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关注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老原:我现在五分钟能走完的路,就用十分钟走

老原夫妇的家在陇中山区。老原今年72岁,老伴儿68岁。

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央,属于周秦故地,关陇咽喉。这里自古胡汉杂居,历史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陇中”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名臣左宗棠1876年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有所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而这个“苦瘠甲于天下”,便充分地指明了老原一家的故土。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文化变迁的步伐显得相对迟缓,以至于有许多民间习俗至今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和大多数中国农民不同,老原在他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中,鲜见地只有一个儿子。对此,按老原的表述是:他有觉悟,比村里的人更早落实国家政策。但是老原的老伴儿不同意,喃喃地说,还是多生几个好嘛。老原看一眼插话的老伴儿,没有反驳,看得出是咽下了后面的话。

采访时老原夫妇正在晾晒家里自种的药材。这批党参已经晾晒过一次,夜里收回用手揉搓后,需要再次晒在太阳下,如此操作,需要三四次。种植党参是这一带重要的农活之一,这些年药材的行情不错,乡亲们的收人都有所提高。

按照村里人的看法,老原夫妇的处境是“红火”的,甚至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因为老原的儿子在城里不是一般的打工者,是位“吃皇粮的”。

所谓“吃皇粮”,其实是乡亲们的判断,老原说,他们不懂,跟他们说过多少回了,他们还是不懂。啥是个吃皇粮的?吃皇粮的应该是国家干部,就是公务员,可我儿子不是。我儿子在事业单位工作,现在也转成企业了。

老原的儿子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留在一家出版社。这几年出版机构改革,出版社转成了企业。所以,在老原看来,即使儿子已经做了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也算不上是一个“吃皇粮”的人。

至于“吃皇粮”好不好,老原斩钉截铁地说,当然好!

我身子骨还算硬朗,你别看农村生活条件差,像我这个岁数的,真不算高龄。村里的老一辈人,一辈子缺吃少穿,吃够了苦,受够了罪,可是命反而特别硬。这就是老天爷给人开的一个玩笑,让谁都别想占便宜。我去城里儿子家,他们领导来看我,我瞅那岁数,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小嘛!人家当然比我白净,可是我头发还没白完,他的倒白完了;跟我坐了一会儿,站起来的时候得用手撑一把腰。为啥?不撑站不起来嘛。

我现在还种几亩药材呢,种的是党参。我们这儿的党参是从山西引种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到了我们这儿,自成一品,又名白条党,习称“陇党”,那可是甘肃精品。以前我儿子在城里办事,都是从家里拿党参送人,这几年送得少了,也不知道是城里人送礼送得更金贵了,还是我儿子现在求人求得少了。儿子是个读书人,脸皮薄,送个党参,可以说是自家的土产,这样不会显得太难为情吧。

儿子还好离我们不是很远,就在省城。不像村里有些人的娃,远的有在海南岛的。他们倒是生得多,可生下来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有什么用?就是落了个儿多的名声。但这个名声又不能当饭吃,你以为叫了个“陇党”就成甘肃精品了?

我儿子每年都回来几次。有时候帮着干地里的活,干完了扯张席子铺在房顶,像小时候一样,说是枕着风看着星星,心里美着呢。还说,回来干活头两天受不了,可是干两天后,身体就觉得过了瘾,比什么锻炼都强。

我的身体也不是一点儿病没有。前年夏天,突然发了次病,人好好的就昏倒在自家院子里了,人事不省。好在老伴儿在身边,一边手忙脚乱地给我胡乱掐人中,一边大声喊邻居帮忙。邻居家的小子骑着摩托车请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打了一针我才缓过劲来。儿子连夜赶回来了,黑着个脸,怎么说都要我去县里的医院检查。我说不用去医院,我自己都知道怎么医治自己。能昏倒在院子里,就是上了年纪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你看我是不是面色有些萎黄?这就是脾胃气虚,我烟抽得凶,肺气不足,咳嗽气促,这些毛病,古方用人参调养,现在呢,用的就是党参!你说我一个种党参的,这不是正好吗?我现在就天天喝用党参泡的酒。管用吗?反正再没昏倒过。

我和老伴儿也去城里儿子家住过。说实话,住不惯。房子倒是大,有100多平方米吧,也分个上下楼,梯子在屋里头,听儿子说值上百万元了。上百万元,这在过去哪里敢想?当年我靠那一亩三分地刨食,把他送进大学,可没想过会弄出个百万富翁。当然,在城里他那也不算个啥。国家真是变了,现如今在城里有套房子,就算个百万富翁,那你说咱们国家是不是在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多了?

