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二非死不可(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内容
编辑推荐

《老二非死不可(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作者方三文,内容简介:你可能忍不住要问我,你说你做了个投资社区,那它到底怎么帮用户挣钱?

很抱歉,只能说这并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愿景。如果你指望能从雪球上找到一个“高人”,他告诉你买某只股票,你买入,立即收益翻倍——那么,我不但建议你永远不要加入雪球,也永远不要进入资本市场,你还是更适合去拉斯维加斯。

雪球是永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无论这种需求有多么强劲。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有多么一厢情愿。

说到底,我做的其实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它不荐股,依靠用户生产内容,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都聚到这里,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资——这就是雪球。如果说我做了那么一点创新,也许就是我选择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些事吧。

内容推荐

《老二非死不可(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由方三文著,本书浓缩的精华观点:

·关于投资

价值投资者为啥都买茅台?

怎样识别好公司与坏公司?

做空者真的罪大恶极吗?

国际板对A股会有什么影响?

波段操作,止损割肉到底靠不靠谱?

IPO真的是A股萎靡不振的罪魁祸首吗?

·关于商业

搜狐的再造战略有戏吗?

新浪如何焕发第二春?

百度的敌人为什么是它自己?

我为什么比巴菲特早两年投资比亚迪?

民族品牌这张牌还靠谱不?

·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为何老二非死不可?

微博对于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越管理,股票越烂?

电子商务只能是开网店吗?

互联网为何意味着垄断?

·关于雪球

媒体人如何实现到创业家的华丽转型。

《老二非死不可(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一位资深媒体人、聪明的投资者对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目录

前言

关于投资

 1.做空那些事

 2.假如管理层欺骗了你

 3.去奥马哈能学到什么

 4.为什么中国的价值投资者都买茅台

 5.我的2012投资策略

 6.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幻象

 7.旗帜鲜明地赞成A股扩容

 8.A股“回到10年前”的看法再梳理

 9.2011年:业绩尚可,伟大的公司还没有找到

 10.估值都是浮云

 11.为什么好公司让外国人买走了

 12.微博投资学

 13.简易识别好公司烂公司

 14.为什么要投资好公司

 15.怎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

 16.国美之争:股东神圣方见公司的力量

 17.借壳容易圈钱难

 18.死马当活马医:唐骏上错市了吗

 19.国际板对A股、美股投资者的可能影响

 20.从满眼好股到满眼烂股

 21.拉不低的成本

 22.美国金融改革:扯淡好过瞎搞

 23.现金、分红与股价

 24.马化腾给我们上了一堂金融课

 25.拿出你的钱,让别人圈去吧

 26.水往低处流:从A股到美股

 27.你有多少肉可以割

 28.波段操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9.美国会率先复苏,中国将二次探底

 30.卖了原告买被告

 31.对赌有理,做空无罪

 32.金融危机永远无法避免

 33.关于卖出的致命诱惑

 34.我眼中没有的东西

 35.钱为什么贵

 36.E会变

 37.最佳投资时机:市场规模与利润率双升

关于商业

 38.理想主义企业家与屌丝企业家

 39.巨人分红:不得已的次优选择

 40.我给雅虎开个药方:卖掉美国资产,让阿里集团借壳上市

 41.管理的估值分歧:评网易游戏管理团队出走

 42.大而不倒:市值重要吗

 43.酷6变局:创新精神匮乏的恶果

 44.再造搜狐:四大战略有戏吗

 45.新浪能焕发第二春吗

 46.微博是个蛋疼产品

 47.民族品牌:黄光裕的臭拳

 48.向张朝阳学习如何花钱

 49.盛世危言:百度的敌人是它自己

 50.资本市场对盛大战略的估值:零

 51.我比巴菲特早两年投资比亚迪

 52.大树底下种小树:腾讯微博的两难

关于互联网

 53.再谈投资互联网公司的逻辑

 54.管理出烂股

 55.版权革命:正在颠倒的世界

 56.网游不是洪水猛兽

 57.电子商务就是开网店?太落伍啦

 58.支付宝还能用,央行出手对其是利好

 59.新朋友,老朋友:对微博社交功能的再认识

 60.不做微博会死

 61.树型目录的崩溃

 62.互联网,不垄断会死

 63.3Q之战观战指南

 64.盈利模式一点都不重要

 65.iPad是传统媒体救星吗?错,是克星!

