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赏心录(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赏心录》是一本文化学术随笔集,是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杨义教授从多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数百篇学术随笔中精选出来的。作者从历史氛围中走出来,把眼光投向远古的迷惘,又关注着眼下的变迁,从文学及至人生的诸多方面,有着深广的感慨和感悟。我们将从本书中听到作者对于历史文化的叩问和解读,也将感受到作者的思索和困惑。

内容推荐

《文学赏心录》为作者杨义教授近20年来部分公开发表的文章的汇集,包括学术随笔、文学评论、答记者问等,主要探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作者文笔功力深厚,思维逻辑缜密,对经典旁征博引,对古诗词信手拈来。作者站在古今文学对比的高度,对鲁迅、郑振铎、顾毓琇、刘西渭、唐弢、孙犁、王蒙等近现代文学巨匠及其作品展开评析和深度阐释,体现了作者高深的学术素养、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

目录

第一辑 “五四”流光

 鲁迅的诸子观与“抉心自食”的文化哲学

 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郑振铎

 文学奇才顾毓琇

 刘西渭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百年唐弢与现代文学

 我编《唐弢书话》

 孙犁的文化哲学

第二辑 世纪风标

 开创现代大国的文学学术

 论小康社会与大国文化气象

 认识“大文学观”

 时间的色彩

 为文学洗个脸

 王蒙小说的哲学、数学与形式

第三辑 学林心迹

 治学路上的足迹和心迹

 野孩子与唐宋诗(我读古诗文)

 经典的发明与血脉的会通

 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三度因缘

试读章节

拉开四十年时空距离来反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春激情,注入的是交织着理性与反思的冷静审视。距离产生理性,对于思考者而言,距离的长度与理性深度成正比,这也是王蒙的“人文一审美”数学。“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一个年届花甲的老者朝花夕拾,追忆四十年前难以忘怀的旧情旧事,满纸沧桑之感如何托付?那就只好托付给1953年几乎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钱文了。钱文知道,他挽留不住时间,挽留不住鸟儿、花朵、树叶,挽留不住的1948、1949、1950、1951,挽留不住自己的十六岁、十七岁、十八岁、十九岁,如今他马上就要二十岁了。这种“年龄话语”使他陷入深深的惆怅之中:“现在”不可挽留地变为“过去”,自己的“恋爱的季节”处在消退之中,但他岂能知道,陆续降临的“季节”会打上“失态”、“踌躇”、“狂欢”的烙印。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据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杰作《追忆逝水年华》,直译乃是“寻找失去的时间”,王蒙在“失去的时间”的苦苦寻找中,留下了诸多待解的方程式。作为“季节四部曲”的首部,文本肌理已经为以后三部埋下了解答方程式的常数与变数,这就是王蒙津津乐道的文学中的数学。

《失态的季节》正面展开的故事,始于1958年,终于1961年,写的是“反右”运动结束到“三年困难时期”之间,一批“右派”在山区农村和近郊农场“劳动改造”和“自我改造”的悲辛往事。这是作家对自己刻骨铭心的“右派”遭际的充满历史理性与反思色彩的再审视。《恋爱的季节》里那些少年布尔什维克,不少人在1957年被戴上“右派”帽子,个别人可能平步青云。“失态”季节之所以失态,是由于意识形态高压下革命与人性关系被扭曲而失态,人格尊严被践踏,历史逸出了常轨。小说的重大突破,是以历史的真实过程和理性的严峻态度,既审视了政治失态,也审视自我失态。它打破了“文革”结束初期“右派”小说创作模式,即将“右派”拔高和装饰成“悲壮的英雄”的激情写法,真实地恢复那场历史风暴的本来情景,重现了历史风暴突然袭击下“右派”并非个个英雄,倒是平平常常,张皇失措,还在人性弱点的暴露中显得有点“狗熊”。这种创作模式,带有灵魂自剖的意味。

