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七十七盏河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吴光辉是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2009中国随笔排行榜第九名、冰心散文奖、中国第四届西柏坡散文节一等奖、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一等奖、中国艺术报年度散文一等奖等。本书为其散文自选集,共收入散文随笔和散文评论30余篇。所有作品均在全国各地重点报刊发表过,并入选多种选本,产生过一些影响。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近期精心创作的散文集,约十八万字,共收入散文随笔三十多篇。这些作品均在全国各地重点文学报刊发表过,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散文集主要从废黄河沿岸的历史民俗文化的视角出发,努力表现出废黄河沿岸的区域民俗风情的特色,努力表达出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感悟,同时努力在表达艺术上追求散文的文本意识和诗意表述,在我国散文创作和散文评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被评论界称之为我国“散文新思维”的代表作家之一。

目录

一个浪漫灵魂的最后挣扎/001

大雪是喊魂的节气/011

旋转/016

七十七盏河灯/025

边缘/035

塑壁达摩之残/047

与猫一起哭泣/059

一眼看千年/071

爱垂青史/083

让爱在灰烬里重生/090

桃花癫/103

憧憬纯情时代/111

向生命借贷/116

不是残叶飞舞/123

血写桃花/130

百年梅香/138

一座湘西古镇的宿命/146

移来一座锦绣江南/159

谶言在荒城的四周盘桓/163

从盖斯诺传来的枪声/172

人在另一个世界上还会憧憬吗/179

绝境狂奔/184

进城拾大麦/188

预约秋风/192

窗前飘落的岁月/201

亲历一个时代的终结/204

嫦娥走,我也走/210

寻觅九百年/213

蝴蝶雪/220

魂断花园口/224

带走大唐半壁江山/228

大宋遗梦/237

废黄河之恋/250

在生死之间穿行/255

乡土散文的悲情意象(代跋)/261

附:吴光辉文学创作简历/269

试读章节

浪漫是彻心透骨的迷雾

浪漫是彻心透骨的迷雾,笼罩着虚拟的世界,弥漫着叛逆的传奇,也渗透着心底的无奈。浪漫是吴承恩的品行气质。据说中科院的专家在1982年对吴承恩的头骨进行了认真研究后,复原了吴承恩的长相。按这次研究的结论,吴承恩的后脑勺就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反骨,也就是说吴承恩的身体里由生而来地存在着叛逆的基因。所以,现在伫立在淮安市楚州区河下镇射阳穆的吴承恩塑像,完全不该是那样文质彬彬的传统封建文人的样子,而应该是一个浪漫形骸、放荡不羁的叛逆者形象。浪漫是他的文人风骨,叛逆是他的英雄本色。

金箍棒是吴承恩叛逆反抗的超尖端新式武器。金箍棒外形像是一枚洲际导弹,直径约有斗来粗,长度二丈有余,高高耸立在东海龙王的海军基地里。孙悟空不费吹灰之力拿过来一看,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捧,重量一万三千五百斤。金箍棒的优势是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硬可软、可粗可细,有点像男性的生殖器,其功能是勇猛无比而又变化莫测。吴承恩恐怕早就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所以他自告奋勇地当上了孙悟空的装备部部长,不仅给孙悟空装备了这枚世界最为先进的核武器,还将孙悟空武装到牙齿,给他装备了宇宙飞行器,能让孙悟空在太空自由行走,装备了最为精确的雷达让他火眼金睛,装备了七十二般变化的信息战技术让他变幻莫测。吴承恩把孙悟空打造成超级核大国里的巨无霸。

正是倚仗着这些世界一流的超尖端武器,才使孙悟空当上花果山地区的“一把手”,当上了玉皇大帝后勤部门的“弼马温”,后来又当上了几乎敢与玉帝平起平坐的齐天大圣,才使得孙悟空有本钱和玉帝老儿叫板大闹天宫,有能耐和天兵天将干仗屡战屡胜。其实,孙悟空的神通越大,就越是表明吴承恩对他生存的那个社会的反抗性越强。孙悟空的所有高超的本事,正是吴承恩发泄心中不满、报复那个社会的绝妙手段。敢于站出来公开叫板的不是孙悟空,而是吴承恩;叫板的对象也不是什么天宫玉皇,而是现实社会的封建统治。

