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目标调查结果表明,62%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25%的大学生有职业目标但并不明确,只有13%的大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很大的困扰。其实,不同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在职业发展和家庭中找到平衡。
专业不对口怎么办
你不必担心你在大学里学的跟职场的工作不对口。其实,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技能很少能在工作中直接应用,所以一般企业看大学生都比较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来自哪一个专业。当年我在渣打银行负责人事部,银行对公贷款业务的总经理是一位来自动物学系的女强人,很凑巧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最大的银行,在中国叫星展银行)的对公业务的总经理也是来自动物学系。动物与贷款根本是两码事,我不知道星展银行老总的背景,但是我知道渣打银行的总经理是大学学生会主席,她念书期间就懂得理财,完全不需要向父母索要生活费。
那么,我在这里先分析一下,你在大学里应该学会什么?
第一,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就是教会年轻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每个莘莘学子的思考力。大学科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使命,帮助学子学会怎样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大学里,我们可以跟同学们切磋,探讨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将为我们以后在职场上发展提供很好的培训。在大学里,人才密集,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视野,都可以被拓展。
20世纪是工业时代,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规范化,人和机器都是机械般的在运作,思考的能力可能还不是太重要。但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竞争力就是思考力。当然,除了思考力之外,还要有技能和高尚的品德。我们未必能找到跟我们在大学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学会了如何思考、测试、分析,能够把事情很好地归类,再加上工作中学会的相关技能,我们就能在职场上自由驰骋。 第二,学会待人处事之道。
那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对此会有深切的理解。他们在与同学交往和共同办活动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和同学发生摩擦,他们要学会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学会宽容,学会沟通,学会与人合作把事情做好。在大学的环境里,人们相对单纯,因此大学是磨炼自己最好的场所,也是进人职场前的最佳过渡阶段。有了这些经验,进入职场后就会比较快地适应,也能够较圆融地处世。
第三,学会主动。
在大学里我们具备了思考力,学会了待人处世之道,但还要学会主动的能力。我们进入大学,没有太多约束:不去上课,老师管不了;作业不交,也没人管;住在宿舍,没有父母约束。在大学,我们学会了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这种主人公心态到了职场中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你抱着老板不叫你做你就不做的心态,那你的工作表现肯定不如那些自主自发的同事。所以我们经常说,你的工资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愿意付出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没有一个老板会那么傻,明知道有一个好员工还不主动地给他加薪和提拔。
如果你在大学里没有学会以上几点,那你真的要看这本书了,赶快恶补吧!
我建议,大学生在读期间应尽量参加活动,与别人沟通,培养社会意识,在假期多找实习工作,去了解不同工作的不同要求。当然,最好的是找到跟你以后工作有关的公司去实习。我们在进人大学之前就应该先想好以后的出路,不要等到大学毕业才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会做什么?
P28-30
我与Stella在专业和私交方面关系密切。我们共同的话题是培育人力资本和激发员工潜能。我跟Stella学到了很多,因为她的知识渊博,而且知道的事情除了人力资本外,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面。我经常受到她的激励,尤其是她的WQ(本书中所提到的“坚忍不拔”的态度)。我最佩服她经常挑战自我,超越极限。2011年她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现在她又写了本对求职者很有帮助的书,使得他们能够做好职业规划。我希望读者能够好好践行Stella所提出的6个R和2个V。
——沈丽芳女士 麦格劳——希尔集团中国区人事总监
秀清与我存她丈夫的领导下,在大学期间办了五大专联合音乐会。毕业后,我去生产力局,她去工会,我们工作有些联系。后来,我们分别在汇丰银行与渣打银行任职,工作相关。现在我全力做关爱地球与生命的慈善活动,秀清在美国与中国生活,但我们却走得更密了。那是缘分。秀清言行致,说到做到。书中提到善用资源,她把朋友们都介绍帮我做翻译与义工。她努力开朗,是性情中人。我认为,老板就是要秀清说的有素质有爱心的员工。
——赖玉珠女士 前汇丰银行亚洲资金总经理、新加坡轻安村创办人
