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变形记城堡(精)/经典译林
内容
编辑推荐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大多采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洞悉人世的荒谬、虚无与矛盾,揭示人性的脆弱、绝望与无力。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回响与高度的评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地洞》、《变形记》、《判决》,以及长篇小说《城堡》、《诉讼》等。

本书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从正常人变成甲虫并最终被家庭和社会所遗弃的故事,揭示了现代人情感淡漠的社会现象以及蜕变已化为非人的深刻主题。

内容推荐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全部都是关于人类世界这个庞大的寓言体系的一部分,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卡夫卡用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洞悉人们生活的虚无、矛盾和荒谬,剖析人性的孤独、脆弱和绝望,以不朽而精辟的真知揭示生命及其生命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所有真相。

本书收入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和《城堡》两部作品。

目录

变形记

正文

城堡

正文

附录

《城堡》第一版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如今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栏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变得忧郁了。“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该多好。”他想,但是完全办不到,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

他又滑下来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起床这么早,”他想,“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比如,当我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里登记取回的定货单时,别的人才坐下来吃早餐。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也许这样对我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后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他看了看柜子上滴滴答答响着的闹钟。“天哪!”他想道。已经六点半了,而时针还在悠悠然向前移动,连六点半也过了,马上就要七点差一刻了。闹钟难道没有响过吗?从床上可以看到闹钟明明是拨到四点钟的,显然它已经响过了。是的,不过在那震耳欲聋的响声里,难道真的能安宁地睡着吗?嗯,他睡得并不安宁,可是却正说明他还是睡得不坏。那么他现在该干什么呢?下一班车七点钟开,要搭这一班车他得发疯一般赶才行,可是他的样品都还没有包好,他也觉得自己的精神不佳。而且即使他赶上这班车,还是逃不过上司的一顿申斥,因为公司的听差一定是在等候五点钟那班火车,这时早已回去报告他没有赶上了。那听差是老板的心腹,既无骨气又愚蠢不堪。那么,说自己病了行不行呢?不过这将是最最不愉快的事,而且也显得很可疑,因为他服务五年以来没有害过一次病。老板一定会亲自带了医药顾问一起来,一定会责怪他的父母怎么养出这样懒惰的儿子,他还会引证医药顾问的话,粗暴地把所有的理由都驳掉,在那个大夫看来,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号,再也没有第二种人了。再说今天这种情况,大夫的话是不是真的不对呢?格里高尔觉得身体挺不错,除了有些困乏,这在如此长久的一次睡眠以后实在有些多余,另外,他甚至觉得特别饿。

这一切都飞快地在他脑子里闪过,他还是没有下决心起床——闹钟敲六点三刻了。这时,他床头后面的门上传来了轻轻的一下叩门声。“格里高尔,”一个声音说,这是他母亲的声音,“已经七点差一刻了。你不是还要赶火车吗?”好温和的声音!格里高尔听到自己的回答声时却不免大吃一惊。没错,这分明是他自己的声音,可是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了出来,仿佛是陪音似的,使他的话只有最初几个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着马上就受到了干扰,弄得意义含混,使人家说不上到底听清楚没有。格里高尔本想回答得详细些,好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只得简单地说:“是的,是的,谢谢你,妈妈,我这会儿正在起床呢。”隔着木门,外面一定听不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变化,因为他母亲听到这些话也满意了,就拖着步子走了开去。然而这场简短的对话使家里人都知道格里高尔还在屋子里,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于是在侧边的一扇门上立刻就响起了他父亲的叩门声,很轻,不过用的却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道,“你怎么啦?”过了一小会儿他又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要不要什么东西?”他同时回答了他们两个人:“我马上就好了。”他把声音发得更清晰,说完一个字过一会儿才说另一个字,尽力使他的声音显得正常。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可是他并不想开门,他暗自庆幸自己由于时常旅行,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

首先他要静悄悄地不受打扰地起床,穿好衣服,最要紧的是吃饱早饭,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因为他非常明白,躺在床上瞎想一气是想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他还记得过去也许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好,躺在床上时往往会觉得这儿那儿隐隐作痛,及至起来,就知道纯属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失。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抬,被子就自己滑下来了。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他想屈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自己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总是待在床上有什么意思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

他想,下身先下去一定可以使自己离床,可是他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下身,脑子里根本没有概念,不知道要移动下身真是难上加难,挪动起来是那样的迟缓;所以到最后,他烦死了,就用尽全力鲁莽地把身子一甩,不料方向算错,重重地撞在床脚上,一阵彻骨的痛楚使他明白,如今他身上最敏感的地方也许正是他的下身。

于是他就打算先让上身离床,他小心翼翼地把头部一点点挪向床沿。这却毫不困难,他的身躯虽然又宽又大,也终于跟着头部移动了。可是,等到头部终于悬在床边上,他又害怕起来,不敢再前进了,因为,老实说,如果他就这样让自己掉下去,不摔坏脑袋才怪呢。他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清醒,特别是现在,他宁愿继续待在床上。

