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全面介绍了国旗护卫队员“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感人事迹。一代又一代的国旗护卫队员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用震撼人心的军威和国威在天安门广场执行着护卫祖国第一旗的任务,在一次又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中,折射出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以及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而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在升国旗的背后,战士们又在用生命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爱旗、护旗的真实的故事,在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全社会来说,无疑也是一笔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值得全社会关注。

内容推荐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一支万众瞩目的部队,每当他们英姿威武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阔步走出天安门城楼时,无数镁光灯闪成一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骄傲自豪。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一支肩负神圣使命的部队,他们把国家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民族的希望冉冉升起。无论雨雪风霜,不管严寒酷暑,他们深情地诠释着富强起来的东方古国神圣的尊严。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这支代表着军威国魂的忠诚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是一张璀璨夺目的国家名片……

本书是一本以介绍国旗护卫队员生活与训练为主线的报告文学,感人的故事,配以精美的图片,给人以壮美的强烈感受。

目录

引子 看升旗

 看升旗

第一章 与国旗有关的历史记忆

 1 午门外的沉思

 2 第一任国旗班班长和博物馆馆长的相遇

 3 五星红旗的诞生

 4 一个人的升旗

 5 单卡录音机里播放出的国歌

 6 《国旗法》与国旗护卫队

第二章 光荣与梦想

 1 青春无悔

 2 “国旗之子”的选择

 3 被班长藏起来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4 金水桥上的父子握手

 5 升旗手的参军路

 6 从学生兵到国旗护卫队队员

第三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1 由一个小女孩的疑问所联想到的

 2 “三功”过后尽开颜

 3 升旗手的手

 4 三人一行心连心

 5 我要上方队

 6 带队指挥官

第四章 威武与文明铸就的素质形象

 1 指导员和中队长

 2 上勤就是上战场

 3 苦与乐的思辨

 4 国旗的表情

第五章 离开国旗护卫队的日子

 1 光荣的人儿也要退伍

 2 误会当中见真情

 3 还要去升旗

 4 请代我向国旗敬个礼

 5 赤子心,国旗魂

第六章 国旗,镌刻在我们心中

 1 国旗见证

 2 一封特殊的来信

 3 一个外交官心中的国旗

 4 用愛心编织的谎言

 5 李爱娜与国旗护卫队

 6 红旗阿妈

尾声 我们去升旗

 我们去升旗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光荣与梦想

1 青春无悔

凡是到天安门广场看过升旗仪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国旗护卫队队员真是太威武、太英俊、太富有男性魅力了。继而,脑子里又会产生出一个个的疑问:

他们当初是靠着一种怎样的机缘,才能走进这支遐迩闻名的队伍,成为一名与国旗相伴的国旗卫士的呢?

他们的威武和那种深入骨髓的男性魅力是一开始就具备的吗?

队员们的亲口讲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青春的记忆之门。

我们发现,这些在民众眼里几乎是“超人”一般的国旗卫士参军前也都是一些普通的社会青年。在他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邻家大男孩。除了个子比较高之外,他们有着这个时代的邻家大男孩所具备的一切特点。他们都刚走出中学校门不久,经历单纯,没吃过苦头。他们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和掌中宝,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同时,这些小男子汉又都满怀理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绿色军营当做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个起点,渴望着到这座大熔炉里磨炼锻造一番。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在他们自己也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离国旗护卫队越来越近了,以至于当他们真的成为国旗护卫队队员之后,连他们自己也怀疑这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

每个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正式进驻东朝房之前,都经历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个的偶然促成了最后的必然,最终使他们成为光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他们在18岁的人生十字路口选择了军营,他们又在跨进军营的同时迈进了光荣的国旗护卫队的行列里。

青春无悔,无悔的青春!一切源自偶然,一切又都是必然。

经历了一个从社会青年到国旗护卫队队员的演变过程,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个成熟干练的真正男子汉!

1991年底,一年一度的征兵季节到了。为了给国旗护卫队补充新鲜血液,武警天安门警卫大队第一次开始在征兵时就着眼替国旗护卫队物色合适的兵员。

这次带队出马的是副大队长杜新华,目的地是山东文登。

说起杜新华,他可是国旗护卫队的老人了。还在国旗班时代,这个来自河南的中原汉子就是直接领导国旗班的排长。到国旗护卫队成立之前,他已经在国旗班所在的中队当了四年的中队长。国旗护卫队成立之后,他又是第一任中队长。眼下,刚刚担任副大队长的他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分管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工作。

这次征兵,责任重大,杜新华铆足了劲要把最好的兵带到警卫大队来。

毕建帅是杜新华头一眼就看上的兵。小伙子身高米,既憨厚朴实又不乏灵活,还打得一手好篮球,身体协调性是没的说,是块进国旗护卫队的好材料。

就在杜新华相中毕建帅的同时,18岁的毕建帅也暗暗地相中了杜新华,准确地说他是相中了杜新华的这支部队。

杜新华一行身上透出的特有军人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毕建帅感到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

