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水趣谈/外教社汉英双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本书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图文并茂,为读者增添了阅读趣味。

内容推荐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风水犹如宠杂而神奇的迷宫,有走不通的路,有解不透的术语,有容易陷没的深井,有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书虽然回避艰深的学术论证和探讨,但还是依笔者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力和阅读趣味,还结合文字表达,插配了不少图片。

目录

前言

壹 来龙去脉源流谈

 一、风水的原始意义

 二、早期文明的曙光

 三、风水和《周易》

 四、风水的理论整合

 五、秦汉以后的风水走向

贰 聚气藏凤虚实谈

 一、生气:风水的核心观念

 二、入山寻龙

 三、左右察砂

 四、山场问水

 五、宝地点穴

 六、定位取向

 七、风水工具

叁 龙蟠虎踞“宝地”谈

 一、城市的风水模式

 二、村落的风水模式

 三、住宅的风水模式

 四、“阴宅”的风水模式

 五、风水的基本原则

肆 趋吉避凶俗信谈

 一、祈福纳祥的风水礼仪

 二、弥补缺陷的风水构筑

 三、厌胜化煞的风水法术

 四、绚丽多姿的风水小品

 五、重规叠矩的风水宜忌

试读章节

四、山场问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

郭璞《葬书》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按照以获取“生气”为直接目的的风水理论,“得水为上”的依据共有三条:

第一,水有养“气”作用。因为水本身便是气的液体形态,这个道理前面已介绍过,即生气的来路,便是阴阳二气经过风、云、雨水几种形态的转变,“行乎地中,而为生气”,所以说“气生水,水又聚注以养气”(《博山篇》)。

第二,水有止“气”作用。因为气是流动的物质,既会随着风而吹散,也会因为遇到水而停止下来,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这还是由于水、气原本一体的缘故,近似血溶于水的逻辑,总之是再也不会“逃”掉了。

第三,水有运“气”的作用。对此,风水书有形象而简明的概括:“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行”(《阴阳二宅全书》)。

按照“藏风止水”以聚养“生气”的风水原则。最合适的居处环境,就是既要有山脉这个有形的屏障挡风藏气,更要有水流这道无形的屏障止气、运气、养气——三个功能的重要性显然又胜于一个功能,这就难怪郭璞要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了。

一句话,山环水绕便是藏风聚气的最佳风水模式。

剔除“生气说”为这种择居模式添加的种种虚拟成分,显而易见,风水观念对水的如此看重,实际上就是水为生命之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此外,水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介质,特具空气调节和环境净化的功能,现在已成为常识,这也说明“气以水而运”的说法,应含有古人保健养生方面的经验总结。

环山绕水的居处环境,通常只能在丘陵地区寻觅,这一点,本书在开篇追溯风水观念的源头时,就已经分析过了。而在没有峰峦的平原乃至荒漠地带,有无水源便成了有无“风水”的根本支撑,因此风水书又将逶迤曲折的河流称为“水龙”,用来取代绵亘起伏的“山龙”。即使在山水俱全的情况下,亦有“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的说法(《博山篇·概论相地法》),有水无山同样可以成为宝地,有山无水则绝不可取。《三国演义》中,蜀将马谡奉命据守街亭,认定“凭高视下”而“树木极广”的南山是安营佳境,副将王平则以该山没有水源为由,偏说这是不能居住的“死地”。马谡拒诔失街亭的悲惨结果,恰恰应合有山无水绝不可取的风水观念。

颇有启示意义的是:王平好像并不懂风水。

找水口 相水形

风水操作步骤中的“问水”,大致有三道程序,第一是”找水口”。风水书认为,“局之大小,山之贵贱”,就是聚气“生气”的面积大小,山脉地势的好坏,首先在乎水口的区别(《葬经翼·水口篇》)。

水口,就是一个地区的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在丘陵地区,水口多是山口,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减低,所携碎屑物质在此堆积成“冲积扇”地貌,形成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的生态环境,最适合居住生活和发展生产。本书第一章曾介绍过,直到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仍以这种过渡形地带为主要的聚居与活动场所,认为水口最能聚气的观念,正是在这种实践中培养成的。在平原地区,水口就是河口,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河段,这种环境,不仅以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适宜安家落户和农业生产,而且对航运、建港、城市给水及渔业利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须看小起市镇村落,大至都邑名城,多占这种“口岸”形的地理位置,便知道“水口”之说,其实也是先人选择居址经验的总结。

水口以次,第二是“相水形”,就是观察水流的形态,风水书说:“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性情“(《水法方位辨》),包含着辨别流向、形态、性能等多种内容。

