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法舫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为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赵朴初、东初法师、竺摩法师等近现代高僧人间佛教思想与制度重要文献汇集。由梁建楼编写、楼宇烈和学诚共同主编的本卷《人间佛教思想文库(法舫卷)(精)》为法舫大师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文章精选。法舫(1904—1951),当代高僧,佛教学者。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入室弟子,也是忠实和得力的助手,他对大师革新佛教的理想,竭诚拥护,不遗余力。三度主编《海潮音》杂志,发表许有关教理和学术的文章,并宣传佛教的革新运动。两度出国传教,为中印、中锡(斯里兰卡)文化交流作出相当大的贡献。他一生著作甚多,主要的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佛学对于人生之看法》,《一个佛学者的程序》、《金刚经演讲词》、《印度之文化》等。译作有《阿毗达磨摄义论》等。他所译的《阿毗达磨摄义论》在香港出版,深为法、英等国东方学者所称许。

内容推荐

太虚大师首倡以来,经无数近现代高僧大德实践探索出的精神遗产“人间佛教”,仍然是新时期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的旗帜与道路。本丛书整理这些人间佛教探索道路上的高僧大德之行事、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既要为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内涵提供丰富的范例,更为怎样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为未来佛教界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本丛书的整理者,绝大部分是亲身受教于这些高僧大德或长期研究近现代佛教者。法舫法师(1904-1951),当代高僧,佛教学者。

由梁建楼编写、楼宇烈和学诚共同主编的这本书《人间佛教思想文库(法舫卷)(精)》是本套丛书分册之一。

目录

总序 “多元一体、并行不悖”的人间佛教史观

导言 法舫的人间佛教观

第一编 人间佛教与教育修学

 做人与学菩萨

 毕业后的责任与出路问题

 从唯心净土说到人间净土

 佛教对人生的看法

 一个修学佛法的程序

 佛学之真理与应用

 佛法与大乘法

 为何学佛与怎样学佛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

 在家学佛

第二编 人间佛教与爱国爱教

 佛教救世与救国

 武汉僧众组织起来

 现在的态度和工作

 东亚佛教民族团结起来

 日寇南进对佛教国之阴谋

 日本南进与中缅佛教-

第三编 人间佛教与改革除弊

 从住持佛教说到改造僧寺

 改革佛教的几个基本观念

 人间佛教史观

 与某居士论建立人间佛教书-

 佛教之辟神怪

 如何住持现代佛教

第四编 人间佛教与文化复兴

 实现东方文化

 复兴中国佛教的史的印证

 佛学与中国文化

 《海潮音》卷头语

 佛学思想之发展及其今日之新趋势

第五编 人间佛教与社会发展

 佛教与社会人心

 十五年来本刊之贡献

 今后本刊的生命和使命

 宗教在人间

 在家学佛与奠安社会

 父母与儿子

 佛法与世界之关系

 世界和平与佛教新运动

 佛教的新运动与今后世界和平

试读章节

做人与学菩萨——法舫法师在世界佛学院研究院讲

一 题前

这个题目,含义甚深,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在《海潮音》第十五卷中的“人间佛教专号”,就是发挥这种意义。这完全是提倡普遍的“人乘菩萨法”,因为佛说法,大都是以人类为对象,由人乘扩张至菩萨位的,虽然有五乘三乘及无量乘,而其重心还在人乘方面。所以太虚大师二十余年来弘法运动,虽有其全系佛法之见解,而对这现世界人类宣传,无非是“佛教人间化”,渐次实现“人间佛教化”的主义。现在就这个题目“做人与学菩萨”上,推广这种意义,来发挥一些意见吧,有遗缺的地方,希望诸同学,去研究推广它。在未讲本题之前,先说三点意思:

