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梦强鹰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寻梦彩虹人生》是希望为大学生重塑信仰,那么《寻梦强鹰之路》更在于分享“求是强鹰”奋发实践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强鹰导师的创业成功之路与强鹰人的自省成长之路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一种借鉴。

阮俊华编著的《寻梦强鹰之路》共分“白手起家”、“下海弄潮”、“巧借东风”、“投笔从商”、“海归创业”、“浙商传承”六个篇章,以“徒弟看师父、徒弟学师父、徒弟评师父”的独特视角,诠释“求是强鹰”对当代青年的时代意义。

内容推荐

《寻梦强鹰之路》是浙江大学“求是强鹰”俱乐部的青年学生对数十位风云浙商的访谈文集,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阮俊华主编,共分“白手起家”、“下海弄潮”、“巧借东风”、“投笔从商”、“海归创业”、“浙商二代”等六个篇章,以“徒弟看师傅、徒弟学师傅、徒弟评师傅”的独特视角,诠释“求是强鹰”这一全新的校园文化品牌对当代青年的时代意义。

《寻梦强鹰之路》由阮俊华编著。

目录

序 听一场未来与过去的对话金德水

前言 寻梦强鹰之路阮俊华

白手起家

 “珍珠大王”阮铁军:还珠尊贵 仁义为先

 “一言九鼎”俞春雷:球悟人生 绿色畅想

 “创富新锐”张跃飞:潜心奋斗 终必高飞

 “话机领袖”赵伯祥:服务转型 感恩回馈

 “饰品女皇”周晓光:蝴蝶出蛹 仁者雍容

下海弄潮

 “富丽牡丹”陈爱莲:五彩人生 总领群芳

 “中国丝魂”沈爱琴:岁月并不绫罗 人生一片锦绣

 “人生若水”王水福:以西子水 圆百午梦

 “浙商新兵”吴子富:人生两回 华丽转身

 “民生之魂”竺福江:药写春秋 康健华夏

巧借东风

 “地质馆长”董利华:奋发图强 责任至上

 “育才校长”郜晏中:样样落实 天天坚持

 “造市儒商”金位海:蚂蚁雄兵 辽阔天地

 “绿滨俊彦”刘明峰:十载沉浮 百般专注

 “立雪傲梅”阮小明:苦行神州 终获宝石

 “真诚舍得”虞辉:雄姿英发 伟基长青

投笔从商

 “中庸之商”董国民:商者仁义 追求纯粹

 “自学成才”樊培仁:仁德创成 已己惠人

 “德意掌门”高德康:创造以心 卓越之路

 “当代神农”胡季强:药佛同道 共济苍生

 “杰出温商”黄伟建:转型标杆 施崦有福

 “青春领袖”田宁:以变应变 坚如磐石

 “美丽舵手”祝愉勤:悦人悦己 追梦精彩

海归创业

 “行儒侨领”陈乃科:以和聚人 商行天下

 “杏林传奇”丁列明:十年一剑 梦想成真

 “巾帼海归”李慧:招才引智 玫瑰铿锵

 “跨界创业”林东:自强不息 砥砺新功

浙商传承

 “创投新贵”陈越孟:传承创新 睿智转型

 “古建文人”李美赞:妙笔丹青 古今一品

 “至美追求”潘亚敏:盘危受命 从容自信

 “创新之云”邱丽霞:漫步云端 乐享生活

 “毛巾少帅”石磊:矢志不渝 品牌为王

附录

“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

 浙江大学大学生实践导师(求是强鹰导师)信息表

打造立德树人高端平台成就兴业强国青春梦想

 ——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

从此你我像鹰志在天下

 ——“求是强鹰”的文化探索

浙江大学聘请首批创业实践导师

从“新学徒计划”看青年创业起点

协同创新打造实践育人高端文化平台

 ——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散记

后记 强鹰人的中国梦阮俊华

试读章节

夏威(以下简称“夏”):如您所说,在过去创业中您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呢?

阮铁军(以下简称“阮”):首先是胆量。无论是踏出第一步还是在经营过程中,要想成为行业领先,胆量必不可少。当时的珍珠市场完全是凭眼光、凭你的估值能力来判断到手的珍珠是不是上等品的,而这一过程中拍板能力就尤为重要。虽然看走眼是常有的事,但敢买敢卖的胆量让我没有因为几次失误而放弃;同时敢于负债经营,敢于把控风险,让我通过小资本做大买卖的方式比别人更快地获利,获更多的利,从而超过了许多老一辈珍珠商人,也为富源的成立积累了足够的资本。然后就是信誉。当时我们采用的都是薄利多销的方式,给养珠人相对高的价格,而我们自己加快转卖的速度,以此赚取相对少的利益。薄利多销有几点好处:一是现金回笼快,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也让我们更有把握运用好财务杠杆;二是给养珠人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也使他们愿意等我先收珍珠去交易,出货后再付钱给他们,这无疑更加有利于我们的经营;三是迅速打开了市场,有了知名度,各类资源就会纷纷涌向我,生意也是主动找上门来,而不需要我们自己再多花力气去开拓。

