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探索百科(地球科学下)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套Discovery少年探索百科全集!风靡全球上百个国家!

《探索百科》系列参照美国科教标准新精心策划,融合中国教育特色全新改编。

《探索百科》之《地球科学(下)》告诉你火星的秘密、绘制世界地图、进入暴风眼、探索秘密宝藏、飞向宇宙深处、寻找外星人、给地球拍照等内容。

内容推荐

《探索百科》系列参照美国科教标准新精心策划,融合中国教育特色全新改编。

本书由上百位中外专家共同研发,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书中超多精彩图片展现科学万象,互动知识问答激发创新思维。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地球科学(下)》分册,介绍了宇宙、太阳系等内容。

目录

宇宙

主题介绍:宇宙

问与答:相遇红巨星

增长见闻:令人目眩神迷的奇异景象

分布地图:遨游夜空

大事记:恒星的一生

年鉴:宇宙的边界

剪贴簿:星星展

目击报道:仰望星空

科学家手记:观察星星的人

亲身体验:光速旅行

意想不到:古代的观星者

待解之谜:科幻情节

焦点人物:光害污染

趣味集锦:星光灿烂

你的世界,你的机遇:建造宇宙

太阳系

主题介绍:太阳系

年鉴:太阳系统计资料

目击报道:伽利略疯了吗?

亲身体验1:飞离太阳的旅程

焦点事件:奇特的现象

亲身体验2:来自火星的问候

问与答:木星:它是一团气体!

科学家手记:欢迎加入这个家族

增长见闻:巨型卫星

待解之谜:太空狩猎

意想不到:我们注定要灭亡吗?

大事记:哈雷彗星来了

焦点人物:流星大师卡罗琳·苏梅费

趣味集锦:太阳系小常识

你的世界,你的机遇:设计你自己的行星系

太空探索

主题介绍:太空探索

问与答:星际对话

大事记:倒计时

增长见闻:走向未来

年鉴:远离地球

目击报道:登陆月球

焦点事件:寻找外星人

分布地图:飞向宇宙深处

亲身体验:失重

科学家手记:仰望星空

意想不到: “重病缠身”的哈勃太空望远望

焦点人物:外星人,你在哪儿?

待解之谜:火星的秘密

趣味集锦:生活在太空

你的世界,你的机遇:有人在吗?

绘制地图

主题介绍:绘制地图

问与答:给地球拍照

增长见闻:绘制世界地图

焦点事件:我们在什么地方?

大事记:职业工具

年鉴:预测天气变化

目击报道:刘易斯和克拉克横穿

北美大陆的探险行动

焦点人物:测量经度的艰难历程

分布地图:平面地图的缺陷

亲身体验:深海绘图使命

科学家手记: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意想不到:南极冰川融化

待解之谜:探索秘密宝藏

趣味集锦:神奇的地图

你的世界,你的机遇:掌握绘制

地图的诀窍了吗?

天气和气候

主题介绍:天气和气候

问与答:雨人

年鉴:狂野的天气

剪贴簿:进入暴风眼

目击报道:凄惨的行列

冒险事业:让我们一起转吧

意想不到:龙卷风传奇

亲身体验:漫步在云端

增长见闻:银色世界

分布地图:气象万千

待解之迷:天涯一角

科学家手记:企鹅漫游之地

大事记:天气纪要

趣味集锦:漫谈天气

你的世界,你的机遇:成为气候专家

试读章节

你若看过《龙卷风》这部电影,一定会感到惊讶:虽然电影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有些科学家真的在从事追逐龙卷风的工作。服务于俄克拉何马州诺曼国家严重风暴研究室的达夫妮‘扎拉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参与了龙卷风起源的鉴别实验,换言之,就是研究为什么这种风会疯狂的旋转。为什么她想要参与这样的工作呢?

扎拉说“大多数有关龙卷风形成的想法都会提到其发生地点周围的空气运动,而唯一能够证明这些假设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置身其中去勘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我们无法阻止龙卷风的发生,那么了解并预测它,便是防范人员伤亡的最佳方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龙卷风可是诡谲多变的。勇敢的科学家工作小组驾车疾驰至龙卷风现场,与它十分靠近,仅距离500米之遥,能清晰地感受到可翻倒汽车的尘云和强风的威力。一辆测量车的挡风玻璃被棒球大小的冰雹击碎。若是龙卷风不按原有路径前进,转向他们怎么办?扎拉说:“我们最少有两人能协助驾驶,同时必须选择能尽快脱离危险的道路,还要随时想到当龙卷风、强风、冰雹转向时的应变策略。”这样的做法显然奏效,因为虽然好几次惊险万分,但是龙卷风起源鉴别工作小组至今安然无恙。

工作小组追踪龙卷风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为移动式中央网络测量车,车顶上的雪橇架上装有测量风速、风向、温度、露点、气压、经纬度的传感器,所有的数据都会被记录在车内的手提电脑上,测量车会对可能形成龙卷风的区域四周进行侦察与记录。

扎拉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是追着暴风走,但是车子却必须沿着道路行驶;如果暴风在行进至农场时形成了龙卷风,那么车子便无法接近了,因为根本没有路穿过农场。”

