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姑娘姑娘
内容
试读章节

【08】

十几个月后,郭小月在餐桌上聊起大华。

“你骗人,根本就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他在我们公司蔫儿得像个傻瓜,遇见谁都跟日本人似的点头哈腰低三下四,连我们实习生都开他的玩笑。他从试用期到现在,一直跟我们公司行政部小郑两口子合租一个两居室,也没听小郑两口子说过他乱搞女人。”

作为同事,郭小月拒绝了大华的追求。郭小月不可能喜欢大华那种长相的男人,这点上我心如明镜,但她有一个“妹妹”的名分。这个“妹妹”自然是从我这边论的,我跟大华虽不是朋友,但总算是个老相识,老相识的妹妹,当然是“妹妹”。

我犯下低级错误,我不该对郭小月这种人讲太多过去的事情,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女孩子,好奇心与胆量远比我们这些奔三的大龄青年厉害,她兴奋起来的时候,张口“花王”,闭口“车震”,有时候捎带着连我一起嘲笑,其无赖女阿飞之气质,比电锅旁飞过的昆虫还烦人。

“想不到你还有这么个妹妹。”

“不是一个娘生的,一个家族的而已,不过这姑娘是给家里宠大的,惹不起也躲不起的主儿。”

“你们中原的大家庭一般都很团结,听小月说,你和他哥哥当年在胡同里跟同一个厂子的男孩子打架,为这事儿还住过几个月的看守所?”

“家大了,不一定都是好事,会失去很多独立空间和话语权。比如郭小月这样的,她跟同宿舍学生闹矛盾,人家老师都说了是她的错,她却不肯道歉,打电话给家里说要搬出学校住,家里二话不说丢给我,我刚露出点为难的意思,家里噼里啪啦就给我骂一顿,搞得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似的。”

“多好啊,就羡慕你们这样的,打啊闹啊,可根儿上都是个疼爱,在外面受了委屈,起码还有个哥哥投奔。”

“呵呵,我倒是想当个妹妹,可谁叫你是哥啊……就这小姑奶奶,以后指不定给我捅出什么娄子呢。”

他俯身踩灭烟头,缓缓走向远处的垃圾桶,归来,靠着冰凉的护栏静静望向别处。来不及落下的夕阳为大华扯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不再像过往那般透明,失去了荤段子与信条,他的一切变得迷离起来。

【09】

有一个八卦的妹妹,除了烦恼.也能得到一些拼图式的信息。

大华离异家庭出身,母亲是个一只手的残疾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被舅舅接走,之后改嫁到了外地,如今他已记不清这个女人的长相。大华的父亲当年是北大荒的知青,为了吃上一顿肉,跟着老乡一起踩着湖面的冰抓鱼,鱼跃出来,大华的父亲滑进去,从此后半辈子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大华唯一的哥哥是位商人,聪慧好学,生财有道,靠着二手音响买卖置起千万元身家,他承担了弟弟的成长及学费,也为时疯时静的父亲聘请了保姆。大华十九岁,家里来了一个妖娆的女人,是哥哥的女朋友,也是未来的嫂子。大华毕恭毕敬,嫂子尽展风骚,血气方刚的大华无法战胜自己的生理欲望,最终被这个深奥的世界击败在一张吱吱嘎嘎的床上。

昔日的疑惑一一浮出水面。拥有北京户口的他,常年租住五环外的房子;找乐子闻名的他,从不涉足二环内的KTV以及西城区所有的小巷子;他粗口成瘾,却不能忍受别人嘴里讲出的“弱智”“脑残”“精神病”字眼。社交场上他哥们儿无数,却从未称呼过任何一个比自己年长的人为“哥哥”。

我的另一份惊诧是他对郭小月的信任,这份信任显然跟我这个老相识不存在什么关系。他竟然可以对着一个毫不严肃的小女孩倾尽自己的暗沉往事,唯一说得通的解释,是他爱上了她。郭小月相貌平平,但她气质上的某些特征,也许击穿了这个男人心底某块柔软的领域,那里,藏着一份比郭小月更加难舍的东西。

