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著的这本《八股新论》从八股的功过谈起,以具体的八股片段为例,评说元明清五百年间作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其僵化无文对思想的限制、对文学的戕害,以及这种“取士”途径对朝廷对国家培养和录用人才的伤害。接着从作为文学现象的八股文本身着手,分论八股的“体式”和“文心”,其中多有别人未发之言,并举名家如汤显祖、徐渭、尤侗、袁枚、王士祯、高鹗等的八股片段为例,辨析八股的内在文体结构、规范化的写作程式和难得一见的情性风格。
图书 | 八股新论/三联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金克木著的这本《八股新论》从八股的功过谈起,以具体的八股片段为例,评说元明清五百年间作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其僵化无文对思想的限制、对文学的戕害,以及这种“取士”途径对朝廷对国家培养和录用人才的伤害。接着从作为文学现象的八股文本身着手,分论八股的“体式”和“文心”,其中多有别人未发之言,并举名家如汤显祖、徐渭、尤侗、袁枚、王士祯、高鹗等的八股片段为例,辨析八股的内在文体结构、规范化的写作程式和难得一见的情性风格。 内容推荐 《八股新论》精简清通,对八股文的源流、体式、功能和历史功过做了既透彻深入又亲切可感的疏解;并举名家如汤显祖、徐渭、尤侗、袁枚、王士贞、高鹗等人的八股文片段为例,辨析八股的文体结构、规范化的写作程式和难得一见的情性风格。作者金克木还将八股文的体式溯源到《论语》和《孟子》,认为八股的结构和腔调继承了两千年书面汉语文章的发展,是将春秋以来汉文文体的诸形式集中凝固下来而僵化的结果,其中尤与《四书》不可分,并从“对策”的性质论证了从《四书》到八股的“一以贯之”。 目录 出版说明 引子 八股评罪 八股文“体” 八股文“心” 《四书》显“晦” 附录 八股文前八股文 八股开篇 陈年日记一则 高鹗的八股文 父子对话:八股文学 奇书的平凡 闲谈“八股文学史”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八股新论/三联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克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84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6 |
CIP核字 | 2016263407 |
中图分类号 | H152 |
丛书名 | |
印张 | 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6 |
宽 | 13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