作为个在学术单位任职,而又独立运营个远离总部的部门的高级经理人,我至今仍然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1<属和老板的双重角色。回顾这些年来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很感叹Stella能够将年轻人在未来职业成长中成为好员工所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以简单而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有理念又有实践方法。我感到这本书对于刚刚或者即将踏上职业征途的年轻人是本很好的指导性书籍,相信通过定时、司的实践和积累,可以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之路。
——严俊先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上海办公室
林女士的著作,是当今青年的罗盘,指南针。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如方向对了,成功是早晚的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就是方向。
——姚远先生 印象集团董事长
我和Stella是通过和她交流猎头服务认识的。刚见面,我便对其强大的人力资源背景和猎头从业经验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她与其团队的敬业及专业精神帮助我们完成了很多困难的任务。她目前写的这本书,对大多数求职者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即使不打算换工作的人,也可以自勉,获得进步的提高。本书值得一读! ——吴飞(ErieWu)先生 微软大中华区校园招聘负责人
《老板到底要什么》是一本专为中国青年求职者量身订制的宝贵指南。作者针对中国青年求职者的需求和特点,以一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的视角,向中国青年求职者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罗家良先生 新加坡驻中国大使
我非常感谢我的贵人为本书写序,并作了热情的推荐,在此要特别向他们致谢。
王育琨——著名管理专家、商业评论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城市发展与管理项目负责人,现为经理人商学院院长、首钢发展院企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并购业公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答案永远在现场》、《商业领袖底蕴》、《企业的山脉》、《垂直攀登》、《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全球化之舞》等
李晓原——浩华国际人力咨询集团(sss.sesasia.com)主席/集团董事经理,NGS Global成员
罗家良——新加坡驻中国大使
沈丽芳——麦格劳一希尔集团(McGrawhill)中国区人事总监
Eric Wu——微软大中华区校园招聘负责人(GCR Campus Recruitment Lead)
严俊——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上海办公室
赖玉珠——前汇丰银行亚洲资金总经理、新加坡轻安村创办人
姚远——印象集团董事长、全国各省同乡企业联谊总会总会长
在此,我要感谢以下专家们的精辟见解,让读者对我所谈到的题目有一番更深入的了解。
沈亦文——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在跨国银行有20年金融产品销售及研发管理的经验,他曾是澳新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和花旗银行的高管。著有《打造三流合一的供应链帝国》,他为我们分析在职者也可以在三流合一的年代里脱颖而出
布兰妮(Dr.Geil Browning)博士——创立EG心理测试密码(Emergenetics)。2003年,获得“科罗拉多杰出女企业家”的荣衔;2011年,她的公司被誉为美国前500家发展最迅速的企业。她的专访内容对每个关注EQ与人际关系处理的读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王云——国际注册形象顾问、培训师和作家,著作有《职场必胜搭配全书》、《形象决定一切》、《这样穿才能成为销售冠军》等等,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客座教授及时装设计师、奥运礼仪之星全国选手形象礼仪培训师。在本书为读者提供了面试中的成功穿着方案
Irene Wee——前新加坡培训与发展机构的主席、前渣打银行的培训主管、Incity Lofts的总经理、I-renew的创办人、新加坡继续教育协会(SACE)副主席。她谈到了她对因事制宜的一些看法,相信对大家会很有启发
薛宝金(Dorothy Seet)——北京顺关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新加坡商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理事、北京服装协会副会长。薛宝金女士是新加坡人的骄傲,2012年获得新加坡总统颁发PMB奖。她与我们分享了顺美服装如何识别人才,如何培训人才
张佑康(Dattick Chang)MS,MBA,FTBE——现任GWCC全球职场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LCCIEB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台湾区首席代表,先后任教于台湾22所大学院校,并担任16所大学课程审议委员、专家咨询委员。他与我们分享了他对成功学的独到见解
姚远博士——印象集团董事长、全国各省同乡企业联谊总会总会长提醒读者一定要提升专业技能
刘之涯——前诚信达电力安装公司总监、吉林德顺房地产公司总监、河北玄武集团总经理。刘之涯先生是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精通文史、诗词、绘画,对儒释道有精辟的了解与钻研,现任北京理工大学MBA东方管理智慧主讲教授、哈尔滨母亲教育协会总顾问、哈尔滨团委特聘国学专家、北京东方启智企业家沙龙管理文化导师等。他建议刚毕业的学生应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吸收西方商业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职场素质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爱的教育,他们没有受太多的教育,但从身教中我知道礼义廉耻。他们也教我要知福、惜福和多做善事。