(一)佛法与人生的关系

第一点的意思,首先要明白的,就是佛法之所以在人间,比较其他的学术宗教要殊胜些,因为佛陀说法是以教化人类为本的。我们人类,在有情界里,是很高尚的,和其他三途八难之中的有情众生比起来,它们没有佛法可闻,而我们人类有佛法可闻,实在是庆幸的事情。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是一点都不错。要知道:地狱饿鬼畜生及其他地受苦的有情,每日在痛苦的环境里,既失人身,受苦无暇,又无佛法,苦痛还可言喻吗?就如生在那欲界色界的天众吧,在如意地环境之中,时常享受着快乐,表面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痛苦的,但是为喜乐所转,无佛法可闻,况且报尽业来,还须受苦呢。所以也没有得人身和听法的好了。《四十二章经》里,说人身有二十种难。《华严经》里,也说人生之中,闻佛法最为难得的话。这确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此,知道得一个人生,非常之难,而且得丈夫身,尤其不容易!西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上说:“有暇难得圆满身。”《俱舍论》上也说:“要得成佛,当具男身。”现在我们已从很难得的人生中得着大丈夫身,同时又闻到佛法,这不是最可庆慰的一回事吗?这样,我们就应该依佛法的原则,去应付人生才是!况且佛法上止恶行善的道理,都以人生为本位。这止恶行善是最大最上的标格,所谓“善”,在空间方面,不但个已获益,同时他人兼有利益;在时间方位,不但过现安乐,就是未来无尽生中,都有实际地快乐受用,才成为一个善美的人生;因此之故,佛法与人生是有密切的关系了,应当从“做人”方面,去建立佛法。

(二)佛陀在人间

第二点的意思,在佛说的大小乘经律里面,象征着佛陀释尊的伟大无上,随处都可见到他的精神是在人间。每一处的每一次的说法,皆有无量百千众生得大利益,发菩提心而般涅檗,尤以人类居多数。大乘经中,诸如此说,小乘经里,可以说没有一部不是教化人类的,小乘经里,讲佛陀生在人间,行化人间,说法人间,涅檗人间这是最易明白的。就说法一事去看,以人类为对象,或对在家,或对出家,山林中也好,宫殿里也好,无论在时间空间上,没有不是对人类讲话的(其他特殊境界,当不在此例)。并且佛对任何人说法,毫无虚伪分别,那种诚恳亲切,慈爱的态度,永远留在人间,温存在人的心垓,凡是闻佛说法,总教他们得到了相当的利益,才散法会。这些,在四《阿含经》小乘律中,都可见到。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法四十九年,都在人间;佛既如此对人说法,所以要实现人间佛教化。

(三)现在人生需要佛法

第三点的意思,在这个新时代的人生里,从各方面观察,是很需要佛法的。因为现在人生的痛苦,需要佛法来救济。就世界统计的十六万万入口,无论那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所有的生活,虽有苦乐不同,但都离不了痛苦。这“痛苦”二字,实在是现人类的普通地现象啊。就社会说吧,上等阶级的人,虽有富裕的生活,但还有那种异常的苦痛和烦闷。中等社会和下等社会的普通人,种种生活环境的苦,那就不消说也不必说了。就世界大势来言,阶级与阶级……(P2-3)

序言

导言

法舫的人间佛教观

梁建楼①(①河北井陉法舫文化研究会会长。)

法舫大师(1904-1951),当代高僧,佛教学者。河北井陉县台头村人,俗姓王名智,幼读私塾,喜览古书。1920年家乡大旱,佛教组织助其至北京,就读于法源寺义学,勤奋过度,深染沉疴,就医期间,遇庆圆和尚,赠以《海潮音》杂志,法舫读之感悟于心,种下菩提因缘。病愈,依是岸出家,从道阶受具足戒也。1922年,当代佛教巨擘太虚大师创办武昌佛学院,法舫负笈南下,依随太虚大师为首期学僧。1924年毕业后,欲赴西藏求法,先人北京藏文学院习藏文。1925年秋,由北京启程,从四川入西康,行到甘孜,遇阻,折返武昌,自修佛学六七年,精研唯识、俱舍、大小二乘,深具心得。1930年秋,任教北平柏林教理院,兼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书记,讲授《俱舍论》,声誉渐隆。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奉师命返回武昌,任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主任,主编《海潮音》,宣传革新佛教,兼任武汉三讲佛寺主持。1937年,随太虚大师到重庆,主持汉藏教理院教务三年,讲述《俱舍论》,编《俱舍论科判》四卷。期间,提倡“寺庙就是佛学院”,改革僧伽教育,变寺院为学习佛法道场。1940年受民国政府派遣,欲赴东南亚诸国交流佛教文化,弘扬大乘,兼携达居、白慧赴印留学。因战事频繁,受阻缅甸,于缅甸十方观音院佛学院任教。达居留缅甸学习巴利文。1942年春,法舫与白慧抵达印度,法舫入国际大学研读巴利文、梵文及英文,任教于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及摩诃菩提会,宣扬中华佛教。在印期间,广泛拜访教内外人士。1943年夏,法舫转赴锡兰,挂锡智严东方学院,修学南传经典。奉太虚大师命,与锡兰居士马拉拉色格拉博士商谈筹建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简称世佛联);与锡兰摩诃菩提会会长、锡兰教育部寺僧教督学长金刚智博士会谈中锡互派留学僧事,促成中国了参(叶均)与光宗(郑立新)二青年僧到锡兰留学。1946年,应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之邀,于国际大学宣讲佛学,译佛典《阿毗达磨摄义论》。翌年春,太虚大师示寂,法舫决心归国,途经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沿途讲学,随缘教化,南洋佛教总会奉法舫为导师。1948年,至奉化雪窦寺礼太虚大师舍利塔,任住持。秋末,赴武昌,接任武昌佛学院院长,建太虚大师舍利塔。翌年春,转长沙讲《金刚经》,任湖南大沩山密印寺住持,盛誉一时,各方景仰。1949年,离开湖南抵香港。于港八启讲席,座无虚席。刊行《阿毗达磨摄义论》,是为我国翻译巴利文圣典嚆始。于东莲觉苑讲唯识学,启示初学,广征博引,注重通俗,出版《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开运用现代学术讲经之先。1950年初,抵新加坡,卓锡灵峰菩提学院,讲《般若心经》《药师经》,旋赴锡兰筹备世佛联,起草会章,当选执行委员。应聘锡兰圉立大学中国佛教文学及大乘佛学教授,专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1951年10月3日,于锡兰智严东方学院圆寂,世寿四十八,法腊三十一。荼毗舍利若干,起塔于智严学院。