彩光初露

所谓“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理应多少有一番曲折,但在阮铁军这里,珍珠商人故事的开始却简单而直白。

如何人行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尽管家中曾有珍珠养殖的经历,但在混乱的市场中,珍珠的估值扑朔迷离。既然不懂那就跟着别人学,下定这番决心后,阮铁军便时常待在珍珠交易市场中,跟在老资历、老前辈的后面“偷学”珍珠价值评估和买卖经商之道。一回生二回熟,见过千奇百怪的珍珠后,阮铁军倒也可以自诩是懂行的生意人了。

年轻气盛的阮铁军知道,凭养出圆润的好珠谋取高价等于靠天吃饭,年仅20的他便凭着自己的眼光、经验以及胆识,东借西凑了两千块钱,走出家门,踏上了收购珍珠的旅途。  一张绿皮火车的站票,整整一天一夜待在拥挤而闷热的车厢里,换作我们早就叫苦连天了,而对于这个第一次出远门的少年来说,虽然辛苦却也新奇、充满乐趣。轰隆隆的汽笛声中,少年的梦想也随着火车开始向前奔驰。为了节省路费开支,阮铁军每天都走十几里路挨家挨户去收购珍珠。凭着还不赖的眼光和谈价钱的口才,整整半个月下来有了两百多元的收入,这难得的第一桶金也推开了阮铁军创业致富的大门。少有人会认为这个赚了小钱的毛头少年日后将成为诸暨乃至全国珍珠业最有分量的一颗明珠。

夏: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面对这么艰苦的环境,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阮:你们现在看起来的艰苦放在当时其实不算什么。坐绿皮火车出门,这对于一个农家的孩子来说,完全是充满了新奇和幸福感的;而每晚在煤油灯下挑珍珠、分品质,尽管对眼睛伤害大,时常得不到休息,但想到辛苦换来的丰厚收益,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这些艰苦比起待在地里种一辈子田实在是要好得多了。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心态自然是不同的,而我当时就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珠辉玉映

有了第一次盈利的甜头,阮铁军便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真正迈开了创业的步伐。

财富在一次次奔波各地的收购与转卖中一步步地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笔生意的成功或失败带给阮铁军的都是宝贵的经验,都是对珍珠价值的重新认识。到后来,阮铁军和他的创业伙伴凭着积累,索性从行商变为坐商:通过对珍珠价值判断在市场上进行采购,并将采购的珍珠依据品质、色泽重新分类,按照不同价格分别销售给不同客户,赚取差价。对珍珠品质的鉴定与划分,打破了市场的混乱,也重新定义了珍珠交易的规则。这非凡的智慧再加上过人的胆量,让仅仅20多岁的阮铁军打响了名气。

精于价值评估的能力、善于经营销售的智慧、敢于把控风险的胆识,以及通过薄利多销树立的口碑,使阮铁军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一年的收益就数百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就这样,阮仕珍珠的前身——诸暨市富源珍珠首饰有限公司于1997年正式成立;而在这之后不久,更大的平台、更为广阔的市场也展现在阮铁军的眼前。

夏:您怎么看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呢?

阮:现在的环境和我们"--3时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那套创业的模式是不能照搬到现在来使用的,所以我们所能教授的更多的是过去经历中所提炼出的精粹,还有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太多。不像我们当初,种田养不活自己就只能开展副业,因此大学生选择创业与否都没有对错,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是曲折重重的,周围的同学可能已经有安稳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而你则还需要在创业路上磨砺很久。

还珠尊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诸暨珍珠业最为火爆的时期。当时珍珠养殖的诱人利益让许多人一拥而上,但行业产品过剩也随之出现。供求关系的失衡导致珍珠商们竞相压价,仅仅作为农副产品而缺乏技术与设计含量的珍珠,利润逐渐被摊薄。

如何让品类单一的珍珠丰富起来,如何让饱满丰润的珍珠脱离农副产品这个俗气而没有高附加值的名号,如何让诸暨的珍珠真正跻身珠宝界的“五皇一后”之列,这些成为阮铁军乃至诸暨珍珠商人当时最深刻的思索。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身为富源董事长的阮铁军,参加了香港的珠宝展会。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同样是一串珍珠,别人通过加工设计就能卖出高于自己10倍的价格。除了惊异与不服气,阮铁军也意识到单纯的珍珠养殖直接出售无法真正体现珍珠的价值,这样做珍珠的商人也不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对珍珠进行再加工才能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只有“还珠尊贵”,才能打破珍珠市场的困局。P4-6

