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律师办案记/职场浮世绘
内容
编辑推荐

田建宏著的这本《小律师办案记》介绍了,乾坤大挪移,十二套房子是怎么骗走的?

判决已生效,一千万拆迁补偿款为何执行不了?

委托人和律师反目,律师为什么被追杀?

从来都是赢,这一次律师自己却想让案件输!

……

精彩纷呈的故事,内容却触目惊心。作者通过办案小律师的眼睛,呈现出人们如何基于不同动机,或受不同力量驱动,走向犯罪之路的经历。故事情节离奇,人性复杂,走向曲折,作者只以生动笔触娓娓道来。

人为什么要犯罪?如何判断一个人会犯罪?这是数百年来,犯罪学家们孜孜探求的一个问题。作者尝试给出答案。

内容推荐

田建宏著的这本《小律师办案记》讲述了,刚刚独立执业的律师李正代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结识了受害人的女儿杨晓玲。杨晓玲在李正的影响下,也成为一名律师。两人搭档,成功办理了一系列案件。李正利用自己熟悉法律的长势,和宝信会计师司务所主任贾作章设计一系列案件,套取十数套房子;又合伙使一个企业破产,伪造合同,利用股权抵押,占有受害人上亿资产。杨晓玲鄙视李正所为,两人决裂。李正陷入自己设计的圈套无法自拔,手机被监听,汽车被定位,遭人追杀……后幡然醒悟,帮助杨晓玲,扳倒收受贿赂、位高权重的法院副院长,使受害人的财产重回手中。

作者为资深律师,案件都有生活原型,内容曲折精彩,充满智慧。

目录

总序

自序

引子

上部

下部

试读章节

我写这个案子的时候,曾经一度想放弃。因为比起我后来办理的案件,这起案件平淡无奇。但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主意,我不但要写出来,而且尽可能写得详细。我还希望任何读了这个案件的人能有所收获,并且学到一些法律知识。我甚至认为这是我——一个法律人的责任。毕竟,并不是每个开车的人都懂交通事故的处理与赔偿。

一年前,在中国的西安发生了一起吸引全国人民眼球的“交通肇事”案。一个弹钢琴的大学生把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工撞倒。彼时,那位女工还没有生命危险,她试图记下肇事车的牌号。这位大学生认为,“农村人很难缠,以后的麻烦没完没了”,于是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对着女工“八刀,刀刀致命”。最后,这个大学生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该案引发了全国人民的讨论。那段时间,只要我们一打开电视就会发现,记者在跟踪报道,专家公开释法,民众街谈巷议。有位教授甚至说,那个孩子之所以杀人,是因为他弹钢琴,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网民则在网络上互相攻伐。大学生为什么杀人?他应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甚至有相当多的人对杀人的大学生表示同情。他们认为:罪非一人,我们的家长、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后来该案又衍生出一个名誉权案:孩子的父亲与受害人的代理人之间打起官司。那位代理人认为在法律上他们占理,那么在道德上就有随意批评他人的权利,结果他因口无遮拦,伤害了孩子父亲的声誉,法官判他向孩子的父亲道歉并象征性赔偿一元钱。这个案子引发的争论和判决具有启蒙的意义,在二十一世纪,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法治。

我们那位“优秀”大学生杀人的动机是“农村人难缠”,他的本意是不想赔偿或者他认为他根本赔偿不起,“还不如将其杀死”。那时,我就想,他的车应该有保险啊!有了保险公司的赔偿,他担心什么呢?这几年百姓收入增加,小汽车开始走入寻常人家,人们知道买车时不买保险上不了牌照,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出事故后如何赔偿。如果那位肇事大学生有一定的保险知识,他知道在那起事故里,他几乎可以不出一分钱的赔偿时,他还会去杀人吗?

我想不会,那是一个生活常识,而不是法律问题。

拿到《接案记录》后,我最关心的还是肇事车的保险,鲁U8N2××投没投保险?都投了什么险种?从何去查呢?

