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定做的,书中根据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告诉你如何快速展现自己的魅力、了解他人的心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从而获得成功。
本书中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起来轻松有趣,从中国古代的智慧故事,到西方名人的成功经验,从寓言故事到现实真人,你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受到激励与鼓舞而不会因为心理学的理论感到干涩难懂。
本书会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和度人的尺度,帮助你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洞察人的心理,三分钟迅速掌握人的内心,看透暗藏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和生活。
把握暗含玄机的心理世界,学会左右逢源的处世方法。
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段,人际交往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一课。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征服对方、如何迅速把握对方性格、如何让对方支持自己、如何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等等,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做好这些,就必须正确把握对方心理。本书透过人际交往中显而易见的表象,分析了其背后隐藏的真实心理,让你在掌握他人心理的同时,学会正确的为人之道和处世方法。
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生动,可读性强。适合社会生活、职场生涯中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第一章 揣摩心理术——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征服对方/1
01.自我介绍要别出心裁
02.寒暄时多谈共鸣的话题
03.练就人见人爱的面部表情
04.用心倾听对方谈话
05.就对方最在行的事情提问
06.称呼对了,双方会倍感亲切
07.见面之前先了解对方
08.注意自己的言谈和着装
09.忽略对方所犯的小过错
10.话题不要始终围绕自己
第二章 洞悉人性术——如何迅速识别对方性格/31
11.衣着打扮是最直接的语言
12.透过眼神看心理
13.表情背后隐藏着性格
14.肢体语言揭秘内心
15.分析对方习惯性动作
16.兴趣嗜好反映人的喜好和志向
17.从对胜负的态度看为人
18.金钱观背后的人生观
19.从提问中知晓对方性格
20.工作状态反映心理状态
第三章 赢得支持术——如何让对方支持自己/61
21.先认可对方可获得支持
22.称赞对方要有技巧
23.设法让对方信任你
24.含蓄地称赞异性更有效
25.不可冷落同时见面的“第三者”
26.用对方的观点说服对方
27.尽量多让对方说“是”
28.满足对方的个性化需求
29.迎合对方特别的习惯
30.时不时献些“小殷勤”
第四章 换位思考术——如何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87
31.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32.谨慎观察对方言谈举止
33.树立在对方心中的信任感
34.引导让对方说真话
35.多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
36.从对方易于接受的问题人手
37.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
38.从对方周围的人中获得信息
39.学会听弦外之音
40.预测对方需求,了解对方想法
第五章 以心交心术——如何与对方友好相处/110
41.与对方谈话要坦率
42.不能随便出口伤人
43.朋友之间要豁达相处
44.尊重对方的信仰
45.不想说的隐私不要打探
46.耐心倾听朋友的抱怨
47.难以启齿之事可借玩笑表达
48.保持开放的心态
49.多为对方着想
50.不要隐藏你的不满
第六章 积极应对术——如何消除对方的敌意/135
51.防止正面冲突
52.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
53.对那些反对意见适当让步
54.表现出委屈的姿态
55.巧借第三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56.包容会缓解双方的矛盾
57.必要时替对方背黑锅
58.让对方提出可选方案
59.当众给足对方面子
60.尽力建立双方的信任
第七章 韬光养晦术——如何巧妙隐藏自己的想法/162
61.撒谎并不可取
62.放一个“烟雾弹”
63.让别人先开口,你做倾听者
64.别让你的眼神泄密
65.学会委婉地表达
66.拥有镇定的态度
67.沉默也是一种隐藏
68.虚张声势可以迷惑对方
69.适当地“夸大”一下自己的实力
70.冷静对待别人的负面评价
第八章 释放潜能术——如何展现自己正面形象/188
71.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72.关键时刻当仁不让
73.尽力维护自己的信誉
74.把握自作主张的时机
75.创造与众不同的机会
76.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77.有计划地自我宣传
78.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79.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80.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参考文献/214
07.见面之前先了解对方
人是一个千古难解的司芬克斯之谜,人的心理、人的需求、人的个体特征都是难以捉摸的。柴斯特菲尔德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学习乃是借助阅读书籍而有所收获,然而在世界的知识中,最需要学习的却是如何洞察他人,同时善加研究各色各样的人物。”当人们处于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时,只有知道如何洞察他人并善加研究各色各样的人物,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多关注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他人。
其实,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关注的方法是十分简单的,就是你从别处了解这个人的很多方面。简单的方法往往会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成功的访谈节目就少不了这门功课,而这门功课做得越充足,就越有利于节目的顺利进行。
敬业的记者在采访之前,会先做好背景研究,了解对方的基本资料,才能问出正确的问题,并对对方的回答有所了解。优秀的记者都是认真做足采访功课的“苦行僧”。曾任南方周末资深记者的南香红就是一个实例。她曾写过一组关于三峡的系列文章,为写这组稿子,她看了几十本书,与众多专家交谈,还详尽地了解长江文明、蜀文明、楚文明和吴越文明,最终写出了一篇极富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稿子,影响非常大。
见面之前先了解对方,一来可以避免把问题浪费在不必要的时间上,二来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要知道,了解对方即是对别人的恭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十分擅长运用这种策略来进行社交活动。
在一次宴席上,罗斯福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且发现这些人对他并没有好感。当时路斯·瓦特博士也是宴席上的客人,那时他正坐在罗斯福旁边,他事后回忆说:“我把席间的客人彼此介绍之后,罗斯福凑近我耳朵边轻轻地说:“瓦特,请告诉我一些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情形。’于是我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大略地告诉了他。”
