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作家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位心气始终不平的知识分子,对问题有看法是憋不住的,文章不便于写的,他借译作充分予以表达了。我想,他的译作倾向性之所以这么明显、影响之所以这样深远,就是因为他对于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对社会政治思潮有自己的立场。这大概是作为翻译家人们至今仍然怀念他的主因。他就是董乐山!

本书收录了体面和荣誉、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主教的衣钵、黄金坛、寻找格林先生等内容。

内容推荐

他坚定地走在漫长的精神之旅上,以知识与思想破解迷惘,以了解世界、了解历史的热望支撑信念。……可以说,他的生命从未停滞,从不苍白,最终以综合素质的积累,在翻译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新一代翻译家的一个堪称典范的代表人物。

本书文集收录了在格林诺山上、阿里·巴巴洞穴历险记、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雪、猫头鹰和班氏父子等。

目录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代序)

在格林诺山上

阿里·巴巴洞穴历险记

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

猫头鹰和班氏父子

体面和荣誉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主教的衣钵

黄金坛

寻找格林先生

冰霜与烈火

鬼作家

九十分钟以外的地方

南方人

试读章节

“杂拌酸泡菜”是一批枪法娴熟的精兵,一般用来扫荡山间过于胆大无礼的敌人的。这使年轻的军官们有机会学习怎样带兵,可是对敌人却无损多少毫毛。穆尔凡尼和奥塞里斯信步走出营地,见到那些出发前去筑路的奥朗加贝德团士兵。

“你们今天得加油干,”奥塞里斯愉快地对他们说,“我们去干掉你们的那个逃兵。昨天晚上你们没有把他打中吧,有没有人?”

“没有。那头猪嘲骂着我们走了。我向他打了一枪。”一个士兵说,“他是我的表弟,我是应该把我们的耻辱洗雪掉的。祝你们好运气。”

他们小心翼翼地到了北山,奥塞里斯走在头里,因为他说“这是长距离打靶,一定得让我来。”他爱他的步枪几乎到了狂热程度,据营房里传说,他每天晚上都要吻一下他的枪才去睡觉。他瞧不起冲锋和搏斗。如果不能避免,就溜到穆尔凡尼和李洛埃中间,让他们去为他们自己和为他拼命。他们从来没有叫他失望过。他穿过北山的树林往前快步走着,像一头猎狗似的嗅着足迹。最后他找到了满意的地方,一头躺倒在松叶铺地的软绵绵的山坡上。这里一目了然,可以看到下面的小溪和对岸一座褐色的光秃秃的山坡。这里树密叶茂,香味扑鼻,可以隐蔽整整一个军团的人,不受外面阳光的曝晒。

“这里是树林的尽头,”奥塞里斯说,“他一定会从那条小溪上来,因为那里有掩护。我们就躺在这里。这地方也一点不脏。”

他把鼻子埋在一丛没有香气的白色紫罗兰里。没有人来这里告诉这些野花,他们的开花季节早已过了。他们还在松林的幽暗处愉快地怒放着。

“差不离是这样的地方,”他赞叹道,“一枪过去,没有比这更好的落弹距离了。穆尔凡尼,你估计有多少远?”

“七百码,可能不到一些,因为空气这么稀薄。”呼!呼!呼!北山后坡那边响起了一排滑膛枪声。

“他妈的杂拌酸泡菜在乱放空枪!把人都吓跑了。”

“对准那一排中间打一枪试试看,”穆尔凡尼说,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那边有一块红石头,他一定要经过的。快!”

奥塞里斯把枪瞄准到六百码外就扳机开火。子弹在那块石头底部的一丛龙胆草中飞溅起一阵尘土。

“够好的了!”奥塞里斯把瞄准器拉下说。“你把你的瞄准器拨到我的位置,或者再低一点。你总是瞄准过高。可是得记住,第一枪让我开。哦,天呀,天气多好!”

枪声越来越响了,树林里出现了脚步的踩踏声。他们两人静静地躺着,因为他们知道,英国兵一有动静就会不由分说马上开枪的。这时,李洛埃出现了,他满脸羞惭,军服前胸被子弹划破了一道缝。他气吁吁地一头躺倒在松叶上。

“他妈的酸泡菜队里的哪个王八蛋,”他说,手指抚摸着撕破的衣服。“朝右翼开枪,明知我在那里。要是我知道他是谁,我要剥他的皮!瞧我的军服!”

“这就是神枪手特别可靠的地方。你训练他打七百码外静止不动的苍蝇,他一看见,或者一听见一里外的动静就不管什么乱开枪。你最好离那一帮放乱枪的人远远的,约克。待在这里别走。”

“朝着他妈的树尖的风乱开枪,”奥塞里斯吃吃笑道。“等一会儿我开一枪给你瞧瞧。”

他们在松叶上面翻来滚去。他们躺着的地方,太阳晒得他们暖暖的。杂拌酸泡菜停止射击了,回到营地里去,树林里只留下几只吓坏了的猿猴。在寂静中,溪水潺潺,好像在同岩石胡言乱语一般。过一阵子就可以听到三英里外一声沉闷的爆炸,那是说筑路的奥朗加贝德团遇到了困难。这三个人面露笑容地听着,躺着不动,尽情享受温煦的阳光和闲暇。不久,李洛埃吸着烟斗说:

“真有点奇怪——我是说那个人——居然开小差。”

“等我干掉了他,那他就他妈的更奇怪了。”奥塞里斯说。他们说话都是低声细语的,因为树林的寂静和杀人的欲望压过了他们。P004-005

序言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代序)