P39-41

后记

写在最后 几则新闻,严重的时刻

新闻一

中国妇女报:(2013年)12月4日,猫营镇敬老院,几个老人围坐在院子里聊天。就在三天前,她们所在的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妇联与民政局联合推出了“陪聊女儿”制度。

定期为老人清洁家居

去年初,一则《空巢老人雇人陪聊女儿听闻愧疚哽咽》的报道,让不少人重新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随后,个别地方也相继推出老人陪聊服务,但终因各种原因搁浅,昙花一现,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更谈不上制度化。

据紫云县妇联介绍,她们拟定的《组织巾帼志愿者“陪聊女儿”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实施方案》,目前已向当地各乡镇妇联、县直各机关妇委会及各乡镇社会事务办印发。

在这个方案中,紫云县妇联主席吴康任活动组长,该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宋桂英任常务副组长,活动组包括老龄办、社会事务办及妇委会负责人,还有一大批女志愿者。

目前,她们已经开始招募女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定期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的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清洁家居。

一对一结帮扶对子

据了解,志愿者们尤其注重对老人的心理抚慰,积极为老人排忧解难。志愿者队伍也从一般的工作人员,逐渐扩大到专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

方案要求乡镇妇联对辖区内空巢老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将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女志愿者们则按照就近服务、方便帮扶的原则与辖区内的空巢老人结成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帮扶对子,让每个空巢老人都有人关心、照顾。

此外,她们还将开展系列关爱活动,保证每周一次电话问候,每半月一次探望陪聊,每月进行一次心理疏导,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联欢、联谊活动,让老人们不再孤单。

最近,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让空巢老人的心理疏导,成为当下日显突出的社会问题。紫云县妇联推出免费陪聊服务,恰好符合老人的心理需求,专治空巢老人心病。

多渠道培训志愿者

为了提高女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妇联与民政两部门将联合进行现场观摩、专家讲授、志愿者交流体会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生活常识、健康保健、心理安抚、法律援助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实际上,此项措施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摸索。去年春节期间,紫云县妇联组织30余人送节目到该县宗地乡敬老院,她们发现有些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有怨言,心理上的需求远胜于物质需求。

今年重阳节,紫云县妇联又组织了20余人到该县猫营镇敬老院“送戏”,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拉家常,一起干农活。

为了保证制度不落空,该县妇联注重整合部门资源,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使其项目化。在这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有该县民政部门的参与。

新闻二

家住赛罕区山丹小区的李静蓝今年已87岁高龄,腿脚不方便,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可到了儿子出门上班时,老人吃饭、吃药都成了问题,而且常常没人与她说话,她整天闷闷不乐。

昨日,赛罕区人民路山丹社区成立了一支“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并采取“1+1+1”的模式,分别由1名人大代表、1名志愿者、1名热心居民组成,重点照顾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通过结对开展互助,让独居老人在社区感受家庭养老的氛围。“奶奶好,我们来看您了,还带了些营养品。”听到这声问好,李静蓝老人分外高兴,和前来探望的志愿者们聊起了家常。

新闻三

天津北方网讯:依托老年公寓和餐饮企业,北辰区为空巢老人提供配餐服务,使他们能在寒冷的冬季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享受到细致贴心的服务。

中午12点,餐饮企业的送餐人员准时来到家住万达社区的李阿姨家,为她送来了午饭,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让李阿姨吃得十分舒心。据了解,今年77岁的李阿姨和姐姐一起居住,白天子女们都去上班,中午老人吃饭就成了问题。以前李阿姨只能出去买饭吃,但入冬后气温不断下降,外出买饭也越来越不方便。“我们每天都是两个老人在家,想要吃点儿可口的饭菜还得到外面,不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快餐,想吃什么菜订了人家就给送来,非常方便”。

社区内自行解决空巢老人的用餐问题非常困难,一方面,用餐地点和设备的投入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另一方面,专业的餐饮人员也需要配置。“有的时候社区内空巢老人有十几户,却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一个独立的餐饮服务中心。”天津富淼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岚表示。为了让空巢老人能够在冬季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目前,北辰区已经有多家餐饮企业和老年公寓为附近社区的老人提供配餐服务,满足老人的就餐需求。特别是入冬以来,为了让老人们吃得更健康、更营养,许多爱心便民举措也相继实施。“我们配备了高级营养师,每天根据天气的变换和就餐群体的不同要求做到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为了满足不同群体就餐温度的需要,我们定制了高保温、中保温两种不同的保温箱,达到老人、企业和学校学生的不同要求。”唐岚说。

