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从莫奈到毕加索
内容
编辑推荐

★重估中国艺术在世界的独特价值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是学者陈传席近几年来受西方大学及艺术研究机构之邀,前往欧美讲演中国书法、绘画、文学的内容整理合集。其中“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一文为全书重点,作者从美术史的角度,将西方近现代著名画家的艺术创作变化与中国(日本)绘画艺术做横向对照,并引用画家自己的论述,证明了在西方近现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和艺术创新上的突破中,中国艺术的影响不可或缺。

★丰富材料详解作品启迪全新视角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通过举例包括莫奈、毕加索、凡高、马蒂斯等西方近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与中国传统书画作品一一进行具体对比,从而论证中国书画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及其在世界的地位。每一例子皆有细致的配图讲解,其中包括许多之前学界未加注意的材料,启迪读者用全新的视角欣赏并理解中西经典绘画艺术。

★另辟蹊径梳理美术史比较中西文化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重新梳理了世界美术史,在已有的艺术史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作者由表及里,让读者除了获得有关画作本身的知识与观点外,同时也对中西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差异有所理解领悟。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从莫奈到毕加索》从美术史的角度,将西方近现代著名画家的艺术创作变化与中国(日本)绘画艺术做横向对照,并引用画家自己的论述,证明了在西方近现代绘画风格的形成和艺术创新上的突破中,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传席,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宣部评阅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著有:《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绘画理论史》等。

目录

自序

上卷 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引言
一、中国书画对世界艺术的重大影响
二、中国画论一直居世界画论之先
三、“目视”“神遇”——中西绘画的区别
四、由自信到自卑的原因
五、终结、发展
下卷 杂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论中西绘画的交流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
——兼谈“中西分璧”“中西合瓦”
单层文化和双层文化
笔墨当随古代
从“物种进化”到“变种进化”
——谈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趋势
“识心见性”“于相而离相”
——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重大影响
文与画的内在关系
夺意,异形
敢于肯定
画才和画情,才能和才华
判断力、艺术创作与艺术史研究
艺术发展于约束,灭亡于自巾
后记

精彩书摘

一、 中国书画对世界艺术的重大影响(节选)

中国画是“写”出来的,以线条为主,用毛笔,像写字一样一笔一笔写出来,十分随意,最忌刻画。西方传统油画以面为主,是“画”出来的,用笔十分谨慎,不能随意。西方绘画从塞尚开始,已开始解放笔触,有一点点随意,有一点点写的意思。到了凡高,他早年画的油画也是传统的西方油画,以面为主,刻画而出,但他后来成名的画,全是“写”出来的。凡高开西方“写画”之风,是受中国画影响。马蒂斯出名的画也是“写”出来的,毕加索、莫奈也是以“写”为主。

中国画家“写画”以抒发个人感情、表现个人主观情绪为主。形象只是表示个人情绪、表现笔墨情趣的载体。西方传统绘画,则是以表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为主,主观的情绪微乎其微。但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已经重视个人情趣的抒写了。毕加索甚至说:“我从不画真实的东西,我只画我想象的东西。”毕加索讲的这话,在中国一千六百年前就有很多人讲过。六朝时王微就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太虚之体”就是虚的、幻的、非真实的,只存在于画家的头脑中。他还说:“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叙画》)与他同时代的宗炳也说“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画山水序》),都说画的是精神。当然也都用写的方法。

西方画家,包括文艺复兴的那些大师们一生都在画客观对象,不突出个人精神的抒发。到了塞尚、凡高、马蒂斯、莫奈、毕加索才改变了这种状况。毕加索、马蒂斯、凡高、莫奈、塞尚等人是西方近现代最关键、最重要的画家,若缺了他们,西方美术史,甚至世界美术史将有大片空白。但这几个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学习了中国艺术而成功的。且看史实。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 早期的油画,基本上和欧洲传统绘画一样。他自己说他在少年时临摹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和当时的大师们的作品完全一样。一样就没有发展了。他1901年画的《横躺的裸女》(Jeanne [Reclining nude]),仍然是欧洲传统式油画,用面表现而不用线表现。还有他的《自画像》(Self Potrait,1901)也是以面表现的。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事实。但他后来临摹了中国画,有五大册,每册三十多幅至四十多幅不等。当然他用毛笔画,不可能是地道的中国画传统线条,大抵都和他1956 年在法国尼斯赠送给张大千的《西班牙牧神像》中的线条相类。有些线条也暗合于中国传统的提按、方圆、轻重之变化,有的线条也有圆润感,但这都不是自觉的。