吴承恩的两个儿子都过早地夭折,两位夫人也早已病逝。亲人短寿成为他苦难人生的又一刻骨之痛。所以在他的虚拟世界里,他得首先让自己的化身长生不老。他派孙悟空手执如意棒,径登森罗殿,喝令判官取出生死簿,把猴属之类的有名者一概勾之,然后一路挥棒打出幽冥界。孙悟空用武力相威胁,将自己的生死时间一笔勾销,从此不老长生,与天同寿。显而易见,吴承恩将孙悟空武装整齐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生命的关注。

当然,有了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之后,吴承恩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一生最大的追求,那也是他父亲的遗愿,希望他能读书做官,青史留名。为了考取功名,他从七岁开始到五十二岁,花了整整四十五年时间去奋求,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实的一无所获、穷困潦倒,迫使他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成功。他二话没说就迫不及待地让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去跑官要官了。他遥控孙悟空反下天宫,嫌弼马温官太小,撂挑子不干了。玉帝本来想对他再考察一段时间,然后再逐级提拔任用,可这个猴头等不及了。这不是破坏了干部提拔任用的组织程序吗?所以,玉帝十分恼怒,命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讨伐,结果被手执如意金箍棒的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孙悟空得胜以后扬言玉帝老儿若不发个红头文件,给个齐天大圣的官职,他要打上灵霄宝殿!吓得玉帝赶紧盖章发文、封官许愿,并且为他在蟠桃园边盖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当然,吴承恩并不知道这齐天大圣也就是一个虚职,并没有什么实权。就这样,吴承恩在他的虚拟世界里过足了官瘾,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在这里全部得到了。他自己一辈子也就当过几个月的小吏,而在这里居然当上了一品大员,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看来金箍棒的本质就是一支笔,吴承恩让孙悟空用这支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降妖伏魔的锦绣华章,让孙悟空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大官,完成了吴承恩在现实生活中一生未了的心愿。可见金箍棒也无法摆脱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孙悟空是个彻头彻尾的官迷。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孙悟空这样学有专长的领军人物,没有去当科学院院长,而只能当一个维护封建道德的卫士长。这是因为不管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社会,在整个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压根儿就没有科研单位或者高等院校的编制,所以做官当老爷成为亿万国民的唯一的选择。即使在今天,高校毕业生的首选职业还是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

P4-6

后记

乡土散文的悲情意象(代跋)

衡量一篇散文是否成功的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篇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否能得到真实而艺术地表达。所以,针对那些充斥报刊的假情感、虚情感、伪情感的一大批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枯燥无味的散文,林非先生指出:“散文的灵魂是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东方散文家的使命》)这些年来,我就是努力想沿着林非先生所指引的方向,在自己的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的创作中,对乡土散文的悲情意象的描摹上,进行了不停地探索和尝试。

尝试之一:一方面始终想通过关注民族灾难、关注大众苦难的大胸怀、大视角,去营造辽阔苍远、深邃博大的散文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力图避免“假、大、空”政治说教式的“假情感”,努力形成“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的大气恢弘的悲剧抒情特征。

在创作“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时,抓住民族命运、大众生存这一切入点,努力以大胸怀和大视角去营造辽阔苍远与深邃博大的散文悲情意境,同时又在不停地寻找作家自身对民族命运和大众生存的独到感悟,将个人感悟和民族情感相融合,从而避免“假、大、空”式的“假情感”,这样才能使广大读者的情感与作品一起产生共鸣。在《蝴蝶雪》(《散文选刊》2006年第4期)里表现出两千五百年前河南发生的一幕十分凄美悲壮的画面:“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晋国音乐家师旷孤独地跪坐在高台之巅,神色严峻地吹奏着祈祷禹王的长箫。而高台之下洪水滔天,浩浩荡荡,横无际涯。高台四周成千上万的白色蝴蝶在翩跹起舞。随着那如泣如诉、委婉幽咽的箫声,白色蝴蝶愈聚愈多,纷纷扬扬,遮天蔽日,犹如漫天大雪。”

