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1+1工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极端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花费三年时间创作而成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战胜自我,成为一名卓越的革命战士。本书问世以来,激励了无数少年读者,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并从中学会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深刻体会“生命的意义”。

内容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再现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联青年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以及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历程。小说的主人公保尔幼年丧父,全靠母亲帮佣维持生计。在学校里,他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有一次因为戏弄瓦西里神甫而被开除。为此,12岁的保尔不得不在母亲带领下,来到车站食堂的一间茶水问工作,认真负责的他辛辛苦苦工作了两年,终于忍受不了那里人性的残暴,而被迫结束了这一工作。之后,他到一家发电厂学手艺。在这里,保尔结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教保尔打拳,给他讲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激起了保尔对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意识。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牛活的小镇舍佩托夫卡得到解放,可不久又落入德军和白匪军手中。为了营救布尔什维克党人朱赫来,他被富家子弟维克多出卖,关进了监狱。后来幸运地被错放出狱后,他到女友——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家里住了一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天,保尔便离别冬妮娅和哥哥阿尔焦姆,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他随军队在祖国大地上转战了一年。1920年8月19日,在利沃夫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负重伤,被送进陆军医院抢救治疗,后来保尔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病痛,战胜了死神。

然而,出院后的保尔与冬妮娅的感情产生了裂痕,两人最终分手了。从此,保尔全身心地投入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家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他参加过镇压反革命暴动、剿除土匪、打击奸商的斗争,担任过共青团基层干部的工作,时刻站在劳动的第一线。对保尔最严峻的考验发生在博亚尔卡站,上级要求必须在3个月期限内从车站到伐木场修一条轻便铁路。保尔和许多共青团员积极响应号召参加筑路。可是,在环境恶劣、土匪袭击、物资匮臣的条件下,有些人开小差了,甚至有人可耻地交出团证。身有疾患的保尔却毫无怨言,以饱满的热情一直工作到胜利的那一刻——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治疗休养期间,同志们误以为他牺牲了。但他又一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回到了人间”,然而体内却留下了致命的隐患。

病愈后,保尔又回到铁路工厂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24年加入了共产党,这时,保尔已成长为一名思想坚定、成熟的共产主义者了。不幸的是,由于长年积劳成疾,保尔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面临失去工作能力、彻底瘫痪的威胁。在生死之间。保尔选择“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他仍然努力不懈地参加社会工作,直到无法动弹。

后来,双眼失明后,他又力争以另一种武器“重返战斗岗位”,他决定写一部反映科托夫斯基的骑兵师的小说——《暴风雨的儿女》。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小说完成了三章。保尔将它们寄给敖德萨的老战友们看,但愿稿却在寄回途中被邮局遗失了。这对保尔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很快保尔又重新投人创作。保尔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保尔实现了“打破铁环,重归队伍”的夙愿。

目录

书路领航

 作者简介

 故事梗概

 艺术特色

 人物画廊

 人物关系表

 阅读指导

第一章 食堂里的小伙计[精读]

第二章 枪支风波

第三章 初恋的日子[精读]

第四章 残酷的杀戮

第五章 营救朱赫来[精读]

第六章 意外脱险

第七章 红色政权[精读]

第八章 为祖国而战

第九章 痛苦的抉择

第十章 心灵的悸动[精读]

第十一章 艰难的历程

第十二章 沸腾的生活[精读]

第十三章 军训营政委

第十四章 爱的遗憾[精读]

第十五章 钢铁意志

第十六章 永不放弃[精读]

第十七章 梦想成真

综合测试

读后感

试读章节

“沙皇政府被推翻了!”这个消息如同一股旋风,刮进了小镇。

在这多雨的季节里,小镇有了异乎寻常的变化。人们听到的是一连串新鲜的词:自由、平等、博爱。不过,这种新奇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有市参议会屋顶上那面飘扬的旗帜,还时刻提醒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变革。

冬季来临的时候,车站上活动着一群群陌生人,大多是来自前线的士兵,都有个新奇的称号:布尔什维克。尽管没人知道这称呼究竟有什么意思,但日子还得照样过下去。

1918年的一个春日。在保尔家的小园子里,保尔、谢廖沙和克利姆卡这三个小伙伴,躺在草地上。背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一人一骑从大路上疾驰而来。公路和园子的低矮栅栏之间有一道排水沟,那马一跃而过,马背上的人挥着鞭子招呼:

“喂,小朋友,去弄点水来喝喝!”骑马人要求道。

保尔回身进屋去取水的时候。骑马人扭过头来,向谢廖沙打探:

“小伙子,城里现在谁掌权?”