今后,北辰区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餐饮配送机制,扩大配送范围,完善服务功能,让更多老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新闻四

快报讯:昨天,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到,江苏将在全省推进建立和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空巢老人,政府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接受社区服务提供支持。

据悉,截至2012年末,江苏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24.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89%。对于老人们关心的养老服务问题,明确提出,将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即在全省推进建立和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空巢老人,政府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接受社区服务提供支持。

具体怎么支持?根据老人意愿,到养老机构接受服务的,其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给相应机构;居家接受服务的,其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单位。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的服务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

今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一时之间,关于“以房养老”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热议。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政府已组织民政厅等有关部门开展调研。草拟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实施意见,争取年底前出台。

有关全社会关爱空巢老人的新闻报道不可胜数,我几乎未加遴选,随机摘录了这几则。我想,我们这个国度,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顶层的设计,有民间的行动,针对“空巢老人”这一无可回避的社会之痛,均有了较为积极的态度。尽管完全克服这一社会之痛,在近期看来,几乎是无望的,其任重与道远,或许非几辈人、上百年都不能实现。但是,这是严重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毕竟,我们已经开始了积极的跋涉,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又从来都是在新的跋涉中日臻美好的。

对此,我愿意抱有善意的乐观。因为,我们每一个孤独的个人,都是这世上彼此的眺望者。

最后,我依然想用里尔克的诗句来结束这本书:

此刻谁在世界上某处哭

无端端在世界上哭

在哭着我

此刻谁在世界上某处笑

无端端在世界上笑

在笑着我

此刻谁在世界上某处走

无端端在世界上走

向我走来  此刻谁在世界上某处死

无端端在世界上死

眼望着我

——里尔克《严重的时刻》

本书图片除署名外与文字无关

图片提供:黄土路郑小驴

本书观点并不代表本社立场

目录

写在前面 以孤独之名

第一章 “空巢老人”现象的基本时代背景

 第一节: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第二节:空巢老人,中国社会进步下的伦理难题

第二章 乡间

 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生活水平,必然处在中国社会所有阶层的最低处

 老原:我现在五分钟能走完的路,就用十分钟走

 韩婆婆:我现在就求菩萨让我还能动十年

 原大妈:要说我已经习惯寡妇的日子,也不都是真话

 郭奶奶:青海我今天不回去,说不定也就没有明天了

 老陆:我就不信政府能让我躺着等死

 三理娘:周围乡亲都是老人,彼此之间即使有照应的心,也都没那个力气了

 郭婶:祖辈人都是咋活的?老了就让人饿死去?

 老何:每个老汉都是个炸药包

 何婶:我现在最遗憾的是,没给闺女们拉扯过娃

 老周:人要是金贵自己,才会金贵自己的身体

第三章 城市

 来自“孤独”的戕害,更易触动城市空巢老人那根苍老的神经

 曹姐:他们知道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

 老杜:都这岁数了又怎样?就可以不要脸了吗?

 李老夫妇: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王妈:六家轮流转,我不就成了个没有自己家的流浪猫了?

 罗奶奶:如今这个国度,还是我们那个产生过唐诗宋词的伟大国度吗?

 吴婆婆:每次听到咣当一声锁下的时候,我这心里就是一颤啊

 杨奶奶:我可不就是像一只老候鸟一样,自己飞着回来了吗?

 王姨夫妇:老年人再婚就是这么阻力重重

 李大妈:怕哪天他也去跟花草说上话了

 任兄:中国人到了老年,以“被人服务”为基本诉求

 徐老: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写在最后 几则新闻,严重的时刻

序言

关注我们大家的伤痛

梁鸿鹰

我们乘着时光的高速列车行进,一路上迅速掠过车窗的景色繁花似锦,我们看到欢笑,领略祥和,感悟时代发展中不断生长的新气象,这些是时代的主流与主色调,因为我们的生活洒满灿烂的阳光,我们的社会充溢着蓬勃的生机,我们幸福的欢乐是如此由衷。