被称为太虚大师第一弟子的法舫法师力推乃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本书在《法舫文集》中选取法舫法师关于人间佛教的文章38篇,其中不乏专论人间佛教的文章。阅读本书,可一窥法舫的人间佛教史观、人间佛教建立观、人间佛教世界观、人间佛教改革观。

一、法舫之人间佛教史观

何谓人间佛教?法舫认为:“所谓人间佛教者,人间乃指人类所处之世间,名日人间。或人谓人类,间即世间,亦名世界,人类即世间,故日人间。在此人类世间中,设施佛陀教化,以佛陀之教化,而利济世间之人类,故日人间佛教。”①(①法舫:《依据圣言量采建立人间佛教》,《法舫文集》第四卷,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1月,第85页。)法舫将释迦牟尼成佛以来至今的人间佛教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古代之人间佛教,中古之人间佛教,近世之人间佛教,现代之人间佛教。“释尊时代与小乘时代之人间佛教,可日古代之人间佛教。”①(①法舫:《人间佛教史观》,《法舫文集》第四卷,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1月,第79页。)这是法舫对古代之人间佛教的划分,下面分述释尊时代与小乘时代之人间佛教以及中古之人间佛教,近世之人间佛教,现代之人间佛教。

(一)古代释尊时代之人间佛教

1.创印度之人间佛教。释尊出生在印度,身处王宫,而透视一般社会情绪。“凭其聪睿之大智,藉其平等之大悲,由本原故舍去统治阶级之权位,作改革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之运动,证悟一切法因缘所生自性本空之大法界后,更从事普遍化之人间运动,建设印度民族之新信仰新思想。进而作改善政治运动,向诸国王劝导,建设新印度之新政治,有所谓十六国王之皈命。十善业道,是其政治之原则。人民在旧社会中得此清凉之剂,如梦更醒,如日中天,受持三皈,遵行五戒,而作新民,此所谓印度之人间佛教,维我释迦牟尼佛陀与其弟子之所努力建设者也。”②(②法舫:《人间佛教史观》,《法舫文集》第四卷,北京:垒城出版社,2011年1月,第52页。)

2.释尊成功人间佛教之人格修养。释尊成功此人间佛教,一方面是由其环境时代因缘之所促成,而另一方面实由于释尊个已之道德修养与智慧修养,始能成此穷未来劫不可磨灭之功德事业。道德与智慧之修养,终达其圆满者,首在其能毅然决然放下权势乐欲,辞别慈父爱妾,而独身出家者也。法舫说:“释尊道德修养,即其所修行之大慈悲心也。不以苦故,而退菩提心。不以苦故,而舍一切众生。为度一切众生故而能牺牲个已之无量安乐而行苦行,不为已乐而行苦行,大慈充满众生心量,平等舍受,无有差别,怨亲平等,无有彼我,是故释尊为世界之慈父,为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也。菩提修养,即其所修行之大菩提心也。不以无明故,而障其菩提,菩提之圆明证澈法界实相得一切智。夫由大悲菩提庄严释尊之无上人格,而教化此世界之人类建立人间佛教。数千年来,为几百千万亿人之崇拜景仰,故释尊虽生印度,实为世界历史上之……

