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名师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待人接物是其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其直接体现的,便是礼仪文明。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礼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世界上任何一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中华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因此,知晓甚或学习传统礼仪,也是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继承的一部分。

由彭林所著的《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名师讲堂》一书选择中华传统礼仪中最重要和最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共31个专题,包括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特色、学理、经典,冠、婚、丧、祭之礼的仪式及其人文内涵,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如会客、宴饮、尊师、敬老、书信等)中如何体现中华礼仪特色等问题。31个专题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借此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华礼仪的体系和精髓。

内容推荐

中华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上至国家典制,下至人际交往、个人修身,无不涵盖其中,与西方人的“文化”相当。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可见,向广大读者普及中华传统礼学知识,意义不可小觑。中华礼学的理论形态是《周礼》、《仪礼》与《礼记》,合称“三礼”。《三礼》古称难读,传习者甚稀,学界久有殆成绝学之叹。笔者数十年研究《三礼》,为不失根本计,由彭林所著的《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名师讲堂》一书力求在理论与操作两大层面,系统而深入浅出地阐发《三礼》义蕴与器物仪节,并注意与当代的民生日用相结合,学术性与通俗性融合,以期引起读者兴趣。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为“学理”,中编为“要则”,下编为“常礼”,大纲请见本书目录。上编侧重从理论层面解读中华礼仪的渊源与内部脉络,帮助读者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它的认识。中编是从《三礼》中抽绎出来行礼要则,旨在为读者提供日常生活礼仪的通行原则。下编介绍传统礼仪中最受重视的冠、婚、丧、祭之礼的全过程及其人文内涵,此外还介绍了家礼、宴饮、访客、祭孔礼、书信礼仪等常见礼仪。最末一节为中西礼仪比较,旨在从宏观角度比较两者特点与差别。

本书是迄今为止海内外唯一的、系统介绍中华传统礼仪的著作,也是笔者在清华大学主讲的全校公选课“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教科书,该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书则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目录

自序

上编 学理

 礼与中华

 礼学源流

 礼学经典

 礼的分类

 礼与俗

 礼与理

 礼与情

 礼与乐

 礼与仪

 礼与敬

中编 要则

 服饰

 容貌

 方位

 步趋

 揖拜

 称谓

 雅言

 尊卑

 坐立

下编 常礼

 冠礼

 婚礼

 射礼

 丧礼

 祭礼

 家礼

 孝亲

 尊老

 宴饮

 访客

 书信

 中西礼仪比较

附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名师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29732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7036941
中图分类号 K892.26-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