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航海环球百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用镜头来印证真实的世界与我内心所想象的有何不同。”小黑——就是作者用以印证这世界最明亮的眼睛。这本书并非历史书,它不具备历史书那种专业的严谨性,也顺其自然地降低了它可能带来的头疼。作者希望能够用一种比较快乐的方式,让大家拼起自己头脑当中那些关于这个世界的“塑料片”。作者将跨越疆界、时空,带你快乐环游全球,去认知人类从远古到2012的种种文明!

内容推荐

青年作家芦淼是中国第一位乘邮轮环球的旅行者(当然,同行的还有他的母亲——著名作家毕淑敏)。此次长达114天的旅行,总航程共计5万多公里、偏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海路线从赤道到北极,领略世界五大洲七大洋的壮美风光——摩西山巅的空灵、埃及金字塔的神秘、格陵兰冰川的宁静……无论是已失落的灿烂文明,还是始终鲜为人知的种种神秘文化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本书图文并茂,用笔优美传神,饶有趣味。作者将手中的相机化名“小黑”,使之成为主人身边一个有思想、会说话、充满好奇心,还略略有些饶舌的小伙伴,相信青少年读者于开卷如身临其境,掩卷会忍俊不禁……

目录

亚非

 微笑卫兵四面佛

 入埃及记

 动脉尼罗河

 在金字塔下交叉双臂

南欧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哥伦布的餐桌上摆满杯具

 “你哭得像个女人”

 直布罗陀的归属

 弗拉明戈舞与舞娘卡门

北欧

 “我足‘斯特丹’”

 山上的七个小矮人

 走上岸的冰岛渔夫

 格陵兰:善良人圆梦的地方

美洲

 海盗的宝藏

 墨曲哥的“要糖节”

 死亡大道与“提超”

 古巴的外汇券

 “这里,是古巴”

 玛雅:遗失的2012

后记

试读章节

带着小黑走进吴哥窟的时候,完全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小黑是我的好伙伴,陪我走遍全球。所以当它已经老迈到不能再继续陪我的时候,我依旧舍不得丢掉它,而是把它好好地放在柜子的角落里,旁边再搁上一张美丽的风景照与它做伴。

是的,小黑就是我最忠诚的相机。它是一款奇怪机型:介于傻瓜机和专业机之间,既有傻瓜机的方便,又有专业机的品质。据我所知,小黑的朋友在世界上少得可怜:这款机器没多久就停产了。在世界各地,我只见过一个老人家用这种机器——还是属于有时候摆出来洋洋自得地让别人欣赏的那种。

小黑有个好胃口。它的镜头很大,好像鲨鱼的大嘴,不挑食。我曾经用它拍过北海的日出,也曾经用它拍过雪山的落日。高原、冰川、沙漠,还有神秘的海底,都是小黑的“猎物”。今天,我又带着它走进潮湿闷热的吴哥。

吴哥是个大地名,分为吴哥城和吴哥窟。先有吴哥窟,后有吴哥城。不过,要是从旅馆出发,先看到的却是位于外侧的吴哥城。窟是神庙,城则是都城。虽然都城里也有许多其他的神庙,但两者截然不同。

吴哥城最出名的,也是小黑最喜欢的“猎物”,当属四面佛。

提到四面佛,人们往往第一反应是泰国,就是明星胡兵入籍的那个国家。当然,泰国在人们的感觉中是“佛国”,四面佛在泰国又叫做“有求必应”佛。一个佛像,四张脸,分别代表着爱情、事业、健康和财运,让人不得不感叹它管辖的“业务”之广。因此,人们走过路过,总是会去拜拜,甚至有人专门搭飞机去曼谷就是为了找四面佛许誓还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赋予四面佛的很多意义,其实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至少在它刚刚出现的年代,管辖权里绝对没有什么爱情事业的东西。那时候它叫“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三大神之一。按照传说,它创造了天地,是众生之父,掌握着人问的荣华富贵,具备崇高的法力。它不但有四张脸,而且还有八只耳朵和八条手臂。每只手上都拿着法器,代表着某种特殊而神秘的涵义。

说到这里,小黑忍不住抖起来了:你不是要说吴哥吗?怎么又扯到泰国和四面佛上去了?到底还进不进吴哥了呀?

我急忙拍拍小黑,安抚一下它急躁的心情:这不马上就要说到了吗?

