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DNA(生命的秘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精装典藏版!权威作者集50年科学研究经历,恢弘讲述遗传学历史——生命的秘密所在。

作者权威: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全面生动,贴近现实:

本书内容贯穿遗传学发展历程,以里程碑事件为主线来讲述,虽然涵盖全面但是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而且幽默诙谐,读者可通过此书轻松了解遗传学上最重要的知识和事件。

本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大量讲述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天才科学家的有趣故事,以及遗传学与民生、法律、医药等领域的密切关系,而这些领域与所有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这也是一本非常贴近现实问题的书。

图片精美丰富:包含众多与故事相辅相成的精彩图片,以及珍贵历史性照片。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的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

这也是一部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他们是天才,但同时也是普通人。有人笃信宗教,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喜欢越野机车,有人酷似摇滚乐手;有人爵位也不放在眼里,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人类福祉……

这还是一部包含了轰动当时的社会经典案例全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就是起源于科学家所谓的“优生学”吗?克隆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当克林顿总统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时,人类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吗?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这更是一部事关人类医疗前景的未来之书。哮喘、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种种困扰人类生活,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都会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未来得以预防和治愈吗?现在不能达成的困难在何处,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科学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道德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到底是什么力量阻碍了遗传学在医疗上的贡献?

以上种种故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生动呈现,以上种种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您阅读本书时逐渐清晰。调查显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普遍存在拍案大笑、唏嘘不已、眉头紧锁、对天发呆和会心一笑等复杂表现。如果您也出现上述情况,纯属正常。

目录

第一章 遗传学的起源:从孟德尔到希特勒

每天吸20根雪茄的孟德尔——向果蝇的父亲致敬——天生美臀——美国陆军的智力测验——遗传学不可靠——“优生学”= 种族主义?——让希特勒拜为圣经的书——谈“优”色变的科学界

第二章 双螺旋:生命之所在

制造了原子弹的生物学家——狠狠挖了物理学界的墙角——分子三明治——玩“玩具模型”,解生命奥秘——WC组合解开双螺旋——诺贝尔委员会的颁奖“潜规则”

第三章 解读密码:DNA问世

舍弃奶酪,选择细菌——名闻宇宙学界的“αβγ”论文——RNA领带俱乐部——家务蛋白质——长颈鹿参与间谍活动——既是鸡,也是蛋

第四章 扮演上帝:定制DNA分子

从腌肉迈向克隆——潘多拉宝盒大会——为了科学,喝K-12牛奶——好人VS科学怪人,谨慎VS怯懦?——十大妖怪排行榜——以“D”开头的都危险——夏娃偷吃“限制酶”——爵位拒绝者、社会主义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基因寻宝游戏

第五章 DNA、金钱与药物:生物技术的新世界

P4实验室的噩梦——生物学与投资界的合作——生物学与法律界的纠缠——生技界内部的硝烟——蛛丝盔甲装备未来美军——DNA反对者的开胃菜

第六章 麦片盒里的风暴:基因改造农业

中国的基因改造作物——夏威夷木瓜产业危机——咖啡的双重标准——植物和食草动物的军备竞赛——“佳味”西红柿味不佳——“黄金稻米”指点未来——“纽特健康糖先生”——疯牛病风波——关于“基因改造食物”的误区

第七章 人类基因组:生命的脚本

科学“大联盟”——股市崩盘重创基因组计划——遗传学家的旧爱——经费,经费,还是经费——华盛顿压力锅——基因专利的毒药——克林顿总统也看不下去了——在街角自学出来的生物学教授——和阿波罗号登月一样伟大的成就

第八章 解读基因组:进化现场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地下赌局——人类基因总量只比杂草多一点点而已?——“麦克尔?乔丹”因子——以岩石为食物——地球生命史,细菌的故事——人类与蘑菇有相同的进化根源?——不是科幻片,脚上长出眼睛——分子疗法代替放化疗——果蝇归来

第九章 非洲起源说:DNA与人类史

埃及木乃伊和冰冻长毛象——人类和大猿何时分道扬镳?——线粒体夏娃——大大缩短的人类族谱——《叛舰喋血记》上演——女性的迁移决定了人类历史?——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肤色背后的遗传学——牛津寻祖公司,帮你寻找祖先

第十章 DNA指纹技术:脱氧核糖核酸的法庭岁月

辛普森杀妻案中的DNA证据——现实版《少数派报告》——DNA指纹,逮捕20年前的强奸犯——DNA指纹,解决沙俄皇室罗曼诺夫家族悬案——军队遗骸鉴定样本库——DNA指纹,帮助辨识“9?11”遇难者——DNA家谱鉴定服务,你和谁有共同的祖先?——DNA亲子鉴定服务,该负责任的都别想逃脱——DNA数据库VS公民自由

