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继《发现四川》《发现内蒙古》之后,“发现”系列图书又一扛鼎力作!

48.5万平方公里,10万公里自驾行程,720天秘境探索,116位职业摄影师用车轮和脚步再一次发现四川!

观景和摄影并重,重新梳理天府之国的美景;借助经纬度、方位、海拔高程等要素定位观景拍摄点。

跨越四季,先后五批次,同名100个观景点发布。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网站发布“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并在相关点位实地竖立标识牌。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发现观景拍摄地”系列又一力作,关于四川旅游摄影的更全参考样本。

从“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到“全国连接城市数量、里程长的环线高速”,《再发现四川》用15条经典线路,带您直抵秘境核心,领略稀罕的美景!这里有众多景观,也有遗世独立的高原风景,有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大道,也有东西两条“红色线路”,邀您体验革命先辈在通往胜利之路上的艰难险阻……

《再发现四川》,独具匠心地用15条线路的方式,将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探秘四川所得的更新更美的奇观串联起来。其中既有如嘉绒文化、甘孜藏传佛教古迹、红色东西线等人文线路,也有如G318、G317、厦蓉高速和G5这样的交通干道,这些线路分布着种类各异的旅游景观,有巍峨高山上鲜有人知的湛蓝海子、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花海、上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寺、风韵沧桑的安静古镇、繁华热闹的城市风情,每一条线路都兼顾人文与风光的配合。如果说《发现四川》会使读者爱上四川,《再发现四川》则会让读者爱到深处,手不释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2012年成功举办“寻找四川100个观景拍摄点”活动并出版了《发现四川》,引起了广泛关注。《再发现四川:100个观景拍摄地》一书延续经典,重新梳理、发掘更值得观赏和拍摄的100个景观,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四川、发现四川之美。116位《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和四川当地更熟悉观景拍摄点的摄影师和向导、众多地理与人文领域的学者、编辑团队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倾情呈现此书,帮助你开启一段自助行摄旅途。《再发现四川》观景和摄影并重,重新梳理非常美景;借助经度、纬度、海拔、方位等要素精确定位观景拍摄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网站同步分批发布“观景拍摄地”,并在相关点位竖立标志牌。100个推荐景点立体展示:整体介绍、地理信息、摄影指导、相关资讯、地图信息、周边景点以及多张精美照片。

《再发现四川》选景原则:1,地理分类:以地理科学为指导,多元展示地貌景观、自然环境、人文传统。2,季节特色:推荐观景拍摄时间,更好的季节去更好的地方。3,行走线路:沿着道路推荐周边美景,观景点交通便利,易于到达。

作者简介

李栓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

序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

景观大道·G318线<资阳市><雅安市><甘孜州>

朝圣之路·G317线<甘孜州><阿坝州>

甘孜藏传佛教古迹之路<甘孜州>

嘉绒文化之路<雅安市><阿坝州>

在水之滨·S30□<阿坝州>

九环西线<成都市><阿坝州>

九环东线<绵阳市><德阳市>

红色西线<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

红色东线<泸州市><南充市><巴中市>

三国线<广元市>

米仓古道<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

厦蓉高速<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

成渝环线+G□13<宜宾市>

洛克之路<凉山州><甘孜州>

西南丝路·G5线<眉山市><雅安市><乐山市><凉山州><攀枝花市>

前言序言

《再发现四川》序言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中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季风环流明显,其东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而西部高原垂直分布着从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丰富的植被使得这里美景叠现,旷远开阔的高原、温暖湿润的平原、植被繁茂的丘陵和陡峻幽深的山地都有分布。

灵山秀水养育了四川的文明,这里是中国上古十分重要的“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历史文明遗址在这里被发现,并震惊世界。“自古文人皆入蜀”,而藏传佛教也为川西增添了□□色彩,更有红军在这里创下长征的种种奇迹。