商场美食区,端着盘子的外企姑娘微笑着突然出现在桌子对面,我连忙放下筷子,站起身来与她打招呼。郭小月两眼放光,接着,为这场邂逅增添了一份不必要的尴尬,她喝下最后一口汤冲对面说道:“姐姐你这么漂亮,那傻逼当初真是没眼光。”

见过外企姑娘后,郭小月不再聊大华,她对这个男人的好奇心正式用完,一切,恢复至无情与沉寂。接着,大华的存在感突破天际。

他被人打了,公司门口,几十双路人眼睛的注视下,被路边小巴里冲出来的七八个青壮给打了。同一时间,他停在路边的车被另外两个戴墨镜的青壮用铁条砸了个稀巴烂。警车和救护车同时赶到现场,医护人员将昏厥过去的大华抬上担架,警务人员将现场用布条封了个严严实实。一星期后,大华出院,拄着一根拐杖走进警察局,随后,他委托同事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历史上,大华的电话第二次不再有人接听。郭小月并未因此向我咨询过什么,她明白这个爱过她的男人已失去最后一点尊严,他需要屏蔽一段生活,顺利的话,将这场生活中的自己一起屏蔽掉。

P17-20

目录

第一部分

 花王正传

 飞帜

 姑娘,姑娘

 南门大侠

 姐姐的战争

 永花和小楼

 海的儿子

 半袋洋钱

第二部分

 文艺年华

 错爱年华

 摩登年华

 穷

 我们都曾是一个深情的混蛋

 我的大学

 你像我见过的那个男孩

 伊本无恨

 弟弟

 千春,一个被上帝捉弄的日本姑娘

 花式人生

 死了也不让你消停

序言

毫无疑问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我最想出却最不敢出的一本书。

搞美术的文艺工作者最害怕的事情,是别人嘲笑他的文字功底差;搞戏剧的文艺工作者最害怕的事情,是别人嘲笑他的品位低;搞文学的,没有文字功底和品位的问题,白话亦可言.雅俗皆成文,搞文学最怕的不是别人的嘲笑,而是别人的愤怒,你凭什么把人家的丑事都抖搂出来?

于是搞文学搞出“纪实性散文”“挑事儿性杂文”“不要脸性小说”的人,成为这个世界上“拉仇恨”最多的人,也是被诅咒最多的人。

坦白说,我就是这么个德行。

我最早在网络上混出名堂的文学作品.都是散文。《你像我见过的那个男孩》《姐姐的战争》,文章均在豆瓣网火起来.接着被“ONE”的编辑拿走放到他们的产品上。

《你像我见过的那个男孩》,我用一份“Sad But True”的心境写下自己长达五年的北漂经历.捎带着揭露了一大批老同学和老同事的昔日丑事,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再没跟我联系过,仍与我保持联系的,时不时提醒我:以后可不能乱写了啊。对此我有苦难辩.早期的我真没乱写过什么东西,如果据实以告被定义为“乱写”,那我们这个圈子的人是多么地喜欢谎言。

《姐姐的战争》具有小说特征,读者没什么怨言,作为人物原型的胞姐甚至对这篇“中学生作文风”的小文章赞誉有加,她美滋滋地说:“你编得还不赖。”

所以,自30岁第一次在公共媒体上发表文学作品,我就是个“吐槽型”的作者,“现实主义”“批判主义”“腹黑主义”这些标签统统扣到我头上,对此我没有表示异议,尽管私下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浪漫主义者”。所谓“浪漫主义者”,就是无论多丑的事、多贱的人,都尽量以旁观者的身份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给结局保留一份想象。2013年冬,我完成第一部小说《日落天通苑》,一问世就在豆瓣网上火翻了天,为了不让文中角色的原型们尴尬,我特意在作品结尾处加了一段话:这是个小说,文中所有角色都存在原型,但也没必要对号入座。我的读者们由此第一次意识到我“浪漫主义者”的身份。我的确是搞严肃文学的,即便再严肃,文学的基调也是宣传,面对宣传,你不能较真儿,更无须埋怨。