第十一章 狩猎基因:人类疾病的遗传学

单基因病,亨廷顿氏舞蹈症、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等患者的未来——华裔科学家、基因追踪者徐立之——学术界与商业界的激烈竞争——复合型基因病,哮喘、精神分裂、心脏病和癌症等患者的未来——孤岛上的哮喘家族——冰岛,基因猎人的理想国——英国“生物银行”

第十二章 向疾病挑战:防治遗传疾病

住在塑料泡泡中的男孩——让母亲扣下扳机的绝症——《不存在的女儿》的悲剧,唐氏症候群——道德上的两难境地——种族优生学复辟?——基因极权政治——德系犹太人的致命疾病——“正义世代”计划——美国政府扼杀基因疗法实验?——《美丽新世界》登场

第十三章 人类的本质:天性VS教养

“护国公”克伦威尔造成了爱尔兰人的愚蠢?——“政治正确性”盛行——遗传学帮助“因材施教”——赤脚教授,集体农庄突击队员代表大会——与智商有关的基因——双胞胎相似性研究,新闻媒体的最爱——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精神疾病基因、同性恋基因、暴力基因

尾 声 我们的基因与未来

《科学怪人》,神般的力量——基因种姓制度,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成为现实?——遗传学改善整体人类的生命——人类在扮演上帝?——接受基因疗法的速度慢得不道德?——杀人的科学——基因送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试读章节

在成长过程中,我老是跟母亲争论天性(nature)和教养(nurture)在我们的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孰轻孰重。我认为教养重于天性,深信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拒绝接受基因具有重要角色的说法,宁可将祖母的极度肥胖归因于暴食。如果她的身材是基因的产物,未来我也可能身材粗壮。然而,即使还是位青少年,我也不会反驳遗传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我跟母亲争论的是复杂的特质,例如性格特质,而不是代代相传、造成“家族容貌相似”的单纯特征,当时我虽然是固执的少年,可仍明白这一点。我继承了我母亲的鼻子,而我儿子邓肯(Duncan)又继承了我的。

有时特征会在几代之间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有时则一连持续多代,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所谓“哈布斯堡唇”(HapsburgLip)的长期性状。这种颌骨突出、下唇下垂的明显特征,使欧洲哈布斯堡统治者成为数代宫廷画家最可怕的梦魇,而且这个特征至少原封不动地遗传了23代以上。

近亲通婚使哈布斯堡皇族的遗传悲剧变得更加悲惨。这个家族经常在不同的支系与近亲之间安排婚姻,就建立政治联盟、确保王朝的延续而言,这种做法颇有道理,但是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可一点也不聪明。近亲通婚可能导致遗传疾病,哈布斯堡皇族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哈布斯堡皇族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位君主查理二世(CharlesⅡ),不仅有堪称典型的家族唇型(他甚至无法自行咀嚼食物),还全身残废,尽管结过两次婚,都无法生下任何子嗣。

长久以来,遗传疾病一直纠缠着人类。在查理二世这类的例子中,甚至对历史造成直接的影响。追溯诊断指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去新大陆这个殖民地的英王乔治三世,患有一种称为紫质症(porphyria)的遗传疾病,致使他不时精神错乱。有些历史学家,特别是英国的历史学者认为,乔治国王因病分心,美国人才能在逆境中获得军事胜利。尽管大部分的遗传疾病并未对地缘政治造成影响,却让受害的家族饱受折磨且通常结局悲惨,有时甚至纠缠数代。遗传学并不仅止于了解我们的容貌为什么与父母相似,也是为了对付人类最古老的一些敌人:造成遗传疾病的基因缺陷。

我们的祖先在脑子进化到能构思正确的问题时,必定曾对遗传的运作感到好奇。如果你的兴趣跟我们的祖先一样,是在于遗传学的实际用途,例如改良家畜和作物(以增加牛的泌乳量、改变果实的大小等等),光是近亲相似这个显而易见的原则,就够你忙好一阵子。在小心地育种数代之后,可以产生专为人类“量身打造”的动植物。所谓“育种”是指驯养适合的品种,然后仅培育生产力最高的乳牛和果实最大的果树。这类没有留下记录的辛苦工作,遵循的是简单的经验法则:产量最高的母牛会生下产量高的后代,果实大的果树种子也会种出果实大的果树。因此,尽管近百年来科技大跃进,但遗传见解绝不是20世纪与21世纪所独有的。虽然直到1909年,英国生物学家贝特森(WilliamBateson)才替这门学问取名为遗传学(genetics),而且尽管DNA革命已经开创出具有无穷潜力的崭新前景,但事实上,早在数世纪以前,默默无闻的农夫就已开始进行遗传学上最能造福人类的应用。我们现在所吃的谷类、水果、肉类和乳制品等,几乎都是老祖宗为了解决问题,在操纵遗传之下所获得的结果,这是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遗传应用。