可是重复了几遍同样的努力以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还是恢复了原来的姿势躺着,一面瞧他那些细腿在难以置信地更疯狂地挣扎;格里高尔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荒唐的混乱处境,他就再一次告诉自己,待在床上是不行的,最最合理的做法还是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这个极渺茫的希望。可是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提醒自己,冷静地、极其冷静地考虑到最最微小的可能性还是比不顾一切地蛮干强得多。这时际,他尽力集中眼光望向窗外,可是不幸得很,早晨的浓雾把狭街对面的房子也都裹上了,看来天气一时不会好转,这就使他更加得不到鼓励和安慰了。“已经七点钟了,”闹钟再度敲响时,他对自己说,“已经七点钟了,可是雾还这么重。”有片刻工夫,他静静地躺着,轻轻地呼吸着,仿佛这样一养神什么都会恢复正常似的。

可是接着他又对自己说:“七点一刻前我无论如何非得离开床铺不可,到那时一定会有人从公司里来找我,因为不到七点公司就开门了。”于是他开始有节奏地来回晃动自己的整个身子,想把自己甩出床去。倘若他这样翻下床去,可以昂起脑袋,头部不至于受伤。他的背似乎很硬,看来跌在地毯上并不打紧。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巨大响声,这声音一定会在所有的房间里引起焦虑,即使不是恐惧。可是,他还是得冒这个险。

当他已经将半个身子探到床外的时候——这个新方法与其说是苦事,不如说是游戏,因为他只需来回晃动,逐渐挪过去就行了——他忽然想起如果有人帮忙,这件事该是多么简单。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就足够了;他们只需把胳臂伸到他那圆鼓鼓的背后,抬他下床,放下他们的负担,然后耐心地等他在地板上翻过身来就行了,一碰到地板他的腿自然会发挥作用的。那么,姑且不管所有的门都是锁着的,他是否真的应该叫人帮忙呢?尽管处境非常困难,想到这一层,他却禁不住透出一丝微笑。

他使劲地摇动着,身子已经探出不少,快要失去平衡了,他非得鼓足勇气采取决定性的步骤了,因为再过五分钟就是七点一刻——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起来。“是公司里派什么人来了。”他这么想,身子就随之而发僵,可是那些细小的腿却动弹得更快了。一时之间周围一片静默。“他们不愿开门。”格里高尔怀着不合常情的希望自言自语道。可是使女当然还是跟往常一样踏着沉重的步子去开门了。格里高尔听到客人的第_声招呼就马上知道这是谁——是秘书主任亲自出马了。真不知自己生就什么命,竟落到给这样一家公司当差,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在这一个所有的职员全是无赖的公司里,岂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忠心耿耿吗?他们的一个职员,早晨只占用公司两三个小时,不是就给良心折磨得几乎要发疯,真的下不了床吗?如果确有必要来打听他出了什么事,派个学徒来不也够了吗——难道秘书主任非得亲自出马,以便向全家人,完全无辜的一家人表示,这个可疑的情况只有他那样的内行来调查才行吗?与其说格里高尔下了决心,倒不如说他因为想到这些事非常激动,因而用尽全力把自己甩出了床外。砰的一声很响,但总算没有响得吓人。地毯把他坠落的声音减弱了几分,他的背也不如他所想象的那么毫无弹性,所以声音很闷,不惊动人。只是他不够小心,头翘得不够高,还是在地板上撞了一下;他扭了扭脑袋,痛苦而愤懑地把头挨在地板上磨蹭着。

“那里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了。”秘书主任在左面房间里说。格里高尔试图设想,今天他身上发生的事有一天也让秘书主任碰上了;谁也不敢担保不会出这样的事。可是仿佛给他的设想一个粗暴的回答似的,秘书主任在隔壁房间里坚定地走了几步,他那漆皮鞋子发出了吱嘎吱嘎的声音。从右面的房间里,他妹妹用耳语向他通报消息:“格里高尔,秘书主任来了。”“我知道了。”格里高尔低声嘟哝道,但是没有勇气提高嗓门让妹妹听到他的声音。

“格里高尔,”这时候父亲在左边房间里说话了,“秘书主任来了,他要知道为什么你没能赶上早晨的火车。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另外,他还要亲自和你谈话。所以,请你开门吧。他度量大,对你房间里的凌乱不会见怪的。”“早上好,萨姆沙先生。”与此同时,秘书主任和蔼地招呼道。“他不舒服呢。”母亲对客人说。这时他父亲继续隔着门在说话:“他不舒服,先生,相信我吧。他还能为了什么原因误车呢!这孩子只知道操心公事,他晚上从来不出去,连我瞧着都要生气了;这几天来他没有出差,可他天天晚上都守在家里。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子旁边,看看报,或是把火车时刻表翻来覆去地看。他唯一的消遣就是做木工活儿。比如说,他花了两三个晚上刻了一个小镜框;您看到它那么漂亮一定会感到惊奇;这镜框挂在他房间里;再过一分钟等格里高尔开门您就会看到了。你的光临真叫我高兴,先生;我们怎么也没法使他开门;他真是固执;我敢说他一定是病了,虽然他早晨硬说没病。”“我马上来了。”格里高尔慢吞吞地小心翼翼地说,可是却寸步也没有移动,生怕漏过他们谈话中的每一个字。“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原因,太太,”秘书主任说,“我希望不是什么大病。虽然另一方面我不得不说,不知该算福气呢还是晦气,我们这些做买卖的往往就得不把这些小毛小病当作一回事,因为买卖嘛总是要做的。”“喂,秘书主任现在能进来了吗?”格里高尔的父亲不耐烦地问,又敲起门来了。“不行。”格里高尔回答。这声拒绝以后,在左面房间里是一阵令人痛苦的寂静;右面房间里他妹妹啜泣起来了。