司马迁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日落天通苑》后,我胆子大起来,再不惧自己的文章会得罪谁,我时常安慰自己:既然是搞文学的,就不该在乎非议与尴尬,或者说,非议与尴尬,是我搞文学的代价。2014年春,我将《我的大学》推荐给了“ONE”的编辑,文章发表后,学生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当然,不全是正面的,骂我的人一致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太自以为是了,谁对他不好.他就损谁,他几乎没有检讨过自己的狭隘与过失。

我告诉“ONE”的时任主编:我写的东西,三分之二是垃圾,这一点我心知肚明,写作这件事上,我是浪漫主义者.不是唯美主义者,我推崇DIY作风,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都想尝试,有的尝试成功.有的尝试失败,这在情理之中,我不苛求自己每次DIY都能成功,我宁愿在一片垃圾中点燃一个能够与上帝直接对话的爆竹。

《我的大学》升空后有没有响不清楚,但它孕育了一段后来被我臭显摆了无数次的文字:

“前井胡同的尽头,我邂逅一双黄绿相间的袜子,我盯了它很久很久,离开时又情不自禁地哭了,它如此眼熟,我竟想不起谁曾经穿过,是男生还是女生,是我曾经爱过的人吗?他们穿着这双鲜艳的袜子在风中游走,像团燃烧殆尽的火焰。”

时至今日,这仍是我能够写出的最动人的话。《我的大学》算是我过去创作生涯中最具荷尔蒙的一篇文章,文章在“ONE”上发出后,我一本正经地对小编说:“以后不会写有关自己往事的文章了,这篇写完,感觉自己爱也爱过了,恨也恨过了。”2014年冬,也就是距离2004年冬整整十年的时间,在老同学牵线下,我跟《我的大学》中那位中文系姑娘在网上取得了联系,她已经是三线城市的中学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和她聊了很多嘘寒问暖的废话,彼此意识到缘分真的停留在了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作为严肃文学工作者,我极少写“言情”的东西,并不是我瞧不上“言情”,实在是不知情为何物,我的恋爱经验贫乏到能用“可怜”来形容的地步。2014冬,写了篇散文,名叫《我们都曾是一个深情的混蛋》,这是2014年我在豆瓣网和“ONE”上最火的散文,所谓火,就是读者们毁誉不倦,编辑们统统喜欢。《我们都曾是一个深情的混蛋》里,我借由前同事的口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爱情没有友情长久,没有亲情厚重,没有爱好执着.它不过是孤独的夜空飞起的一道烟火,绚烂,却也短暂,绚丽过后.只留下一地的碎屑。没有人愿意站在碎屑上去坚守一份信念,生活若讲究效率,便不再有坚持,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望望街上奔走的人,大家早已习惯了在算计与妥协中生活。”

事实上,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我讲的,后半部分是前同事讲的,写作需要,硬是攒到了一起。这牵扯出写作这项运动的另一个无奈:你不可能事事有所依据.你只能将依据以嫁接、删减、合成等方式为事事服务。2015年2月,应一家文学机构邀请,我在南锣鼓巷的一间酒吧里做了个专场演讲,演讲结果十分滑稽,几个读者留言给我说:超哥你好厉害,认识过这么多牛人。几个老朋友留言给我说:你怎么把当初我给你讲的我朋友的段子都给整出来了?

事即事,人却非人,出于创作需要,很多真实存在的内容不得已改头换面安插在不同的人身上,小说如此,散文如此,某种程度上.散文比小说更需要如此。

像我这样厚着脸皮搞文学的人,并非全然无所畏惧,虽然散文与小说捅过的娄子不计其数,但关乎到亲情的部分,我向来谨慎。有些事情,不吐不快,仿佛只有吐出来,便不再背负那些伤痛,然而亲情是段孽缘,你恨过一个人,恰恰证明你爱过对方,如果你现在依旧在爱着,那么即便写了些东西,伤痛照样一辈子跟着你,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亲情比爱情厚重的原因。

