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虚拟的世界/酷科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交流,而为我们提供信息的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些神秘的机构是怎么运行的?很少有人去关注和了解。

本书以故事为主题,记述了信息时代的发展史,但其中没有专业的术语,只是与一些极其生动有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内容推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忙碌的世界,上网、看电视、发短信、忍受老师在课堂上“唠叨”,路上总能看到对面海报上的美女在对你微笑,甚至在你独处时,有时也会自言自语,仔细想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信息,和别人沟通。

这样的生活虽然繁忙,也带给我们很多乐趣。和朋友聊天、听偶像的音乐、读喜欢的小说、开通网上博客……这些事情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并不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着的。1000多年前的时候,人们只能把大家感兴趣的故事和几千里外发生的事情写在纸上,让别人阅读。100多年前的时候,无线电和广播才开始出现。而今天,报纸、广播、电视、图书、手机、互联网等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还成了一个产业,记者、编辑、主持人、手机运营商、网站管理员等靠“虚幻”的信息为社会创造价值。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信息是如何传递和影响个体和社会的?这和我们的个人生活有什么关系?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目录

通天塔的秘密

没有读心术的世界

我们永远都在说假话?

躲不了的偏见

假新闻横行的年代

两张报纸挑起一场战争

新闻狂人的另一面

黑客帝国会来临吗?

无法抵挡的武器

我们是无辜的小绵羊?

电视是罪犯的帮凶?

一群人比一个人更愚蠢

参考资料

图片索引

试读章节

我们处在一个很难理解别人,也很难被别人理解的时代。在生活中,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与别人沟通,了解别人在想什么,让别人理解我们。但有时候为了一件事情,两个人争吵上几个小时,还是无法完全理解对方:

“你怎么能那么做呢?”

“你为什么不理解我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么难呢?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之间的人们需要了解对方的背景才可能对一件事情有一致的看法。比如,在很多国家,摇头表示否定,点头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在印度,摇头表示肯定的意思,点头表示否定的意思。只有了解到这个常识,你才会明白印度朋友的意思,不会误解别人。

即使说同一语言、生活背景相同的人们,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思想和想法,所以,沟通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在西方古老的《圣经》作品中,曾讲到了一个通天塔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

据《圣经》记载,在大洪水过后,人类开始重新繁衍。人口越来越多,遍布地面,于是向东迁移。

P2

序言

在传统思想中,科普书的典型特点就是一本正经地介绍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会加些调料,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给那些科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而已。当然,这样的科普书也仍有其价值,不过,似乎近年来读者已经不是很多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流行起一类有时也打着“科普”旗号,但实际上主要是在讲一些神秘离奇内容的书,像地球人来自金星或火星,麦田怪圈的传奇,外星人与金字塔或UFO等等,而且,这些书在书店中还经常被放在“科普”专架上。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会将这类书归人“伪科学”之列,但显然这类书的销量却很不错。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似乎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阅读起来相对轻松。

近年来还有一些更带有文化性,带有一些新的人文研究前沿观念的“科普书”,可惜的是,它们大多偏高深了些,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与一般读者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套丛书显然成了一种新的科普类型。初看上去,它们与近来出现的非常重视可读性与时尚感的科学松鼠会的新作《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有些相似,但细读起来,会发现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是多人的文集,而是个体在以一种开放的形式,以一种贴近生活的“人话”(相对许多不说日常语言的科普作品,这里的“人话”一词显然是褒义的),在许多直接或间接涉及科学的话题中和读者闲聊。不过,这种闲聊,却在带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不了被看做是“伪科学科普”的不科学。

这几本书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史、传播学、法学、前沿理论、心理学等主题,但在讲述相关的故事时,却又不受学科的约束,只要是有关联性的内容,都放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此外,其中的很多故事和理论都没有定论,有的甚至会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存其中,让读者去思考判断;也让读者意识到,即使是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也经常是复杂而无定论的。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有趣的闲聊中,又渗透着某种人文的观念,使得书中的叙述更加打破常规而不只拘泥于传统科普作品的话题。阅读过后,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读者,还是对于成人读者,至少有这样几个效果: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不一定是知识);二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有助于培养一种开放的、怀疑的,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优点的思维方式。

几年前,侯歌曾在清华大学随我读科学传播方向的研究生,他是一个很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在这几本书中,他也有意识地将科学传播的前沿理论付诸实践。我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它们完全可以作为科普图书的发展中一种更接近读者的新类型。

刘兵

2009年5月6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虚拟的世界/酷科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0841
开本 16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6.2-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