于是,罗斯福就预备和那些没见过面的人交谈,此时他已经明白他们最得意的是什么,曾做过些什么事业,喜欢些什么。结果,许多人对罗斯福的看法从此改观。
为了要获得这些不认识的人的认同,罗斯福会不厌其烦地先要了解他们的情况。这样,他的谈话资料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使他们感觉到他对于他们是非常关心的。于是,每个人在不知不觉间都会感到满意,且对他产生良好的印象。
当了总统以后,他还是一直保持着这一习惯,总是在一个人拜见他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关于这个人的所有资料。而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虚荣心,所以,让人觉得你对他所有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把这些事真正地放在心上,这就是对人的这种虚荣心最合适、最有效的恭维。
了解对方要避免触人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既然是隐私,就是不希望别人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为躲避饥荒瘟疫入皇觉寺为僧,登位做了皇帝后,他便忌讳人家再提这件事,于是很多不明就里的文人就因无意中触及这位皇帝的“隐私”而身遭横祸,文人李仕鲁因谏太祖惑于僧言而被处死;朝臣陶凯,因起了一个号“耐久道人”,犯忌被杀。
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却说明了在了解对方的过程中,对隐私的处理非常重要。所谓隐私,就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件。在涉外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做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西方的交往中,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涉及个人隐私,做到“八不问”,即年龄不问、收入不问、婚姻不问、工作不问、住址不问、经历不问、信仰不问、健康不问。当然,在我国,这些不问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对于一些事情要不要问,要视彼此的关系熟悉程度和对方的态度,避免让对方产生自己好像对对方什么都不关心的感觉。
与人交往,了解对方是一种常识。曾经有一位外国记者出过这样一个洋相:在电影《飘》重播之际,女主角费雯丽抵达纽约机场后走进记者室。这位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你在电影《飘》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轻蔑地说:“我无法和你这样无知的人交谈。”显然这位记者的采访是失败的。对于这样一位演员和这样一部电影,一点了解都没有又如何采访?
如果对方是一个工程师,而你却跟他谈哲学,除非巧合这个人也热爱哲学,否则这个问题会带来尴尬。前面我们提到了就对方最关注的事情提问,这个当然得建立在了解对方的前提下,或是在自我介绍中了解到对方的职业,或者提前了解了对方的身份。如果在参加这次社交活动之前就知道这次活动上的主要人物,那么不妨去了解一下对方的事迹,也算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是军事用语,但是即使双方心无芥蒂,为了沟通和合作而交流,也需要对对方有大体的了解。在知己知彼的框架内,双方的交往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圈子,每个人都有对他而言利益攸关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秉性。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盲目交往,也许会说错话、办错事,也许会难以达成同感和共识,这样往往会难以把握自己,也难以把握对方。
人际交往中最简单的一项策略就是对他人那些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或他人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表示诚心的尊重。一个人成功的绝大因素,是能把许多不认识的人甚至怀有先入为主的敌意的人都变成新朋友,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他能在跟别人见面前多了解对方,把握到各人不同的兴趣。
P19-22
现代社会是一个非常开放和包容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人相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碰撞与交流。所谓相处比较投机,其实就是彼此的言行暗合对方的心理。
人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就离不开对人心理的把握和解读。了解他人心理,可以使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更恰当;了解他人心理,可以真正地做到为对方着想;了解他人心理,通过影响和激发对方的潜意识,可以达到彼此双赢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越早一点了解对方的心理,就越能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从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门很系统的专业学科。如果把它通俗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心理操纵术。懂得心理操纵术,就能够快速知道他人所想,读懂别的人内心,既可以避免误会的产生,也可以真正的去宽慰别人。另外,懂得心理学的道理也可以马上把握和正确了解自己,利于及时调整心态和行为,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内心的某些想法。如果你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学常识,就使得在3分钟内迅速把握对方心理成为可能。3分钟心理操纵术,不是为了一味挖空心思地去揣摩别人的想法,而是为了正确而及时的了解别人,透过现象的外衣,发现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将3分钟心理操纵术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去,我们会活得更智慧、更轻松,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宽容。
可以说,《3分钟心理操纵术》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定做的,书中根据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告诉你如何快速展现自己的魅力、了解他人的心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从而获得成功。
本书中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起来轻松有趣,从中国古代的智慧故事,到西方名人的成功经验,从寓言故事到现实真人,你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受到激励与鼓舞而不会因为心理学的理论感到干涩难懂。
在现代社会,你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人,还是一个品牌。你经营着自己,壮大着自己,推销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无论你在现实中是一名已经运用过心理战术的管理人员,还是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本书都会为你提供有益的帮助,本书会告诉你在一个新环境中,如何迅速受到别人的欢迎,结交朋友如何尽早的知道朋友真实的需要,面对领导如何快速地获得赏识和器重。只要你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对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