 66.新能源没戏,移动互联网有戏

 67.我对互联网投资的几点想法

更多碎片

后记 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我的创业故事

试读章节

1 做空那些事

什么是做空?借人别人的股票卖出就是做空。买人认沽期权,也是做空。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指望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某种程度上也算做空。

这么说人人都是做空者。

每天有多少人做多,就有多少人做空,否则就没有交易的可能性。所以做空与做多是完全平等、对等的。

做空以后发一篇讲述自己做空理由的文章(报告),和做多后发一篇讲述自己做多理由的文章(报告),性质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大家对后者习以为常,对前者却深恶痛绝呢?

关键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大家这样做,尤其到了社交媒体时代。唯一能做到的是,要求大家披露,哦,原来你买了呀,难怪看起来像个托儿。

接下来大家会问了:如果他那个做空的报告,胡说八道怎么办?

我们可以先换个角度,从做空者那边去看。如果一个做空者,拿着一个胡说八道的报告去做空,我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只能祝他好运,提醒他爆仓的风险了。

好公司不怕做空,被做空了股价可能也很淡定,就像citmn做空一家公司,因为报告实在太水,股价纹丝不动,那么这时候我们如果还有多余的同情心,那就可以关心一下做空者的遭遇了。

当然,不排除这样的情况,他的报告漏洞百出,股价却确实跌下来了。他做空成功了,祝他好运。

那么股价为什么会跌呢?当然是因为受这报告影响的投资者卖出了。会受一份漏洞百出的报告影响而卖出的投资者,公司能指望他们成为长期投资者吗?

对于公司管理层、股东来说,如果不是非要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卖股套现,股价短期下跌对公司的治理和经营有什么影响呢?什么影响没有。如果公司管理层、大股东或者其他的投资者认为股价下跌公司低估了,不是正好回购、买人股份巩固对公司的控制权吗?这甚至可以说是做空者送钱来了。

所以做空者挣的,其实是不坚定的投机分子的钱。反正他们不是在这里把钱亏掉,就会在那里把钱亏掉,所以没什么好同情的。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做空报告真假参半,有真的信息,有假的信息,有成立的逻辑,有不成立的逻辑。这个时候股价往往会下跌,管理层则暴跳如雷。

管理层暴跳如雷,一方面是因为股价下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做空报告揭露了公司治理和经营中不愿告人的秘密。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深深地感谢做空者帮我们义务排雷呀。因为报告真假参半,这时候公司和做空者往往陷入旷日持久的争辩,反正大家都抓住对方不成立的局部,想证明对方全部不成立,各种摆事实、讲道理,直至攻击、谩骂。

有完全没有错误的报告吗?永远都不会有。是报告就会有错误。如果报告需要没有错误才能发表,那么这个世界上任何信息传播相关的业务都不要做了,这就跟某些人定义的言论自由一样:只有“正确的”言论才享有发表的自由,那么谁来行使这个前置审批权呢?如果有前置审批,就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真正的自由只能是发表自由,事后追责。

不能因为报告里有错误,就否定整个报告的价值,只要报告里有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报告就有价值,甚至,错误本身也有价值。

存在没有问题的公司吗?不存在。

有问题的公司就会倒闭吗?通常不会。但不能因为公司整体没有问题,就不认为局部存在的问题不是问题。

还有一种说法是所谓“恶意做空”。

这个世界上最难搞清楚的就是别人的主观动机了。

有“恶意做空”,那么有“善意做空”吗?还有“菩意做多”吗?有“恶意做多”吗?搞不清楚的概念,无法执行的规则,还是不要也罢。

再加一句套话吧:在政治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在资本市场上,我不做空,但感谢做空者对市场的贡献。

2012年8月31日发表于雪球。

P2-4

序言

事先的偏见和事后的远见

如果有一个人,经常大谈投资之道,却还没有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如果有一个人,经常大谈互联网产品,却不会写一行代码;如果一个人,经常大谈公司的商业模式,却还没有成功经营过一家公司,大家有何感想?吹牛皮?骗子?

