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城客
内容
编辑推荐

“它在中国边缘,却离世界很近。”是当下城市与生活方式的最佳参照和反思。它,就是大理。

大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朝思暮想的圣地,《边城客》是一本写大理的书。姜北树写了大理的风景、风物、风俗,也描写了很多慕名而来到大理的人,写了这些人在大理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之前不一样的人生。

内容推荐

《边城客》是一本写大理的书。全书由十几篇独立的文章构成,姜北树写了大理的风景、风物、风俗,也描写了很多慕名而来到大理的人,写了这些人在大理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之前不一样的人生。每篇文章都独立成篇,但合起来又呈现出了整个大理。大理是令数流浪骑士、背包客、艺术家与生活家们为之神往的地方。

目录

自序:天性,是一首诗

山居岁月

老鞋匠

晨钟暮鼓

想象

假如你先生来到沙溪小镇

生活的自画像

城市以外

寒食雅集

南水库

深夜食堂

大理,不在人民路

他是一位真正享受孤独的人

大木屋的舞会

苍山以及她和她的孩子们

南方的雪,久违之事

狂花

那些繁花似锦的院落

归途

试读章节

谁拥有一片山林,谁在瓦尔登湖,谁在你的城市,像梭罗那样去生活。

那是一个星期五,天气格外的晴朗,但是高原上的风却很大,风暴席卷着马路上的落叶、树枝、尘土,以及姑娘们的长裙子。大概会永远铭记那一天,第一次奋不顾身去爱上一座城市,并为她漫归期地远行。我一个人背着行李,从深圳到大理,不是去旅行,而是生活。没错,是生活。这几乎是一个对所有人来说,几近生疏的名词。言语和眼神是决绝的,没有亲朋好友间的道别与相送,这出走像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不足以向任何人言说。

想象一下,我会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居住下来,在一片山林中与荒野为伍。那里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电话,成天走在瀑布与茶园之间,望着古城和山下湛蓝的湖面。这足以让人惊喜。

南方的十二月,看起来似乎跟冬季没有任何关系,它暖烘烘的太阳,让一切仿佛都还停留在夏季。黎明破晓前我到了昆明,长途火车让人极度困倦,出了站门,拉客的妓女,揽生意的野车司机,酒店推销员……昆明火车站破败混乱的程度,让人以为是到了某个小城镇,很难跟一座有着春天般感觉的城市相联系。这么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变得面目全非而让人感到乏味呢?去青年旅社的路上,便遭遇了恶意丢手机敲诈的事件,平常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只好一边跑,一边对着那个凶神恶煞的男人大吼——Fuck!他真的退了回去。

这样一阵惊魂,让我打消了在昆明停留一晚的计划,当天夜里继续搭乘火车到大理。翌日清晨,天色还没能够完全明亮起来,闹钟与和卧铺车厢中的灯光几乎同时将我从酣睡中拽起,车厢里飘起了一曲“云南美”的民歌。透过车窗朝外面望去,静悄悄的山峦还笼罩在夜色之中,不过晨曦与曙光的痕迹已经越来越明显,我还能看到天空中最后的星辰,它是孤独的,那应该是启明星吧,陪伴着一抹明亮的月光。我刚伸出头,准备离开该死的卧铺,一个不明的物体,砸到了我的后背上。再一看,是谁的手机掉到地上。上铺的女士(为什么我觉得用“小姐”称呼她看上去才二十八九岁的年纪比较合适些。)正蓬松着凌乱的头发,侧着身子愣愣地看着我:“对不起,我一翻身,它就掉了。呵呵。”,我说“不疼吧。”,她说“你也去大理呀!”,我又说“这趟车只到大理。”她又说,“那你帮我把手机给捡上来。”,等我把地上的手机递给她,她又说,“嘿,你能去帮我到前面打杯开水嘛。”,“我……这……”就去了。