对于水形的千差万别,风水家们确实有非常细致的观察,仅以《水龙经》所载,就有干水、枝水、曲水、顺水、远水、界水、来水等多种大纲之分,每一纲下,又有交界、朝堂、单缠、曲勾、斩气、反跳、聚砂、撞城等种种细目的讲究,而且都与“生气”的聚散结合起来阐释,再由此推及人事祸福。随手拈一例,比如右图这个水形叫曲水单缠,讲白了就是一条河流曲曲弯弯,图下部那个红色的小圆点就是选宅位置,叫“穴位”,由此构成所谓”水缠玄武”的形势,其解说是:“前有曲水三四折,远远朝来,就身兜抱局后,缠身玄武而去。入路得结咽处,束气紧密,发福悠久,富贵双全,人丁繁盛,二三百年不衰。”其要义,无非就是水流在“穴位”周围的重重环绕,把“生气”都收束聚拢来了而已。

循此原则,《水龙经》又归结出对水形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屈曲环抱,所谓“自然水法君切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不欲返叙不息”;“水法不拘去与来,但要屈曲去复回。三回五度转顾穴,悠悠眷恋不忍别”。淘汰掉聚集生气的神秘说法,剩下来的仍旧是构筑在生活经验上的顺应自然的理念,比如,在临水的凸岸旁建宅,绝少冲刷崩塌之忧,而弯曲的水形每常自然地避开连片的耕地,无妨农业,可见古人的风水含有建宅不夺耕地的指导思想。此外,曲形河床的演变规律,总是凹岸逐渐后退,凸岸不断淤涨,这样,住在凸岸的人们不仅可就近取得水湾内侧的比较清洁的饮用水,还可借用大自然的造化获得新的涨地。这类例子,在率先提出“风水”一词的郭璞的相地故事中就有,《晋书·郭璞传》说,他为母亲在暨阳(今江苏江阴东南长寿镇南)选择的墓地,离河流仅有百步,有人说离水太近对家人不利,郭璞说这河流不久就会变成陆地。果然,没过多久,河中沙涨成地,周围十里以内皆成桑田,变为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了。假使不从郭璞精通水文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会以为史传在宣传其神乎其神的风水术。

P74-78

序言

风水是中国人追求理想居处环境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对一切与此相关的行为取向和人文风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正是我们把“风水”放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系列中来一番“趣谈”的依据。不过,有几个问题,宜把招呼打在前面。

首先是“风水”性质的争议性。1980年出版的《辞海》给风水所下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二十年后的《辞海》修订版,基本表述照旧,只是将“旧中国”的“旧”字省掉了,认可了新中国创立五十年以后的今天,风水现象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主流认识。但同时也另有一批学者认为,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问,“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羽佳、方人也:《科学看风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是迷信就该破除批判,是科学自当提倡推广。然而现在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科学”,在此针锋相对之间来展开这个话题,“两姑之间难为炊”的尴尬,可想而知。笔者触及风水有年,至今不认同风水足以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划等号,但风水中的确存在不少可以分析可以探讨的内容,特别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审视,还是有其“趣谈”价值的——权当是对事物都要作科学分析吧。

其次是风水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它是“学”,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建筑、生态、天文、历法、地理、水文、气象、土壤,养生、审美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成就,这就是前面引述过的所谓综合性、系统性了:也有人说它是“术”,当真是天星地卦、望气式占、符箓祈禳、八字择日、厌胜镇邪、灵物法宝、命理流年、建除六壬……径可称作是一个巫觋方术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显然,无论从哪一种取向出发,要想对之进行哪怕是稍具完备性的梳理,绝非笔者绵薄之力所能及,也不是本书区区篇幅所能承担的。有鉴于此,笔者只能避繁就简,主要从民俗文化这一层面着眼,为读者提供一个略知风水的基本线索。

再次是风水表述的晦涩性。风水建立于《周易》思想体系之上,其后又和各种泛神秘文化贯通,由此演绎出一大套术语体系。过去的“风水先生” 借此意义隐晦、造词僻拗的“行话”诱蒙主顾,甚至今人写的一些号称研究风水的读物,也有意无意地承袭遗风,似乎非此便显不出风水的神秘莫测,或者显不出本人的高深博学——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食盐称为“氯化钠”,把石灰称为“氧化钙”,或者把煤球叫作“黑色固体球形可燃矿物”。为方便读者,笔者在行文遣词中,尽可能做到浅显明白,石灰就是石灰,煤球就是煤球,对那些看似玄奥深邃,讲起来牵丝攀藤、夹缠不清的概念术语,也不再展开。当然,通俗浅近的文字,往往有不能传达微妙会意的缺陷。好在本书宗旨不是在“风水”同行中作切磋交流,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能谅解的。

此外,本书虽然回避艰深的学术论证和探讨,但还是依笔者对课题判断的取向,汲取或介绍了专家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了增强读者的理解力和阅读趣味,还结合文字表达,插配了不少图片。需要说明的是,除署名引述的观点成说和图文资料外,囿于体例及图片摄制者失考等其他原因,未能—— 具名,在此,特向金良年、张锡昌、王全亨、唐载清、肖勇俊、张家伟、吴荣芳等及众多未具名的同仁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完颜绍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水趣谈/外教社汉英双语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完颜绍元
译者 姚振军//王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616379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8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4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