哈哈,不幸的是,这个人就是我,这些事就是我做的。

这些其实都是我在过去两年,在我创办的网站雪球和i美股上写的贴子。回头看这些贴子,我都有点佩服自己:哥们儿你是真敢喷啊。唯一可以庆幸的是,我还没有被口水淹死。既然没有淹死,那么我就还有机会来复一下盘,看看我到底喷得怎么样。

我从来没有想成为预言家,我觉得自命预言家的都是骗子,但我们自己,用时间去检验自己之前的判断和逻辑,是有价值的。

最方便的是,我谈论的大部分话题,都是可以“复盘”的。雪球推出了一个功能,名为信息复盘,就是把言论放在股价图上看。这很投机,很残酷。

让我们来试试吧。

如果说我很有观点,不如说我事先有很多偏见;如果说我很有远见,不如说我经常事后诸葛。

所以,这就是些事先的偏见和事后的远见。

后记

后记

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我的创业故事

从开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雪球的参照物是什么?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点为难。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创业故事里都有一个美国蓝本。创始人对这个蓝本进行“中国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

但是雪球的确没有美国蓝本。我都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的创业故事了。所以我干脆讲讲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故事吧。

一名普通投资者的需求

2006年,我还在另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工作,因为公司给我发了一点期权,我渐渐对投资股市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我有两个基本需求。

第一,我要跟踪我关注的股票,查看它们的价格涨跌,看与它们有关的新闻,偶尔也看几眼分析师报告。第二,我对别的投资者在想什么、看什么也很感兴趣,我希望和跟我关注同一家公司的投资者交流,看看他们对公司的看法跟我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信息和思维有没有我未曾触及的地方。

当时我有什么服务可选用呢?界面塞满花花绿绿的“K线图”的炒股软件,根据编辑判断而不是我的需求编排的财经新闻网站,挤满了我素未软件,根据编辑判断而不是我的需求编排的财经新闻网站,挤满了我素未谋面但自称有“内幕消息”的股民的聊天群,以及银行向我推销的各种号称能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投资理财产品……

我虽然接触投资不久,直觉却告诉我,这些服务都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这就是我做雪球的出发点:我相信有这些需求的投资者远不止我一个,并且认为有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求。

如何个性化

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因此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个性化的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我第一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股票,第二希望关注我感兴趣的人。因此信息个性化其实就包括了这两方面:定制化的信息(公司新闻、公告)和定制化的投资者讨论。  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股票信息和用户发言,无非是为了提高读取信息的效率。因为雪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投资的、垂直的社区,我们有股票代码这种天然的标准化标签。所以我们无非是把和某家上市公司相关的新闻、公告准确并实时地送到用户面前,把用户关注的人的发言一条不漏地推送给用户,甚至允许用户屏蔽他们不想看的人。

这样,通过大家已经很熟悉的follow匹配关系,雪球就满足了传统财经网站无法满足的信息个性化需求。

“有水平”的交流

如果事情真这么好搞,也许我就不用做这件事了。完成了个性化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层次的需求。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只跟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比如大家都乐意跟微博上的“加V大号”对话,期待他们的回复。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号”们会愿意搭理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衡量水平的靠谱标准。“水平”本身是一种主观认知,它是动态而且个性化的。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领域,在某一领域,他不懂的,你可能正好是专家;第二,你以前不懂的,不代表现在不懂;他原来懂,现在认识可能已经过时,你正好来补充。

这也是互联网最牛的地方,它通过“众包”,而不是几个专业人士来解决很多问题。

而雪球作为一个借助了互联网这一优点的社交网络,我们能做的是,在尽可能完整客观地呈现一名用户的特点,并且保证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动态选择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人,通过持续和他们交流,知道哪些人最可能解答你哪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是帮你找到“高水平”的人交流的唯一方法了。

补充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在雪球,职业身份(“加V”)往往不太重要。我们相信专业和高水平与否,并不是和你的职业挂钩的。

UGC为什么有价值

在创办雪球之前,我曾经从事过八年的媒体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靠特定的人(记者)、特定的工作(采访)去接近真相。从事这个工作越久,我对自己离真相的距离,越来越没有信心。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用户的参与起到的校正、补充作用却令我惊讶以至于惊喜。所以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断开与发布者的链接,而最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是用户产生的,这就是所谓LJGC。

为什么UGC必将比职业工作者生产的内容(PPC)更有潜力和价值?