序言

在浙江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有两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珍视与呵护:一笔是我们历经30年风雨兼程、30年克难攻坚、30年超越自我的浙商资源;另一笔则是我们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大学生。

过去30年,我有幸经历了浙江经济的腾飞,更见证了一批批浙商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我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百年名校——浙江大学,培养并期待着更多青年才俊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中国梦”。所以,我深知当两者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进发出值得回味的思想火花。因为这其中不仅会有前辈对于后辈的人生引领,会有师傅之于徒弟的技艺传授,更会有未来与过去的深度对话,会有青年才俊向时代精英的情感回流。

这两笔财富,一笔深蕴历史智慧,另一笔潜藏未来活力。尤其在浙江,两者与生俱来的共同“文化基因”让彼此的交汇成为可能。“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传统认识,不仅孕育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也塑造了务实的群体性格。天然资源的先天不足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不仅造就了自强的意识,也历练了拼搏的精神。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交融陶冶,不仅塑造了创新敢为的意识,也沉淀了积极开放的心态。“百工之乡”的技能传承和尊师重教的文化传承,不仅哺育了匠人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公器的聪明才智……可以说,这种“文化基因”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不断挖掘、提炼、丰富和发展,成为沟通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成为浙江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

让拥有浙江精神“文化基因”的浙商与青年大学生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平台之上交流与对话,这种想法在浙江大学校园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落地方式——“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这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新模式的探索者与践行者,就是浙江省青联常委、2010年度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阮俊华老师。自2007年“求是强鹰”开始酝酿,一直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战能力,开创“浙商导师带徒”的育人模式,优化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资源配置,提供浙商与青年对话碰撞的圈层平台。“求是强鹰”已经成为浙江大学乃至全国高校中最受大学生欢迎和向往的校园文化品牌之一。在前后六年的践行中,“求是强鹰”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在增强学员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向导师学习做人的道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才俊,争做时代强鹰;始终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为优秀学生提供个性指导和服务,点燃青年人创业创新的激情,加强重点项目孵化,使更多梦想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始终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打造品牌活动,推动优质资源辐射到更多优秀学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平台,在全校上下推动形成创业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

与时代的对话,应该让时代听到。为了让浙商智慧与青年活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阮俊华老师带领指导“求是强鹰”学员走访了其中的32位“求是强鹰”导师,在故事的分享与思想的对话中,回顾了“寻梦强鹰之路”的点滴历程,将最有滋味的精神盛筵奉献给大家。

品读《寻梦强鹰之路》,让我有两个意外。一是所谓“师与徒”,其实是教学相长,师徒情重。老一辈浙商艰辛的创业机会是新一代青年不再拥有,也难以复制的环境,但是在重大转折点的决策心态,却能引起彼此共鸣。这也暗合了韩愈在《师说》里谈到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徒弟看师傅、徒弟学师傅、徒弟评师傅,与其说一问一答是教授、引导,不如说这一来一往是交流、切磋。导师的谆谆寄语与学员的情感回流,让一份传统的师徒情,尝出了青春的滋味。二是浙商故事背后的故事,值得回味。很多浙商我相识多年,事迹也耳闻不鲜,但他们沧海横流背后的那份侠骨柔情与坚毅果敢,却不是时常可以体会的。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经历;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书中将“求是强鹰”导师分为“白手起家”、“下海弄潮”、“巧借东风”、“投笔从商”、“海归创业”、“浙商传承”等六个篇章,仿佛是浙商经历浙江经济发展的六条路径,到如今殊途同归、百川到海。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浙商与青年大学生一路“师徒”同行,好好来一场未来与过去的对话。希望“求是强鹰”俱乐部做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让“求是强鹰”越飞越高!

后记

在这个谈到“梦想”都需要勇气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梦想。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儿面前应有尽有,大伙儿面前一无所有。”

超越年代的描述,更让我们反思自身。当我们再一次拥抱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时,我们相信: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

很多人谈到我时,都会说阮俊华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想说,“求是强鹰”也是因为梦想而诞生,因为梦想而成长,因为梦想而走到今天,现在我更喜欢将这种历程归结为一条“寻梦强鹰之路”。

2007年,我与浙江省青联企业界别组的林东、俞春雷、阮铁军、高德康等朋友筹划酝酿由企业家导师带徒的活动模式时,大家只是朦胧地希望为青年大学生创造一个与社会接触的学习平台。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学习平台今天会成为导师与学员们共同展示的舞台。

