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催眠(一小时逆转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们为何会受困于各种恶习或成瘾行为?每个人的理由可能皆不一样。有些人是由于童年受过创伤,有些人归结为遗传原因,有些人认为这和性格类型有关;但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多数人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思维!

当你尝试摆脱某种习惯时,大脑就会发出警报和不适的信号。如果要克服这点,你必须让你的“逻辑大脑”来掌控一切。通过自我催眠和神经语言编程学(NLP),你便可以摆脱旧有恶习,做出你想要的改变,收获你渴望的成功!

朱迪斯·皮尔森编著的《催眠:一小时逆转人生》不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而且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内容推荐

人们为何会受困于各种恶习或成瘾行为?每个人的理由可能皆不一样。有些人是由于童年受过创伤,有些人归结为遗传原因,有些人认为这和性格类型有关。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多数人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思维。当你尝试摆脱某种习惯时,大脑会发出警报和不适的信号。如果要克服这点,你必须让你的“逻辑大脑”掌控一切。通过自我催眠和神经语言编程学(NLP)可以将这一点变成现实。

在朱迪斯·皮尔森编著的《催眠:一小时逆转人生》中,你将看到如何通过自我催眠和NLP摆脱恶习和成瘾行为,实现保持身材、戒烟、改善睡眠质量、治愈拖延症、提升自信心等目标。

目录

上部 自我催眠入门篇

 第一章 催眠始于何处

 第二章 催眠究竟为何物

 第三章 NLP之面面观

 第四章 思维魔术:自我肯定与可视化联想

 第五章 出神的诱导与深化

下部 自我催眠实战篇

 第六章 消灭恶习与成瘾行为

 第七章 是的,你能戒烟

 第八章 实现理想体重

 第九章 优质睡眠

 第十章 开始健身

 第十一章 最大程度地激发动力

 第十二章 永别了,拖延症

 第十三章 拿出上佳表现

 第十四章 顺利通过测谎仪考试

 第十五章 提升自尊心

 第十六章 经营沉着与达观的情绪

 第十七章 疼痛的管理与缓解

 第十八章 为外科手术和医疗程序做准备

 第十九章 治愈与过去有关的情感伤害

 第二十章 捕捉你的直觉智慧

 第二十一章 制定你的人生目标

后记

试读章节

当催眠不管用时

我曾经有过一位客户,她害怕飞虫,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她因为害怕撞见蜜蜂、黄蜂,蝉(只要是带翅膀的),就不敢去户外活动了。显然,她的恐惧与任何心理创伤没有关系。她的恐惧似乎是由胆小而始,并随时间的推移愈发严重。我一边为她实施催眠,一边建议她以后无论何时在户外遇到飞虫,都要保持镇定,直接走开就可以了。

几星期后她又来见我。我问她飞虫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她说:“呃,我非常失望。”

“哦?催眠不起作用?”

“不是,我现在出门看到虫子一点都不害怕。”

我不理解:“好啊,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吗?毕竟,催眠真的在你身上起作用了啊。”

“是,说得没错儿。可是,前几天有一只黄蜂飞进了我的屋里,我都快被吓死啦!”

你看,对我来说,虫子就是虫子,这跟它在哪儿飞没一点关系。可对她来说,屋子里的虫子跟院子里的虫子偏不是一码事!屋子里的飞虫就吓人!为什么啊?只因为我之前告诉她,会对室外的飞虫免疫吗?她的大脑从字面上接受了这条建议。虽然一般人都会自动地理解为,这项建议所说的昆虫包括屋内的昆虫,可她显然不是一般人。我没猜到虫子会飞进屋里。我给她又开了一个催眠疗程,确保她对哪里的飞虫都能免疫。她对结果表示满意。

还有一次,我为一位经常受恐慌困扰的先生录制了一张放松光碟。一周后他来找我,说他每天晚上都会听这张CD,可催眠就是不管用。他的恐慌症状依然经常发作。我问他听CD的时候在干什么。他说:“我一边听,一边不停对自己说:‘这太蠢了。这不会起作用。我是个失败者。这不可能帮到我。’”

他没得到满意的效果,这是不是很正常?我向他解释说,催眠是一种合作性尝试。催眠的目的之一就是替换掉负面的自我对话,并不是跟它博弈。我告诉他再听一星期,这一次要从心理上完全接受我录下的话语。一周后他来见我,说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他不再受恐慌的困扰了!