让当事人直接说话,而不是通过信息采集者转述,可以缩短传播链条,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形、延时;由于信息提供者数量惊人,UGC在空间、时间都能实现超大覆盖,完胜任何一家有财力实力的媒体;得益于信息提供者的持续参与,他们还起到了信息筛选和动态更新的作用,完胜任何一名勤奋的专业记者。

雪球是一个针对投资者建立的社区。我们的用户生产内容还有一个潜在的“动机优势”——用自己的钱投资的专业投资者,相比仅仅以投资服务为工作的人更专注,也有更强的动力去寻找高质量信息,所以更可能提供靠谱的内容。而出于“排雷”、对信息证实或证伪的需要,他们实际上也有很强的动力将信息分享出来。

仔细想想,投资者过去之所以依赖职业工作者发布的内容,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内容专业、高水准,而是因为这些职业工作者把持了发布渠道。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发布渠道开放给了所有人,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来了。所有人都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听谁说和不听谁说。

当然,UGC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用户生产内容大部分是以碎片化形式存在的,信息多了之后,我们就发现,想看的新闻找不着,重要的公告可能漏掉了。于是雪球又用算法,通过“信息一人一股票”的链接,将有用的信息筛选留存在用户个人页和个股页上。

什么意思?简单来说雪球做了这两件事:当用户访问别人的个人页时,他能迅速看到这名用户最擅长讨论哪些股票;当他浏览一只股票的个股页面时,他能迅速看到关于这家公司最热门、最精华的讨论是什么。这种机制能有效的关键,是用户互动行为。用户越多,生产的内容积累越多,雪球的价值就会越高。

雪球能帮用户赚钱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忍不住要问我,你说你做了个投资社区,那它到底怎么帮用户挣钱?

很抱歉,只能说这并非我做雪球的初衷或愿景。如果你指望能从雪球上找到一个“高人”,他告诉你买某只股票,你买入,立即收益翻倍——那么,我不但建议你永远不要加入雪球,也永远不要进入资本市场,你还是更适合去拉斯维加斯。

有人可能对这样的期待“习以为常”。因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投资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投资者出于让别人送钱给自己的良好愿望,把钱送给了别人,于是有了无数满足这种“刚需”的投资服务机构和网站。

雪球是永远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无论这种需求有多么强劲。恰恰相反,雪球的存在,就是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有多么一厢情愿。

说到底,我做的其实是一个“社交投资网络”。它不荐股,依靠用户生产内容,让喜欢独立思考的投资者都聚到这里,一起研究公司、聊聊投资——这就是雪球。如果说我做了那么一点创新,也许就是我选择了用互联网来做这些事吧。

对了,这大概就是我的“创业故事”了。

书评(媒体评论)

雪球对我来说是个股票、财经交流的第一选择,我经常会上,也会花很多时间去看很多业内人士高质量的评论。我觉得雪球在产品上是个抓到了自己“脉搏”的好平台,它的发展可能会比较慢,但已是个良性的正循环。给足年头,我相信雪球会很值钱。

——张颖 经纬中国创始人

雪球独特的气质是草根、真实、接地气、不装。我平时主要用雪球作为公司和投资者互动的平台,相当于某种程度的PERCEPTION STUDY或投资者行为调研。如果雪球能累计更海量的数据,依靠这些后台数据做这样的报告,应该很有价值。

——赵巨涛 乡村基CFO

雪球是这几年国内最独特的,事实上运营得最成功的垂直类社区。

——骆轶航 PingWest联合创始人、CEO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专业网站的社交信息,讨论的都是真实的交易维度的内容(交易价格、交易量、交易时间),那这个网站价值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所有目标用户群一律秒杀。但是,这恰恰是每个投资者的需求:选股、买股、卖股、分享盈利经验来炫耀、分享失败经验求安慰。如果方三文做成了,我要雪球一个点的干股!

——李想 汽车之家创始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二非死不可(关于投资商业互联网的碎片化思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三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46859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3264116
中图分类号 F830.5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