谢廖沙急忙把城里的各种新闻全部都告诉了他。

“我们这儿已经两个星期没有什么政府了,有个自卫团管着。你们是什么人?”他反过来问。

“嘿,知道得太多容易老啊。”骑马人微笑着回答。

保尔从屋子里跑出来,捧着一大杯水。

骑马人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把杯子还给保尔,一扯缰绳,朝着松林那边,策马疾驰而去。

“这是谁?”保尔困惑地问克利姆卡。

“我怎么知道?”克利姆卡耸了耸肩膀。

“八成儿又要换政府了。正因为这样,昨天列辛斯基一家才跑掉。有钱人溜走,可见来的是游击队。”列辛斯基在城里做律师,他是这一带最富有的人。谢廖沙解释政府问题,干脆利落。

三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马蹄声又再度响起。

人群和车辆从树林里,从林务官的住宅后面出现了。有十五六个人骑着马,枪搁在鞍子上,紧靠着公路,朝这边过来。最前面的两个,一个是中年人,身穿保护色军装,系着军官武装带,挂着望远镜;另一个和他并肩而行的,正是孩子们刚才见过的骑马人。中年人的军装上系着红袖标。

“我说什么来着?”谢廖沙用胳膊肘碰碰保尔,“你瞧,红袖标,他们一定是游击队呀!”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小鸟似的越过栅栏,跑向大路。

那个老相识对孩子们点点头,用马鞭指指一座宅院,问:

“这房子是谁家的?”

“列辛斯基律师家的。他昨天就跑了,八成儿是怕你们……”

游击队的指挥部设在列辛斯基的宅院里。当晚四个人坐在客厅的大桌子周围,队长布尔加科夫同志在桌子上打开本省地图,说:

“我认为,明天一早就该撤。我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前面赶往卡扎京。可是凭我们的兵力:1门炮,20发炮弹,200个步兵和60个骑兵,要挡住敌人,简直是开玩笑。我们要和其他后撤的友军联合在一起才能作战。别忘了,沿途还有各式各样的反革命匪帮。我的意见是:明天一早就撤,同时把车站后面的小桥炸毁。德国人修桥,得花上两三天。同志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两个同志相继表示同意。

只有叶尔马琴科,就是白天和保尔他们说过话的那个人不赞成。

“我看,应当在这儿跟他们拼一拼。”

“敌人有一个整师,配备着重炮和装甲车,我们可不能硬拼。”接着,叶尔马琴科转身向着另外两个同志说,“就这样定了:明天一早撤……谈下一个问题吧,这儿地方不大,却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必须设法安排一个可以信赖的同志在车站上工作。留谁呢?大家提名吧。”

“我认为,应当留下水兵朱赫来。”叶尔马琴科说,“第一,他是本地人;第二,他是钳工,又是电工,在车站找份工作容易;第三,没有谁看见他和咱们的队伍在一起。因为他今夜才赶到。”

布尔加科夫点点头:

“好,我赞成。同志们,有反对的吗?没有,那就这么办了。咱们发给朱赫来一笔经费和委任状。”

接着,大家又讨论第三个问题:怎样处理存放在本地的一批武器。沙皇时期,这儿存放着两万支步枪,堆积在一个农民的仓库里,那个农民告诉了游击队。

“我们是不是要把这些武器毁掉,万一给德国人知道就不妙了!”

“我们为什么要毁掉这些武器?难道不能把它们发放到当地的工人和其他老百姓手里吗?”长满络腮胡子的史特罗兹可夫提议道。

“是啊,当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自己可以拿起武器来反抗。”布尔加科夫赞同道。

“这是个好主意!”叶尔马琴科热烈地说。

早晨,保尔从发电厂下班回家。他当锅炉工的助手,已经整整一年了。

今天,小城里热闹非凡。一路上,他看到拿着步枪的居民越来越多。有的拿一支,也有拿两支三支的。保尔急着回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列辛斯基家的宅院附近,他昨天见过的那些人,正在纷纷上马。

“妈妈,哥哥回来了吗?”

保尔回到家里就问母亲,听妈妈说阿尔焦姆哥哥还没回来,就又往外跑,向城区另一头的谢廖沙家奔去。

谢廖沙的爸爸是一个火车副司机,有所小房子,还有一份薄薄的家当。谢廖沙不在家,他的妈妈,一个白净面孔的胖女人,不满地瞧瞧保尔。

P14-16

序言

在始于世纪之交的语文课程改革中,课外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吕叔湘先生说过:“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法问题》)不少一线语文教师也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如何。

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优秀的、敬业的语文老师,已经主动担当起了课外阅读教育的重任。有的老师还参与优秀课外阅读资源的编写和推介工作,像北大附中的程翔老师、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等一批著名教师就参与编写了这套名为“阅读1+1工程”的优秀丛书。

这套书由一线教师对经典名著进行批注讲解,一方面,从阅读的角度指出名著的特色,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另一方面,从写作的角度指出名著的亮点,指导学生学习与借鉴。这种编写体例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较快地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丰富人文素养。

丛书所选的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名著,这些经典凝聚着人类的大智慧和高尚情感,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认真阅读这套书,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可以为一生运用语文和做人奠定基础。

愿这套丛书成为学生读者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顾振虎

2010年元月

书评(媒体评论)

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名师团队解读名著

以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和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为代表的名师团队,紧扣新课标精神,对近百部经典文学名著进行深入解析,重磅打造“阅读1+1工程”,为莘莘学子提高语文成绩和人文素养,迈进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211工程”院校,助一臂之力。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全面提升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在解读名著的过程中,从重点字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扫清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借鉴名家写作技巧,快速掌握写作方法,轻松提高作文成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1+1工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638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