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云岭风骨(周钟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另寻新路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28岁的周钟岳辞别供养他读书的恩师——四川盐茶道兼臬台赵藩,从成都回云南参加乡试。此前,周钟岳已经两应乡试,都落榜。拜赵藩为师三年,周钟岳这次一考就考了个解元,登上了榜首。有趣的是,这一年的云南乡试,榜尾也被剑川张鸿举夺去。按当时的科举制度,中举的人中,头、尾两名必须参加会试,叫作“背榜进京”,往返费用全部由公家负担。同一年乡试的榜头、榜尾一起被剑川学子包揽,成了剑川的一段美谈,也成了云南的一段美谈。

乡试后,周钟岳除了立即发电报向恩师赵藩报喜并致谢,还依旧习俗从昆明回家乡剑川扫墓,告慰祖先。应赵藩邀约,周钟岳去参加会试取道四川j腊月初一周钟岳从剑川启程,因受风寒,病卧昭通,直到1904年正月初八才抵达四川泸州滇黔官运局。

这次朝廷会试设在开封,正月十三,周钟岳辞别赵藩时,赵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这次之所以要叫你取道四川,和你见面,就是要告诉你,万一名不上榜,就到东洋留学。你要明白,老路走不通了,必须另寻新路!”

周钟岳乘坐盐运船北上,在路上又开始生病,到汉口不得不停下来治病。因此,临近考试,他才赶到开封。周钟岳带病进考场,发挥极不理想,未考中当年进士。然而,赵藩已经为周钟岳做好了“寻新路”的准备——获得了当年云南学务处委派赴日本留学名额。8月,周钟岳抵日本,9月人弘文馆肄习师范。

为了不辜负老师“寻新路”的企盼,周钟岳在1905年10月师范毕业后,打算在日本继续学习,到早稻田大学攻读哲学。他写信征求老师的意见,赵藩回信说,他不仅赞同周钟岳留下来攻读哲学,而且希望他在早稻田大学完成哲学专业课程之后,再进庆应大学攻读政治学和经济学。他热切地说,现代“经世之学,不可不读”。

在日本读书期间,周钟岳利用课余时间汇辑他在弘文馆读师范时诸同学和他本人笔录的讲义,详加修订,刊印为《师范丛编》10卷;翻译日本教育学家松村介石所著《中国教育制度变迁概论》,另外还翻译了《论理学》和《日本游学指南》,准备付印,供国人参考。

清政府派遣学生留学日本,目的在于培养效忠于自己的奴仆。然而,与清政府的愿望相反,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熏陶之后,留学生中不少人走上了叛逆清王朝的道路,周钟岳就是其中之一。1906年1月,孙中山和黄兴在东京约见云南留学生杨振鸿、吕志伊、李根源、赵伸、罗佩金等,建议他们创办革命刊物。4月,云南同盟会创办的《云南》杂志社在东京成立,周钟岳和吴琨被聘为总编辑,但后者未到任,周钟岳一人挑起了总编辑的担子。周钟岳在《云南》杂志上发表了一批宣传同盟会革命思想的文章,如《滇越铁路赎回之时机及其办法》《论云南对于中国之地位》等,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主张扶持民族经济。他编著的《法占安南始末》,用事实揭露了帝国主义侵吞世界的嘴脸。他还和同盟会云南支部张耀曾、席聘臣以及范熙壬、刘赓藻等合办《新驿界》杂志,向国人、向云南人传播新思想。杂志编辑出版过程中,周钟岳直接动手编译了好几篇文章。

P2-4

后记

周钟岳四子周锡祺,生前接受过我多次采访,在《云岭风骨——周钟岳》出版之际,我对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周钟岳的大孙子周祖同,与我在昆钢同事5年,与我爱人同窗读书,在一起当知青,又在一起当工人,他为我的周钟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本书采用的这些可贵的历史照片,都是周钟岳后人提供的。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王明达

2016年元月6日

目录

◆践履笃实,志趣远大

另寻新路

“启蒙”成为时代的第二主题

“凑一个角色”

绝不与“七君子”之流同流合污

出任省长的条件

成功调停保住省城安宁

◆撰诗修志,抗战办学

名章隽句 茹古涵今

呕心沥血编修《新纂云南通志》

坚决抗战

力助三大学迁移昆明

把云大建成“完备之大学”

◆筹谋斡旋,坚持民主

解开蒋龙心结

筹谋滇防

保护民主力量

“咬定牙根渡此难关”

调解中央与地方纠纷

抵制独裁

◆存心修身,书如其人

发起创办五华学院

捍卫护国运动功绩

“存心修身则为一终身大事”

书名南京“总统府”

◆毅然起义,投奔光明

营救“九九整肃”被捕人员

“明天早上,你打开窗户……”

◆注释

◆后记

序言

丛书编委会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

钟岳其人,剑川白族,出生贫寒,刻苦自励。其洽学取古今中外之长,尤贵创新,提出“研阅以穷照”,才能“了然于心,洞若观火”。他听从恩师赵藩“东洋留学、另寻新路”的建议,学成归国后致力于国计民生,身处边陲却通观全国,从政,其远见卓识彪炳千秋,办学,其一新学造人才“启蒙”代;编撰,其眼光功底深为业界叹服;护国,其深明大义绸缪得当;抗日,其不遗余力搭救爱国人士;至于捐赠社会等各种,更将其胸怀大爱展露无余。周钟岳一生,可为“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的极佳注解。

这本由王明达著的《云岭风骨(周钟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周钟岳的传记作品。

编辑推荐

王明达著的《云岭风骨(周钟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周钟岳轰轰烈烈的一生,再现了在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历史背景下,周钟岳和像他这样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以”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内核的”云南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云岭风骨(周钟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明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42152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2016026530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