这就是对洪荒时代我们这个民族灾难的悲情描绘。在这神秘奇特的蝴蝶雪里,大禹的灵魂好像还在四处奔波,师旷的箫乐至今还在余音缭绕。通过这种辽阔旷远、深邃苍茫的意境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悲剧美的一种审视与观照。而《一眼看千年》(《散文百家》2008年第4期头条)就是想把郑板桥之“怪”性格放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去揭示,从而表达官本位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表现出郑板桥之“怪”其实就是屡遭打击之后的性格变态和人性畸形。

在“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创作的探索中,努力通过悲剧意境的渲染,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来反映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让人读后有一种激情飞扬的情感冲击而潸然泪下。“不管是黄花堆积的傍晚,还是清凉初透的半夜,抑或是西风卷帘的清晨,只要天上飘着那如烟如织如泣如诉的秋雨,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轻翻起《漱玉集》那沓泛黄暗淡的宣纸,弹奏着《声声慢》那把凄美幽怨的扬琴,轻轻地推开《醉花阴》那座荒芜已久的院门,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凄凄惨惨戚戚地走向孤独之巅。”这就是《寻觅九百年》(《散文世界》2006年第5期)中的那个能够把这种悲秋情结穿透中华九百年厚重历史尘烟的李清照;就是那个能够在金人的滚滚狼烟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地独身一人颠沛伤感的李清照;这就是能够孤傲地独立在大宋王朝那灰暗苦涩的天庭之上永远绽放着文学光芒的李清照。就这样,李清照在寻觅爱情遭受失败之后,用自己的血泪吟唱出来的《声声慢》,也就成了今人在无法寻到真爱时的一种最好的诗意表述。这也完成了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悲剧描摹。

我们要重塑散文的忧患意识,通过对大众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底层百姓苦难的艺术展现,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情感,去强烈地打动广大读者,正是“废黄河民俗文化系列散文”创作的一个努力目标。而去真实地发掘和表现现实,不是作低级趣味的溜须拍马,正是避免“假情感”的必由路经。“当鬼子把还在滴血的刺刀架在陈大妈的脖子上,要她交出八路的时候,乡亲们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把自己的独生子交给鬼子带走了。第二天,她的相依为命的儿子被鬼子杀害了,还被残忍地挂在城门上示众。”这就是《曰落云梯关》(《新创作》2005年第4期)中描写的陈大妈。而正是这样的一位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一切的陈大妈,后来却被戴上了叛徒的帽子,孤苦伶仃,生活无着,只得沿村乞讨度日。一直到1989年,也就是解放四十年后的一个冬天,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到革命老区访贫问苦,来到当年的陈大妈这个五保户的家中才得以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在省长访贫问苦的一个月之后,陈大妈在孤苦伶仃之中死去。临死之前,她的一只手紧紧地攥着省长送给她的一百元慰问金,另一只手紧紧地攥着她自己这几十年来沿村乞讨积聚的三十多元硬币。作品就是表现了所谓政治运动造成的一个时代的大悲剧。

尝试之二:一方面始终把发掘和放大历史文化、乡土民俗中的悲情因素,作为散文创作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力图避免没有根植现实生活、无病呻吟式的“虚情感”,从而努力形成“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系列散文”十分显著的区域特性。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顾骧先生曾经认为,我的文学作品为废黄河历史民俗风情的衍变作了系统的描述,勾画出了废黄河民俗风情的“清明上河图”。他对我的乡土散文的创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些年我一直以乡土特色散文为我的创作目标,并为之作出一些努力和探索。