我写过很多有关自己故乡人文的散文或小说,《半袋洋钱》《永花和小楼》《死了也不让你消停》,这些文章大都采取纪实手法,却也进行了必要的文学式加工,不可否认的是,我很少用“吐槽”的方式对待故乡,这并非出于我对故乡的爱,我的确爱过那块土地和那块土地上的人,只是相比复杂的都市人伦,故乡的人着实要单纯得多。

现实中的确这样,飘荡在都市的我们,喜欢的净是些单纯的东西。三年来。“ONE”的读者问我最多的问题是:“那个郭小羽的原型是你吗?”我回答:“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豆瓣网的读者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自己写的文章是哪一篇?”我回答:“两篇,一篇是《海的儿子》,一篇是《永花和小楼》。”一般说来,少于两万字的短篇文章,“人”与“事”之间,侧重点只能选一个,我个人侧重点在“事”,“事”讲明白了,是哪个“人”就不那么重要了。而《海的儿子》与《永花和小楼》,喜欢它们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它们单纯,身为设计系出身的人,我们遵循着一个古老的审美观:简约、直白,是美的最高境界;复杂、喧哗,是庸人的艺术。大白话写好一个故事,远比雕凿一块朽木难得多,为此,我还特意把那些看不起经典杂志《故事会》的人批判了一番:

“有些小王八蛋竟看不起《故事会》,珠不知《故事会》乃当世之真文学。小说之机,首在叙事,无事可叙.或叙事无奇,庸才耳。可叹如今书生们张口文笔,闭口灵气,雕章琢句,吟风弄月,笔下虽有干言,胸中实无一事,真傻×也。”

这段语模仿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村夫,话虽二百五,可我说的是真话。

写作,是件苦差事,尤其搞严肃文学创作,你不可能像有本可依的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那样日赋万言,也不可能像专业鸡汤文作者那样一根烟抽完冒出几十个心得。一篇罩着“浪漫主义”光环和“现实主义”套路的文章,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细节,往往存在数个睡眠的间隔,有时灵感突然没了,笔锋不对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趴下死等……注意,不是趴下等死。《飞帜》《花王正传》属小说,完成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年华三部曲”加起来两万多字,用掉整整一个夏天。

“年华三部曲”是我2016年最重要的文字作品,也是搞写作以来最矫情、最招骂的三篇文章。这里面随便一段文字都像是喝大了之后写的,那股子随意与张狂连作者本人都感到后脊梁发凉,随便一个人物都像是上辈子欠作者的,作者损起他们来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作为集大成之作,“年华三部曲”凝聚了《我的大学》式的自大、《死了也不让你消停》式的无耻,以及《我们都曾是一个深情的混蛋》式的绝望,写完“年华三部曲”,真的有一种“好吧,可以去死了”式的人生错觉。

这个错觉忽悠了太多人,其中就有一个叫作“吴惠子”的女作者,她在手机上读完《文艺年华》,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信息:“你还好吗亲?”接着她广发朋友圈里的男女作者:“天哪,我怎么看《文艺年华》都像是遗书,大家快劝劝王铁蛋吧,生命是多么美好呀,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骗的……”

如果我是完全活在艺术中的那路人,写完《文艺年华》这种东西,真的该找个高一点的地方跳下去,可《文艺年华》在”ONE”上发表的那天,我徒步走了五里路去“川十七”吃了顿火锅。艺术是个好东西,我们愿意为了它去创作一大堆垃圾、得罪一大堆人,“艺术”外的时间,我们可能只是堆垃圾,或者说我们和我们得罪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是人,所以我们才会动人,不是这样吗?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强加那么多束缚,然后看起来很美呢?