火车穿过黑咕隆咚的山洞,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山海湖城彼此流连的大理想国。高原上坝子里的风花雪月,暖风春拂。每每我这样看到她,从往复的厌倦,是海枯石烂的情人,心潮澎湃,怦然的思绪没得尽头。我试图快些触及她,拥抱缠绵的沉醉,在蔚蓝与苍茫的视野中,意犹未尽。  清晨时刻,秘密般的步伐走出停下的火车,随着人群走出车站,一栋不太大的白色建筑物。相比那些已遍地开花,看上去极尽宏伟与奢华的庞大式中央车站,我更喜欢欧陆小镇式的小车站。老旧的月台依然干净整洁,不时会开过来几趟列车,热开水和报刊总是能轻易地获取到。而对于一名旅客来说,需要的又何尝不是仅仅如此。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已然准备就绪,正等候在车站广场上,我已经变得娴熟,一头钻进车厢,知道它将在哪一站停下。但也仅仅如此,我只是知道下车的地点与大致的方位,并没有具体路线。因为太早的缘故,我不打算让人来接,试图自己步行前往。一路上穿过大门紧闭的商店,空旷的马路上只剩下路灯的光亮,迎着最后的晨曦,到了古城的公交车站。站在城门前,望着巍峨的山脉,虚幻缥缈卷着云,深深地呼吸一口,劳顿与它,此消彼长。

洱海对岸的山脉上空,一道金黄的光亮开始伸展开,待到吃完早餐,明晃晃的太阳就窜了出来。沿着名的小路朝苍山上走去,水泥路面过后是一段满是石砾的山路,缓缓而上,越走越窄。站在一处杂草丛生的高地上远眺古城,村落里的广播喇叭声从远处传来,四周延绵的山脉怀抱着洱海,灿烂而纯净的朝霞射过松树林照耀而来。这种光束一尘不染,带着穿越黑夜的能量积蓄,泛出五彩的斑斓。山林越来越茂密,村落离我越来越远,蜿蜒深幽小径开始出现,它通往山地的纵深出。溪谷中已经断流,干枯的河床上,堆满裸露的山石,野狗在四处游走,一只肥胖的兔子出现在草丛中,带来了一早的喜悦。穿过干枯的河床,步入另一片遮天蔽日的山林,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才气喘吁吁出现在一处空旷的高地上。爬上一块巨大的山石,古城与洱海已然尽收眼底。P1-3

序言

出生于1935年的横山菁儿,对于许多音乐人来说,并不陌生。不仅不陌生,还是永远如同英雄一般的闪耀与存在。曾由他创作配乐的动画片《三国志》,在中国内地实地考察,历时四年完成,后被誉为最忠实原著的三国卡通,荣获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其中那首《三国的黎明》曾被我们广为熟知的许多港产影视作品引用为剧情配乐。

这首曲子尽致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同时也契合了古典山水那种雄浑磅礴的画卷——纷纷乱世,儿女情长。它怀柔历史,撩动渐行渐远的孤行背影,令人荡气回肠的万千撕裂,哀伤绵延的旋律,婉转低吟的和声,仿佛在诉说翩翩英雄壮志末酬的无尽情怀。在这部堪称经典的动画插曲与配乐中,使用了大量中国民乐乐器元素,用音符将中国古典山水之美的意蕴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当音乐声响起,必定袭来肃杀残阳般的风起云涌,激昂的沸腾前行,英雄壮志未酬,落定舒缓的尘埃,忧伤哀愁的山河画卷在天地之间绵延沉降。

我觉得它像是献给苍山洱海的一首歌。固曾在很多个夜晚聆听这样的旋律,它将哀伤、无奈、痛苦和希望焚烧在侠士的一己胸腔。每次听完这首歌,都会觉得横山菁儿太懂我们的历史,懂置身于这片山水的思绪。甚至,许多中国传统的智慧、哲学与人格,你都能在这片山水之中寻求到契合。

大山善水,大自然连同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仿佛是最好的治愈。是对生活与归属的终极叩问。在每日的风花雪月中抚慰伤感,让放不下的执念放下;在似水流年的温暖中释怀忧愁,让伤痕愈合。她释放排山倒海的失落与自在,回归通透清澈的平淡与日常,也契合着从起伏到平静的内心之灯。围着深夜的小酒炉,回嚼尘世虐恶,是青灯尘酒中相惜的情义;背向高地的尽头,斜阳清风,是抒情怀念中相忘的江湖。一切,在古拙朴素的原野旋律中变得静默、喜悦。

逼仄的卧铺车厢内,所能感受到的,已然是被截取的轮回,呼啸的铁轨声,没日没夜地在地平线上作响。仿佛永远也不会有尽头。只要不停下来,车窗外永远是流动的荒原,以及盛宴,列车摇啊摇,像是一条船。

有的时候,“地大物博”的大陆,或者国家,反而会让人觉得乏味。比如从南京到昆明,火车要跑上好几天,所能看见的景致,是稚嫩的工业文明——灰色阴郁的天空、小城上空直耸云霄的烟囱、被炸裂劈凿的青山以及一片尘埃中沾沾自喜的人们……