他被这支部队深深地吸引了。

去文登带兵的杜新华一行一共是八个人。与其他兵种的接兵干部不同,这八个人个个都给毕建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身高都在米以上,身穿礼宾大衣,手戴雪白手套,走起路来气宇轩昂,军人气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那么令人瞩目。

那时,毕建帅只知道这支部队是北京的武警部队,并不知道进了这支部队将来就有可能进国旗护卫队。

但即便这样,他也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当兵就要当这样的兵。

那些天,只要一去征兵现场,他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杜新华他们八个人。

过了一关又一关,毕建帅的身体一切合格。

一天,杜新华把他精心挑选的一些兵带到了招待所的宿舍里。这其中就有毕建帅。

一进门,毕建帅就惊呆了。带兵干部的被子都叠成一个个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桌子上的茶杯也都整齐地排着队。屋子里更是干净得一尘不染。

联想到刚才路过其他兵种接兵干部房间门口时看到的情形,毕建帅更是坚定了要去这支部队当兵的想法。

毕建帅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曾经在三军仪仗队当过5年兵的父亲一听就明白了,儿子去的武警北京总队正是自己的老部队。这位离开部队的老兵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情十分复杂。儿子能够延续他年轻时的事业,他感到十分惊喜;但同时他也深深地知道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进了这支部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要吃一番苦头,经历一番历练。他担心娇生惯养的儿子会吃不消,扛不住。

毕建帅的父亲犹豫了。考虑再三,他建议儿子放弃自己的想法,选择去别的普通部队当兵。

毕建帅死活不同意,坚决要跟着杜新华走。

家访的时间到了,杜新华来到了毕建帅的家里。毕建帅的父亲一看到军容严整的杜新华,马上就联想到了自己当兵时的情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尽管这样,毕建帅的父亲还是对杜新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听了毕建帅父亲的一番话,杜新华说:“如果将来小毕能进国旗护卫队,那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你们全家人的光荣,更是咱们胶东人的光荣。至于训练上要吃些苦头,您完全不用太过担心,现在我们有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切都建立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国旗护卫队里走出来的小伙子,将来无论去做什么都是好样的!”

毕建帅的父亲有些被说动了。正在这时,一边的毕建帅又一次表白了自己的决心。最了解儿子的毕建帅的母亲这时也站出来劝自己的丈夫,她说:“将来的路靠他自己走,既然儿子想去,就让他去吧,免得将来落埋怨。”

就这样,毕建帅成了那年杜新华在文登带的80个兵里的一分子。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到了新兵训练基地之后,毕建帅又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

刚开训没几天。一天,和新战友们刚结束一上午训练的毕建帅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叫住了他。来人自称是武警总部体工大队的,他说他在训练场上观察一上午了,觉得毕建帅应该是块练散打的好材料,问他愿不愿意跟着他去体工大队当运动员。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毕建帅有点蒙了。

正在他不知如何表态的时候,那人提出让毕建帅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考一考他。毕建帅按照那人的吩咐做了,先是跳起来摸到了一根很高的树枝,又趴在地上一连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正在那人又让毕建帅跳高的时候,杜新华从远处走了过来。

杜新华以找新兵谈话为由把毕建帅叫到了一边。  见离那人远了,杜新华压低了声音对毕建帅说:“你说,你是想留下来做一名国旗护卫队队员,还是想去做一个运动员?”

毕建帅说自己当然想留下来。

杜新华又说:“想留下来就不要那么卖力地给他做动作。他要是再让你做,你就乱做一通,不要让他挑上你。”

毕建帅乐了,还是副大队长有办法。

就这样,留下来的毕建帅经过一关又一关,终于走进了东朝房的国旗护卫队,成了升旗方队的一员。

后来,他曾经在国旗哨上留下过一张被亿万国人熟悉的照片。风雪中的他一身挂满雪花,但他依然巍然不动地站在自己的哨位上。

再后来,毕建帅因在国旗哨站哨时果断勇敢地处理了一起突发事件荣立二等功一次。

现如今,已经成为武警天安门支队另外一个大队的副大队长的毕建帅依然对国旗护卫队充满了感情。

他说:“是国旗护卫队成就了我的人生理想,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P43-50

序言

一本书大都要有序言或者前言。

在采访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的过程中,也就是在编写《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这本书动笔之前,我萌生了一个很真切的想法:最好用国旗卫士们自己的故事作为本书的序言,或引为前言。

请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镜头吧:

2000年入伍的安徽籍战士苏星,曾经是国旗护卫队的一个班长。

这天清晨,国旗护卫队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热身训练后,整队从东朝房的驻地向天安门广场行进。