说起吴哥,就不能不提到四面佛。因为在吴哥城里,最标志性的建筑就当属始终露着神秘微笑的四面佛。这种微笑是那么出名,以至于人们干脆把这种笑容定义为“吴哥的微笑”。

其实笑也分很多种的,有大笑、微笑、露齿笑、假笑、皮笑肉不笑,等等。不过,我觉得“吴哥的微笑”是一种憨厚的笑,看了以后让人很平静、很安心,甚至觉得很安全。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笑法,外人也很难学会这种笑,而所有的柬埔寨人(吴哥窟位于柬埔寨西北方)都会这样笑,让人看了以后就觉得亲近。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这里的人在笑的时候,眼部肌肉会有格外的动作吧。如果眼轮外侧(眼角的位置)肌肉随着笑容而抖动,人的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而仔细看看四面佛……咦,眼角好像真的有些细微的皱纹呢。

小黑贪婪地捕捉到了四面佛的微笑,然后满足地打了个嗝,告诉我:往里走吧。

吴哥城很大,所以它给人的感觉就多种多样。这里拥有着巨大的建筑群,曾经拍摄过《古墓丽影》的“拉布龙寺”,以及仍然在使用中的神庙,加上周围的热带雨林,每天24个小时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以“神秘”感为主。

“神秘”,无论是有着200多张佛脸的吴哥城,还是隐藏在城后不远处密林里的吴哥窟,给人的都是这种感觉。

这再自然不过了。吴哥城浩大的建筑规模且不去论说,单就吴哥窟而言,它是座12世纪修建起来的神庙,最早叫“毗湿奴的神殿”,是当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为了顺口,我们就叫他苏二吧)花了35年时间,倾全国之力修建出的石窟寺庙。

真是寺庙吗?小黑不满地摇晃了一下自己的身躯:你可别骗我呦,我……我看吴哥窟怎么像个陵?

我不禁哑然。小黑这家伙走南闯北也长了不少见识,让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的确,吴哥窟究竟是个寺庙还是皇陵,现在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外在结构上看,它是个寺庙。但是有人说,吴哥窟的正门朝西,面向日暮。而根据印度和爪哇的习俗,所有的庙宇都是大门朝东的(似乎我们国内的寺庙不管这些,门朝哪儿开的都有),而陵墓的门才是一律向西的。

此外,吴哥窟里的浮雕画像也与别处不同。一般的庙宇浮雕都以顺时针方向排列,讲述某个故事。而要是把这个习惯搬到吴哥,一定会看得头晕脑胀:吴哥窟里的浮雕都是逆时针方向讲故事的。而这恰恰是印度教在进行葬礼时队伍前进的方向。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吴哥窟画廊里,苏二的面貌画得很像毗湿奴神。这有可能是当时的匠人故意给苏二脸上贴金、拍他的马屁,但更有可能暗示着苏二日后升天成神,可以常驻这个神殿。

很多真相都掩藏在了历史里,现在已经没人能发掘出它本来的样子。所以,就让我和小黑抱着这样一个疑问,继续往吴哥窟里走吧。

不管是为了做寺庙还是做皇陵,吴哥窟的建筑规模都可称得上宏大:它结合了高棉寺庙里两个最基本的布局,由祭坛和回廊组成了一座三层的小山。三层回廊一层比一层高,最顶上是祭坛,象征着印度神话里的世界中心——须弥山。祭坛的顶部是五座宝塔,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在整个寺庙的外围,是一道护城河,象征着环绕须弥山的咸海。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壁画浮雕的立体建筑,构成了当时吴哥王朝的最中心建筑——吴哥窟。

作为一座庙而言,吴哥窟很大。我拎着小黑,不管它在我耳旁的聒噪,跑来跑去地转,也花了好几个小时。很难想象当年那些僧侣和匠人在里面工作的场景。不过,顺着回廊跑向上一层的时候,我忽然有个疑问:怎么好像两边楼梯不是一样的坡度,有一边更陡一些?

在第一个楼梯时,小黑还嘲笑我神经过敏。但当我登上最高一层,站在祭坛之下时才发现:果然,东边的台阶更陡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是因为寺庙的大门向西开,所以每一层“须弥座”(就是由回廊围起来的平台,一共三层,最顶层是“须弥山”)都并非是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这样可以为西边的画廊留出更多的空间。在底层时这还不太明显,等到了最顶上的须弥山时,靠东的那面角度就明显要陡峭许多了。真不知道当年那些人是怎么爬上去的,要我看,恐怕要双手撑地,抓着旁边的铁链子,像壁虎那样爬上爬下才行。

呸!小黑不屑地吐了我一口:还铁链呢,当年哪有这东西?这是100年前法国人修的。当时有一对法国夫妇来这里玩,他们上去的时候还好,下来的时候因为太陡,由于太太一下没抓牢,掉下来摔死了……

P2-7

序言

一只猫眼中的世界,只有屋子那么大。它知道饿食渴饮,知道在阳光下打哈欠睡大觉,知道食盆里的猫粮能吃而冰箱里的火腿不能吃。屋子里的一切,就是它的世界。

一只狗眼中的世界会更大一些。它更愿意自由地跑动,追逐一切看起来活泼好玩的东西。它很享受和主人一起在狂奔的汽车上兜风,甚至有时候还会把头探到窗外,全然不顾道路上扬起的灰尘。然而,它不知道为什么有四个轮子的铁家伙可以跑得这样快,不知道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不知道要想把赤道排满至少需要拼接24万根它最喜欢吃的骨头。方圆几平方公里,就是它的世界。

