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菌世界历险记/小学生课外书屋
内容
编辑推荐

化学家法拉第小时候看《谈谈化学》,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植物学家吴征镒小时候看《植物名实图考》,从此迷上了植物学;现在,轮到小朋友看这部《细菌世界历险记》了,或许,将来的生物学家就有你喔。

在这本书中,高士其爷爷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他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他以其诗人的情怀和极具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的滋养。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科学都以一种神秘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和小读者们望而却步。不管科学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似乎都是曲高和寡,少了观众的掌声。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思考:

大人们天天耳提面命,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那么,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住在哪里?有兄弟姐妹吗?为什么吃了细菌就会生病呢?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到底有多少菌众在谋生?它们生活得好不好呢?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斑斓世界,你知道在患色盲病的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风景吗?

人元宝似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人类失去耳朵,世界将会怎样?

古有勾践卧薪尝胆,今有学子十年寒窗,说的都是吃苦。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讲,吃苦和成功的人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土壤里播下一粒粒的种,何以会长出葱茏的绿和满目的繁花似锦?以及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食?

笑是最好的化妆品。笑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笑有不同的类型,笑于我们人类益处多多。这些,你都知道吗?

还有,让人谈之色变的毒菌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它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为什么生命能生生不息?为什么人一过了青春期,便不再茁壮成长,而是一天天地衰老下去呢?

翻开这本书,你再也无须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高士其爷爷会带你进入一个科学世界,为你一一做出解答。

在这本书中,高士其爷爷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他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他以其诗人的情怀和极具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的滋养。

用读童话的心情读这本书吧,你一定获益良多!

目录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

我的藉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肺港之役

吃血的经验

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经济关系

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谈色盲

声——曝竹声中话耳鼓

香——谈气味

味——说吃苦

触——清洁的标准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清水和浊水

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

细菌学的第一课

毒菌战争的问题

凶手在哪儿

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

细胞的不死精神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民主的纤毛细胞

纸的故事

漫谈粗粮和细粮

炼铁的故事

谈眼镜

“天石”

灰尘的旅行

电的眼睛

镜子的故事

摩擦

热的旅行

温度和温度计

从历史的窗口看技术革命

十-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会议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垦际航行家离开地球以前

谈寿命

未来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主稼的朋友和敌人

大海的宝藏

大力宣传戒烟

梦幻小说

试读章节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得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拢。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细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我的籍贯

我们姓菌的这一族,多少总不能和植物脱离关系罢。

植物是有地方性的。这也是为着气候的不齐。热带的树木,要移植到寒带去,多活不成。你们一见了芭蕉、椰子之面,就知道是从南方来的。荔枝、龙眼的籍贯是广东与福建,谁也不能否认。

我菌儿却是地球通,不论是地球上哪一个角落里,只要有一些水汽和“有机物”,我都能生存。

我本是一个流浪者。

像西方的吉卜赛民族,流荡成性,到处为家。

像东方的游牧部落,逐着水草而搬移。

又像犹太人,没有了国家,散居异地谋生,都能各个繁荣起来,世界上大富之家,不多是他们的子孙吗?

这些人的籍贯,都很含混。

我又是在地上的清道夫,替大自然清除腐物烂尸,全地球都是我工作的区域。

我随着空气的动荡而上升。有一回,我正在天空4000米之上飘游,忽而遇见一位满面都是胡子的科学家,驾着氢气球上来追寻我的踪迹。那时我身轻不能自主,被他收入一只玻璃瓶子里,带到他的实验室里去受罪了。

我又随着雨水的浸润而深入土中。但时时被大水所冲洗,洗到江河湖沼里面去了。那里的水,我真嫌太淡,不够味。往往不能得一饱。

犹幸我还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希望娘姨大姐,贫苦妇人,把我连水挑上去淘米洗菜,洗碗洗锅;希望农夫工人,劳动大众,把我一口气喝尽了,希望由各种不同的途径,到人类的肚肠里去。

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

在那儿,没有干焦冻饿的恐慌,  那儿只有吃不尽的食粮。

然而事情往往不如意料的美满,这也只好怪我自己太不识相了,不安分守已,饱暖之后,又肆意捣毁人家肚肠的墙壁,于是乱子就闹大了。那个人的肚子,觉得一阵阵的痛,就要吞服了蓖麻油之类的泻药,或用灌肠的手法,不是油滑,便是稀散,使我立足不定,这么一泻,就泻出肛门之外了。

从此我又颠沛流离,如逃难的灾民一般,幸而不至于饿死,辗转又归到土壤了。

初回到土壤的时候,一时寻不到食物,就吸收一些空气里的氮气,以图暂饱。有时又把这些氮气,化成了硝酸盐,直接和豆科之类的植物换取别的营养料。有时遇到了鸟兽或人的尸身,那是我的大造化,够我几个月乃至几年享用了。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菌世界历险记/小学生课外书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士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21251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39.1-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