历史变得如此匪夷所思:钱文在欧美同学会吃了一顿西餐:郑仿倡仪组织成立一个儿童文学研究会;萧连甲纠正批判自己的大字报上的几个错别字,无非芝麻大的事情而已,竟然被无限上纲上线,戴上“右派”帽子。人与人之间投机自保,互相撕咬,作践自己和别人的人格尊严,可怕的都出于一派虔诚。曲风明找萧连甲的谈话,以诚挚的同志式的严厉、生动、深刻和精妙,苦口婆心的“温暖”蕴含着“请君入瓮”的杀机,让你在“铁的逻辑”面前承认“莫须有”的罪名,真是令人心惊肉跳。如此入木三分,来自作家的刻骨铭心,非过来人写不出来。被运动起来的群众对待“右派”的态度常常是划清界限,比如钱文的丈母娘用“我跟你没话”,把钱文拒于千里之外,如此“孤立战略”,令人心寒。多少人真诚地怀疑自己、出卖自己,也真诚地怀疑别人、出卖别人,良知泯灭,人格和尊严荡涤无存。杜冲的婚姻破裂;激情洋溢的周碧云成了面容憔悴脏乱不堪的主妇;萧连甲自杀;鲁若死在监狱中;拿“帽子”整人的曲风明却被戏剧性地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整。钱文也在睡梦中吐露潜意识的无奈“有了帽子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有了帽子就不再失眠,不再胡思乱想,不再不服气,不再对任何人有什么不满,不再闹情绪……多么幸福的右派帽子!多么温暖的右派帽子!多么严丝无缝的右派帽子!”革命者成了“右派”,劳动改造中认同“右派身份”,虔诚夹杂着惶恐,困乏的肌体承受着精神的炼狱,人生庸常化加深了唯唯诺诺低头认罪,精神在异化中变态,作家对自身内在精神世界进行了严厉的毫不容情的自审。

P166-168

序言

读书要有“会心”,使读者之心与作者之心相会,心心相印,咀嚼出书中的滋味。更进一层而言之,读书更要有“赏心”,在读书中获得快乐,从心底里发出笑声。我曾经说过,读书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类”的特征。就像韩愈对他儿子到城南别墅读书时讲的:“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从读书中了解古往今来的知识,简直就像一匹马、一头牛穿上衣服那样,愚不可及。要怎样证明你是一个文明人呢?那就从读书中得到知识的交流,听到智慧的笑声,看见生命的秘密吧。

孔夫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人解释:“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或者说“知之则不惑,好之则勉,乐则不可已也。”这就勉励人们做学问,要在勤勉扎实的基础上,乐此不疲,以求精深透彻。尤其对于文学作品,含英咀华,可医心灵的枯槁、笔底的枯涩,生命智慧应是笑不可抑的。

“赏心”一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一路绮丽的风光,令人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它来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的序,一经产生,就与魏晋风度、山水乐趣,结下不解之缘。谢灵运自拟魏太子曹丕,思绪联翩:“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勒)、景(差),梁孝王时有邹(阳)、枚(乘)、严(忌)、马(司马相如)。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他不仅钦慕文酒风流,有朋友切磋,从知识交流中获得欢愉,而且希望人主重视人文,开拓精神文化的新局面。唐人刘长卿则在《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中,把谢灵运的赏心乐事,与他喜欢山水,开创山水诗联系起来:“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杜甫在《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中,把赏心乐事融入了苍凉感:“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人文在中国,是赏心乐事之所系,但它也有旷远广阔的苍凉关怀。