队伍中的苏星和其他战友一样,都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

苏星的心情非常好。因为就在前一天,他刚刚收到家中亲人的来信。亲人们在信中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升好祖国第一旗。

此时,苏星的脸上带着虔诚而自信的微笑。他要把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广场上,展现给那些来观看升旗的国人们。

带着这样的心情,苏星随着升旗方队走出了天安门城楼。

广场上来看升旗的人真多啊,金水桥两侧都站满了人。通过双眼的余光,苏星看到战友们个个精神饱满,他又一次在内心提醒自己,作为班长的自己也一定要不辜负家人和祖国人民的嘱托,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姿态来。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方队刚下金水桥,口令班长刚下了正步的口令,右脚的第一步刚落地,他突然感到脚底一阵钻心般的疼痛。

头上的汗一下就冒了出来。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只是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头就忍住了。

虽然没有看,但他感觉到自己的右脚像是被什么东西给扎了。也许是玻璃,也许是根小钉子,也许是一颗大头针。

苏星安慰自己,坚持一下就好了,不就138步吗?一去一回也就是276步,一会儿就挺过去了。

方队在继续向前行进。每往前踏一步,苏星的右脚都是一阵钻心的疼痛。那疼痛从脚心一直向上辐射,到后来,整个右腿都变得疼痛不堪。

苏星一直在坚持着,周围的人一点也看不出来他在忍受着巨大的疼痛。

此时,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是再疼,他也要和战友们一起把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

坚持,坚持,一定要坚持!

伴随着一下又一下的钻心的剧痛,苏星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加油。

终于到达广场的国旗旗杆基座跟前,苏星站在指定位置不动声色地忍着疼痛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那一刻,苏星忘记了疼痛。

那一刻,苏星感到无比的欣慰。

当国旗升到旗杆顶部的时候,随着口令班长的一声令下,苏星和战友们一起一个漂亮的“三把枪”,枪上肩后,方队开始返回。

又是138步,钻心的疼痛又一下一下地磨砺着苏星的神经。

苏星还是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坚持,坚持,一定要坚持!

苏星坚持住了,他一步不少地坚持到了驻地。直到最后的一刻,方队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发现他有任何异样。

到达驻地东朝房,方队解散后,苏星一下歪靠在了树上。直到这时,战友们才觉察到了苏星的异样。战友们看到他的脸色蜡黄,身上的礼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队长王俊华一下奔过来问苏星怎么了,苏星这时才指了指他的右脚。

王俊华赶忙搬过苏星的右脚查看,这一看不要紧,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根很粗的钉子穿过苏星的马靴底,扎进了他的右脚心。

王俊华试着把苏星右脚上的马靴脱下来,可怎么也脱不下来。

那根粗粗的钉子把马靴和苏星的右脚牢牢地钉在了一起。

最后,在几个战友的协助下,大家才好不容易将苏星脚上的马靴从他脚上脱下来。

自始至终,苏星都没有吭一声。

当苏星脚上的马靴脱下来之后,看着马靴里的半靴子鲜血,队长王俊华的眼睛湿润了。

他又重复了一遍那句经常被大家说起的话:“上勤就是上战场,小苏,好样的!”

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类似上面的感人镜头数不胜数。如果说一定要为其增添一些文字注解,我认为只需两个字:忠诚!

忠诚,正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官兵们的力量源泉和独特气质。

黄金有价,忠诚无价。

“升好祖国第一旗,凝聚亿万爱国心”是国旗卫士们肩负的神圣使命。“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是国旗卫士们的铮铮誓言。

长年以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这支神圣、威武的部队以忠诚铸熔炉,每一个官兵都在这个熔炉里用忠诚锻造金身,用忠诚锻造金牌。

可以说,这是一支十分年轻的部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但在采访过程中,目睹着他们训练、值勤,聆听着他们的一个个故事,我分明感受到那一个个青春英武的战士身上,都在透射着代表中华民族忠诚精神之壮丽诗篇。我仿佛听见范仲淹在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在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飞在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林则徐在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仿佛听见青年周恩来在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仿佛听见伟大的设计师*在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翻开我们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不胜枚举的民族英雄们精忠报国的历史;翻开我们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实际上就是民族英雄们以精忠报国而熠熠生辉的英名青史。

一个公民忠于国家是国家的需要。就增强、提升国力而言,对国家忠诚的公民才是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公民对国家的忠诚度愈高,我们的国力才会愈强。

一个公民忠于国家是成就自我壮美人生的需要。一个甘于报效国家的人,一定能够做到胸襟开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因为只有热爱国家、报效国家,才能把自己的人生框架真正拉开、扩大,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才能真正取得事业的成功。

让我们和国旗卫士一道,迈开正步,用忠诚为我们的人生奠基,用忠诚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路护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慧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32130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60
18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