2008年,在学校和共青团浙江省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浙江大学首推“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将“导师带徒”一炮打响。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但是,今天“求是强鹰”已经走过了6年,我们已经拥有了76位知名浙商导师、631位卓越的青年学员,一个向着全国顶尖精英俱乐部目标前进的组织正在蓬勃发展。

2009年,我们正式发起成立求是强鹰俱乐部。一个组织发展之初,人员、资金、场地、平台等诸多问题,“求是强鹰”都曾经历。没有人想到这个当时在学校连一个办公场地都没有的俱乐部组织,可以在2013年1月于杭州黄龙饭店为社会各界精英与全国的青年学生骨干奉上“归巢盛典”这样一场盛会。国际礼仪专家、2010年世博会特聘礼仪专家万里红这样评价“归巢盛典”:“一场无与伦比、回味无穷的盛典!”

2010年,我们从一个组织日常工作的运作,开始向内在精神进行深化,诠释了“求是强鹰”的意义:“求”是“勇于求索”,“是”在“明辨是非”,“强”重“自强不息”,“鹰”望“鹰领天下”;更提出强鹰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苦无数,阅人无数;高人指路,贵人相助;自己领悟,不断进步”。

2011年,我们将对于青年的成长期待写入了《寻梦彩虹人生》中。我们认为,未来30年是中国社会重塑信仰的30年,希望更多的青年树立信念和理想,更好、更快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既然将对于未来30年的期望赋予青年,强鹰人更希望可以把过去30年中的时代记忆与经验传递给我们的青年。这条经验之路,我们将其归结为“强鹰之路”。

2012年,“求是强鹰”走到了第十期“导师带徒”。我们惊喜地发现,走过5年,所有的学员一直在我们身边。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彼端,强鹰人走得很远,也记得“归巢”一刻。我相信,一个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关注与支持,这可以是问候,可以是陪伴,更可以是发扬光大。

回首6年,强鹰之路,似乎只有用“梦想”这两个字才能记录这段历程的意义。我们谈“中国梦”,不能忽视这是由一个个最真最切的个人梦想组成的。

在非洲土著中流传着一个寓言:如果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灵魂赶不上匆匆的脚步。

等一等我们的灵魂,等一等的又岂止是灵魂!我们总会习惯把工作、生活节奏调得太快,竞争的压力使我们性情浮躁失落,没有安全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幸福感。行色匆匆,日复一日,像个陀螺旋转、旋转,停不下来,无法静心地思考我们前行的目的地在哪里;我们一路收获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

或许,我们需要慢下来、停下来,去与我们身处却又不熟悉的世界谈一谈,去与这个时代的精英们谈一谈。他们也曾年少轻狂,他们也曾面临抉择,他们也曾经历我们正在经历的迷茫……我们相信,只有梦想,才能引领梦想。

“求是强鹰”的未来,需要的是心中有强鹰的人,更需要心中有梦想的人。强鹰人的“中国梦”,就是你我的梦想。不论你走到世界各地抑或天涯海角,只要你心中有梦想,你我就会在一起,鹰领天下。

寻梦之路,需要支持与陪伴。

感谢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青联、浙江省侨联等社会各界的一路支持与指导!

感谢学校领导及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浙江大学党委研工部、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等学校部门院系一路的支持与指导!

感谢求是强鹰所有导师一路的支持与陪伴!

感谢浙江大学伟基学生成长发展基金与浙江大学金昌强鹰发展基金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强鹰,引领青年领袖正能量,让更多人信仰起来,让更多人强大起来!

书评(媒体评论)

我在国内看了许多创新创业育人活动,求是强鹰无疑是最好最高端的。

——高德康

“求是强鹰计划”作为浙江首个以浙商为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项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我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不是以往“一个教、一个学”的模式,而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王永福

正如浙大是学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浙商是商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一样,求是强鹰俱乐部已成为大学生里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精英、栋梁、未来各行各业领袖人物的摇篮和基地!

——周晓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求是强鹰计划”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宝贵的成长平台,这是一笔无形无价的社会财富。

——阮铁军

求是强鹰不仅仅让企业家们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长之路分享给晚辈,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当代最优秀学子的思想,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所产生的结果让双方都受益匪浅。

——石磊

求是强鹰开创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作为导师,我非常乐于做同学们的创业咨询和人生导航,为社会精英的培养、为浙商精神的传承贡献力量!

——陈爱莲

求是强鹰,彰显的是一种将优秀的经验不断传承的力量,承载的是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光荣的求是强鹰导师,我自当尽我所能,与我的学生一同进步和成长。

——虞辉

让大学生雏鹰展翅,在优秀浙商指导下走入社会实践中去,从根本上改善与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求是强鹰计划”所带来的教育成果,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而会影响到几代人。

——吴子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梦强鹰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阮俊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58608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94
CIP核字 2013267396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