我不看影评不写影评,最喜欢的一句话却来自一位豆瓣网友的影评:“片终,Mickey Rourke(米基·洛克)从摔角台一角奋力跃下,BruceSpringsteen(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歌声响起,一个男人重生了,所有同样怀揣着对昔目的幻想、对今日的愤懑、对未来的憧憬的男人都重生了。”

作为一部“吐槽”了无数事、无数人的短篇作品集,它囊括了我从2013年到2016年所有招致唾骂与吹棒的精华,我算是用尽招数散不起经典杂志《故事会》的人批判了一番:

“有些小王八蛋竟看不起《故事会》,殊不知《故事会》乃当世之真文学。小说之机,首在叙事,无事可叙,或叙事无奇,庸才耳。可叹如今书生们张口文笔,闭口灵气,雕章琢句,吟风弄月,笔下虽有干言,胸中实无一事,真傻×也。”

这段话模仿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村夫,话虽二百五,可我说的是真话。

写作,是件苦差事,尤其搞严肃文学创作,你不可能像有本可依的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那样日赋万言,也不可能像专业鸡汤文作者那样一根烟抽完冒出几十个心得。一篇罩着“浪漫主义”光环和“现实主义”套路的文章,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细节,往往存在数个睡眠的间隔,有时灵感突然没了,笔锋不对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趴下死等……注意,不是趴下等死。《飞帜》《花王正传》属小说,完成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年华三部曲”加起来两万多字,用掉整整一个夏天。

“年华三部曲”是我2016年最重要的文字作品,也是搞写作以来最矫情、最招骂的三篇文章。这里面随便一段文字都像是喝大了之后写的,那股子随意与张狂连作者本人都感到后脊梁发凉,随便一个人物都像是上辈子欠作者的,作者损起他们来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怍为集大成之作,“年华三部曲”凝聚了《我的大学》式的自大、《死了也不让你消停》式的无耻.以及《我们都曾是一个深情的混蛋》式的绝望,写完“年华三部曲”,真的有一种“好吧,可以去死了”式的人生错觉。

这个错觉忽悠了太多人,其中就有一个叫作“吴惠子”的女作者,她在手机上读完《文艺年华》,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信息:“你还好吗亲?”接着她广发朋友圈里的男女作者:“天哪.我怎么看《文艺年华》都像是遗书,大家快劝劝王铁蛋吧,生命是多么美好呀,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骗的……”

如果我是完全活在艺术中的那路人,写完《文艺年华》这种东西,真的该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眺下去,可《文艺年华》在“ONE”上发表的那天,我徒步走了五里略去“川十七”吃了顿火锅。艺术是个好东西,我们愿意为了它去创作一大堆垃圾、得罪一大堆人,“艺术”外的时间,我们可能只是堆垃圾,或者说我们和我们得罪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是人,所以我们才会动人,不是这样吗?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强加那么多束缚,然后看起来很美呢?

我不看影评不写影评,最喜欢的一句话却来自一位豆瓣网友的影评:“片终,MtckeyRourke(米基·洛克)从摔角台一角奋力跃下,Brucespringateen(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歌声响起,一个男人重生了,所有同样怀揣着对昔日的幻想、对今日的愤懑、对未来的憧憬的男人都重生了。”

作为一部“吐槽”了无数事、无数人的短篇作品集,它囊括了我从2013年到2016年所有招致唾骂与吹捧的精华,我算是用尽招数散尽了自己这点德行,我是如此惧怕它,也如此向往它.它就像一束孕育了三载的罂粟。我种下它.睁开眼看到它,在它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疯狂,而疯癫过后,不是灭亡,便是重生。

谢谢大家。

王云超

2016年12月31日

内容推荐

《姑娘姑娘》为短篇故事合集,讲述了一群真实生动的人,他们无根无底,他们谁也靠不上,他们迎着风向前走,他们在那个本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挤出一块自己的领地。作者王云超20篇精华作品,情感表达贴切,故事真实而深刻,文字风格彪悍入骨,惊醒世人。

编辑推荐

《姑娘姑娘》由发表在韩寒one上的热门文章和豆瓣首页推荐文章组成,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北漂小说《日落天通苑》作者王云超在2017年的扛鼎之作。

文章在网络上转载量逾千万次,阅读量上亿,畅销大神级作者大冰以“惊若天人”一词赞其文风,其中《文艺年华》《错爱年华》《摩登年华》被奉为“有史以来惊醒又通透的本真回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姑娘姑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云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03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7-06-01
首版时间 2017-06-01
印刷时间 201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711129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7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