这两则故事的寓意是:首先,催眠有时不管用,是因为所提的建议太局限于具体情境,弥补措施——尽可能在任何情境下利用可视化联想,并在心里提前演练下这种新行为;其次,先人为主的负面想法让催眠无效化,解决方法——积极乐观地期待自己能达到好的效果。

前文中的两个例子并不多见。如果让我指出催眠失败的罪魁祸首,那很有可能是内心矛盾。那些用催眠(或其他自助类方法)取得完美成效的人都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只有你希望它起作用,催眠才能真的管用。一点动力都没有的人不可能会被催眠说服。

可能有人会碰巧翻开这一页,然后说:“可那是我的问题!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就是提不起劲儿来!”请允许我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相信我,这种抱怨让人听上去就倒胃口。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无精打采的人,就因为他们放任自己的负面思维。他们想的是一码事,跟自己说的却是另外一码事。所以他们才会感觉自我矛盾、不一致。让我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

想要结果A和B,但它们彼此相矛盾,你要么选鱼要么选熊掌,但不可兼得;

想要结果,但不想付出努力或代价;

想要结果,但不想承担附带的问题和/或责任;

想要结果,但在感觉上受阻于恐惧、压抑和对过去失败的根深蒂

固的偏见,你的思维活在过去,阻碍了你迈向未来的脚步。

更麻烦的是,冲突经常寄居在潜意识中,并无法通过理智分析来解决。这种内部冲突通常会催化出非理性焦虑、拖延症和/或自残。有时,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彻底的坦诚。有些冲突还好商量,而另一些却一点都不能纵容。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持有模棱两可或互相矛盾的观点,自我催眠就不可能管用。

你的目标必须非常明确。要坦白诚实、一丝不苟地审视自己的动机。承认自己害怕什么、担心什么,把问题都摆到台面上来。这是唯一的协调内部冲突,并坚定自己目标的方式。

P15-17

序言

昨晚,在读完朱迪斯·皮尔森的《催眠:一小时逆转人生》后,我美美地睡了一觉。梦境之中的我四处云游,在一片苍茫的长满仙人掌的沙尘中(我住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沙漠里),浮现出一位女医师的倩影。然后,一阵及时雨降临在焦灼的沙漠之中。雨水汇流成河,从山坡上奔流而下,灌溉着干涸的河床,拯救了干枯的秧苗,万物都在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女医生的脸上挂着微笑,恬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剩余的梦我不大记得了,但这本书中色彩斑斓的内容我却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本非常了不起的书。如果读者想了解催眠并提高自身修养,还希望用一本书解决所有问题,那么这本书将是您最好的选择。它会打消您所有的疑问与困惑,并能完美地解决实际问题。

现如今,对酒精依赖者或抑郁症患者来说,用点自我催眠术武装自己已经不是什么时髦前卫的想法了。除了学习催眠术,作者还为饱受各种临床疾病困扰的朋友们提供了其他清晰而详尽的建议。作为一位资深医师,朱迪斯不但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而且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释复杂的心理疗法和临床催眠术。我经常对学生们这样说:“很显然,只有对催眠感兴趣的患者才愿意来你的诊所,难点在于如何说服那些不肯上门的人。”读者朋友,既然您已经拿起这本书,翻到这一页,就证明已经迈过最重要的门槛了。欢迎进入催眠的世界!

人类的潜意识是解决你我身上问题的金钥匙。我敢说,朱迪斯在本书的构思阶段一定也将潜意识考虑在内了。她扎实的写作功底,加上编校老师的一丝不苟,让这本书不但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而且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长远看,书中的催眠模块能帮助读者继续反思与提高。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执业社会医师兼临床社工:

乔治·卡弗奈尔(George Cafner)

著有《催眠诱导方法》一书

后记

即使没有恶习和焦虑症扯后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和责任已经够你我手忙脚乱的了。我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提供工具与策略,来与这些恶习说再见,并用更好的、更有回报的、更令人满意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把它们替换掉。

本书提供了以下内容:

利用可视化联想法解决日常问题的五种方式;

六种自我诱导出神的方式;

解决具体问题的四十项自我催眠策略;

几十条应对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小窍门。

如果本书中没有涵盖到你的问题,请回顾一下第四章中的内容。想象你已经完成该目标或者找到解决方案,并利用心理预演来排练一下你会采取哪些行动。这一点可能会有所帮助。你可能还会发现,你能够将本书中的自我催眠方法加以润色修改,来应对一些类似的问题。

当你成为自我催眠的高手时,你会发现并不一定非要经历我在第五章中所描绘的正式的出神诱导与清醒阶段,你会发现自己可以轻易而迅速地进入并跳出出神状态,你也会发现,在熟悉NLP策略体系后,自己的直觉能力更强,解决起问题来更加得心应手。

罗杰·沃尔什(Roger Walsh)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教授,他发现七种能够让思维超越一般意识模式的“智慧传统”。当人们通过智慧锻炼来系统性地锻炼他们的思维时,他们就摒弃了不断扭曲的每日思维,进而选择更加开明的生活。七种智慧传统如下:

选择一种知觉锻炼方式,例如冥想;

抑制欲求,寻找灵魂深处的渴望;

培养情感智慧,修复情感伤害,学会关爱;

秉承道德规范生活;

唤醒精神视野,尊重万物;

培养情商:理解生命的智慧;

通过行动表达精神力,宽容大量,乐于助人。

我希望,你会将自我催眠看作利用传统的智慧来学习意识的一门学科。我相信这样的学科能够带来个人身份的持续转变。除了冥想和自我催眠之外,意识学科可能还会包括身体意识锻炼行为,例如瑜伽、舞蹈、音乐活动、视觉艺术、祷告、阅读励志书籍、记日志、在大自然中冥想、与动物相处等。这些行为之所以对个人成长有益,是因为它们让我们能够休息,从日常压力中释放,并能让我们恢复精力。人人都需要休息与放松。在《全身心投入的力量》(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书中,吉姆·勒尔(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茨(Tonyr Schwartz)写道,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中,有时人们对休息和恢复持有敌对观点:“这样的世界高度重视工作和行动,却忽略了恢复与休息,并没有注意到二者对于持久的高效工作而言都至关重要。”科技进步的本意是帮助我们促进沟通,但它却让人与人之间距离更加疏远,人们越来越对身边的机器与电子产品心存恐惧。信息超载和随时可供调遣的压力将我们的注意力与精力消耗殆尽,扰乱了我们身上自然的生物钟。

勒尔和施瓦茨建议,人类全身心投入的潜力取决于我们定期放松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会每天腾出时间来做冥想、自省,并缓解与释放精神压力。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会生病,产生负面情绪,养成恶习。锻炼会展露身体、心灵与精神之间的联系,它们会赋予我们更深的认知、意识、精力和相应灵魂召唤的灵感。这些练习能让我们在生命中的“内心游戏”中游刃有余。我希望自我催眠能成为诸位构建完美生活的一件利器。

书评(媒体评论)

朱迪斯·皮尔森的这本书观点犀利,非常有益,写得很好,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自我提升书……我将它放在枕边。这样它能随时提醒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谢拉·罗斯·查维特 《改变思维的言语》作者

本书高屋建瓴,在众多自助类书籍与自我催眠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C.罗伊·亨特博士 临床催眠学家《催眠的艺术》作者

这真是一本在自我催眠方面返璞归真的著作,任何想学催眠的人读起来都毫不费力。

——凯伦·默克森姆 美国NLP协会常务理事

皮尔森博士的这本著作给催眠领域带来了一股独特的春风,我等不及要推荐给我的客户……实际上。我已经将它推荐给了我妻子。

——尼克·詹金斯 认知催眠医师

本书是一本催眠和NIP入门方面的好书,读者能够利用这些手段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尼克·肯普 Provocative Change Works创始者

本书为那些“在情感上饥渴”的人们提供了“饕餮盛宴”。

——伯比·G.波登哈默博士 国际思维重建模式组织成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催眠(一小时逆转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朱迪斯·皮尔森
译者 郑双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44209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224345
中图分类号 R749.05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3-4700
版权提供者 Crown House Publishing Limite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