(六)组织教团第一,建造寺庙第二

法舫在这里特别说明:“这不是说不要寺庙。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有钱的人多欢喜建造寺,以求福德,出家人也喜欢建造寺庙佛堂以光祖庭,或作开山祖师。”“寺庙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假使不能供给出家人生活,出家人也无法自存,结果有寺无僧住,如果能就现有寺庙所容纳的僧众,维持其生活,使之依止佛教领导信众作利生事业,也是办法。不论在国内国外,大部寺庙,作香火,外人看来是迷信之所,非学佛之道场,更非讲说佛法之所在。对于真实人生,无有益处。所以今日寺庙的作风,必须改变,改变为真正学习佛法的道场,为讲习佛学的学院或学校。使寺庙成为一种宗教文化的灯塔。再者,要设法使在家信徒要多作利人事业,故希望有资产的信徒多组织佛教团体,如佛学会,佛教青年会,佛教学校,佛教医院,佛教信徒福利部等,发挥在家信徒的伟大人力财力,表现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①(①法舫:《改革佛教的几个基本观念》,《法舫文集》第三卷,北京:金域出版社,2011年1月,第297页。)这是法舫法师深有远见的说法,法舫法师讲了不少事实,说明佛法兴盛在人不在庙,如果仅有一个庙宇作为外壳,里面是空的甚至是别的非佛教的东西,那么对佛法对众生能有多大利益呢?“组织教团第一,建造寺庙第二”,寺庙建设和教团组织结合起来,才能促成佛教的振兴,促进人间佛教的发展。

从法舫法师的“六个第一”可以看到,这“六个第一”是纯乎其纯的大乘佛法理路,也是法师契理契机对大乘佛法的善巧弘扬,法舫曾说:“我们要改革那非人间的佛教而成立为人间的实用的新佛教,宗教在人间,佛教在人间。”②(②法舫:《宗教在人间》,《法舫文集》第四卷,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年1月,第140页。)今后佛教界如能将法舫法师的这六个倡导落到实处,人间佛教前途不可限量。

结语

在佛教的原始时期乃至到大乘时期,法舫认为,“佛教总是在人问的。佛陀、菩萨、罗汉,这些代名词并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仙鬼魔,左右人间审判人类的上帝真宰呀!他们不过是人格圆满,享受寂灭幸福的有情,基础还是在人间,所以信仰佛陀,不过是信仰人间人格的圆满者;信仰佛教,不过是信仰人间教化的真美善的教法;信仰僧伽,不过是信仰人间改造的觉悟者”。①(①法舫:《宗教在人间》,《法舫文集》第四卷,北京:全城出版社,2011年1月,第140页)法舫法师一生弘扬人间佛教的足迹遍及海外6个国家,内地13省市和香港、澳门两地。法舫法师著述颇丰,2011年笔者整理之200万字六卷本《法舫文集》问世,2013年星云大师将其出版为繁体字《法舫大师文集》,同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太行古陉》第四集《古塞佛宗》——法舫专集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2015年11月4日在斯里兰卡智严佛学院举行了“法舫大师骨舍利返乡迎送法会”,同月7日在井陉县和谐广场举行了“法舫大师舍利回乡安奉纪念大会”,在法舫文化网刚落成的法舫舍利塔院举行了“法舫大师舍利入塔安放法会”,接着,在石家庄市举行了以法舫与河北佛教对外交流为主题的“第五届河北禅文化论坛”;2016年法舫文化园主建筑——法肪纪念馆开工建设。法舫法师在东南亚弘法时被当地僧众比作法显、视作玄奘;法舫法师圆寂后诸多挽联、挽词和追悼歌将法舫称为“当代玄奘”;今天,著名佛学家、中国社会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老先生题词“古有玄奘,今有法舫”。在整理选编法舫法师人间佛教遗著结束之际,诚愿法舫法师的人间佛教理念被世人认识、接受、实践。

2016年5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法舫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梁建楼
绘者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803972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42
CIP核字 2017143515
中图分类号 B948-5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3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