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驯兽师(驾驭内心困境的自疗良方)
内容
编辑推荐

高浩容,著名心理咨询师,荣获台湾地区首届“哲学咨商师”证书资格,历任大学讲师、MyPlus杂志顾问、专栏作家。高浩容是多方面的专家,在台湾宗教界、心理学界、法律界均有一定影响。在文学、音乐、摄影等方面也有很深造诣。

《心灵驯兽师》深度、广度兼具,适合反复阅读,与作者一起反复思考咨询情境与问题解决的要义。对于焦虑的现代人,无疑是在治标的止痛剂外,又给予治本的自我疗愈系统知识。也希望每位读者皆能透过哲学咨询的学习,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咨询师。

内容推荐

“心灵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很多往往只能在象牙塔内传颂歌咏,却让普通读者望文生畏。本书不同于一般学界人士撰写的学术著作,它挑去了晦涩难懂的术语,保留有趣生动的故事,让你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很容易地获得最顶尖的身心灵修炼的智慧。高浩容编著的《心灵驯兽师》内容的可读性和知识性,受到台湾地区学术界、宗教界、法律界和心理学界专家们的共同“专文”推荐。

本书以科学的方式及大量成功实例为基础,粹选出心灵疗愈的七个步骤,在你面临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等方面的困境时,引领你依据自身的条件(包括环境),去思考,去突破,去解决。

目录

编辑手记

推荐序

自序

第一道彩虹 倾听——自我疗愈的起点

1.真理女神的神谕——多听智者的建言,用思考取代抱怨

2.巴门尼德——说故事的人是桥梁,故事本身的意涵才是重点

3.追寻真理之路——人生不是单行道,踏实走过才能开悟

4.“存在”是一——人是光明与黑暗,复杂的综合体,你我都是

5.真理的脉络——理解只是起点,我们还得学习如何诠释*理解

6.真理之光——人生只有一个绝对真理能带领我们通往终点,“好好活着”

7.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主体——人有身、心、灵,世界有个体与群体,皆密不可分第一道彩虹倾听——自我疗愈的起点

1.真理女神的神谕——多听智者的建言,用思考取代抱怨

2.巴门尼德——说故事的人是桥梁,故事本身的意涵才是重点

3.追寻真理之路——人生不是单行道,踏实走过才能开悟

4.“存在”是一——人是光明与黑暗,复杂的综合体,你我都是

5.真理的脉络——理解只是起点,我们还得学习如何诠释*理解

6.真理之光——人生只有一个绝对真理能带领我们通往终点,“好好活着”

7.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主体——人有身、心、灵,世界有个体与群体,皆密不可分

◎哲学咨询动动脑——认识你自己

第二道彩虹 怀疑——打破旧观念

1.狂妄的智者们——对与错就像日与夜,虽有不同,彼此间仅存在一线之隔

2.苏格拉底——人贵自知,此外还需要自重、自爱

3.无知之知——了解自己当从否定自己开始,否定不意味着贬低,而是厘清新生的起点

4.洞穴之喻——光明处见幽暗,幽暗处见光明

5.认识你自己——我有优点,也有缺点,和所有人一样

6.人皆有灵魂——为什么要怀疑?因为肉眼看不到的,不表示不存在

7.知行合一——用行动证明存在的价值

◎哲学咨询动动脑——人生就像一辆列车

第三道彩虹 探索——寻找更多可能

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以不变的真理,导正变异的人心

2.漫步在云端——探索是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不是漫无目的行进

3.向天上求——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

4.万事万物皆存有一理——你要的答案不假外求,在你心中

5.潜能与实现——小看自己的人,注定是影子,而不是光

6.全能的导师——教学相长:教是学的肥料,学是教的养分

7.没有不可能——成功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机会是留给愿意接受挑战的人

◎哲学咨询动动脑——如果我是一只鸟

第四道彩虹 沉思——以静制动

1.真理女神的救赎——大声说出内心的渴望,承认自己的脆弱,是勇敢的表现

2.灵魂在歌唱——于平凡处见不平凡,你会感叹生命的奥妙

3.信念与信仰——我现在有一个梦,但我的未来不是梦

4.命运女神的启示——相信自己的直觉,呼应内心的感动

5.不要老是问:“是谁的错?”——我们都是人,都是凡人,都会犯人会犯的错

6.学会感恩——忘了他人的恩惠容易,忘了自己的仇恨困难

7.我是命运的主人——宽恕已经犯错的罪人

◎哲学咨询动动脑——踏上心灵幽径

第五道彩虹 对话——仗不是一个人打的

1.人生是一条长河——我们向大海奔流,万川入海,不再分你我

2.生命史是辩证史——唯有是非黑白分明,真我的美丽彩虹才能显现

3.不前进,便后退——自我提升是一条永不回头的道路

4.朝向绝对精神——朝错误的方向前进,跑得越卖力,只会离理想越遥远

5.向上!向上!向上!——无畏,而不是无谓

6.九九归一——走出洞穴,刚开始的阳光是刺眼的,那不是痛,而是考验

7.永恒——追求不朽,而非可朽

第六道彩虹 回归——舍不得到舍得

1.老生常谈——越是古老而不被遗忘的价值,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没有绝对,只有更好——每个人都很好,因为每个人都很特殊