苏北是一块渗透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内含、富有强烈悲剧色彩的神奇土地。怎样发现和展示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中所蕴含的悲情因素,正是我们必须要去努力发掘和表达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散文创作才有可能避免无病呻吟式的“虚情感”。屹立在苏北大地上的那些古建筑,无疑是苏北大地凝固的历史,是苏北大地最真实的情感记忆。镇淮楼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始建于北宋年间。后来因为黄河夺淮,水患屡害百姓,此楼被更名为镇淮楼。可以想见,对黄河水患留下的盐汁苦涩,灾民乞讨时的遍野哀鸣,红巾农民的嘶号呐喊,镇淮楼都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面对这位有着千年城府的历史见证人,作者忍不住感慨挥笔写下了《镇淮楼赋》(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废黄河,默默无语地横卧在苏北大平原上已经八百多年了。她那赤裸的身躯,她那厚实的胸怀,她那粗犷的姿态,都深深地埋藏着她的荣辱与兴衰,沉重地淤积着她的苦难与灾害。废黄河也是作者整个散文创作的一个区域载体。通过这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悲情意象的发掘与描摹,不但可以给自己的情感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载体,还可以避免情感的无病呻吟之“虚”。

散文的乡土气息要通过作家的乡土情结去表达:散文的乡土气息的灵魂则是作家的乡土情结。如果没有这种灵魂,散文的情感势必形成无病呻吟之“虚情感”。《七十七盏河灯》(《文学界》2008年第8期)是通过废黄河地区丧葬习俗的描写去衬托对父亲去世过程的生命思考。《废黄河之恋》(《文化时报》2006年1月16日)中的“我依恋着废黄河,就如同草木皈依着土地,把执著、痴情和狂热完完全全地融化到自己的生命中去了。”最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还是宁可自己饿昏了也要让我吃饱的老祖母。如果说少年时代对废黄河的依恋只是局限于他对老祖母的追忆,那么苦难和抗争、负重和拼搏、废弃和新生,所汇集成的废黄河的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所塑造成的废黄河的波澜壮阔的残酷美,则是作者现在为之倾倒、为之爱怜、为之热恋的情感原由了。《梅香百年》(《中国作家》2008年第5期、《文学教育》2008年第7期)中的“童年周恩来在故乡淮安亲手种植的那两株腊梅,已经绽放了整整的一个世纪。当年的幼苗现已变成了枝丫纵横、蓬勃参天的大树。”曾在淮安生活过的周恩来,而今已在天国云端的他,“是否还在俯视着生活在大运河边的自己那孤苦伶仃的童年?是否还在寻觅着失落在驸马巷青石板上温暖如春的母爱?是否还能闻到自己亲手培土浇水的腊梅正在怒放的芬芳?是否还能听到自己寄托哀思的腊梅年复一年花开的声音?”作品努力通过梅花这个抒情载体,把对家乡热爱的乡土情结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尝试之三:一方面始终把民族情感、大众情感的描摹作为每篇散文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又力图通过寻找作家自我情感的个人体验与民族情感、大众情感的结合点,来作为散文创作的情感切入点,避免矫揉造作式的“伪情感”,努力创造出一系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散文悲情意象。

