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综合梳理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普及读物。书中按照中国藏书文化的特征,通过大量史料和轶闻趣事,力求全面、简要介绍中国古今图书的演变、藏书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当代藏书活动的热点。书中配有600余幅历代书影、版刻图案、藏书印及近代相关照片、中外藏书票、电子书等,犹如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藏书之缩影。
图书 | 趣味藏书(中国古今藏书趣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综合梳理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普及读物。书中按照中国藏书文化的特征,通过大量史料和轶闻趣事,力求全面、简要介绍中国古今图书的演变、藏书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当代藏书活动的热点。书中配有600余幅历代书影、版刻图案、藏书印及近代相关照片、中外藏书票、电子书等,犹如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藏书之缩影。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载体 一、惊世天书甲骨传奇 二、韦编三绝简牍春秋 三、垂光缁史石碑成学 四、帛书千载丝上芳华 第二章 古书的变迁 一、古代刻书的源流 二、明清刻书各领风骚 三、古书装帧和种类 第三章 清风逸韵雅意萧萧 一、宋元刻本珍赏 二、中国版画之美 三、明清版画奇珍 第四章 典籍观古今 一、清宫藏书精华“天禄琳琅” 二、考究的清代宫廷刻本 三、中国禁书之盛 第五章 藏书胜遗金 一、“书魔”黄丕烈 二、江浙藏书楼遗风 三、书文同辉的藏书印 四、藏书票的画境文心 第六章 新中国藏书佳话 一、为国捐书的周叔瞍 二、图书馆聚宝藏珍 三、陈澄中旧藏善本的归宿 四、精丽的《唐女郎鱼玄机诗集》 五、影印善本与古籍保护 第七章 当代藏书万花筒 一、红宝书与“文革”图书 二、连环画与大众收藏 三、《毛泽东自传》与红色收藏 四、新文学藏书热 五、抗战史料与日军侵华罪证 六、从方寸之间到文献集邮 七、当代藏书活动的新特点 第八章 收藏市场推波助澜 一、古籍拍卖方兴未艾 二、翁氏家族藏书回归 三、暂得于己书巢衔泥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电子书与网络阅读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趣味藏书(中国古今藏书趣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欣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00722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8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9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87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