由此。一些文人墨客当地方官时,喜欢在风景佳好处,建筑赏心亭。亭间倚坐,山川入目,心清如水,意态悠然。最有名的是金陵赏心亭。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记载:“祥符(宋真宗年号,公元1008-1016年)中,丁晋公(丁谓)出典金陵,真宗以《袁安卧雪图》赐之,真古妙手。或言周昉(中唐画家)笔,亦莫可辨。至金陵,择城之西南隅旷绝之地,建赏心亭,中设巨屏,置图其上,遂为金陵奇观。岁久颇失覆护,缣素败裂,稍为好事者窃去。嘉祜中,王君玉出守郡,首诣观之,惜其剽取已尽,嗟之尤久,作诗题其旁云:‘昔人已化辽天鹤,往事难寻《卧雪图》。’”宋人曾极《金陵百咏》有《赏心亭》篇,除了记载此事外,又说赏心亭“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柱上有苏子瞻题名犹存”。把心胸旷达的苏东坡老夫子,也请来为赏心亭助兴,并赋诗云:“柱上题名客姓苏,江山清绝冠吴都。六花飞舞凭阑处,一本天生卧雪图。”对苏轼诗词尤能赏心的元人萨都刺,作《望金陵》诗,又以赏心亭穿透历史兴衰,格调是悲远的:“行人雨霁金陵去,萧寺钟声又远听。五月潮声方汹涌,六朝文物已凋零。春风玉树留歌韵,暮日青山立画屏。千古兴亡堪一笑,买花载酒赏心亭。”这位少数民族诗人已经把袁安卧雪的画屏,换作暮日青山,大发其千古兴亡的感慨了。他以天地山川的永恒,反思着六朝文物的短暂。袁安卧雪,是古代文人经常吟咏的高士姿态,《太平御览》卷四百二十六引《录异传》曰:“汉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至袁安门,无行路,谓安已死,除雪入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安为贤,举为孝廉。”袁安本来是到京城找个打工仔的位置的,却又有雪天安卧的那份消闲心态,相当难得。因此明初诗人高启在《读史·袁安》诗中,就非常推崇这位后来官至三公的汝南袁安夫子,推崇他刚直磊落,不攀炎附势走门路的节操,诗云:“洛下人家懒去干,闭门僵卧雪漫漫。立朝不附薰天势,应为平生耐得寒。”高启大概也觉得袁安卧雪中,有几分永恒的精神可供记忆吧。因此《袁安卧雪图》,是配得上秦淮胜景,以彰显赏心乐事的品位的。

更有文学意味的是,汤显祖把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的山水诗梦,引入了有情人的青春表达之中。人们忘不了他在《牡丹亭·惊梦》中写下的这句绝妙好辞:“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连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也情意绵绵地把汤显祖这曲青春绝唱,引入生死相许的宝黛姻缘的主旋律。清人云槎外史《红楼梦影》序云:“《红楼梦》一书,本名《石头记》,所记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修成女身,立愿托生人世,以泪偿之。此极奇幻之事,而至理深情独有千古。作者不惜镂肝刻肾,读者得以娱目赏心,几至家弦户诵,雅俗共赏:咸知绛珠有偿泪之愿,无终身之约,泪尽归仙,再难留恋人间。神瑛无木石之缘,有金石之订,理当涉世,以了应为之事。此《红楼梦》始终之大旨也。”属于中国小说皇冠的《红楼梦》镂肝刻肾的笔墨,就是要人们娱目赏心。赏心,联系着中国文学的精髓。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总括一笔:“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炬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文学词章,实在应该与“我国民少年时代”的心灵同在,滋润着青春的气息、创新的活力,以及对于美的难分难舍的追求。

说到本书,它是我近二十年来长长短短的部分文章的汇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已历百年。这是风起云蒸、潮流激荡的百年,景致常新,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奇观。第一辑一五四’流光”,呈现的是百年的前半段。《春秋谷梁传》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这半个世纪,又给我们的土地留下了哪些德泽?第二辑“世纪风标”,呈现的是百年的后半段。《南齐书·文学传论》说:“文章者,盖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这半个世纪,又让我们的心身感受到哪些性情的风标?与这百年文学结伴而行的人们,是有福了。对之赏心之余,自然想到要写下一点什么。对于偌大的百年风景,只好随意而谈,随心所适,不求周密,是为随笔。随笔者,笔随心运,心随笔行,心与笔在从容自得中相随相应。唐人孟郊《结爱》诗云:“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因而有了第三辑“学林心迹”,则是我追求那些流光、那些风标的斑斑脚印和心迹,且不计它们是零零星星,还是歪歪扭扭,总算是一份与文学心心结爱的因缘。赏心,既是心对文的赏鉴,又是文对心的赏赐。文因赏鉴而出彩,心因赏赐而神旺。清人曾说:“苦是诗心,辣是文心,两样精神一样心。”讲是讲得新锐,只是没有讲到此中的苦和辣也可以转化,没有讲到苦中有乐,辣里提神。是苦是辣,有无乐趣和精神?这就提示了读书做学问,也有一个态度问题,反身而诚,反求诸己,赏心者需要反赏其心,注重“心心复心心”那个“复”字,从中磨炼出赏心鉴识的志趣和能力来。

2014年3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赏心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11792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419314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1
13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