我试着给肇事车司机打了个电话,我说我是杨海洋亲属委托的律师,想了解一些情况。他的态度非常不好,说杨海洋横穿马路,他根本没有责任,或者最多是个同等责任。我说您的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的保,都投了什么险?他说无可奉告,由交警处理好了,什么样的结果他都能接受。我想给他解释一下保险方面的知识,但他直接挂了我的电话。

我又生气又无可奈何,这就是我们的某些司机,撞人撞得理直气壮。

那时候的我年轻,没有经验,保险公司参与诉讼的时间也不长,要是现在,我就直接骂他孙子或根本不理他。

我们办理的交通肇事案件,涉及保险公司无数,除了大一点的人保、平安,还有什么太平洋、大地、安邦、天安、国泰、康泰等等,要是一家一家地查下去,会被累死,贴进不少电话费不说,保险公司一听是律师,警觉一下提高了,没有保单号或身份证号,绝不给你查。

我坐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同事刘文良进来和我聊天,我把发愁的事告诉他。他点了支烟说:“把那司机的电话给我。”他抓起桌上的公话,拨通了肇事司机的电话:“我是交警队王警官,你那个车是在哪家公司投的保?什么?你和驾照、行车证一起送交警大队了,我怎么没见保险单的复印件?送来了?事太多,我再找找,你先说是哪家公司?中国平安?好吧!”

他挂了电话哈哈大笑:“不就这么简单嘛!”

刘文良一阵诈唬,还真的套出了肇事车的投保公司。对他的做法我很吃惊,想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持单位介绍信和工作证是可以调查的,但是律师执业的环境太差,很多部门不拿律师当回事,有时只能用一下这种歪招。

坐了一会,我给杨晓玲打了个电话:“下午去交警大队。”我还是想亲自见一下具体办案的民警,一方面递交委托手续;另一方面,赶在第一时间了解案件情况。

杨晓玲说她母亲因悲伤和过度劳累在医院输液,她半小时候后才能和我见面。

在交警大队一楼的过道里,我看见挤满了前来处理交通事故的人。墙上挂着安全驾驶的宣传图片,每幅图片上面都是一个血淋淋的故事。看着这样的图片,有一种今后不敢开车的恐惧感。数年前,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十万人左右,超过一个中等规模人口的县,真是车祸猛于虎啊。

我和杨晓玲见到了负责她父亲案件的王警官。他正在处理几个案件,几个人围着他,他看了下我的委托手续和律师证,将案卷交给我。P10-12

序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学研究兴起两个分支学科: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文学。学者称之为一对“孪生兄弟”。三十多年后,两个孪生兄弟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律与经济已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波斯纳为其奠基人。而它的另一兄弟——法律与文学可就没这么幸运。波斯纳本人也批评文学与法律的研究,说“那是一场误会”。就在加入论战时他发现了兴趣所在,后来便有著作《法律与文学》的诞生。

或许没有人比波斯纳更有资格谈论法律与文学,这位在耶鲁大学读文学、在哈佛读法学都以第一名毕业的人,据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他在担任美国上诉法院法官、法学教授的同时,每年还要出版一本专著,撰写八十多份法律意见书,其作品被引用统计,历史第一。他以法学家的身份解读狄更斯《荒凉山庄》、卡夫卡《审判》、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经典,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国内一些法学家,如苏力等也撰文探讨《窦娥冤》《梁祝》《十五贯》等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法律现象。有趣的是很多作家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卡夫卡都有法律从业的经历。司汤达更是每天要朗读几段法律,为的是让自己的语言简洁有力。