幸好现在有了飞机,从深圳到大理,短短几个小时。不过又会让人不自觉陷入另一重失落。最南方的城市,跟最东边的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上海和北京,模样已变得如出一辙。它的心跳声,永远是人潮中停不下来的脚步,它的美被虚张声势的建筑物所取代。没有人悠闲地晒太阳,夏季的时候还没开出繁花,万物的生长如此措手不及,悄然来到,或者离去,一年四季的色泽是那样纠缠不清。

站在城市繁花似锦的中央,却呼吸着撒哈拉沙漠般的荒芜。所以梭罗才会说,“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去赞美一座城市,总是充满着素材的贫瘠。城市的青春与无知是一种近乎合理的解释,因为它意味着成长,成长总是存在错误和缺陷。当成长的答案成为否定,是否意味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也注定留下遗憾?人们努力地奋斗和打拼啊,赚了很多钱,却发现根本支付不起这时代戏弄的账单。像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深渊。我知道,单单是生活,哪里需要呕心沥血去赚取那么多。那些多余的部分,就是莫名其妙而无辜的殉葬品,它显而易见的功劳,可能就是饭桌上的一瓶拉菲酒,迈入世界五百强俱乐部的房地产商和银行。

眼前这被霸占欺侮着的世界,被垄断的解释权,被曲解的生活意义。数落着田野故乡的纯朴与善良,让追问的漂泊停不下脚步。而这么一些不敢苟同的人,放弃眼前充满的成功与不幸,以自我凋零的放逐,在青石老巷试图遇见悲凉中的温暖。

正是在最繁华的街头,来去无声的眼神,正是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潮水般涌去又来的喧嚣,正是在灯火阑珊的夜,闪烁着那些肆无忌惮、束缚而无法排解的霓虹——正是在这样的城市,我找不到关于它,想象中的样子,呼吸和气力缠绕着一场幻觉——城市是个幻觉。高楼是天空的幻觉,地铁是奔跑的幻觉,公园是草地的幻觉,香水是空气的幻觉,获取是存在的幻觉,忙碌是生活的幻觉……

倘若还有一丝奋不顾身,带着悲凉的不甘,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找寻到一片栖息地。这份天真与奢念不可想象。这想象一定出自天性,如本能,是一首诗。呼吸新鲜的空气是一种天性,亲近一片山林也是天性,懒惰地晒太阳是一种天性,自由自在也是天性,做自己想做的是天性,午后街头散漫的步伐也是一种天性。大理是这样一座充满天性的城市,她骨子里的东西——古拙、温暖、自由、缓慢。想象一座城市,一些人,一种生活,想象,它们是当初的样子。

“在旅行与现实之间,我选择忠于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在这个命题有限的年代,旅行或者逃离,都是一种找寻的出口,而答案却被大理所拥有。忍不住跟这些全情投入的人有所共鸣——对于他们而言,生命最伟大的展现,终究不是宗教,不是科学创造,甚至不是艺术,而是一种恰如其分的生活方式。

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不,谈不上生活。“生活”这个词应当是模糊的。我很快发觉到疏远,本能地讨厌那些写字楼,从屋子到公司的距离,如同那些似乎满地皆是的渴求。于是在夏天的七月,背离着它,沿着清晨下起小雨的公路越走越远。而出走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正儿八经的写作是什么。

大多数人去了北京,去了纽约,去了城市。而城市是个幻觉,是一场浑然无知的到来,它的站台上写满生活被粗暴曲解的眼神,永远赶不上的班车,以及擦肩而过的人群。人们失落着抱怨,但觉得这些——已然坚不可摧。

每当夜幕降临,天色透黑下来,人家的白日与烈火才刚刚开始。人民路上灯暖烛黄,各路英雄好汉、国际友人、牛鬼蛇神纷纷出没。找一块空地,架两台音响,吉他手鼓奏起,三五年轻人泡着妹子,就着几箱啤酒轮番轰唱。音乐声响动,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围观的场地变得水泄不通。自己录的唱片就摆在地上,听得爽了,随便给点钱就是。到高潮的时候,你唱她跳,和声的节奏漫天飞。弄到至情至性才散去。连只狗看上去都是幸福的。他们穿的花里胡哨,个个嬉皮不羁,不忙着工作,也不忙着赚钱,对待世界的态度却纯的无可救药。他们与他们,人们彼此之间,仿佛踩的不是同一个地球。