有的人物画是用水墨画的,也颇有点韵味。后来,他又用毛笔学齐白石的画,画了二十本。他学齐白石的画学得并不像,但他学了中国画后,便改面为线,他的画变为主要用线来造型了。有的是用线勾好后,表现质感的部分也用面,但他的“面”也是中国化的,似中国画的写意笔法,不是传统欧洲油画式。他1907年创作的《阿维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被公认为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其画法主要是用线,尤其是《阿维农少女》的那幅油画草稿更明显是用线造型的。愈到后来,他愈重视线的造型。有时用粗线,有时用细线。他的《带齐特琴或吉他的女人》(Ma Jolie [Women with a Zither or Guitar],1911)、《拿曼陀林的少女》(Girl with Mandolin,1910)、《梦》(Le Reve,1932)、《三个音乐家》(Three Musicians,1921)、《走钢丝的杂技演员》(Acrobat,1930)、《三个舞者》(Three Dancers,1925)、《镜前少女》(Girl before a Mirror,1932)、《坐在庭院中的女人》(Seated Woman in a Garden,1938)、《戴蓝红色帽子坐着的女人》(Seated Woman with Blue and Red Hat,1939)、《生之喜悦》(La Joie de Vivre,1946)等,后期几乎所有的画都是用线造型。他1923 年画的《恋人》(The Lovers),实际上就是用油画画中国画,线条也好像是用细毛笔勾写似的,实际上是用小油画笔勾的。1937年他创作的著名的《格尔尼卡》(Guernica)也全用细线造型,这是传统欧洲画中所没有的。毕加索学中国画用的是毛笔,他送给张大千的那幅《西班牙牧神像》,也明显是用软毛笔画的,线条圆润,有粗细的变化。但他用油画笔画油画时,线条便无变化了。因为油画笔的鬃毛刷很硬,缺乏弹性,画不出粗细的变化,只能画出直线条。所以,他后期形成个人特殊风格的画几乎都是用直的、圆的或各种几何形的线条为主画出来的。其画属于立体派也好,现代派也好,但画法明显受中国画的影响。形成他绘画风格的部分来自中国画,若没有中国画的启发,便没有毕加索后期的成功。毕加索也十分感谢中国画对他的启发,他对中国画的评价很高,远远高于欧洲画。

张大千在1956年回赠毕加索一幅画,上画两株竹子,前浓后淡。据张大千的叙说,他见毕加索用毛笔学中国画,但不知用笔之法,便画竹子告诉毕加索应该怎样用笔。如果张大千的画对毕加索有影响,那么这影响仍然是来自中国的传统,因为张大千是研究中国传统的画家。

毕加索还说过,“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的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

看来,毕加索对艺术史也颇有见地,他说“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是非常正确的,这比很多美术史研究家的看法高明得多。日本艺术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是“浮世绘”,全用长线条造型。日本人说是学习中国唐代的绘画,其实主要是学习中国明代的陈洪绶。早期“浮世绘”中的人物造型多来自陈洪绶的人物画,画法更是来自陈洪绶。在日本“浮世绘”盛行时期,陈洪绶的木刻画《水浒叶子》被日本人反复刻版、翻印、临摹,风靡一时。毛奇龄在《陈洪绶别传》中记载,有人用竹筒装了两幅陈洪绶的画到日本,“贻日本主,主大喜,重予宴,酬以囊珠,以传模笔也”。日本主(当时掌权的天皇)得到陈洪绶的两幅画,竟重重地酬谢了一口袋宝珠。实际上,这两幅画仍然是别人临摹的作品,即“传模笔也”。可见陈洪绶画的影响。当然,他们同时也学习了中国唐宋传统和其他一些优秀的中国画家的作品。总之是“源自中国”。因而,凡学“浮世绘”者实际也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不过是中国画的再传“弟子”而已。西方人早期用面表现物象的油画乃是来自古希腊,后期用线表现物象的油画来自“浮世绘”和中国的写意画,归根结底是来自中国。所以,毕加索说“白人根本没有艺术”,也是十分正确的。白人没有原创的艺术,这也是普通美术史研究家所不知,更不敢道的。毕加索还说:“中国画真神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崇尚西方画和现代派的人提起毕加索,无不五体投地,他的每一句话都比圣旨还重要。那么毕加索如此崇尚中国画,论之为世界上第一等艺术,他们怎么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了呢?难道一些根本不懂艺术的画商能高于毕加索吗?

毕加索还说过:“如果在中国,我不当画家,我一定当书法家。”可见他对中国艺术的理解。毕加索未必能看懂中国的书法,但天才人物的感觉是很准确的。

前言/序言

写艺术史的人,不论是西方的美术史家,还是中国的美术史家,都没有提到中国书画对西方艺术的影响,都认为西方的绘画从文艺复兴到现在的变化发展,乃是其自身自然的变化,或者都是受了西方的哲学、文学和科学的影响而然。当然西方的哲学、科学对西方的绘画有一定影响,比如点彩派。其实,中国宋代就有米点山水。西方点彩派自然不是受米点山水的影响,而是受科学中光谱的启示,是按照光学原理分析,蓝、黄可以产生绿的感觉等等,于是按科学的方法一点一点把颜色排列上去。点彩派的画虽然新奇,但学之者并不多。西方绘画受科学影响启发,一直存在,其中有利有弊,本书暂置而不论。

西方近现代的画家,最知名者如毕加索、凡高、马蒂斯、莫奈、塞尚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书画的巨大影响。传统西方油画以面表现物象,而中国书画是以线表现物象,空中的云,河中的水,本来无线,但画时也都用线去表现。近现代西方画家的作品凡有新意者,大多改面为线而从事创作,在西方各大美术馆中皆可看到,这都是学习中国书画的结果。从他们的作品、和画家自己的论述中,都可得到证实。

本书就是根据事实加以论证的。

近几年,我受美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很多大学、研究机构、艺术团体以及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之邀请,前往讲演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文学、书法、绘画。我开始讲到中国艺术引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时,听者无不吃惊,中国的学者甚至说我的这种说法太狂妄了,太大言不惭了,但我讲完事实后,他们也都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事实。其中一些外国学者的提问,又引起我进一步思考,也更加证实了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有的外国学者十分赞同我的见解,还为我补充了一些例证。现在,我把我的讲演内容整理出来,交出版社出版。希望读者读后也能进一步思考,如肯于和我讨论,或指出其中不当之处,我都将十分感激。

2016年3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从莫奈到毕加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传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25214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7068694
中图分类号 J21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