早在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推出了名为“上帝为什么造四川”的专辑。多年来,四川一直是中国国家地理持续关注的主题。秉承“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宗旨,我们的“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等专题把包括四川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美景介绍给中国和世界,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2010年成功举办“寻找四川100个□美观景拍摄点”活动并出版了《发现四川》,这本书引起了摄影爱好者以及旅游爱好者的购买热潮,并且在广泛意义上,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四川省的旅游规划也做出了贡献。100个最美拍摄点并不足以概括四川的美景,为了延续经典,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四川,2015年,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交通运输厅、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合作主办了“再发现四川”主题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将四川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进行重新梳理,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次成果是经过110位的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四川当地优秀摄影师、中国科学院地理与人文领域的专家、编辑团队为期两年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我们以“凸显西部、凸显人文”作为项目目标,评选出了包括地理地貌、人居景观、建筑群落的100个全新观景拍摄点,这些地方将树立起标志牌,并且在网络上分批发布。

与上一次《发现四川》不同的是,我们的项目团队将此次的100个拍摄景点具体分为15条旅游线路,其中既有如嘉绒文化、甘孜藏传佛教古迹、红色东西线等人文线路,也有如G318、G317、厦蓉高速和G5这样的交通干道,这些线路分布着种类各异的旅游景观,有巍峨高山上鲜有人知的湛蓝海子、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花海、上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寺、风韵沧桑的安静古镇、繁华热闹的城市风情,每一条线路都兼顾人文与风光的配合,让游客眼里的风景与内心的文化在旅途中同时得到侵浸。

无论是《发现四川》的100个景点,还是《再发现四川》的100个景点,都只是四川丰饶景观的冰山一角,惟望这些全新的旅游线路,能够让更多渴望亲近四川的人认识更加细致的四川,而中国国家地理也会坚持不懈地为大家呈现更美的四川。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

精彩书摘

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

NO.066

棋盘山田园

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东南,有一座幽峰,峰顶一棵孤松傲然挺立,葱郁挺拔,故此峰名曰“独秀峰”。登上独秀峰顶向下瞭望,可见40余座孤丘星罗棋布,峰谷相连,参差有致地分布在长约3600米、宽约1800米的宽阔谷坡之上,形如棋盘上短兵交接的棋子,故曰“棋盘山”。依山建院,缘水造房,当地居民在这青葱山谷中间盖起屋舍,疏通阡陌小路,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那让人心驰神往的桃源仙境。

清幽的小路和白沙河水穿梭在山谷之上,犹如缕缕飘带缠绕在青山绿水中,映衬出独属于田园秘境的一份惬意。不论是晨曦初照,抑或是落日余晖,棋盘田园皆给人一种妩媚清丽之感。升腾而起的氤氲山气,更为她增添了一抹清幽,描绘出一幅静谧安逸的田园山水画。

最佳观景拍摄点:

在景区的盘山路上修有观景平台,可以在此下车俯拍。

经度:E 108°15′

纬度:N 31°54′

海拔高度:942米

观看方位:正南

最佳拍摄季节:

四季皆可

棋盘山展布于群山谷坡之中,春风拂过,新生气息点缀于良田秀舍之间;至夏季,细雨、雾霭,使青山红瓦犹如一位少女遮上白纱;秋风惬意,染红星星点点的绿叶,如五彩斑斓的琉璃点缀山谷;冬日的早晨,橘红色的暖日爬上山头,缕缕金光穿透朦胧雾霭,遍洒在柔软无瑕的白雪之上,将田园群山衬托得愈发可爱。

最佳拍摄时间:

06:30—09:00

棋盘山田园美似仙境,但若于清晨之始攀上山头,此时阳光正好,薄雾渐浓,清爽之气润入心田,树叶屋顶皆镀上一层金色,光线的角度恰能为目中之景拉出淡淡的影子,雾霭、绿树、孤丘,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田园风光也定会向您展现更为多彩的姿色。

内页插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栓科主编
译者
编者 李栓科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06020
开本 16开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图书小类
重量 1.156
CIP核字 2017154062
中图分类号 J424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9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