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著的《中国会馆史论》的研究对象完全是会馆制度,虽有时不得不兼论会馆与公所行会的关系,但重心始终在地缘组织。
??本文最后一章中当提出实际例证,以说明明、清两代的会馆制度,在我国社会逐渐“近代化”的过程中,实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书 | 中国会馆史论(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何炳棣著的《中国会馆史论》的研究对象完全是会馆制度,虽有时不得不兼论会馆与公所行会的关系,但重心始终在地缘组织。 ??本文最后一章中当提出实际例证,以说明明、清两代的会馆制度,在我国社会逐渐“近代化”的过程中,实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推荐 ??何炳棣著的《中国会馆史论》一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详列大小城市会馆之名,以为此后中外学人更进一步较全面研究的参考。因为关于会馆的文献资料极端零散,大多数方志忽略会馆公所,这项近乎机械的工作,费力虽多,收效却甚为有限。因为文献记载多阙,本书所能列举各地的大小会馆当然不会详尽,与实际数目相差必远。但这有限的收获已经代表十余年来作者为研究明清土地、作物、人口、移民而遍翻北美所藏中国方志的附带结果之一。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籍贯观念的形成 第二章?北京郡邑会馆的起源与演变 第三章?晚清北京郡邑会馆统计(府城试馆、省垣试馆附) 第四章?会馆的地理分布(上):商埠、省会、一般州县、工商镇市 第五章?会馆的地理分布(下):长江中、上游与汉水流域 第六章?会馆与地域观念的逐渐消融 后记 引用书目 英文目录及简介 何炳棣教授履历及主要著作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会馆史论(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炳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941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7-07-01 |
首版时间 | 2017-07-01 |
印刷时间 | 2017-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3117762 |
中图分类号 | D69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