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春晓著的《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分为方法论和美术史个案叙事两个部分。本书集结16篇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对传统美术作品的赏析论证等。作者用独到见解做出论证,打破传统意义上美术史论依照朝代勾勒全文内容的风格。作者独具匠心,选取个案,从哲学、文学、美学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全面具体,图文结合,简明生动。
图书 | 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杭春晓著的《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分为方法论和美术史个案叙事两个部分。本书集结16篇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美术史与人文学科的互动关系、图像证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以及对传统美术作品的赏析论证等。作者用独到见解做出论证,打破传统意义上美术史论依照朝代勾勒全文内容的风格。作者独具匠心,选取个案,从哲学、文学、美学等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全面具体,图文结合,简明生动。 目录 方法论 从“看”到“看到” ——由梅洛·庞蒂的一句话谈起 能指的隐藏与流变 ——从一张“雷锋照片”的阅读谈“知识生成” “历史”,仅是一种“描述” 感性与理性:两种学术传统交织中的矛盾呈现 ——由俞剑华先生20世纪50年代的一段论述谈起 从高居翰出发的“辞”与“图” ——中国画研究方法之再检讨 身份焦虑与“中国画”的自我辨识 美术史个案叙事 青铜器饕餮纹研究现状综评 由“悔迟”论陈洪绶性格之柔弱 文人理想的幻灭与重建 ——文徵明的出仕、致仕及其心理辨析 认知眼光与20世纪中国画“传统派”之命运 1917—1919:两种文化姿态的选择 ——对蔡元培“实物写生”的追问 “共尊宋画”背后的经验、立场之差异 ——民国初年画学“激进”与“温和”之理论辨析 民国初年绘画资源的开放 ——古物陈列所的成立与民国初年中国画 温和、渐进的文化改良 ——由民国初年北京地区传统派画面中的非传统因素论起 以“仁”代“义” ——《忆陈侍郎书画合卷》与溥心龠的“遗民想象” 新国画 ——中国画不得不进行的改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杭春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5623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2014171623 |
中图分类号 | J120.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5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