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风(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晓风著的《儒风》一书由五个中篇小说构成,它们是《回归》、《换届》、《课题》、《发票》、《评估》。它们既独立又相互关联,聚焦于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处境,塑造了高校中从事行政、教学、科研工作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的抉择。

内容推荐

《儒风》是作者晓风2014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弦歌》的姊妹篇,旨在踵事增华,在更广阔的视阈中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生活,揭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形态和精神诉求。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各异,遭遇迥别,却有着某种共性,那就是既在现实中陷入重围,又不失为理想的守望者。他们都默认了现实中的某些潜规则,有着向世俗化趋同的一面,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没有泯灭理想,丧失本真,依然对至善至美至纯的东西保存着程度不同的向往与追求,在从现实突围的过程中,他们最终都守住了底线。在他们身上,更多地蕴蓄着的是正能量,是薪火不灭的人文精神。作为今天的新儒林人物,他们都没有失去传统儒生应有的风骨。

目录

回归

换届

课题

发票

评估

后记 现实的突围与理想的守望

试读章节

在这个学术与政治频繁通婚的年代,学术成就的高低,当然不会与政治地位的升降完全构成正比,但在遴选大学校长时,学术成就却常常是一块重要砝码,在候选者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而优则仕”的古老定律在今天仍然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也许正因为在学术上占尽风光,王畅说话办事也就很有底气,很有魄力,远非薛鹏举当年可比。他的就职演说就多了一些薛鹏举所没有的“霸气”和“杀气”,让薛鹏举稍感不适和不悦。比如他说:

“我的修养不及薛校长好,也没有薛校长那样宽宏大量,我的眼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对有可能阻碍学校发展的人和事,我绝不会心慈手软,放任自流!这里先打个招呼,届时莫谓言之不预也。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我的管理风格。,,

这之前,薛鹏举早已察觉到王畅于不经意间流溢出的骨子里的强势,但如此“凶相毕露”,在薛鹏举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原因嘛,大概是因为过去他总记着要韬光养晦,不太敢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现在既已如愿以偿地扶正,就不必再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所收敛了吧?大概在王畅看来,这时最重要的是“扬威立万”,虽然不能呈现张牙舞爪之态,但锋芒是一定要露一露的,否则,如何能形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威慑力?这点心思,以薛鹏举阅人之深度,又岂能看不出来?而且虽然从字面上看他略无一字针砭前任,但潜台词中却分明有影射前任宽容度有余而威慑力不足的意思。这就有点不够厚道了。

不过,一向厚道的薛鹏举并不想与他计较,尽管他的话很有些刺耳。薛鹏举觉得,王畅其实本无冒犯自己之意,只是一直渴望“上位”的他此刻急于“到位”,便想尽快打破前任多年营造的宽松氛围,结束长期在前任阴影下说话办事的生活状态,向到会的全体中层干部和教授代表显示自己的鲜明风格,为以后强力推进改革、树立强人形象张目。说得更明白些,他只不过想秀秀肌肉、亮亮刀锋而已。另外,现在组织部门不是欣赏“狮子型”的干部吗?时风所及,连那些“兔儿爷”也都想乔装打扮成狮子,何况王畅本来就是个喜欢龇牙咧嘴的主儿呢!作为新任校长的第一次公开亮相,非如此又怎能给与会者(包括中组部的局长)留下深刻印象?

从这一角度看,学者出身的王畅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急于求成,且不知“中庸”为何物,又是政治家的大忌,从传统哲学的视角来评判,这似乎又是政治上还不太成熟的表现了。以学术起家并立身的官员大概一时都难以摆脱这种矛盾状态吧?他们毕竟同时在两个竞技场上施展拳脚,因为精力不够专注,也就很难神乎其技,像职业政治家那样言谈举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瑕疵。

这样一想,薛鹏举对王畅话中的机锋也就不以为忤,稍微愣怔一下之后便释然了。他无比从容、无比坦然地向听众席望去。

与他的目光对接的眼睛中有一双非常特别——黑如点漆的眸子镶嵌在一片比羊脂玉还要纯净的乳白中,相互映衬,彼此生发,弥漾出夺人眼球的晶莹。岂止如此,晶莹中似乎还蕴蓄并缓缓释放出某种慧光,流盼之间,迅即生成一种令人心旌摇曳的电波。无须扩大视野,仅凭这双眼睛,薛鹏举就能断定此时与他对视的是艺术学院副院长李薇。

哟!这双以往在会场上常常聚焦于他的美目怎么有些游移不定了?甫一对焦,便像受惊的兔子一般躲闪开去,再也不见了往日的波光闪闪、脉脉含情。这是怎么了?但没容他多想,会议就结束了,接下来,他免不了要与主席台上的领导、嘉宾及旧日同僚一一握别,互道珍重,这类繁文缛节虽为他一向所不喜,但身在官场,只能随俗俯仰,好在马上就要淡出江湖了,以后就不必常受这种折磨了——一旦进入冗长的寒暄环节,他也就无暇琢磨那明眸善睐中所包孕的玄机了。