法律纠纷成为文学作品最喜欢的表达内容之一。今天,影视编剧们对炮制车祸、遗产纠纷这样的事件乐此不疲,有关律师和法庭的笑话更是不计其数。至今,法律与文学是否为一个学科仍在争议之中,但法律因文学而生动,文学因法律而真实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大学里修的是法律,一九九七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二○○六年起做专职律师,这期间接触、办理了一批案件。回想这些案件,我感觉每个案件就是一个精彩故事。我曾对有些故事做过种种设想,比如案件没有发生,证据没有找到,官司胜诉,但无论何种可能,都不及现实这一种恰当合理。我的苦恼在于如何把这些故事讲述出来。法律之规定、诉讼之严格都无法使人随意发挥——我是个律师,所写的作品就不能违反法律之一般规定。

二○一二年七月的一天,我找到了感觉,一口气把这些故事写了下来。当然,既是文学作品,我就想努力给故事披上一件彩色外衣,使之看上去更美丽,只是能力所限,这种努力常常显得苍白。后来我索性放弃努力,老老实实写案件。因为对于我,记述现实远比想象来得容易。

《小律师办案记》讲的就是这样一些法律故事。那个交通事故案件基本是照搬。离婚案件没有那么夸大。最让我难忘的是割孩子耳朵的案件。最有趣的是那个房产案子,我以为那会成为一个“死案”,快要完稿时,委托人突然来找我说,“房子拆了”,于是故事有了最好的结局。我写得最痛苦的是最后一个案件,因为那个案件还没结案,我没有参照。但是,那个遗嘱案件除外,我没有办理,却也并非子虚乌有,我有个朋友曾咨询过,办理的过程正如作品中所述,她现在移民了,她说:“没想到结局会是那样。”惭愧的是,我只是个小律师,所办的也是些交通事故、工伤、婚姻、继承、劳动争议、拆迁和房屋买卖等案件。可有时我又想,谁的生活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每个案件都有真实原型,法律上的处理更是严谨的,包括法条的出处和引用。

《小律师办案记》不是单纯的文学故事,阅读本作品还可学习和收获法律知识!大家一定记得“药家鑫案件”,我曾经痛心疾首地想,如果他懂一点点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车有保险,事故发生后,他几乎不用赔偿一分钱时,他还会去杀死张妙吗?我想不会。如果读了本作品的人还能学到一点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如何面对一个纠纷,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另外,作品中也有不少有关律师与法庭的笑话,如“嫁给律师的理由与不嫁给律师的理由”、“女孩穿裙子的法律分析”等,读来令人捧腹,它们是法律人的共同智慧,不是我原创,我只是作了归纳与引用。

我曾读过一些国内写律师的作品,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把律师写得很坏,他们和法官勾结,操纵案件,无恶不作;一类把律师写得很高大,他们成了正义之化身,或许还有一种,办理了不少奇案、大案。其实,任何一种都不符合真实的律师职业。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专门论述道:“没有任何合法的职业,像律师一样毁誉参半。被奉为英雄,也被贬为无赖,因为律师会以同等的努力同时捍卫正义的事业与邪恶的利益。”执业多年,我的理解是,律师首先是一种制度,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一群人。是公民个人权利的捍卫者,本质是对公权的限制。当一个人与公检法打交道时,他就要去请律师。只是在当下中国,做律师充满了艰辛,路途布满荆棘,但在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中,他们又扮演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角色。遗憾的是他们常常被误解,越是民主的国家,律师越发达,反之,则警察发达。在这里,我要深深祝福我的职业和同行!特别是那些在一线维权的律师,他们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灵魂,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小律师办案记》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现在看比较幼稚,能够出版,非常感谢原编辑周昌义先生、走走女士和上海文化出版社。此后我又写了短篇小说集《案件集》、长篇小说《实习律师》和《刑法第六十七条》,这些作品将陆续出版。但愿读者能够喜欢,同时恳请律师同行及文学界的朋友提出批评,让我能够不断进步,写出更好的法律小说。谢谢!

田建宏

二○一七年五月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律师办案记/职场浮世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建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508269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7-09-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2017170712
中图分类号 I24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