她有着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最蔚蓝的湖岸,雄浑绵延的青山,傲娇不羁的自然景致,以及多元锋锐的人文气场。她有无所事事,生活与颓废的美学。她有雪山,有城池,有生活,有海,有风花雪月。有你可以想象到的一切。每当我重新回到这里,看见那些山海湖城,看见我居住的院落,狗。我都有那么一种冲动,嵇康写绝交书时的底气——赐予一片山林,跟人们道别吧。我如此热忱,如此有限,忍不住为那些内心的细微寻求一种回归。这里的人,连同这里的山水,于文化上说是一种反叛与自立,于生活上说,是一种回归与简朴,于意义感来说,是一种无用与自我抵达之美。它没有任何一个理由而应该感到自卑。

嬉皮士、流浪者、艺术家、隐居者、昔日的中产、背包客、散尽千金的富商、单亲妈妈、在家上学的孩子、街头艺人……

世界对破坏者深信不疑,如此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被他推动着往前。倘若不步入漩涡,人们对那些疼痛与失落连获取解释的机会都没有。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自称为“失败者”,或逃离、自知,或回归,触及日常与平淡。在常常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致与古典山水情怀之间,知冷暖,懂流年。生活,竟也成了生命当中最高的仪式,也是终极的追求。又仿佛,在这个时代谈论失败,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而只有悲伤,或许才能真的体味到这里的幸福。

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篇序言。有什么好写的呢,它不过是千万座城市之一,正如这里所有的城市都是一座城市,没有意外的故事出现。那些其他城市有的,这里也有,而她所拥有的,却是所有城市都没有的。她甚至终究不能独善其身,变化非常快,甚至超过我的书写。我还很有可能得罪那些既不愿触及现实,又缺乏审美的乏味者。我说要说的大理,不只是地理概念上的大理,它无尽的深意,不被人知,所幸灵感总还是有的。但我知道对于一个好的写作者来说,毫无迟疑地批判与自然而然的抒情,是一种本能。知道这座城市,这里的人,这里的故事。他们的天性,是一首诗。

许多年过去了,凯鲁亚克的小说,约翰列侬的音乐,嬉皮士已然成为久远的传说。然而在大理的街头,他们真的存在,脏辫、花里胡哨或者破烂的服饰、喝酒搞女人,还有大麻。最后的嬉皮士,最后的波西米亚王国。

截至目前,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已经呆在大理多久,一年,或许两年,忘记了。我像一个地道的大理新移民那样,过着古幽悠然的生活,我太年轻了,感觉像是在犯罪。早晨背着背篓去菜市场买菜,白族大妈们的蔬菜从地里刚拔出来,鱼虾活蹦乱跳;还有那些不知道哪个国家的老外们,操着中文“黄瓜,我要黄瓜”。白天浇花、喝茶、晒太阳,看看书,也写点字儿,一晃就是一天。三天两头,去周边的村落、湖泊、山林徒步,苍山山脉可比前门大街和王府井有意思多了。或者隔上一两个月,来上一次远足,不过等你回来,还是会觉得只有大理好。即便,什么都不做。时间,被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自信轻易颠覆,重新定义,变得没有意义。你可以理解那种自信是一种缓慢,一种“失败”,是一种截然不同,也是一种无所事事。反正,请随意去理解。

这几年大理的变化,超过了过去很多年,甚至几十年。房价租金翻番上涨,巷子里装上了奇丑无比的路灯,炒房客在这里肆无忌惮,海景房与水危机并存。它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也登上了《新周刊》的头条。

这些虽然是让人唏嘘不已的变故,却也像是汹涌罗织下的侥幸儿,终于不能幸免。但在这个人心不古、美轮美奂的表象年代,不缺的物欲横流,仿佛纷纷的沦陷,还能有着这样一群清雅朴素的人,谁说不值得欣慰。你甚至能发现许多人,有意无意的冷淡,这冷淡其实是对这个花里胡哨的浮华世界的敬而远之,从而真正投入内心的建筑——像是一栋宏伟而看不见的房子。当所有人的故乡都成为记忆,所有人的异乡都在漂泊,而所有的城市都是同一座城市。对此沦陷我们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们热爱生活,因此向着远方出走,面向众人的孤索,永不妥协的愿念,正是自我抵达的决绝与漫长。

某种意义上说,我试图写尽大理,也是在勾勒现实。我置身体味其中,并不准备作为旁观者,去遇见这些人,写下这些故事。他们是稀世而静默的,但我忍不住不去完成叙述。愿你在阅读之间,有些此时彼刻溢满的冲动。

苍山下

洱海旁

最美的不是风景

是风景

以此来赞美

我们每个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城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北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02099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424309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