我要感谢我的丈夫林锦心,朋友们都说他是我的护法神,他有渊博的知识,是我的好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永远给我满满的信心。我的三个孩子楷涵、颖涵和逸涵,是老天给我的奖杯,他们在职场上恪尽职守,是我的骄傲。
我要感谢我的实习生陈洁灵、杜盛楠和马嘉豪,他们帮我做了打字和校对的工作。
我要感谢庄碧彦女士,她是新加坡南华中学教师,在百忙之中帮我做校对与润笔的工作,我非常感谢。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也邀请了一批爱好读书的年轻朋友,来参加这本书的试读活动,给我提建议,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宇博联创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他们在精神上不断地鼓励我,而且在我创作的期间帮我分担工作。
第一部分
第1章 求职者为什么慌
一、对自己不了解,缺乏愿景(Vision)
二、对行业和公司不了解
三、对职业不了解
第2章 对老板所要求的素质不了解
一、综合分析能力(Reasoning Skills)
二、因事制宜(Responsive)
三、有责任心(Responsible)
四、良好的社交意识(Relational)
五、充沛的正能量(Revitalize)
六、以戒为本(Rules)
第3章 浅谈大趋势
一、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时代
二、供应链的竞争
三、CIO的新职责
四、国际视野(World View)
第二部分
第4章 求职篇
一、敲响潜在雇主的门
二、简历
三、求职信
四、面试
五、薪酬谈判
六、推荐人与背景调查报告
七、如何顺利通过试用期
八、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怎么办
第三部分
第5章 目标篇
一、多设目标
二、长期目标的重要性
三、你的目标可以衡量吗
四、你有拓展目标吗
五、你能轻松达成目标吗
六、如果你的生命是值得的,那就记录吧
七、尝试用本书的日记表来提高效率和素质
八、总结
附录
后记
认识秀清是在她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后,她在跨国公司的事业扶摇直上,几乎没有停下来。从新加坡起步,秀清的事业横跨美国、中国的金融界、咨询界及非营利机构。她在这几十年里从不同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中西企业文化所累积的经验在亚太地区的管理层中是稀有的。
秀清也喜欢交朋友。她平易近人的个性,童稚般的好奇心,更扩大了她的视野及接触面。在她的生活圈子里,自然有社会和企业精英,也有不少音乐家、学者、慈善工作者。除了她不可多得的经验外,秀清通过不同的平台与思想的过滤,观察与访谈,资料的分析,终于写下了《老板到底要什么》这本对年轻人极有帮助的书。书中所体现的既有你无法忽视、宏观的大趋势,也有从个人做出发点、发挥个人长处的细节与愿景。当秀清跟我谈起此书的概念与结构时,我已经相当肯定她知道“老板到底要什么”!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世界充满了竞争,整个大中华区更是如此。在一个每年至少有600万大学毕业生的国家,在一个本科毕业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的大环境里,你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80后出生的老板,pcpop.com首席执行官李想有个定律,他说:“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你就可能拿到比别人多200%的回报。”
阅读秀清的这本《老板到底要什么》就是这5%的努力。
是为序。
林徐秀清编著的这本《老板到底要什么》主要写给80后与90后的(一般被称为Generation Y与Generation Z)求职者,他们的价值观和1946~1964年出生(Baby Boomers)、1965~1980年出生(Generation X)的老板们有所不同。在现实中,不少80后和90后对求职感到着急和迷茫,虽愿努力,却不知从何下手。而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年轻的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更好地了解职位的要求,找到求职的着力点,从而更好地在求职路上展示自己的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老板到底要什么》重点介绍了老板对求职者所关注的基本素质,尤其介绍了6个R与2个V,如Reasoning Skill(综合分析能力)、Responsive(因事制宜)、Responsible(有责任心)、Relational(良好的社交意识)、Revitalize(充沛的正能量)、Rules(以戒为本)、World View(国际视野)、Vision(愿景)。这些都是80后和90后求职者要努力培养的好习惯,无论写简历、去面试或者在公司有长足的发展,皆取决于这些素质。
《老板到底要什么》还介绍了很多实用、有帮助的求职技巧,如求职简历如何准备、求职信如何措词、面试如何着装等。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年轻求职者的求职“圣经”。
求职者为什么慌?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你知道老板要什么吗?你知道怎样达成目标吗?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林徐秀清针编写了这本《老板到底要什么》。这是一本专为中国青年求职者量身订制的宝贵指南。作者对中国青年求职者的需求和特点,以一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的视角,向中国青年求职者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