然而,人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世界,不仅仅在于他能看到、体会到的一切,还在于他脑中所能自由自在产生的东西。他可能只是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却能想到远在北欧森林中的一只松鼠,或是南美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世界,在不经意问就变小了,变成了大脑里的一些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线索。

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地球仪:不在于它上面的地形有多复杂,而是因为它是最好的玩具汽车轮子。那时候我常常拿个硬纸壳放在上面,假装自己有辆小汽车,可以翻山越岭。

后来,世界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不同颜色的塑料片。世界拼图游戏,那是我最讨厌的游戏之一。我永远记不清那些大国小国、不大不小中等国,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然而为了考试,我不得不把那些小碎片在头脑里痛苦地排列组合出各种形状。

直到后来我搭乘邮轮,环绕地球走了一圈儿:从亚洲出发一路向西,经过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经过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北海和大西洋,才把那纷乱的塑料片在脑海中重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地球。

这一路风尘仆仆。“小黑”——我最忠诚的相机,陪伴我走完了全程。它不是什么价格超贵的豪华相机,也没有许多华而不实的花哨功能,它只是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每一个日出和日落,在每一次激动与惆怅,在每一次欢聚与离别……它总站在我身旁,记录下我每次内心的独白。

我很喜欢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一句话:我用镜头来印证真实的世界与我内心所想象的有何不同。小黑——就是我印证这世界最明亮的眼睛。

在旅途中,其实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出现在书中的并不太多。有的朋友是因为比较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有的则是单纯的受笔墨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出。所以此书看起来颇有些我和小黑两个相互耍贫嘴讲相声的感觉。然而实际上,一次旅行,自然风光仅仅是一部分;更大程度上,旅行的感悟来自于人——既包括身边的人,也包括历史上的人。

这本书并非历史书——换句话说,它不具备历史书那种专业的严谨性,也顺其自然地降低了它可能带来的头疼。我希望它能够用一种比较快乐的方式,让大家拼起自己头脑当中那些“塑料片”。毕竟,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应该是快乐又有趣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擦亮船上的每一颗铆钉,准备好快乐的风帆,沿着一条蜿蜒向西的航线,去认知人类从远古到2012的种种文明吧!

后记

这几日,北京的天气变化莫测起来。几天前还在狂风暴雨,数日后就会变得风和日丽。树叶趁着阳光和暖的时候拼命地发芽抽穗,争取为晚春抹上最后一缕绿色。

结束那场耗时近4个月的环球旅行已近两年。通过这两年期间的整理和积淀,那次旅行的感悟渐渐融进了我的生活,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那些逝去已久的文明,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莫大的冲击:在这座星球上,曾经存在过那样灿烂辉煌的奇迹!但在冲击过后,却是更多的沉思——了解历史和世界,并非为了在与朋友闲聊时多些谈资,或是让人因此高看自己两眼;它的作用是让人能够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了解人类在世界和历史上的渺小与伟大。

小黑已经“退休”了。海风、沙漠和阳光的洗礼,让它渐渐失去了最初的激情与活力。富含盐分的空气,侵蚀了它的健康。现在它有了接班人——崭新的一架相机,仍然被叫做“小黑”。但在我心里,小黑是不可替代的。它仍然是那个多嘴多舌、反应灵敏、能够在第一时间极速捕捉一切美好事物的忠实朋友,陪我走遍世界。

阳光洒在花园里,微暖。恰如结束航程时,我、小黑以及几个朋友,在曰本横滨中华街的街心花园里小憩时的景象。站在坚实的陆地上,身旁是孩子们嬉戏时的欢笑声,精神忽然有些恍惚……这两年的时光,仿佛一时间失去踪影;启航、回程以及现在的日子,三者渐渐融为一体,让人忘记自己身之所在。

有人说:照片是为那些记忆力不好的人准备的,真正的照片会烙印在记忆里,不会因为任何物理形式上的损毁而消散。重新浏览整理这次航程中的数万张照片,才会发现这句话是如此正确:无论是阳光还是风雨,也无论是笑容还是哭泣,其实都深藏在我的心中,从未淡去。这一路上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每件都那样鲜活,如刚刚发生。

我不知道一次这样的航程究竟会改变多少个大脑细胞,也不知道世上还会不会有人重现我这样114天的经历。但我知道,一次旅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而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构成了他的内心。

恰如列维·施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所述:

“就像个人并非单独存在于群体,就像社会并非独立于其他社会,人类并不是单独存在于宇宙当中。我们这个种属可以短暂地中断蚂蚁似的忙碌,思考自己存在以及继续存在的本质:为一块美丽的矿石而沉思,去闻一闻水仙花深处的甜香,或者与一只猫短暂却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地相互瞩目凝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航海环球百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芦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55630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