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秋/国际大奖美图美文经典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森林报》是维塔里·比安基最杰出的代表作,深受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这部作品不但内容有趣,编写方式也极其新颖:作者采用报刊的形式,以春、夏、秋、冬12个月为顺序,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

这本《森林报秋》是秋季版。

内容推荐

普通报纸止,尽刊登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喜欢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意样生活的,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剧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类林中新闻。

比方说,有谁看见过在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麋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大自然,有着永远解不完的谜,人们总是不断认识、不断体验,而作家独具慧眼,以丰富的阅历揭示着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奥秘。

《森林报秋》是知识的海洋,它告诉孩子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思考和研究大自然。《森林报秋》作家维·比安基匠心独运,他的作品被选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这绝不是偶然的。

目录

作者简介

秋之卷

候鸟别离月(秋季第一个月)

林中大事记

城市新闻

候鸟离乡记

自然常识

集体农庄新闻

猎事记

开禁了,我们去打野兔吧

贮存粮食月(秋季第二个月)

林中大事记

候鸟离乡记(续完)

集体农庄新闻

城市新闻

猎事记

冬日渐临月(秋季第三个月)

林中大事记

集体农庄新闻

城市新闻

比安基其他作品链接

比安基作品精选

知识链接

媒体评论

试读章节

朗朗晨光

9月15日

天气回暖。我像平常一样,一大清早就去了花园里。

我走到户外一看,天空高高的,万里无云。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乔木、灌木和青草丛间,挂满了银色的蛛网。每一个网之间都有一只纤细的蜘蛛。

一只小蜘蛛在两棵云杉幼苗的树枝之间,挂了一张银色的网。这网上沾满了寒露,显得像是玻璃做的,仿佛一捅就会碎掉。蜘蛛缩成一个小小的球,僵僵地伏在网上,一动也不动。苍蝇还没出来呢,所以蜘蛛正好睡一会儿觉。但不知是冻僵了,还是冻死了!

我用小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小蜘蛛。

小蜘蛛没有反应,竟像一粒小石子似的掉在草丛里了。我看见它刚一落地,就一骨碌跳起来,拔脚就不见了踪影。

 真会装模作样!

 也不知道它还会不会回到这张网上了,它还能找到这张网吗?还是再重织一张网呢?织一张网,得费多大劲呀——跑前跑后,来来回回多少趟,还得打结子、绕圈、结网,真费心啊!

露珠在纤细的草尖上滚动着,就像挂在长长睫毛上的泪珠。它们在晨曦之中闪烁着,发出喜悦的星火般的光辉。

路旁还有最后几朵野菊花,它们耷拉着那白裙似的花瓣,等待和煦的阳光把它们晒暖。

置身于微冷的、明净的、如同易碎玻璃般的空气里,无论是各种颜色的树叶,还是在露水和蛛网的映照下,披上银色衣服的青草,或是一改夏日里模样的,淌着蓝水的小河,都显得那么华丽,那样惬意。

我所遇到的,最难看的东西,是一棵头顶很秃的蒲公英和一只光秃秃的灰蛾。蒲公英头上仅有的毛粘在一起,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身子也是残缺的。灰蛾的脑袋伤痕累累,大概是被小鸟啄的。回想今年夏天,蒲公英的头上曾戴过成千上万顶小降落伞!那时它多神气啊!

而夏天的灰蛾呢,也曾经是毛茸茸的,脑袋光溜溜的,干千爽爽的!

我不禁同情起它们来,就将灰蛾放到蒲公英身上,把它们久久握在手里,让已升到林子上空的太阳晒一晒它们。蒲公英和灰蛾都是浑身又冷又湿,半死不活的。在阳光的滋润下,它们终于渐渐苏醒了。

蒲公英头上那些粘在一起的小毛毛干了,露出原本的白色,并且轻飘飘地升到了空中;灰蛾恢复了活力,翅膀也舒展开了,露出原本的青烟色。这两个可怜的、丑陋的怪胎也变美了。

我听到一只黑琴鸡在林子的某处发出了叽里咕噜的声音。

我朝着灌木丛走去,想偷偷欣赏它曾在春天时表演过的歌舞演出。

然而,我刚走到灌木丛前,那只黑琴鸡就扑噜一声,几乎是从我脚边飞过去的,声音很响,吓得我打了个哆嗦。

原来它就在我跟前。我还以为它离我有多远呢!

此时从远方传来一阵吹喇叭般的鹤鸣声——一群鹤从森林上空飞了过去。

它们离开我们了……

摘自少年自然科学家的日记

《森林报》通讯员维利卡

最后一批浆果

沼泽地上的越橘果成熟了。这种植物生长在泥炭上的草墩子里,浆果就直接耷拉在青苔上,隔得老远就能看见浆果,只是看不见这种植物的茎。走近一瞧,才能发现垫子似的青苔上,生长着一些和丝线一样细的茎,茎的两旁长着一些又直又硬的叶子。

那就是一棵完整的越橘的样子。

尼娜·巴甫洛娃

游泳旅行

草地上还有一些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垂死的草儿。

著名的,有着“飞毛腿”之称的秧鸡,此时已踏上了遥远的旅程。

矶凫和潜鸭也在海上长途飞行线上跋涉了。它们几乎都是在水里游,饿的时候就潜到水中提鱼吃,很少在天上飞,就这样游过了湖泊和水湾。P7-9

序言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阅读文学名著,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认识人生。读一本名著,实际上是在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家、思想家透彻而敏锐的视角去解剖历史,去诠释文化,去感悟他们的灵魂。

文学上的获奖者都是世界顶级的文学大师,其中,这些大师以真诚的写作态度、深刻的人生体验、灵魂和内心深处喷涌的激情,特意为孩子们去创作。这些作品,无一不具可观之处,可以说都是世界顶级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从几千年来获奖文学作品中采撷精华,筛选出了文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和体裁。选目科学、权威,它们的创作者无一不是各个时代文学与思想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足以使世界为之惊叹的文坛巨匠、思想巨擘。这些国际大奖经典作品,有的是历尽作者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有的是指引时代的思想标航,有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箴言,有的是扣人心弦的生花之笔。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历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审视和思考,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千百年文化的渲染与沉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

毋庸置疑,此套国际大奖经典作品必定是一套人文素质“教科书”。编者力图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朋友们能有所启示,相信它一定能让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体会到“博”而“精”的阅读乐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秋/国际大奖美图美文经典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比安基
译者 曹金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17738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3084621
中图分类号 S7-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0
15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