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意新颖,阐述了大学学习权的理论前提、演变过程,对大学学习权的救济从前提、关键和主导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在学术领域较为鲜见,另一方面也切合当下的大学现状,紧密结合实际。
图书 | 大学生学习权及其救济研究--以大学和学生的关系为中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立意新颖,阐述了大学学习权的理论前提、演变过程,对大学学习权的救济从前提、关键和主导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在学术领域较为鲜见,另一方面也切合当下的大学现状,紧密结合实际。 内容推荐 “学习型社会”和“国民教育权”理论的提出,以及教育民主化改革的推行,使得“学习权”理论应运而生,最终促成了教育理念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飞跃。 学习权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现代大学生学习权是一项带有社会权属性的自由权。无论是国家立法权、行政权还是司法权的介入,或多或少都有悖于大学自治。面对大学学术事务,司法无论在审查范围还是审查强度上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申诉裁判权作为大学的一项传统自治权,在国家垄断司法的现代社会亦应受到应有的尊重。 为大学生学习权有效保障计,学术自由内在价值和大学自治的基本精神也决定了,应该确立大学生申诉在学习权救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目录 序 导言 背景与立场 第一节 研究的范畴与对象 第二节 研究的缘起与预期 第三节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理论前提:从学术自由到大学自治 第一节 学术自由的内涵析要 第二节 学术自由的宪法依据 一、国外“学术自由”的宪法依据简介 二、中国“学术自由”宪法依据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为什么“学术”必须“自由” 一、探究客观真理或高深学问是学术自由保障的内在要求 二、道德责任是学术自由保障的伦理依据 三、“独立文化”是学术自由保障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 大学自治的由来及其构造 第五节 大学自治的内容与范围 小结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权:从自由权到社会权 第一节 学习权理论的产生及其背景 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二、“国民教育权”理论的出现 三、教育民主化改革的推行 第二节 我国“受教育权”理论商榷 一、它淡化了学习权作为一项自由权的固有属性 二、它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育 三、它不利于学习者平等观念的养成和人性尊严的确立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权的权利属性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权的宪法依据 第五节 大学生学习权的类型化 一、自主学习权和协助学习权 二、考生的学习权、新生的学习权和注册学生的学习权 三、学习自由权、学习社会权和学习相关权 第六节 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习权法律规范体系评析 第七节 两个阶段学生学习权之比较 小结 第三章 学习权救济的前提:法律保留对校规的适用边界 第一节 有限“法律保留”的必要性 一、“福利法治国”的深刻影响 二、“制度性保障”理论的逻辑必然 三、基本权利“内在制约法则”使然 四、高等教育一体化和标准化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有限法律保留”的边界 一、“有限法律保留”的整体定位 二、一种学习权视角的解读 第三节 “校规”类型化规制的路径选择 一、“校规”性质的再认识 二、“校规”的分类规制 三、案例分析与前瞻 小结 第四章 学习权救济的关键:司法审查空间的拓展 第一节 司法审查有限介入的可能性 第二节 司法审查有限介入的现实障碍 一、大学“自治规章 ”审查机制的缺失 二、“内部行政行为”理论的思想禁锢 三、我国行政主体的理论困境 四、教育部门规章 的压挤效应 第三节 有限司法审查介入的广度 一、主流观点的梳理 二、代表性理论批判 三、司法审查范围的再认识 第四节 司法审查有限介入的前提性原则 一、穷尽行政救济原则 二、成熟原则 第五节 有限司法审查介入的强度 一、学习相关权案件的审查强度——“严格审查标准” 二、“学术性事项”的审查强度——“合理性审查标准” 三、“行政性事项”的审查强度——“中度审查标准” 小结 第五章 学习权救济的主导: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申诉的制度化沿革 第二节 大学生申诉的制度内涵 第三节 确立申诉在学习权救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缘由 一、大学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二、大学精神和司法审查有限性的内在要求 三、大学生学习权保障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我国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一、申诉受案范围的拓展 二、“学申委”组织结构的优化 三、申诉决定效力的校内终局性 四、申诉程序的司法化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学生学习权及其救济研究--以大学和学生的关系为中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倪洪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067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5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2.164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