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善于体会痛苦,应该学会更清楚地体会社会与生活当中那些更为复杂的侧面与背面。因为,任何社会前行的道路,不会总是笔直、平坦的,一方面,生活本身充满了变数、曲折与坎坷,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都需要有面对与迎接人生变数的准备;另一方面,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调整,乃至价值观念的嬗变,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有的时候,富足与贫乏、幸福与痛苦、得到与失去,可能会相伴相生,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把社会的痛苦、个人及家庭的失意与挫折关在门外的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无比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浪淘沙、排山倒海的生活面前,我们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支撑。这种支撑可能是有形的,可能是无形的,可能只是目光的投注,可能会是双手的紧握,但支撑是情感的传递,是心灵的沟通,是暗夜里的灯盏,是风雪中的庇护,定会带来光亮、希望与温暖。因此,《关注丛书》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三位作家是以自己巨大的同情、辛劳的探访、含泪的笔触,探究个人与社会的伤痛的,他们把当今社会一些特殊群体的个人之殇与社会之痛联系起来,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呐喊、发问、呼吁——为了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他们“肩起黑暗的闸门”,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传递出了全社会的人间大爱。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承载着现实的多重矛盾,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成为我们无法绕过的矛盾纠结点,在这些问题面前,作家是在场的、带着痛感给予关注的。翻阅我们这套书,大家会看到作家们对社会问题观察的敏锐与表达的,人微。比如杨晓升,他泣血而书,数易其稿,他以其《失独:中国家庭之痛》,揭出大量发人深省的事实,探讨了一个对个人与家庭最为致命的伤痛——失独。“独”而复“失”,何其痛哉!作家拿出了自己格外深沉的思考,他让我们感受到,当个人之痛成为社会之痛,是需要我们给予充分重视的。作品当中写到的张文良和莫学云这对普通夫妇的遭际让人感慨,他们的女儿张穆然因患卵巢胚胎癌在16岁便坚强离世。这位花季少女在得病以前,说自己看两朵花在一起像是在打架一样,是竞争的关系,可得病以后她的看法不一样了,觉得两朵花在一起很协调。“以前想着世界太不公平了,让我得病。现在看不过是生活拐了个弯”。唯一的孩子离去了,这对“老三届”夫妇“除了回忆,除了思念,除了想方设法让自己好好活着,这对孤寂的夫妻此生此世还能有别的什么快乐和奢望呢”?我们与作者一样,只能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接受任务的弋舟被自己面对的课题震动了,他决定利用假期带上自己13岁的儿子一同采访。“儿子只有13岁,正是颟顸无忧的年纪,但我知道,我自己终将会有那个概念意义上的95岁,关键的是,儿子他也终将会迎来自己的95岁”。因为,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刀锋,谁也绕不开老年之痛,准备好吧——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

辽宁青年作家李铭为这套丛书拿出了两个选题,一是《农民工性生活:情迷都市》,讲述的是农民工的性生活问题,这是在该群体中广泛存在着的“空白”——巨大而被严重扭曲。作者在书中说:“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的内心懂得。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快乐的面孔,其实都是一种假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隐私和酸楚。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内心包裹上一层硬壳,不叫人接近。不是不渴望交流,而是实在无法信任——这看似强大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巨大的脆弱。”这脆弱引发的思索应该是多方面的。他拿出来的另一个选题——《留守:守望的天空》,聚焦我国数量已超过6100万的留守儿童,他们与4700万“空巢”女人和8000多万“空巢”老人,是我们现实社会的隐痛,尤其是这6000多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真让我们忧虑啊,因为这个格外脆弱的群体的生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从这些作家的书写中,在看到当下社会生活突出问题的同时,我们更看到了社会生活角落上的那些难为人知的隐秘。有位伟人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这些现实的课题、普通人现实的痛楚,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的,就说那些不幸的人们吧,正如李铭所说:“其实,他们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我们的脚步匆匆,身心疲惫中,忘了关照一下他人,也忘了温润一下自己。”现在,我们的作家负起了自己应有的使命,他们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问题摆到大家面前,让公众可以更好地聆听、关切,投以更多的热情,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

医治社会问题的药方不是哪个人能够开出的,有些问题不可能指望一两天就得到解决,但这些作家的才情和劳动,不仅让人肃然起敬,而且能让我们吸取到许多人生的营养。

(本文作者为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内容推荐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以纪实方式,以十多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为描述对象,旨在较为全面地呈现空巢家庭的老人们所面对的诸般困境,力图以微观的视角折射出宏观社会。

本书在弋舟的写作中由此成为一个特例。它不是写给无数未知读者的书,是作者和这数十位受访老人之间私密的对话。

编辑推荐

弋舟编著的《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以纪实方式,以数十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为描述对象,旨在较为全面地呈现空巢家庭的老人们所面对的诸般困境,力图以微观的视角折射出宏观社会。本书通过记录城市与乡村都需共同面对的困境,全景式地勾勒出关注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关注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弋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06775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2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4015649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2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