董乐山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去年在上海“当代中国文学研讨会”上把中国文学家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归咎于翻译质量不佳,引起舆论哗然。后来他大概发现“打击面过宽”,回国以后与记者谈话时,对把外国文学译成中文的翻译工作恭维了几句,但他仍坚持认为中国文学译成外文的翻译质量不高的看法。

这不禁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我认为马悦然的话显然失之偏颇,但细想之下,又觉得不无一些道理。

我自己是做英译中工作的,因此我必须在此声明,我绝无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相反,我对国内许多中译外(主要是中译英)的翻译质量一直是很钦佩的,而且也景仰一些长期从事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的前辈和同辈。我也不止一次地表示,这工作要是让我来干,我是完全干不好的,因为我根本没有这能力和水平。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国文学作品之所以不能为外国读者所欣赏,除了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之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翻译在作梗。不过,这绝不是像马悦然所指责的那样,说翻译质量不好,而是指文学作品的“相对不可译性”。这是我致力翻译凡40年得出的经验。也许也是失之偏颇的。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既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是人类所能共同享受和欣赏的,不分国籍或语言。以其他艺术形态而言,如绘画、音乐、舞蹈,甚至默片时代的电影等,都不需要任何媒介,即能为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们所欣赏和接受。唯独以文字为唯一表达手段的文学,也就是本民族文字的最高造诣所产生的结晶,却偏偏要通过翻译,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字来表达,以期在非本民族读者中达到同样的感受效果。这岂不是明知其不可为而偏要为之吗?因为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两种不同文字的表达功能固有相似或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甲文字之所长,也许就是乙文字之所短。这样要求译者恰如其分地做到与原著一致,无异缘木求鱼。更何况异国或异民族读者本身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心理状态等因素所起的作用,无法使他在感受上产生在本国,本民族读者身上所产生的同样效果。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虽然很早就开始通过翻译作品接触外国文学,但是真正能领会其中的妙处,还是在初通英语以后。我至今犹记得在大学图书馆里借阅到英语文学原著时的如临仙境,如获宝藏的兴奋心情;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瑰丽多彩的文学宝库!这是单纯靠阅读翻译作品所不能体会到的。因为不论译文如何高明,毕竟是隔了一层,不是有所减色,就是有所走样。怪不得刘心武同志要说,不少中国作家仿效西方作家的手法,“其实是仿效中国翻译家的译文风格”。(《文艺报》1987年第5期)

当然,这话不免也失之偏颇。不过,马悦然、刘心武和区区的我有一点想法恐怕是共同的,即文学作品靠通过翻译是无法完全欣赏其精髓的。最好还是阅读原著。

既然如此,那么必然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又孜孜不倦地在干这明知其不可为而仍为之的事呢?

在人类文明还没有达到各国人民的语言和文字的完全沟通之前,翻译工作还是有其客观的必要性的。何况这种完全沟通在可见的将来恐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因此为了文化交流,共享文化财富,也是为了这种完全沟通,还是需要翻译。尽管翻译就像“二道贩子”一样,有时不免“短斤缺两”,甚至存心“搀假”,但是好歹给你贩来了你本来见不到的货色。哪怕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果这能激起你吃羊肉的欲望,那么作为一个译者即使给人骂一句“二道贩子”,也应该死而无怨了。

1987年2月4日于  不问春夏秋冬楼

书评(媒体评论)

从斯诺到奥威尔,从《西行漫记》到《一九八四》这不是一个翻译家无所谓的选择,也不是什么思想的飞跃或突变,而是勾画了一个始终关注中华民族和人类终极命运的智者曲折的心路历程。

——巫宁坤《董乐山和(一九八四>》

他的连续出版的一本又一本的译作足以说明他的旺盛的精力和在译介西方的文化和文学上的巨大贡献。……在乐山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翻译家逐渐转向一位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批判家。……这些文章不只文笔犀利——正像乐山的性格——而且总是能击中要害。

——傅惟慈《牌戏人生·狷介一书生》

他坚定地走在漫长的精神之旅上,以知识与思想破解迷惘,以了解世界、了解历史的热望支撑信念。……可以说,他的生命从未停滞,从不苍白,最终以综合素质的积累,在翻译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新一代翻译家的一个堪称典范的代表人物。

——李辉《<董乐山文集>编后随感》

董先生具有高度自觉的翻译意识,他的每种翻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存在偶发性,随机性,却有着惊人的稳定性。“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当代中国,谁是斯通?论翻译界,我知道的是,只有董乐山一人而已。

——林贤治《只有董乐山一人而已》

他是位心气始终不平的知识分子,对问题有看法是憋不住的,文章不便于写的,他借译作充分予以表达了。我想,他的译作倾向性之所以这么明显、影响之所以这样深远,就是因为他对于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对社会政治思潮有自己的立场。这大概是作为翻译家人们至今仍然怀念他的主因。

——潘晓松《前辈风范——董乐山和他的名山事墅》

我总是说,董乐山先生是我在翻译上的一个偶像,说是人生上的偶像也不过分,因为现在翻译可不是我的很大一部分人生么。董先生是那种翻译者的原本形象——普罗米修斯式偷火者,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单纯的个人爱好而翻译,而是着眼于通过介绍具有思想价值的作品,为推动这个社会向着人性、理性、文明的方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豆瓣网友luke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作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菲利普·罗思//艾萨克·辛格
译者 董乐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3095
开本 16开
页数 5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5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3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