P7-8

序言

《DNA:生命的秘密》一书是1999年于一顿晚餐之间,构思出来的成果。当时大家在讨论纪念双螺旋发现50周年的最佳方法。同桌的出版商帕特森(NeilPatterson)和沃森共同规划了大胆且多元的纪念方式,包括推动本书、一系列的电视节目,以及多个教育项目。帕特森的加入并非偶然,自1965年他出版了沃森的处女作《基因分子生物学》(TheMolecularBiologyoftheGene)之后,他就成为沃森著书计划的幕后推动者。接着,史隆基金会(AlfredP.SloanFoundation)的韦伯(DoronWeber)取得种子基金,确保这些构想得以实现。贝瑞于2000年加人,为一系列的电视节目拟定详细的大纲,其后更经常奔波往返于他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办公室,以及沃森在纽约长岛北岸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之间。

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不仅止于重述50年来的事件。起初,DNA只是少数专家感兴趣的深奥分子,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改变我们众多生活层面的核心科技。无论在实用、社会或伦理道德方面,这个改变所造成的影响,都引发了许多艰巨的问题。DNA发现50周年刚好让我们有机会省思现状,大胆提出我们个人对历史与相关议题的看法。此外,由于本书采取沃森个人的观点,因此以其第一人称的方式撰文——毕竟,DNA还在对置身母亲子宫内的“贝瑞胎儿”施展魔法时,双螺旋已然问世10年了。

我们为本书设定的读者群是一般大众,企盼对生物学毫无知识的人也能了解书中的每一个字。所有的专业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均加以解说。我们在撰写本书时,不得不省略许多技术细节,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浏览多媒体项目DNA InteractiVe。在这个专为高中及大学初级程度的学生所设置的网站中,有说明基本过程的动画,以及大量相关科学家的访谈记录。除此之外,本书的“延伸阅读”中列有各章的参考书目。我们尽量避免列出专业文献,但“延伸阅读’’的书目可以针对特定议题,提供比本书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要感谢许多对本项目慷慨相助的人,其中有四位特别值得一提。克诺夫出版社(Knopf)耐心超凡的编辑安德伍(George Andreou),他对本书的编撰所下的工夫比我们两位作者愿意承认的还多得多。在冷泉港实验室,效率超高的助理哈斯琳格(Kiryn Haslinger),她是哄骗、威吓、编辑、研究、挑剔、仲裁兼写作的高手,没有她,本书不可能有问世之日。同样在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韦特柯斯基(Jan witkowski),他以破纪录的时间整理好第十章、十一章与十二章,成效卓越,在整个项目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沃森的助理贝瑞嘉(Maureen Berejka)跟往常一样干练,全世界只有她才看得懂沃森的笔迹。

詹姆斯·沃森

JamesD.Watson  纽约冷泉港实验室

安德鲁·贝瑞

Andrew Betry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

书评(媒体评论)

沃森在两项划时代的大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及为人类基因组定序。要讲述DNA的故事,地球上没有人比沃森更权威。这本书流露出沃森一贯的风格,清晰流畅、充满机智。过去这半个世纪是生物学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若想真正了解这五十年来的突破性发展,绝对应该阅读这本书。

——弗朗西斯?科林斯(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

解开生命的秘密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更为21世纪医学新纪元奠定了基础。沃森铺陈出这个基因革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构想,它的失败与成功,以及所面临的巨大的社会挑战,读来不但使普通读者津津有味,也带给新一代年轻科学家无限启发。

——埃里克?兰登(怀特海德基因组研究中心创办人)

从孟德尔到基因组定序,沃森在书中清晰而简明地讲述了遗传学的历史,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读者能最直观地了解到现代科学中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

——亚马逊网站

每一位想要了解自己的医疗未来的读者都会想读这本书。

——《出版人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DNA(生命的秘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詹姆斯·沃森//安德鲁·贝瑞
译者 陈雅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0958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9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3-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8
19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