P6-8

后记

现实的突围与理想的守望

我不知该如何为本书定性:长篇小说抑或中篇小说集?五个篇章既可以各自独立成篇,人物与故事又互有交叉,它们在同一创作旨归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不同截面汇成当代大学校园的生活长卷。谓之中篇小说集固然允当,视为长篇小说亦无不可。

本书是我两年前出版的《弦歌》的姊妹篇,有幸入选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和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它旨在踵事增华,多视角、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生活,揭示高校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形态和精神诉求。小说中的主人公身份各异,遭遇也很不一致,却有着某种共性,那就是既在现实中陷入重围,又不失为理想的守望者。无论是《发票》中的刘子仁,《课题》中的田本纯,《评估》中的杨亚男,还是《换届》中的季平章,《回归》中的薛鹏举,他们无一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感到困扰,甚至为此而心力交瘁。他们也都默认了现实中的某些潜规则,有着向世俗化趋同的一面,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没有泯灭理想,丧失本真,依然对至善至美至纯的东西保存着程度不同的向往与追求。他们也有私欲,也曾试图谋取私利,但在从现实突围的过程中,他们最终都守住了底线。在他们身上,更多地蕴蓄着的是正能量,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薪火不灭的人文精神。作为今天的新儒林人物,他们都没有失去传统儒生应有的风骨。这是我将本书定名为“儒风”的原因。

在小说领域,我只是个不求名分、不问结果的业余作者。我的本来身份是大学里的古典文学教授,同时还滥竽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目前,管理者的使命已将教授的责任挤压至一隅,而业余小说作者的角色则以隐形的方式出现,在校内很少为人所知。我对时间这块容易缩水的布料的裁剪方案是,白天全部用于履行管理者的使命,夜晚基本上为教授的责任所支配。可以被业余小说作者所利用的只有清晨——那该属于“边角料”了。

黎明的脚步叩响大地前,我已经开始有节奏地敲打键盘了。当晨曦在窗上涂抹出一缕暗淡的白色时,在我模糊的视线中,已经有千余个小蝌蚪在电脑屏幕上欢跳了。这时,我会站起身来,活动一下麻木的四肢,在没有星光的穹庐下做“仰望星空”状,然后继续伏案。当然,不是常年如此,只是在写作本书的两个月里每天如此。收入本书的五个篇章,除了《发票》外,其他都是在这两个月里写成的。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放松自己,最后却咬牙坚持到抵达既定目标后才放松下来。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在中途遭遇多种干扰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间断,也从未懈怠,回望来路,不免为自己所感动。原来我尚知自励,并且依然能执着于某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使我对自己信心大增。

说来惭愧,我对小说这种文艺形式不见得有多热爱。真的,作为专攻唐宋诗词的学者,我以前对小说创作与研究其实都相当疏离。我之所以一反初衷地涉足小说创作领域,与其说是因为不愿固守一隅,想小小地满足一下“开边拓土”的野心,不如说是因为内心积淀了太多的现实感受,只有凭借小说这一载体才能得到泄导和传播。诗歌那种对现实的折光式反映,虽然更为精粹,终究容量有限,很难纤毫毕现地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也很难对生活中发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娓娓道来,并进而揭示包蕴于其间的警世和醒世意义。能承载这一功能与使命的唯有小说。所以,恕我直言,我对小说更多的只是“利用”,利用它的文本来演绎自己的感受,寄寓自己的理念。我不敢妄言自己同时也在探索小说艺术,如果说我偶尔不小心触碰到了可名之日“技巧”的东西,那只是试图把故事叙述得更加可读些。

在本书完稿的第二天,九十四岁的老母亲在看尽人间花开花落后含笑辞世了。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尽管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尿频、便秘等久治不愈的顽症对她的折磨日甚一日,而听力的彻底丧失更使渴望与人交流的她感到生趣无多。她理想中的自己还是那个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年轻裁缝,为众多用户所信赖。而现实中的她却已是风烛残年,再也积聚不起与病痛抗争的心智与体力,更兼旧交零落,知音无存,内心的那一份寂寞总是挥之不去。理想与现实在她这儿同样有着巨大的落差。从这一意义上说,她实际上是以撒手人寰的方式完成了对现实的突围和理想的守望。对本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只读过小学的她也许会感到陌生,但她完全可能与田本纯、季平章、杨亚男们达成精神上的共鸣,因为他们都渴望在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处自由行走,而事实上,交汇处却狭窄得令他们举步维艰。

我想,如今远在天国的母亲一定乐见不肖子把本书作为祭奠她的唯一供品,愿她的在天之灵永享安康!

2015年7月19日于晓风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风(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45985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619185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9
15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