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农业起源于黄土区域。为比较深刻了解中国农业的起源,治史者必须对黄土区域的古自然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何炳棣著作集: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上编将近年中国科学界对黄土多方面研究的结果,作一极简单的摘要,以充本刊中编和下编的必要科学背景知识。
《何炳棣著作集: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中编详细分析我国古代文献中的植被资料。此项工作的意义有二。一、植被是温度、雨量、土壤、生物和历史(人为因素)的综合产物,与农业起源有极密切的关系。二、我国古代文献之中,比较丰富而又具有科学价值的资料就是有关植被的记载。经过统计和分析之后,此种植被资料既可与当代科学研究成果互相印证,又可帮助取决科学界对黄土区原始植被尚未一致的意见。
《何炳棣著作集: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下编的主旨是根据多方面史实说明我国远古的农业体系的特殊区域性和独立性。旧大陆两河、尼罗河、印度河等区域的古代农业体系,是建立于泛滥平原、原始灌溉与大小麦作之上。我国远古的农业体系,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础之上——小河流域的黄土台地、旱地耕作和标准“中华型”的农作物组合。因语文之隔,西方植物及其他相关学术部门对中国粮食作物的起源,有不少偏谬之论,因此本编的重心即在以考古、植物、文献、语言多方面的资料,检讨个别农作物是否原生于华北、江淮,是否为我国先民所*早培育。本编讨论的主要对象虽是古代中国,但不得不有时牵涉到旧大陆其他古文化的农作系统,因此本编所论各节,对一般农业和文化起源的理论,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意义。这种理论上的意义,“全刊小结”中有较有系统的讨论。
作者简介
何炳棣 1917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取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鄂宛加州大学。先后当选“中研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1975—1976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重要著作有:《中国会馆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368—1953》《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明清社会史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等。
目录
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后的自我检讨(代序)
前言

上编 中国黄土区域的古自然环境
甲 中国黄土的地理分布
乙 黄土的成因和主要黄土地层
丙 黄土区域的土壤
丁 黄土区域的古动物群
戊 黄土区域的古植被

中编 古代文献中黄土区域的植被
甲 文献述要
乙 植被记载
丙 植被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丁 历代伐林论要

下编 中国农业的起源
甲 中国最古农业的基本特征
乙 “小米”与农业的开始
丙 高梁
丁 稻
戊 麦
己 其他

全刊小结
劳榦:《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跋
后记
征引及参考书目
何炳棣教授履历及主要著作目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炳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4145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2013117744
中图分类号 S-092.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