P1-8

后记

阅读卡夫卡的作品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迷宫。这个迷宫是由卡夫卡和他的作品组合而成的。没有人能够声称自己已经完全读懂了卡夫卡的作品,我们甚至不得不承认,对于卡夫卡和他的作品,我们所有的读解都不过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法国著名评论家布朗肖曾说:“也许,卡夫卡试图销毁他的作品的原因就在于,对于他来说,它们似乎注定要引起全世界的误解……当我们看到他那些不该发表的著作被一再地重版,他那永恒的艺术创造被视为历史的某种注释,我们禁不住询问自己,也许卡夫卡本人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发生在巨大的成功中的灾难?也许他确实希望消失掉,也像一个谜不愿为人所发现一样。”

但是,卡夫卡并非有意识地要给阐释者设置障碍,创造一个迷宫并不是他写作的主要目的。卡夫卡并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他自己正是那潜在的读者和阐释者。对于他来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为自己表现那些无法表现的东西。我们不该错认为卡夫卡曾有意识地想方设法逃避人们的阐释,更不该认为卡夫卡的创作中最需要阐释的正是这样一种逃避。

卡夫卡的文学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构筑在无数寓言故事之上的寓言性世界,它蕴涵了无数“独特的、孤立的意义”;卡夫卡的迷宫其实是一座语言迷宫,因为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寓言性的。任何试图把卡夫卡的世界定位在狭隘的国家、种族、宗教、政治意识形态或某种特殊的文学流派之内的举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应该承认,关于卡夫卡创作的那些具有无限反射能力的寓言,任何解读都只是我们自身对于卡夫卡的世界的某种反应。

……

《城堡》虽然描写的是人们的恐惧和绝望这样一些沉重的情绪,但是,卡夫卡的笔触却是轻松和诙谐的。它不仅体现了卡夫卡本人一贯使用的幽默手法,而且还发扬了犹太文学传统中固有的喜剧特色。K有点像卓别林的早期电影里的主人公,行为滑稽,处处碰壁,但是他稍稍缺少一点自我解嘲的能力,K的两个来自“城堡”的“助手”才是真正符合犹太文学传统的喜剧角色,他们两个无时不在玩耍,典型的动作是手舞足蹈并把头碰到一起窃窃私语;K和弗丽达以及他的“助手”们在小学校里度过的一夜,完全是一幕滑稽剧,简直令人捧腹;K和弗丽达两个人的拥抱居然被卡夫卡比喻为“就像老虎钳子紧紧夹在一起”,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轻松和谐的语调并不仅仅出现在上述例证中,它同样是弥漫在作品中的一种基本色调,而且,由于作品所描述的恐惧和绝望情绪,这一语调越发显得异常醒目。

正如K自己所意识到的,他的两个“助手”的“工作”并不是要协助K做任何测量事务,而是“为了让他更快乐一些,因为他对一切都太认真了”,小说中所采用的上述轻松诙谐的语调,也是为了协助人们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卡夫卡的幽默所暗示的并不是一种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嬉皮士态度,而是他对于生活本身的接受,是他对自己深刻体验的恐惧和绝望的对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卡夫卡所采用的轻松诙谐的笔触,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一种豁达的态度,这种态度渗透了中国古代老庄哲学里所传达出的睿智。根据卡夫卡自己的遗言:K最终并没有被“城堡”所接受,但是他也并没有被驱逐出村庄,他的处境是介于被拒绝和接受之间,是一种具有极大含混性的中间状态。这个结尾所描述的显然是一种老庄式的人生状况,在这里,对立的两极被一种中间性的存在取消了,所以,这里的绝望并不是一种覆盖一切的黑暗,而是一种渗透了希望的绝望。这也说明,为什么卡夫卡不同于当代那些否定一切的所谓“后现代主义者”。总之,卡夫卡的《城堡》最终告诉我们:希望正如绝望,是我们内心里始终拥有的一种本能的情绪,无论整个外在世界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

卡夫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的也只能是他的视力和注视的方式所能及的那个部分。”而且,他悲哀地暗示,他希望“把自己限制成同仁看他的视力所及的那种样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卡夫卡的话同时也告诫我们,任何人对他的作品的解读都只能是阅读者个人的一种解读。但是,我们尽管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却仍然幻想着能够稍稍地超越个人有限的视力和注视方式,尽可能地接近卡夫卡。这似乎正是一种卡夫卡式的绝望中的希望。

(昂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变形记城堡(精)/经典译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李文俊//米尚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12200
开本 32开
页数 34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20
出版地 江苏
216
15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