3.相信才有希望——信仰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信仰一群人

4.忘了我是谁——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第二次机会

5.爱不是一个字,而是具体行动——我做,你懂

6.无所为而为——顺从人性的善根,才能真正自由自在地任性

7.自在——空寂无为:将知识内化为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灵魂能量

第七道彩虹 重生——返回真我再出发

1.倾听真我——回到孕育我们的子宫,回到生命最初的起点

2.了解真我——我是一只羔羊,同时也是自己的牧羊人

3.寻求真我——拥抱彼此,等于拥抱自我

4.找回真我——今生所为,预示来生与彼岸的风景

5.战胜真我——善良,需要智慧才能保持其纯真

6.活出真我——人与人不同,在于我们缺少的,都能从他人身上得到

7.最后的考验——人的解放

后记

推荐延伸阅读书籍

试读章节

站在哲学门外的人难免怀疑:“哲学是否可以实践?”

我可以肯定地说:“读了哲学书、学了理论,跟着要追求哲学实践,也是人生实践。”哲学绝对可以实践,重点是学了哲学后,要问问自己该怎么运用于人生的道路上。哲学咨询,也是一种实践,自我开展漫漫人生路。

人出生,上天就赐予我们追求幸福的两项工具:“理智”与“情感”。

理智,包括吸取经验和识人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可能很难一下子就了解一个人,但至少可以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减少时间且避免伤害。

情感,人有互相关怀与关心的情感,但不能滥情。所以同情心不能离开同理心,没有理解的同情,也许乍看之下很美好,实际上却可能只是满足了自我情感的抒发(譬如放生),却造成更大的伤害(随便放生造成环境保育问题)。

所以,理智跟情感必须结合。清楚表达自己也是一种理智的表现,而尽管没有特别的情感,在对的时间点伸出援手,比起平常略施小惠更重要。

感情必须经过风雨考验,才能验证。而每一次的验证都应该成为我们继续面对未来的经验,并从经验中得到更多这方面的智慧。如果你今天识人不明,让自己遭受伤害,最后能怪谁呢?对对方有过度的幻想是一种识人不明的表现,一开始预设对方太差劲也是。

最后,不管是理智或情感,都还是由人的意志去执行。所以可能一个男人明明一再劈腿,他的女朋友却选择不离不弃,我也不会说这个女人的选择是错的,但你问我:她笨不笨?我会说:“很愚蠢。”有些人却过度美化类似这种形态的愚蠢,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两个人生下孩子,那个孩子想要过幸福的家庭生活,试问:谈何容易?

我想起一部日剧《不开心的基因》:  剧中,男主角是花心但天才横溢、获奖无数的环境学家;女主角是质朴、少根筋,非常热爱大自然与研究的学院研究生。

两人曾经在国外留学时期交往,最后因为男主角的花心而分离。但也许是孽缘,多年后两人在日本相见,再次坠入爱河。这一次,男生痛改前非,两人好似再也分不开。

但就在最幸福的时候,女生为了研究,毅然决然放弃与男生共结连理的机会。

故事的结局,女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学者,在国外搭乘黑头车正从一场晚宴离开,突然收音机响起熟悉的曲子,引着她想起和男子共同的回忆一一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他们互相问对方好不好,此时女生还是孤家寡人,而男生身边有了陪伴他的另外一位女士——然后在女主角似乎因回忆而难以自已的表情中,片子走向结束,黑头车隐没于街头。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因为当你选择走这条路,不可能同时走另外一条路。这是人类的有限性,受限于时间与空间;大公无私、最符合伦理法则的选择,或者是充满英雄主义与浪漫情怀的选择,没有一种选择可以因为这个选择似乎在社会与群体间盼评价比较高,而因此就能够说是最好的、最完美的。

很多大众鼓掌叫好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做,就像网络社区上的人们,躲在屏幕后,用键盘大声鼓噪,怂恿他人去作那些极端的选择。

像是学生喜爱的网络论坛,经常看到有些网友在没有透过理智思考,以及感情同理的情况下,随意就在一则可能本身有些偏颇的新闻报道中,大声斥责触犯法律的对象去死,好像除了抹杀对方的存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但他们忘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多少人原谅过他们多少次过错,给予他们多少次机会。

当人们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他的主体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一种有限主体。

如果社会真的如同某些网友鼓噪罪与罚的方式运作,生命中改过与自我成长根本没有意义,反正犯错的人就失去生存的权利,只要加以抹消便能解决社会问题。P39-41

序言

法国当代思想家福柯在大作《规训与惩罚》中对于法、规训与犯罪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人性的角度论述,他认为一切规训使人生活的时间、空间都成为被管理的内容,人的自由不断被剥夺:

1.生活仿佛有一个“时间表”:从早到晚一切行为要按照时间表来走。好比学生就应该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下学、上下课。

2.个人被工具符号化:肉体与姿势必须被改造成保持一个“该有”的韵律与姿态,用以符合一个文明人的形象。出入不同场合要注意衣着、发型,还会因为穿错服装而感到羞耻。

3.人成为不断接受考试的机器:表面上人透过科学、医学、心理学、教育等知识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提高生活水平。实际上,人在这个过程中被迫学习向一个既有典范看齐,审核(考试)个人是否符合良民标准的制度应运而生。身体检查、考试成绩、证照执照等各种测验成为个人生存于社会的通行证。

现代社会使人不断失去自由,以至于福柯断言这个不自由的社会注定会造成许多精神病人。近几年,经济问题带来的庞大压力,于原本已然很繁琐的生活归约中添加更多不人性的项目。压力使人失控、崩溃,造成各种冲突,以及法律相关的问题。

法律是社会安定的最后一条界线,法律能定一个人的罪,却无法让一个情绪失控的人恢复正常,无法让一个精神病患者得到医治。正是在这方面,咨询与心灵治疗能够提供使社会祥和,使个人与群体于内心获得正向支持的力量,以使生命更完满。

高君以深厚哲学背景与咨询实务经验撰写此书,对当前充斥各种生活压力的民众提供学习如何解放压力的修为法门,实为目前众多坊间多如牛毛的同类书中,值得推荐的首选之一。期许读者透过此书得到内心安定的力量,寻求一个自己在世问生存的定位点,活得自在、活得喜乐。

南投律师公会理事长 吕秀梅

后记

本书以哲学咨询为理论架构与精神写成,书末我希望提供想要更加了解哲学咨询、寻求咨询协助的读者们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将本书付梓的心得与各位分享。一、哲学咨询的精神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说:历史哲学研究过去;存在哲学研究现在。但整个哲学,包括哲学咨询,以及每个人的灵命要追求的是“永恒哲学”:过去、未来,皆为现在。

如同庄子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生命不分个人,没有轻重,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活着的每一刻都是在造就存在价值的极致。生命的全部就在当下的把握,尽管难免我们会被过去的某些困厄绑住,但除了现在,除了当下,除了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把握。只有现在,才是引领航向到下一个港口的方向盘。

“佛度有缘人”,哲学咨询,只能帮助一种人,就是真正想变好的人。故愿意被帮助、希望被帮助,这就足以打开走向幸福的第一步。甚至在对哲学咨询有相当理解后,将此法门用以帮助周遭的家人、朋友,让更多人能够在心灵空虚的时代,找回纯真自我,唤醒对幸福曾经美好的希望。二、哲学咨询的发展

我以数学所谓“非欧几何”(Non-Euclideangeometry)来陈述对于心理咨询与哲学咨询的愿景。

非欧几何亦即对于欧几里得对于两并行线的公设之否定。欧几里得认为:“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也就是物理世界当有“两并行线直线”存在。

但随着数学与物理学发展,怀疑并做出我们现代所称“非欧几何”的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Nikolai IvanovichLobatchevsky,1792—1856)告诉我们这个公设并非确实与物理世界对应。物理世界存在的尽是曲线,所以不存在所谓完美的直线。

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就哲学史来看,古希腊时期曾经是一条线,哲学家对于存在的一切都加以研究。后来分裂为两条曲线,科学与哲学分家,但又曾经相交在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人,然后再次分离。分分合合之间,之后仍存在再次相交的可能,且实际上部分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研究者也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故交会正发生着。三、我需要哲学咨询吗?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烦恼,“咨询”两字看似沉重,其实可以是朋友之间对于烦恼的促膝长谈。只是咨询更讲求理论与实践知识,尽可能避免狭隘偏见与错误见解,具有更高的客观性,提供清晰的理路与建议。且诚如前文所言,咨询可以透过自我疗愈、自我对话的方式进行,并非一定要去特定机构。故哲学咨询适合任何人了解与学习,因为人都需要寻求对烦恼的解决之道,以抚慰内心不安。

撰写此书,除个人使命感,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身边不少友人希望我能将哲学咨询的奥妙分享给大众,让更多人能够透过哲学咨询法门,开启改变人生的旅程。

本书乃敝人将自身绵薄的哲学咨询理解与经验书写成书,希望提供给对哲学咨询有兴趣,并希望透过哲学咨询开启不同人生的普罗大众。每字每句都是经过研究与实证的肺腑之言,真诚地跟所有人分享我对哲学咨询的理解。

望借此书抛砖引玉,期盼有更多哲学咨询老师、相关领域专家,及比我更富内涵与见解的普罗大众将哲学咨询多加推广,好帮助更多人挥别灰暗,拥抱光明璀璨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驯兽师(驾驭内心困境的自疗良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浩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21082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4064574
中图分类号 R749.055-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