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说东线战役(1941-1945)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役主要是指德苏之间的战役。本书主要通过大量历史照片,来揭露该战役中鲜为人知的战况:“巴巴罗萨”行动、决战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会战、游击战、闪击巴尔干、攻克柏林等。对历史,尤其是对战争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本书。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来自德的400余张历史照片,披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鲜为人知的战况,囊括了“巴巴罗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等东线战场重大战役,展现了苏联红军将干在东线战场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英雄史诗。

目录

第1章 意识形态的冲突

第2章 “巴巴罗萨”行动

第3章 在雪地中灭亡

第4章 决战斯大林格勒

第5章 南方危机

第6章 库尔斯克会战

第7章 游击战

第8章 红色冬天

第9章 红色夏天

第10章 闪击巴尔干

第11章 挺进奥得河

第12章 攻克柏林

第13章 赤地千里

试读章节

这是一次令人吃惊的意外,用最坏的话讲,简直就是一次大逆不道的背叛。

1939年8月20日,鉴于“波兰局势恶化”,德国元首、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zi,即纳粹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亲自向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发出一份电报,督促双方尽快达成一项协定。

三天后,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交部长米哈伊洛维奇·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对于纳粹党来说,苏联共产党以及他们在欧洲的“布尔什维克”信徒从一开始就是纳粹党的首要敌人。如今,这两个几乎水火不容的政党居然走到了一起,而且还签署了这样一纸在当时看来非常重要的和平条约。在德国,这种做法令普通的纳粹党员颇感困惑,就连那些生性保守、不喜过问政治的普通民众也相当吃惊。同样,欧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有很多以前曾在西班牙与法西斯主义斗争过——对于这项完全出乎众人意料的条约也极为震惊。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演讲和著作中,于1933年建立“第三帝国”的希特勒将反犹太主义和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刻骨仇恨融入自己慷慨激昂却黑白颠倒的演讲之中。这些极富煽动性的说辞打动了德国听众,使他们逐渐相信共产党人是德国的仇敌,是这些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了德国,造成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穷困潦倒。

纳粹冲锋队

在20世纪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统治时期,纳粹党的武装组织——“纳粹冲锋队”就曾与德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战线士兵联盟”准军事组织进行过街头斗殴。共产主义革命家卡尔·马克思和列昂·托洛茨基所具有的犹太血统,进一步加剧了德国普通民众对于共产主义的恐惧和反犹太主义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德国出现的左翼政党起义,德国民众中间普遍流传着“背后一箭”的理论,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毁灭并非由于战败所致,而是被内部出卖和摧毁的,应该受到诅咒和谴责的是“犹太人、叛国者和社会民主党人”。1919年,因为鼓动民众进行布尔什维克式革命,德国两位社会主义运动领袖——柏林的罗莎·卢森堡和慕尼黑的库尔特·艾斯纳先后被杀害,他们被丑化为反德国的犹太煽动者。

1939年8月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仅震惊了纳粹党人,考验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忠诚,更为9月份苏德双方入侵和瓜分波兰铺平了道路。

条约要求:

任何一方不得进攻另外一方。如果其中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的目标,另外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给予第三国以支持。

德国和苏联双方均不得加入任何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军事集团。

秘密议定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带有一项秘密议定书,确定了双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利益范围划分:苏联要求得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立陶宛的北部边境为界。在波兰,苏联的势力范围将达到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通过这种残酷的战略实用主义,希特勒确保了自己在进攻波兰时不会遭到苏联的干预。但是,对波兰的攻击最终招致了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因为这两国都曾承诺过援助波兰。

自从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由于纳粹德国的威胁而联合起来的英国、法国和波兰开始着手破译德国的“爱尼格玛”密码机的信号。“爱尼格玛”密码机非常精密复杂,属于一种利用无线电传输的机械加密系统,也是德国人坚信绝对安全的一套系统。破译“爱尼格玛”的工作级别非常高。性质极为特殊,被英国军方列为“超级机密”,也就是所谓的“ULTRA”。

但在1939年秋天,UIJTRA仍然处在发展初期,根本拯救不了波兰。在短短4周之内,弗尔德·冯·包克将军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3和第4军,冯·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8、第10和第14军同时侵入波兰并迅速取得胜利。9月17日,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加速了波兰的最终沦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与苏联能够平分波兰,同时还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自由行动。

1939年11月30日,苏联进攻芬兰。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经就此事与冯·里宾特洛甫达成秘密约定,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1939年10月,苏联与拉脱维亚达成一项《互相援助条约》。1940年6月,当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德国进攻西方时,苏联毫不费力地合并了上述三个小国。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说东线战役(1941-194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尔·福勒
译者 张国良//邓永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206638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5.2-6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0-3661
版权提供者 Amber Books Lt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