如何能让一篇散文深深地打动人心,催人泪下?决定因素就是要寻找民族情感和个人体验的结合点,并以此作为散文创作的切入点,从而避免散文情感的矫揉造作和大众情感与个人情感的“两张皮”。这里强调的是作家的个人独到的情感体验在散文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血写桃花》(《散文世界》2006年第2期、《散文选刊》2007年第7期)中表现出对主人公在官场与情场之间抉择时犹豫心态的一种悲痛感悟。“在弥留之际,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她早已视为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桃花扇上,然后请人转交给自己心爱的人,并且留下了遗言:‘先生当为大明守节,不可事奉异族,妾于九泉之下会铭刻先生的厚爱。’就这样她在极度悲惨之中恍然死去。”文章表现出对文人的守节的无奈和绝望。在《绝境狂奔》(《文汇报》2004年5月24日,《作家文摘》2005年5月27日,《中学生课外阅读》200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中表达出对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性的思考。文章中的弟弟面对死神的威胁会作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呢?当弟弟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乡的那天晚上,正是京沪高速发生震惊全国的特大液氯泄漏事故的时候。有毒气体铺天盖地地向村子席卷而来,弟弟在村口正好迎面撞到一批逃难的乡亲。大家都叫他赶紧逃命吧,这毒气只要吸进肚子不要两分钟就没命了,村里的牲口全都死光了,还死了不少人,这时还往村里跑不是自己找死吗?可弟弟刚才打听到哥哥还没逃出来,哪里能理会大家的劝阻?撒开双腿向那毒气笼罩的村子狂奔而去。“结果他与哥哥一起死在了毒气笼罩的村子里。后来带着防毒面具的武警战士冲进村去,走到半路在庄稼地里发现了他和他的哥哥。这是怎样的一幅悲惨的情景呀。哥哥坐在那个轮椅上,一双手正紧紧地握着车轮;弟弟跪在轮椅的后面,两只手死死地抓住轮椅的后背,一直到死还保持着推椅的姿势。兄弟俩全身已经变紫,停止了呼吸。”

散文能真正地打动读者,在读者的心中产生震撼力,关键在于能否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去透视作品所要表现的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并把这个深刻的体验艺术地展示给读者。《向生命借贷》《中国作家》2006年第8期,《散文选刊》2007年第1期,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中的老姨,一生坎坷,历经磨难。“我记得老姨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她的那根又粗又长又黑的大辫子。她每天一大早心子总是坐在废黄河边的柳树下梳头。她用木梳蘸着河水,顺着秀发往下慢慢地梳。”正是这样的一个十分漂亮的老姨,在历经人生坎坷的最后一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静静地平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的停尸床上,那蜡黄如纸的脸上早巳没了当年美若桃花的风韵,那明如秋水的眸子也不再闪动,那头原本又长又亮又黑的秀发居然谢落殆尽。”这时,读者的心灵能不为之颤抖吗?泪水能不为之流淌吗?老姨为了儿子去卖血、去出卖自己的肉体,到死还把自己的肝脏也卖了。然而,她的公婆骂她,她的儿子也不认她。她在死的时候是那么的孤苦伶仃。特别是老姨死后头七那天,她的公婆于前一天收到了一张汇款单,收款人是老姨的儿子,汇款数是六千五百元,汇款人是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汇款说明一栏写了这样的一句话:“陈秋霞临终前将她的肝脏器官自愿捐给本院作研究标本。现寄上奖金。”正是对老姨悲惨命运的深情理解,才使老姨这个人物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对散文悲情的描写体现了散文创作始终通过个人情感去辐射大众情感,去表达底层疾苦,去表现百姓苦难。《桃花癫》(《散文家》2008年第8期)中通过对于大奶人生无数次偶然相加,最后成就了她人生的必然的描写,表现了她的人生悲剧的必然,特别是在她无数次偶然的悲剧之后,那颗正直善良的心却丝毫未改。在《一个浪漫灵魂的最后挣扎》(《作品》2008年第10期)中,表达了作者对吴承恩创作时复杂心态的把握,从而表现与别人不同的生命感悟和悲情表达。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先生在评价我的散文创作时指出:“吴光辉以废黄河历史民俗风情为创作题材的散文,已经为他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追求区域特色的创作思想一直作为他的文学目标矢志不渝地坚持着。在他的散文创作里,依然倡导以废黄河历史民俗风情这一地域文化为散文的承载,并且一步一步地实践着自己的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散文的标志。特别是从他的散文中我们领略了悲壮美的审美效应。而这正是吴光辉废黄河历史民俗文化散文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也是他的艺术价值所在。”在这里何镇邦先生所说的悲壮美,正是我的乡土散文创作一直坚持想通过真实情感所营造出来的审美效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七十七盏河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光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5658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8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