵,也姓朱,国事就是他们的家事。即便这事儿干得不地道,那也容不得旁人插嘴。

在君臣纲常非常讲究的帝国时代都是如此,何况是刚从原始的部落联盟进化而来的周王朝,兄终弟及十分正常。而且姬旦的文才、武略、德望也均能够服众,由他继承天下大统,对于政权不稳、百废待兴的周王朝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当时周武王的太子姬诵刚刚十二岁,即便是由群臣和军民来选,也不会选这样一个黄口小儿来领导自己。

因此,即便是周武王一百个心思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他也知道,只要自己不在,弟弟姬旦想要夺取这个王位,儿子肯定是斗不过的。就算斗得过,那对自己刚刚打下的大周江山也没有好处。既然如此,姬发就不如索性大方点,和弟弟商量商量,如果姬旦有意自己即位的话,那就不如让他即去。毕竟还是大周的江山,也毕竟弟兄感情一直还不错,肉烂了也还在锅里。如果他没有这个心思的话,那自己的“让位”之举就更能够让弟弟感激涕零,从而愿意全心全意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P7-9

序言

相臣,是君王的辅佐。

如果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愿意选君王,而不愿意选相臣。道理很简单,“我的地盘我做主”,当老板多自在啊,谁愿意给别人打工?

可这个世界上能当上老板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只能给别人打工。何况,老板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当的,有些人就更适合于做一个参谋辅助性的人物,而不是决策者。在这个位置上,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效用。

因此,能做“君王”固然好,能当“相臣”也不错。谁说当一个“相臣”就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了呢?从古到今,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贤相比起明君来只多不少,周公、管仲、李斯、萧何、陈平、诸葛亮、张居正……这些名相中的很多人不是靠着君王造就的伟业成名的,反过来,他们才恰恰是这伟大事业的真正缔造者。比如说周公摄政称王,奠定了八百年周天下的基础;比如说管仲尊王攘夷,成就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比如说张居正务实改革,使大明帝国扭转了颓势,重新焕发出生机。

即使在现代商业社会,那些成功的大企业老板也习惯把企业的主要事务交给那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去运作,这些人甚至要比老板自己做得还要好,很多老牌企业在他们手中不但守住了原有的事业,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发展。他们当然还是打工者,可他们中的佼佼者还有一个美称——“打工皇帝”。

其实,做一个相臣并不比做一个君王容易。君王建功立业,常常是打破一个旧的体制而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其间的风险虽高,但受到的束缚相对较小。而相臣却只能在现有的体制内做事,遵守现有的体制规则。很可能上有君王压制,下有群臣掣肘,内部的争权夺利有时比对外敌的战争杀戮来得更为激烈残酷。

一个朝代开创后,它的真正管理权就基本交到了相臣们的手里。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句空话。他们是带着枷锁的舞者。而能够不抱残守缺,再创辉煌的,他们的功业就足可与开国的君王相比,比如周公姬旦,比如明万历首辅张居正。

那么,要成为一个体制内的优胜者,在现有条件和规则下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两个字:平衡。再两个字:调和。

相臣的首要岗位职能,就在平衡。汉相陈平曾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也就是说,宰相能够平衡上下内外、朝廷民间的各种关系,使整个体制内的各个岗位、各个阶层能够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相臣的最大颜色属性,就是灰色。灰色,是一种调和色,它和任何色彩都能够搭配,是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成功的相臣也是如此,他能跟最大多数的人交际、交流,他能利用绝大多数的资源,他能适应绝大多数的环境,他能消化和包容绝大多数的事物。

本书不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而是以古鉴今,以历史来反映现实,以历史来剖解人性,以历史来阐述权谋。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最深层而本质的道理。

读《相谋》,成大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谋(成大事必先研究的相臣权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9189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