1994年和1995年龙卷风起源鉴别工作组的第一步工作是提出了一个有关龙卷风起源的新前提,即龙卷风生成的新假设。1999年,工作小组再次上路寻找原因,扎拉说:“在春季,我们非常忙碌,除了要继续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外,还要追踪新的风暴,抽空接受电视台的来访。当天气状况不稳定的春季来临时,每个人都想知道科学上又有什么新观念,同时我们也有许多风暴方面的安全宣传工作要做。”此外,他们还要向美国国家气象局提供记录报告,好让他们对龙卷风侵袭地区的人们发布警报。

“我们必须等到风暴越过落基山脉才开始追踪,有时会一连追踪好几天。通常我们希望追踪的地点离家不要太远,这样晚上就可以开车回家睡觉,但是偶尔我们追踪的地点会远至内布拉斯加州。在追逐风暴时,车子一天行驶9000千米以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逐龙卷风并非总像动作冒险片中的情节,它还需要高度的耐心才行。扎拉指出:“这其中还包含了速度与等待。到达我们认为龙卷风可能形成的预定地通常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车程,此时我们的心情十分轻松,但是一到了那里,就必须等候暴风的形成。我们通常会在附近投掷足球或飞盘、比较调整各辆车之间的测量器数据,使每种仪器都符合测量标准。一旦暴风形成,我们便研究地图、仔细观测风暴,以着手进行拦截策略。风暴要多久才能转变成龙卷风呢?它是否有继续发展的道路呢?答案如果是‘否’,那么我们通常会以附近的另一个风暴作为追踪目标。”

当风暴即将引起龙卷风间,云底的变化会非常迅速。“通常会出现一些快速的旋风和急速上升的云团,接着我们开始观察地面上的尘土和瓦砾聚集之地:大多数的龙卷风会在漏斗云出现之前生成,龙卷风的平均寿命只有几分钟而已,所以我们得找对地方,以便搜集资料,并全程留在龙卷风附近。当龙卷风消散后,我们会小心观察风暴是否会产生另一个龙卷风。这些被称为雷暴雨泡的特殊风暴,通常有好几个小时的寿命,同时能产生不止一个的龙卷风。”

如果风暴在预定地以外形成,工作小组仍会认真地追踪。“有时候它们根本就不出现,我们就只能在晴朗的蓝天下打道回府了。”

这事件有时会无聊,却常常伴随着危险。扎拉知道龙卷风有可能把她和测量车卷到数百米外的地方抛下,然而何必烦恼呢?扎拉说:“天气一直就是那么难懂、富有挑战性,能现场见识到科学不是件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吗?”

在恶劣天气经常出现的地方,美国国家气象中心会委派一群被称为预报员的志愿者到达该地区。龙卷风预报员是业余的,他们会被训练出如何认定龙卷风的情况和警讯,当美国国家气象署发出警报时,他们得随时留意并用电话、电话呼叫向业余无线电收发报爱好者告之所有的情况。对于位于“龙卷风带”的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堪萨斯州和密西西比河谷,这些被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与从加拿大向东南移动的高气压所控制的地区,龙卷风预报员就更显其价值。

从事这样的工作不是很危险吗?当然也有不少较安全又与天气相关的工作:例如成为当地电视台或广播台的气象学家或天气播报员。气象学家必须用科学来观察、了解、解释和预报天气,军队和某些政府机关也会雇用气象学家。

大气学家和气候学家的工作性质颇为相似,公司和政府机关多会聘任他们来监测交通和制造业的污染,研究温室效应,分析过去的气候并预测未来的趋势。最重要的是,他们经常会对公司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气候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我看到云在逼近,想赶紧躲进屋内,但是我刚碰到门把,整幢屋子就被卷走了,我倒是毫发无损。”

“暴风雨侵袭时我正在餐厅里,先是屋顶被吹起,接着四周墙壁也被吹走,只留下我坐在地板上。”

“爸爸想去看看暴风雨过后的灾情,于是我们就驾车赶往现场。我们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破坏场景。房屋和谷仓被吹得四分五裂、铁路运输车被吹倒、挺拔的树木被吹走,挂在屋外的血红色床单和毛巾则仍然挂在那里。”

“伤者被掉落的木头砸伤,被风吹走好几米远,又被尖锐的木屑刺穿。”

“暴风雨过后我们收拾破碎的木板、树枝、羽毛散落的死鸡和看似被剥了皮的兔子。”

——美国三州龙卷风的幸存者

1925年3月18日下午,居住在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的人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具杀伤力的天气灾害,一次威力强劲的龙卷风袭卷了这三个州,造成4个城镇全毁,695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直径有时大于1千米的三州龙卷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龙卷风之一,它看起来很像雷云,不像旋转的漏斗状,所以获得预警的人很少,有些人甚至受到侵袭了,还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当龙卷风过境时,会连带将电话线扯起,所以幸存者也无法对他人发出预警报。

那是一个没有雷达能够检测龙卷风、计算机可以预测出可能走向、电视或收音机的天气预报可能警告暴风雨逼近的时代。

由于漏斗状龙卷风内的风力强度过大,即使在今天,气象学家也无法测量出它的风速。我们只能在龙卷风过后,通过观察它所造成的损害来测定它的大小和强度。藤田风级依据龙卷风损害程度来对其分级和评估风速,三州龙卷风则被定为藤田五级。P132-1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探索百科(地球科学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OEC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07160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49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