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民间故事/绘出记忆中的老北京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北京民间故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京味儿京韵生动活泼,手绘颇具童趣,年轻读者没有见识过书中描述的人和事,通过插图就一目了然,极具可读性。作者孟繁强年逾古稀,是个地道的“老北京”,童年生活丰富多彩,经历了地道的种种老北京风俗和趣事,是个老北京的“活字典”。因此文中描述人事真实生动,极具典型意义。

内容推荐

老北京有种种特色,种种元素,更有诸多传说:“神路街”的来历、老字号“黑猴帽子”的传奇、角楼三个月完工的诀窍、“燕社鸣秋”的故事……孟繁强所著的《老北京民间故事》用细致的插图和生动活泼的文字,向您讲述身为“老北京”的作者记忆中的民间故事。那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们或忍俊不禁,或扼腕叹息,回味之余,感受着老北京的独特魅力。

目录

黑衣除恶

崇祯测字

黑猴帽子

角楼传说

蟋蟀叫屈

燕社鸣秋

求卦找驴

笑话二则

试读章节

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中段,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它北起朝外大街东岳庙,南到芳草地日坛公园。街口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琉璃牌坊,这就是著名的“神路街”和“秩祀岱宗”牌坊。

以前在北京,但凡寺庙前南北方向的街道都叫“神路街”。如今,别的寺庙前的街名早已随城市的建设改变了名称,唯独东岳庙前的这一条不长的“神路街”仍旧保持着原名,除去它依靠东岳庙的地位显赫以外,这里还有一个激荡人心的民间传说——

当年,清军正黄旗有个统领,他身材高大,勇猛过人,一把宝剑更是挥舞得精绝无伦。他历次征战疆场,两军对垒之中就曾先后杀死明朝大将数十员,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深得当朝皇帝赏识。顺治皇帝特意下旨,封此人为“一等伯”将军,钦赐黄马褂一件,并命一等伯率军镇守京城要地——“朝阳门”。

从此,一等伯平步青云,仕途扶摇。可是,饱暖思淫欲,平安要逞强。一等伯在朝阳门外地位独尊,日久天长便生出无限事端,平时不管去到哪里尽作威作福,煌煌不可一世;稍不遂意便打骂,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杀人。这一等伯生性暴虐凶残,常常以“剿贼”为名洗劫街巷,抢劫财物,杀戮无辜百姓,只闹得人人谈虎色变,恨之入骨。

这狗官真真坏事做绝,丧尽天良,五毒俱全,最喜的就是调戏民妇宅女。每次出巡,前呼后拥横行霸道,看见谁家美貌女子便直闯民宅,不管老少一并拿来供他淫欲。可叹朝阳门外尽街民众吃尽狗官苦头。可百姓们碍于一等伯势力厚重,众恨之下又无可奈何。有时实在忍无可忍,状告衙门做主除恶,可又是官官相护有牵连,况且此地衙门地位低下,不敢半丝得罪皇钦一等伯。也曾有血性男子想出头消除祸害,又觉自己身单力薄不能尽施。

百姓状告无门不得结果,各家只能把姑娘媳妇能藏便藏可躲就躲,不能藏躲的整天猫在家中不敢露头。恶人不除,百姓无宁日,朝阳门外乌云压顶,整日罩在惊怖惶恐之中。

日久天长,这禽兽行径引得远近武林豪杰义愤填膺,先后几次潜入狗官府中行刺。但这恶官实在武艺了得,前去除恶的好汉均葬身于恶官宝剑之下。此后,这一等伯越发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远近百姓无不深受其害。

这一晚,一等伯府中一座偏院,房中不时传来阵阵女子哭声,随哭声还夹杂男子嘻嘻淫笑。此时月淡星暗,微风轻徐,墙外鸦雀无声。

突然,高高院墙飞过一个矫健人影。他黑兜蒙面,十三太保皂衣皂裤,皂氅披肩,软底皂靴。只轻轻一跳,双脚便落于院中,手持宝刀左右寻看,煞是警觉。不多时,顺哭声寻去来到正房窗下,手指蘸唾液一点窗纸单眼看去,只见大床之上被布带绑缚的两名年轻女子正在嘤嘤啼哭,旁边一等伯光背赤膊,伸手扯衣,女子东躲西闪!

窗外黑衣人不看犹可,只一眼便精光爆射,胸中无穷火焰“腾”地燃起。说时迟那时快,他“嗖”的一声腾起身子,双脚狠命一踹,哗啦啦窗扇破碎,黑衣人飞窗而入!不等贼人醒悟,手中宝刀如影随形,眼看就要直取一等伯咽喉要处。

狗官不愧久战沙场,见夜晚突然来人闯入,知道来者不善,趁单刀没到眼前,骨碌一滚躲过一劫,顺手抓起床边宝剑,与黑衣人屋内对战起来!

一等伯与黑衣人一连混战七八回合,刀刀狠辣,剑剑毒险。恶战之中一等伯看出来人武艺高超不可小觑,便使了一个虚晃之招,趁黑衣人眨眼机会破窗滚到院中。二人来到院中,分开对垒,一等伯沉着凝神顽抗厮杀,黑衣人更不含糊,宝刀舞起一团寒光“嗖嗖”滚将而来。这真是:刀剑相交龙吟凤鸣,官民对打虎啸狼嗥!

此刻,院中二人刀剑铿锵,早已惊动伯府内外守卫官兵。不多时,刀枪火把涌将进来,呐喊之声响彻天空。为首的见黑衣人刺杀一等伯,便带领几个清兵欲上前相助,可是黑衣人武艺高强身形矫健,翻飞腾挪雷鸣电闪。清兵不能插手,站在一旁干急。

P2-5

序言

故乡,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故乡,是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的故乡是北京。每当听到那首深沉而激荡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就会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北京,我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来时光流逝,我也曾经去过不少地方,却怎么也忘不掉故乡对我的滋养!

1941年,我出生在北京东四六条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从小到大,我看到的都是北京城静谧的胡同与瓦灰色的房屋;听到的都是老北京人待人接物的谦和恭敬与热情诚恳。

我在北京城长大,在北京城读书。即使在边疆工作期间,我也总忘不掉朗朗的北京土语,忘不掉熟悉的北京城。现在退休住在北京,我时时刻刻感觉到就像躺在母亲的怀抱一样,无限地踏实与安详。

几十年来,北京城变了。尽管它的外貌已经没有了老北京的影子,但是北京城的味道,我依然那么熟悉,如北京城春风的香吹、夏雨的湿甜、秋果的壮硕、冬雪的含蓄!

这一切,促使我打开电脑,一字一句,把心中对故乡北京的热爱写下来——我要写出故乡的风采,故乡的精神!

我自己用电脑鼠标画出了配图,就算是“电脑画”吧。在图画中,我尽量表现出老北京当时的一情一景,画面都很简单,因为我只抓住主题,其余的东西就省略了。

由于我画的原图格式不符合出版要求,故此专门邀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颜诚锐小友把我的图画进行临摹。他的临摹保持了我原图的精髓。我也感谢他对我的原图进行的修改!

2014年8月底

于北京朝阳区团结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民间故事/绘出记忆中的老北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80603
开本 16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9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2014221031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